暑假過半,在夏令營市場上,短期海外游學夏令營十分火熱。記者調查發現,市場上的游學機構與學校之間有一條潛在的利益鏈。一些游學機構坦言,組織這些項目,學校能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獲得免費出境的機會,也成為游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
從日益低齡化的海外游學效果看,“游”遠大于“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值得推崇的學習態度,可以實現知行結合,拓展視野。但眼下很多海外游學團,事實上游而不學。以某旅行社推出的一款海外游學活動為例,標注游覽5所大學,每所大學游覽時間均為半小時,其他游覽地為旅游景點。還有一些海外游學團的行程中包括與當地人士交流的活動,但是這種交流更多流于形式,效果并不理想。 [詳細]
與國外比較成熟的游學市場比較,中國的游學仍處于起步階段,相關政策和監管機制還不健全,這既損害相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又影響這一行業的健康和長遠發展。從市場份額方面稍加分析,海外游學市場的蛋糕絕大多數被旅行社瓜分了,這無形中將海外游學變成了旅游產品。如此游學,嚴重背離了“國際性跨文化體驗”的初衷,也脫離了教育產品的本質屬性。[詳細]
當下的國際游學并不符合研學旅行政策的基本要求,學校借助國際游學盈利的行為更應該嚴厲禁止、嚴厲處罰。教育行政部門應該建立更加明確具體的規范性指南,讓研學旅行的線路、目標、費用等事項公開透明,經得起監督和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