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奧巴馬20日在白宮會見緬甸總統吳登盛。這是緬甸領導人47年來首次到訪美國政治心臟華盛頓。
緬甸總統謀求美方全面解除制裁
緬甸總統吳登盛17日啟程訪美國。此舉與奧巴馬去年11月的緬甸之行一樣,被定位為“歷史性”的到訪。
1966年,時任緬甸總統吳奈溫曾應美國總統約翰遜的邀請訪美。此后美國對緬甸實施制裁,導致雙方的關系冷淡而緊張。其后近半個世紀的時間內,緬甸的國家元首雖曾前往紐約出席聯合國大會,但從沒有到訪過美國首都華盛頓。
吳登盛去年2月當選總統。就任后,他推行政治改革和全國和解。美國和歐盟等隨后著手放松對緬甸的制裁。緬方希望借吳登盛此次訪美來打消美國國會議員的顧慮,爭取美方全面解除對緬甸的制裁。
吳登盛本人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表示,對美國和緬甸的關系來說,“持續的經濟制裁是一個障礙,同時也傷害了緬甸人民”。他表示,他理解“制裁是由于種種原因實施的”。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向美方“闡明緬甸正在走的民主道路,以及面臨的挑戰和問題”。
吳登盛表示,他將向美國請求幫助。
美國政界輿論仍有種種疑慮
白宮在15日發表的一份書面聲明中表示,奧巴馬總統期盼與吳登盛總統討論一系列具有挑戰性的議題,包括緬甸的民主發展、社會和種族緊張,以及帶給緬甸人民經濟機會等問題,同時美方也將探討如何提供幫助。
白宮這份聲明在稱“緬甸”英文國名時,前所未有地用了“Myanmar”這個緬甸官方的用法,而不再用以往“Burma”這個緬甸流亡組織沿用的舊稱。
《華盛頓郵報》指出,吳登盛沒有表示將催促奧巴馬盡快解決這一問題,美方也沒有發出將全面解除對緬制裁的暗示。
除了報道事實之外,美國媒體仍采取懷疑論調,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美國政界和輿論對于改善對緬關系的不少顧慮。
《華盛頓郵報》在報道吳登盛訪美之際接受采訪其采訪時,標題用的是“吳登盛表示軍隊將繼續在緬甸政府中占有特殊地位”,提到吳登盛時說他是“脫下軍裝的前將軍”,同時加注稱,“在長時間的采訪中,吳登盛沒有描繪緬甸積極改革的圖景,也沒有推銷他自己作為一個關鍵領導人將如何推動民主”。
美聯社的報道稱,奧巴馬必須在促進與緬甸的關系和保護人權中找一條“平衡路線”,稱許多人權組織和議員都擔心美國在改善對緬關系之路上“走得太快”。
美國眾議員特倫特·弗蘭克斯表示,最近發生在緬甸邊境地區的沖突反映出緬甸政府漠視少數民族的權益,“損害了緬甸的信用和我們與緬甸合作的能力”。
還有美國議員稱,緬甸的民主改革進程始終沒有脫離軍隊的影子,難以保證緬甸的民主進程不出現大的倒退。
美國企業急欲開發緬甸市場
吳登盛訪美不僅出于政治考慮,在經濟方面也希望收獲更多的實效。美國方面也抱有同樣期望。
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日前撰文指出:“膽大的東南亞人、富于冒險精神的歐洲人、不知疲倦的韓國和日本商人,以及無處不在的澳大利亞人,正在這里齊聚一堂,不過美國人卻少得可憐”。
美國企業正期待隨著緬甸民主進程和經濟開放踏入這片市場“處女地”。
據《今日美國》報道,福特公司將于7月在緬甸開設4S店。這將是美國汽車企業首度進入緬甸市場。酒店連鎖集團希爾頓預計隨著制裁放開,緬甸將有更多旅游者,因此計劃在緬投資修建高級酒店。肯德基等食品企業也希望能從緬甸市場中分一杯羹。
中國仍是“最關鍵的外部角色”
根據美聯社的描述,美緬關系的迅速改善和升溫,是“在中國后院加強盟友關系”。緬甸是東盟成員國之一,與緬甸改善關系,將意味著美國與奉行“協調一致”原則、對外用一個聲音說話的東盟進一步發展關系的掣肘大大減少。
美國智庫國際戰略中心學者歐內斯特·鮑爾認為,與緬甸改善關系“有利于美國更好地參與亞太地區事務”。
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企業摩拳擦掌地要殺入緬甸市場,有媒體預計,其強大的經濟實力將可能擠占“中國空間”,給中國在緬甸的經濟利益也帶來不小的影響。中國將繼續密切關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與緬甸發展關系的進展,并隨時在對緬戰略上作出調整。
但香港《南華早報》認為,盡管美國和西方國家正在致力于發展與緬甸乃至于東盟的關系,但中國對此“僅僅是關注而并不是緊張”。
該報分析稱,在政治上,緬甸長期與中國交好,這一點即使美國加大對緬甸示好的力度也不可能改變。同時,由于西方放松對緬甸的制裁,加大對緬甸投資的力度,有利于緬甸本身的和平與穩定,作為鄰居,一個和平穩定的緬甸無疑符合中國的利益。
分析稱,在經濟上,盡管美國等西方國家逐步解除制裁為西方企業進入緬甸市場開辟了道路,但中國作為緬甸最為重要的伙伴,在對緬經濟合作方面“領先西方20年”。在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許多領域,中國與緬甸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仍將在緬甸政治、經濟和安全進程中扮演“最為關鍵的外部角色”。
(記者 楊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