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當地時間2月12日晚向國會發表連任后的首份國情咨文。
中新社華盛頓2月12日電 (記者 吳慶才
德永健)在過去4年的國情咨文中,美國總統奧巴馬毫不例外地提及中國且次數逐年遞增,但在今年的國情咨文中他卻只提了一次中國,長期研究美國問題的華裔專家指,奧巴馬今次演講涉華內容顯得溫和理性,釋放了不一樣的信息。
奧巴馬12日晚在國會發表其任內首次國情咨文演講,其中絕大部分篇幅聚焦于美國國內問題,涉外事務的篇幅很少。其中他在唯一一次提到中國時說:“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正在傾全力進軍清潔能源領域,美國也必須這么做。”
值得一提的是,在早前公布的提前準備的講稿中,在談及美國一些制造業正在回流美國時也提了一次中國,稱英特爾在把工廠選在像中國這樣的其他國家后,目前正在美國本土開設一個最先進的工廠。但在奧巴馬的正式演說中,這句話并沒有出現。
這也是奧巴馬總統生涯發表的第四份正式國情咨文,此前他曾于2009至2012年發表過一份非正式國情咨文和三份正式國情咨文,其中2009年非正式國情咨文中提到中國1次,2010年至2012年正式國情咨文中分別提到中國2次、4次和5次。
曾擔任奧巴馬2008年亞裔競選顧問的華裔資深時事評論家、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在接受本社記者專訪時分析,過去3年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及中國時有兩個特點:一是強調中國是競爭對手;二是揭中國的“短”,要求中國應當公平競爭,并一定程度上表達對中國的不滿。
“今晚奧巴馬提中國是從比較正面的角度。沒有提中國對清潔能源進行所謂的政府資助,其角度已從‘不公平競爭’轉向‘正常競爭’。”薛海培說:“如果只聽廣播且不知道是奧巴馬在演講的話,聽眾可能還會認為他是在高度肯定中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之舉。”
縱觀幾次國情咨文,奧巴馬涉華言辭已發生微妙變化。2010年他強調,中國擁有最快鐵路列車和生產清潔能源產品的新工廠,并大聲疾呼“不接受美國淪為第二名”,與中國競爭意味濃厚;到了2011年,奧巴馬的心態轉為承認中國在某些領域的領先地位,頗有以“中國為榜樣”,向中國學習的意味;而2012年他標榜對華貿易救濟案的數量以及宣布成立針對中國的新機構,顯現其對華貿易態度趨于強硬,并付諸實際行動。
“提中國少了正常,提多了反而不正常。”薛海培認為,去年奧巴馬多次提及中國且措辭較為強硬,主要是因為他面臨連任壓力所致。由于2012年是選舉年,美國政客大肆炒作中國議題,奧巴馬在對華貿易問題上采取強硬態度意在拉攏部分選民,并避免給共和黨以口實。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奧巴馬首個任期的非正式國情咨文中,奧巴馬也只提到一次中國,而且也是提到“中國正在努力發展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高效能源經濟……現在是美國再次領先的時候了”,這與其12日晚第二任期首份國情咨文中提及中國的次數和內容驚人雷同。
奧巴馬國情咨文涉華內容“從起點回到起點”也引發外界聯想,特別是其第二任期對華政策是否會回到2009年時那樣溫和理性,當時奧巴馬積極加強對華接觸政策,甚至打破美國歷任總統上任后第二年訪華的“傳統”,在上任第一年就實現訪華。
對此,薛海培認為,有理由相信奧巴馬第二個任期對華政策會更加溫和理性。其一,奧巴馬第二個任期重在為自己留政治遺產,其主要精力將放在國內而不是國外。在涉華問題上,所謂的貿易不公平、人民幣匯率問題,過去4年中美雙方處理的比較好,老調重彈已沒有意義。其二,奧巴馬已沒有連任壓力,在處理許多涉華問題時無需再渲染“政治色彩”。其三、美中兩國都無意與對方對著干。
另一方面,美國新任國務卿克里以及準國防部長哈格爾被視為對華“溫和派”,這也是中美關系的利好因素。薛海培指出,作為對美國對華外交政策有著決定性影響的人物,克里和哈格爾歷來主張多邊主義,在涉華問題上比較理性務實,主張全面接觸。
“這兩人雖然可能在‘小是小非’的問題上與中方吵一吵鬧一鬧,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會比較看重大局。”薛海培說:“我對未來4年的中美關系比較樂觀。”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