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鳳麗 “合巹逢春月,芳菲斗麗華,鸞笙鎖竹葉,鳳管合嬌花;天上雙星并,人間兩玉夸,輕寒融繡幕,從此頌宜家。”婚禮是重要的人生禮儀,關系著男女雙方的婚姻幸福,也關系著家族血緣的發展、兩姓姻親關系的維持,自古以來就受到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古代結婚嚴格按照“周公六禮”的程序進行,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六道程序。在這六禮之中,有五禮都要用到一個特殊的信物——雁,這是為什么呢? 納采是六禮的第一個禮儀程序,納采時男方為了表示自己求親的誠意,要向女方家交一點信物,就是雁,所以這個禮儀又叫“奠雁”禮。 婚禮具有強烈的儀式感,婚禮中的所有物品也都具有了特殊的象征意義,雁自然也不例外。它能在婚禮過程中反復出現,說明它是十分重要的。古人曾對于婚禮中為什么要多次用雁的習俗進行了闡釋,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 第一種說法認為雁冬去春來,具有不失時節的生物特性。漢代鄭玄說婚禮用雁是因為大雁有一種特殊的生物特性,“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所以婚禮是用雁,是“取順陰陽往來也”。古人認為“夫為陽,婦為陰,今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 第二種說法認為雁是候鳥,秋去春來,不失時信,象征著婚姻中的男女都能信守承諾,婚嫁準時。男子既然來提了親,就不需要女子過多的等待,一定會準時前來下聘、迎娶。 第三種說法是根據雁飛行時的特點,老壯者在前面導引,幼弱者在后面跟隨,陣陣成行,行止有序,從不跨越。象征婚娶之家長幼有序,不會逾禮僭越。 第四種說法是雁終身只有一個配偶,如果不幸喪偶,也不會再找其他配偶,這就象征著男女雙方從一而終。在周代時,從一而終的思想已經開始被在全社會提倡,當時的從一而終不僅是女子對男子的忠貞不渝,也指男子對女子的不離不棄,所以婚姻關系一旦締結,雙方就會始終如一,不再分開。 周代時,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普通平民,婚禮納采時都統一用雁作為信物,但是在這之前,不同階層的人納采時的信物各不相同。如公卿納采時用羊羔,大夫用雁,士用雉,后來才一律改用雁,“婚禮,無問尊卑,皆用雁”。 《詩經·邶風·擊鼓》中記載了一個男子對情人的誓言,“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永遠不分離,對你的誓言永遠記在心里。緊緊握住你的手,與你同老。《詩經·王風·大車》中一個女子對情人發誓,“穀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活著(穀)各住各的房,死后也要同埋一個壙穴,你要不信我的話,有天上的太陽做見證!男女雙方在戀愛時彼此忠貞,男子在婚姻過程也必然是信誓旦旦,所以社會各階層的婚禮都統一于用雁作為信物。 婚禮用雁,而且古代時要求必須用活雁,但活雁很難得到,后世有的地方用鵝替代,稱“雁鵝”。男方娶親時,鵝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而要放在一個特制的彩亭上,還要由兩個人抬著,一直送到女方家,可見“雁鵝”倍受重視的程度。 另外,還有用雞代替的。用雞代替雁作為信物也可以理解,因為雞比鵝飼養的更普遍,而且雞“五德俱全”,即“夫雞,頭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在前而敢爭者,勇也;見食相告者,仁也;守夜不失時者,信也”,足見雞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也有用木雁代替的,如朝鮮族傳統婚禮中有推木雁儀式。新郎帶著木雁來到新娘家迎親時,新郎要用扇子推木雁前進,但是不能讓木雁翻倒,否則會被認為愚笨。 另外,婚禮中的信物也不只用雁、鵝、雞,到漢代已經發展到30種,其中有羊、酒、米、稷米、嘉禾、長命縷、膠漆……鳳凰、舍利魯、鴛鴦……這些物品都象征婚后夫婦如膠似漆、吉祥如意、幸福富裕、子孫昌盛等。實際上,這些禮物很難備齊,人們只要從中選擇一二樣吉祥物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