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森為“老媽”喂水。
“老媽,來,張嘴。”輕輕拍了拍老太太又瘦又小、滿是皺紋的手,楊森把連著水杯的吸管遞到老太太的嘴邊。老人吸了口水后,楊森順手又為她搓了幾下后背,幫她翻了個身。
一個36歲的陜西農村小伙,一個95歲,已經癱瘓的北京孤寡老太,這對“母子”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一場軍民聯誼,成就了老太太晚年的幸福。
17年前,如今在某網站做廣告銷售的楊森在北京當兵,一次和東直門街道聯誼互助的活動上,他認識了現在的“老媽”支文萍。“她歲數大,有心臟病,老伴大革命的時候去世了,沒有孩子,低保戶。”此后,楊森堅持定期為老太太做家務、陪老人聊天、幫老人跑腿買東西。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兩人的感情日漸深厚。老人把他當做親生兒子一樣信任。楊森說,他的父母過世早,他在幫老人的同時,也在老太太這兒享受到了母愛。2005年,老人居住的小平房要拆遷,街道說要把孤寡老太太送到養老院。“我永遠忘不了老媽那天跟我說話的眼神。她說,死也不去養老院,然后看著我。我說,那您就跟著我吧,我養您。老人點了點頭。”一句承諾,楊森信守到現在。
楊森的媳婦秦玉花說,談戀愛的時候還以為楊森在編一個偉大的故事。眼見為實后,她才相信,“他是個好人”,而且跟著楊森一起盡孝道。
楊森說,伺候老人端屎端尿、辛苦、花錢都不怕,就是怕求人,就怕老人生病去醫院。今年5月,老太太連續三次住院,第三次出院后徹底不能動了,只能躺著,吃飯要喂,還插著尿管。因為尿管掉了,楊森一個大男人跑到醫院里流著淚求醫生給上門換管,“求人辦事太難了”。最終,一位好心的醫生被感動了,違規上門幫了楊森的忙。
在楊森家,支文萍躺在床上,蓋著幾層被子,精神狀態還不錯。“我這兒子好,兒媳也好。”老人說,自己脾氣大,“但他們從不敢頂嘴,怕我生病”。
周圍有不少人都說楊森“腦袋進水”,更有人說他肯定圖老太太什么。楊森聽了只是笑笑,他說,拆遷時老人都沒跟街道要一分錢拆遷款,直接跟他搬走了。
楊森記得小時候聽來的一個故事,說一個兒媳婦不給婆婆飽飯吃,婆婆后來死了,這個兒媳婦要把婆婆用的飯碗扔掉,這時孫子說,媽你別扔,等你老了,我給你用。“老媽給了我母愛,我的孩子有了奶奶,我們是一個完整的家。今天,我所做的一切老天在看,我的女兒在看,我對得起良心。”
支文萍的愿望是自己百年后能跟老伴合葬。楊森說,有空他要去河北找找老人的墳墓,爭取滿足老媽最后的愿望。
- 2011-10-18“媽媽站長”王海琴:地鐵為廣州文明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