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將“常回家看看”列入法律條文之中。但是,由于并沒有細化法律責任,也沒有附加具體的實施細則,這一規定一直面臨落地難的尷尬。(1月17日《法制日報》) 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孝敬父母還有時間,甚至下意識地感到自己忙于生計壓力大,盡孝不在一時一刻,也不在乎方式方法,還有機會,但久而久之,父母的感情需要和精神養老被漠視,甚至許多人最終卻留下了“子欲孝而親不待”的遺憾。 感恩和孝順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做人的起碼修養。其實,孩子走上社會,父母對他們并沒有過多的要求,能回家父母就很開心了。所以,對于一個思鄉心切的人來講,經濟條件和收入水平、存款多少之類的因素,本不應成為阻止回家的羈絆。雖然說,現代社會是匆忙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除了以各種忙碌的理由冷落父母之外,真的連“回家看看”的時間都沒有了嗎? 一段時間以來,圍繞子女“常回家看看”出現了兩種聲音,反對者說,將不具操作性的道德義務入法,損害了法律的權威性。而贊成者則認為,倫理道德的要求無關法律效力,也無損法律的權威性,更多的體現了法律的指引、教育作用。 其實,對于大多數不能“常回家看看”的子女而言,生活上的壓力、經濟上的負擔等現實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但時間卻往往是捉襟見肘的。有調查顯示,七成民眾表示“工作忙沒時間”難以做到“常回家看看”,這與帶薪休假的落實率還不足一半也正相呼應。可見,要真正解決子女不常回家看看的問題,還得在保障人們的帶薪休假、法定節假日以及探親假等正常的休假權上狠下工夫。 |
相關閱讀:
- [ 01-18]常回家看看誰說了算
- [ 01-18]“常回家看看”是法律義務
- [ 08-24]讀懂“不愿父母探望”的尷尬
- [ 07-15]“常回家看看”最好別打官司
- [ 04-12]我為什么不敢“常回家看看”
- [ 04-08]“子女不回家”影響信用是怎樣的命題?
- [ 04-08]信用懲戒能否讓子女“常回家看看”?
- [ 02-05]“你在哪兒,家就在哪兒”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