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摔倒老人,到底該不該扶?螞蟻金服于10月19日宣布,支付寶已經上線一款針對好心扶老人反被訛的險種——扶老人險,由華安財險承保,保費3元,保期一年。用戶投保后,如果發生好心扶起老人反而被訛的意外情況,最高可以獲得2萬元的法律訴訟費用賠償用戶。(10月20日《京華時報》) “扶老人險”上線三天以來的數據顯示,已經有2.6萬人投保,而這其中2.4萬投保用戶為80后和90后,而90后更是占總投保人的57%。出現這樣的投保用戶占比情況,很大程度上是由支付寶用戶群體分布決定的,當然這一數據也釋放出一個信號,扶老被訛在很大程度上透支年輕群體道德認知,年輕人在是否扶助老人的問題上仍存隱憂。 當然,不僅僅是年輕人,社會公眾對于扶助倒地老人同樣焦慮不斷:擔心善良被玷污,好心被利用。應接不暇的一出出“好心被訛”劇已然突破道德底線,好心非但未曾得到好報,反倒招致惡報,于是漸漸累積出不敢扶、不愿扶的惡果。面對跌倒在地的老人,即便能夠主動伸出援手,腦海當中閃現的一幀幀被訛畫面依然不會消逝。扶助的人心寒了,公眾的視野疲憊了,道德是該到了投保的時刻了。 保險之目的在于分散危險和消化損失,但“扶老人險”準確地來講,能夠消化的損失也僅僅局限于因扶老而產生的法律訴訟費用。這一險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規避私圖救濟,鼓勵法律維權。而訴訟除了看得見的訴訟費用之外,看不見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同樣是扶助者訴訟時需要考量的砝碼。同時,放置到整個扶老事件中來看,真正需要被分散的危險是訴訟費用之外的大額賠償費用,這才是亟待消化的大額損失。所以,從這一層面上來說,簡單地從表面上為道德投保只能減訴訟的陣痛,而無助于根除因扶老被訛而生的憂慮。 “扶不扶”是一場集體的行善憂慮,道德投保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只是一劑外服藥,說起來能夠“消腫止痛”,實際上卻無法強健道德的體魄。其實,期待通過保險改善“扶不起”現狀的嘗試不止于此,北京市于2013年底首次推出了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并在今年推出了“升級版”,取消了老人出行場所的限制,意在減少扶摔倒老人的擔憂。而一些地方出臺的“好人法”,也在為好人善行撐腰,去除后顧之憂。類似的種種無非一個目的,呵護道德保護善行,追回迷失的善行本真,真正讓扶助者扶的光明磊落,有扶助無風險是一種常態,回歸這樣的常態應當成為現實的追求。 “扶老人險”,有人說應景搭順風車,有人說是對良知的保障,無論之于何者原由,雖尚不足以為善行完全兜底,起碼在扶老的迷霧中投射了一縷光亮。這一縷光亮可以視作一線希望,一線回歸過往的希望,曾經扶老是一種一身輕松的美德,如今的扶老是憂心忡忡的美德。美德與善良并未褪去本色,只過在其行其為多了現實的羈絆。保險不過是絆倒之后的彌補,而真正解開這層羈絆,卻需要從涵養社會道德水準和文明水平上找問題。 |
相關閱讀:
- [ 10-20]“扶老人險”為扶不扶開出“鎮痛劑”
- [ 10-20]支付寶“扶老人險”價值在哪里?
- [ 10-20]“扶老人險”是披著法律援助外衣搞營銷
- [ 10-19]“扶老人險”:道德問題可以用錢解決嗎?
- [ 09-30]扶老人,也要扶人心
- [ 09-23]別再想當然地譴責被扶老人“訛人”
- [ 09-17]公民社會無法解決“扶老人”難題
- [ 09-14]不要夸大“扶老人”的風險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