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尊老敬老、孝順長輩的道德傳承,最終扶的是每一個總有一天要老去的我們自己】 沒有監控視頻的地方絕不能扶老人?不事先請好幾個路人作證就不敢幫老人呼叫120?這些看似荒唐的舉動,卻在近幾年的社會上頻頻出現。“老人倒地該不該扶”這個話題自南京彭宇案首次闖進輿論場以來,每一次媒體對類似事件的報道,都會挑動公眾敏感的道德神經。 就扶不扶老人而言,每次公共政策的選擇,其背后都有肇始于一個社會人心變化的影子。 顯而易見的影響是,在歷次事件中一旦個別案例釀成了輿論事件,那些鋪天蓋地先入為主的支持或指責,會給政府依法行政、法院獨立審判形成巨大的輿論壓力。行走在社會效果與法律效果的平衡木上,結果更容易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越來越倒向聲音更大的那一方。 但影響更為深遠的是,對老年人形象的妖魔化,給每個人是否已為老齡化社會做好社會心理上的準備打下了一個問號。有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老年人口已超2億,2025年將達3億,諸如“倒地老人要不要扶”之類在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之間發生的爭論,未來必將更多地出現在社會公眾的視野中。屆時,這將不再僅僅是一道是非題,更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面臨的現實困境,與你我都相關。因此,以什么樣的社會心理面對這個未來,將影響這個國家在老齡化社會里的公共政策走向。 “老人倒地沒人扶”和“扶了老人反被訛”的確都是社會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但應該清醒,我們之所以常常說“人咬狗”抓人眼球,正是因為“狗咬人”才是社會中更為普遍的真相。在2億多老人的中國社會里,碰瓷訛詐才幾個?可是,在以網絡為代表的新興輿論場中,活躍的幾乎都是年輕群體,老年人大多因為對技術的陌生而在其中完全失語。如此環境下,不光是“扶不扶老人”,在廣場舞等熱門話題上,竟然出現“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這樣嘩眾取寵的偏頗聲音。 都說是“前人種樹,后人納涼”,中國能創造出今天的繁榮,與正在逐漸老去的這一代人的艱苦奮斗密不可分。但老年人在一個社會總是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尤其在未來越來越多“4—2—1”的家庭結構下,面對不同年齡層群體間利益矛盾的增大,爭取自己利益的能力更弱、聲音更小。因此,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能決定公共政策選擇的,不僅僅是一個撫養比的問題,更關乎年輕人如何看待和尊重老年人的問題。 扶老人,更要扶的是我們這個民族千百年來尊老敬老、孝順長輩的道德傳承;扶老人,最終扶的是每一個總有一天要老去的我們自己。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30日 18 版) |
相關閱讀:
- [ 09-23]別再想當然地譴責被扶老人“訛人”
- [ 09-17]公民社會無法解決“扶老人”難題
- [ 09-14]不要夸大“扶老人”的風險
- [ 08-26]扶老人委屈獎
- [ 02-05]“摔倒被碾死”是扶老人之困另類樣本
- [ 06-16]為老不尊的“被扶”老人您不該這樣!
- [ 04-14]“扶老人”政府做了該做的事
- [ 01-13]“扶不扶老人”終究是良知問題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