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日報》報道,上海多家公立醫院逐步剝離特需醫療服務,全部放到兩大醫學園區——上海國際醫學園區和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由社會資本興辦的醫療機構接盤。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也決定削減公立醫院特需服務,公立醫院將更多致力于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同時改革公立醫院補償機制,讓公立醫院不依賴特需醫療服務,也能彌補基本醫療收入虧空。 長期以來,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越是集中在大城市的重點公立醫院,醫療資源越是緊張,面向普通患者的公益性醫療服務越是供不應求;越是這些重點公立醫院,設立特需病房的資源條件就越充分,積極性也越高。其結果必然是,在這些原本應當成為公益性醫療服務主渠道的重點公立醫院,特需病房占用的存量醫療資源越多,醫院提供的公益性醫療服務就越少。即便特需病房由醫院擴建、擴張而成,動用的是醫院的增量醫療資源,它仍然是對公益性醫療資源的擠占,因為這些增量醫療資源,原本可以用于為更多患者提供公益性醫療服務,以更有效地緩解普通患者的“看病難”。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醫院為一名特需病房患者提供特需服務所需的醫療資源,可以用于為5名普通患者提供公益性服務,醫院選擇了前者,勢必就要怠慢甚至拒絕后者。即便醫院從一名特需病房患者獲取的收入,高于從5名普通患者收取的費用,嚴格說來也是得不償失的。常見的情形是,這邊廂普通病房人滿為患,甚至連走廊過道也加設了臨時病床,那邊廂則是賓館式的特需病房,非富即貴者優哉游哉,住院形同度假。顯而易見,特需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的性質是相沖突的,公立醫院逐步削減、剝離特需醫療服務,是全面回歸公益性醫療服務的必然選擇,符合公立醫院改革的目的和方向,這將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當然,建立合理的公立醫院補償機制需要一定時間,在取消藥品加成導致收入減少、短期內財政投入難以充分到位的情況下,能帶來可觀收入的特需醫療似乎尤顯“可貴”,要求公立醫院一下子把特需醫療全部取消,又是不現實的。公立醫院取消特需醫療服務,將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是一個公共財政對公立醫院投入不斷加大、民營醫院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等到公立醫院不再需要靠特需醫療創收,民營醫院有能力全面接手特需醫療服務市場之時,特需醫療就可以從公立醫院中徹底退出了。 醫療資源優化配置不僅涉及醫療硬件設施、服務項目的重組,也必然涉及醫療人才的合理流動。特需醫療服務退出公立醫院后,之前在公立醫院中主要從事特需醫療服務的人員是否就要失業?當然不會。他們既可以多點執業形式在民營醫院“兼職”特需醫療服務,也可完全退出公立醫院,轉而加入民營醫院。隨著民營醫院特需醫療服務“蛋糕”越來越大,其對特需醫療服務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將越來越大,從公立醫院轉入民營醫院的特需醫療服務人才可望越來越多。 公立醫院取消特需醫療服務,將是下一步深化醫改的重要“推手”——不但推動醫療服務資源從公立醫院向民營醫院轉移,也將助推醫療服務人才從公立醫院向民營醫院流動,形成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加快民營醫院發展、為社會提供多元完備醫療服務的共贏局面。 周地(北京教師) |
相關閱讀:
- [ 06-20]中國式醫改到底改了什么
- [ 06-03]保障兒童用藥,醫改不可缺位
- [ 05-30]深化醫改,期待“中國式辦法”破題
- [ 05-26]讀懂“顛覆性意見”背后的真味
- [ 05-26]醫改關鍵是要 推動“公退民進”
- [ 05-20]北京醫改繞不開京津冀一體化課題
- [ 05-13]“床護比”不達標是對醫改尖銳拷問
- [ 05-08]從“走廊醫生”看醫改“走廊”有多長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