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4日,孟加拉首都達卡,當地穆斯林舉行游行抗議。

9月14日下午,超過300名印尼穆斯林民眾在雅加達美國駐印尼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活動,抗議一部美國電影涉嫌詆毀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默德。中新社發 顧時宏 攝

中新網9月18日電 綜合報道,一部涉嫌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的美國電影近日在伊斯蘭世界引發反美示威浪潮,現已蔓延至全球30多個國家。截至目前,埃及等中東國家的抗議勢頭有所減弱,但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丹麥等西方國家的反美示威開始愈演愈烈。


反美浪潮持續一周 中東勢頭有所減弱

據悉,此次反美示威活動始于本月11日,利比亞和埃及兩國當日爆發示威活動,抗議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的美國。示威活動至今已持續一周。

利比亞的示威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及3名外交人員死亡。同一天,數千名埃及示威者為抗議該美國電影,沖擊了位于解放廣場附近的美駐埃大使館,其中數十人爬上使館圍墻,扯下美國國旗,并在撕毀后將國旗予以焚燒。

埃及官方媒體16日報道說,圍攻美國駐埃及使館事件仍在繼續,示威者向軍警投擲燃燒瓶和石塊,后者則用催淚彈驅趕人群,雙方沖突已造成2人死亡、約400人受傷。濱海城市亞歷山大也發生了沖擊美國領事館事件。

12日,數百名突尼斯示威者聚集在美國駐突尼斯使館外,向使館投擲石塊,以示對這部美國電影的抗議。

13日,數百名也門示威民眾沖擊美國駐也門薩那大使館,并與安全部隊發生沖突,造成4人死亡。此后美國駐也門使館外,連續3天發生示威活動。

同日,伊朗首都德黑蘭爆發反美示威活動,多達500名示威者聚集在瑞士駐伊朗大使館(美國在伊朗的利益代表處)附近,高喊“美國去死”的口號。

14日,突尼斯示威者圍攻美使館釀成騷亂,造成30多人死傷。同一天,黎巴嫩示威者與黎安全部隊發生沖突,造成一名示威者死亡,20人受傷。

針對中東非洲地區持續多日的示威活動,奧巴馬政府采取行動,希望迅速緩解甚至消除此事給美國在伊斯蘭世界造成的惡劣影響。

奧巴馬致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希望土耳其為盟友美國在伊斯蘭世界說點好話,他還向埃及總統穆爾西施加了強大壓力。有報道稱,中東示威勢頭已有所減弱。

瘋狂蔓延至30多個國家 東南亞多國“接力”

自11日開始,示威活動逐漸蔓延至全球30多個國家,東南亞多國在近兩日也爆發反美抗議。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城市,都有伊斯蘭教教徒上街抗議。

16日,大約1000名穆斯林16日在美國駐巴基斯坦卡拉奇領事館外示威,抗議美國人制作的侮辱穆斯林的電影。

17日,大約3000菲律賓回教徒在南部棉蘭老島的馬拉維市舉行反美示威,他們踐踏和燒毀了美國和以色列國旗。

同日,在泰國曼谷,美國駐泰國大使館宣布,因為有“數百人”要示威,大使館周二下午將關閉,而且“非必需人員也將被送回家”。

此外,在印尼雅加達發生示威活動,示威者向鎮暴警察拋石塊和燃燒瓶,并燃燒輪胎,沖突造成至少有11警員受傷送院,示威者有一人受傷,至少四人被逮捕。

歐洲國家“難以幸免” 西方外交使團高度戒備

在此次反美示威浪潮中,不僅美國駐多國使領館遭到沖擊,就連英國、丹麥等西方國家的駐外使館也受牽連,遭示威者圍攻。

14日,在蘇丹,喀土穆和加達里夫等州數萬名民眾走上街頭示威游行,抗議美國發行詆毀伊斯蘭教、褻瀆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

他們圍攻美國、德國和英國大使館,并同警察發生了沖突,沖突導致2名示威者死亡、40多名警察受傷。美國使館院內多輛汽車被焚燒。

此外,16日,近1000人在倫敦市中心的美國駐英大使館外對美國制作的反穆斯林電影進行抗議。

同一天,數以百計的民眾在美國駐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大使館外示威。據報道,示威者不僅高聲抗議爭議影片,同時指責美國軍事干涉中東和阿富汗。

美國駐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大使館外,當天同樣聚集有示威人群。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一些駐伊斯蘭世界的外交使團緊張不安,與美國使領館一樣,保持高度戒備。美國已撤出駐蘇丹和突尼斯部分外交人員,德國效仿美方做法,撤出駐蘇丹使館部分人員。

9月16日,在英國首都倫敦的美國駐英使館附近,穆斯林民眾手舉標語牌參加示威活動,抗議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和誹謗伊斯蘭教的美國影片《穆斯林的無知》。高塔姆攝(新華社發)

正如2010年12月突尼斯一小販自焚引發了席卷中東的“阿拉伯之春”一樣,2012年9月11日由美國一部反穆斯林電影引發的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浪潮同樣讓人猝不及防,令美國被動,且影響深遠。

白宮進入“緊急狀態模式”

白宮如今已經進入“緊急狀態模式”,總統國家安全副顧問麥克唐納每天主持兩次政府相關各部門的聯席會議,奧巴馬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班子幾乎每天都舉行會議,應對兩起重大突發性事件: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森及其他3名美國工作人員遇襲身亡事件;伊斯蘭世界反美抗議浪潮。

兩大事件都有著同樣的重要性:一國駐其他國家的使領館被視同該國領土,使領館受到武裝攻擊,相當于該國領土受到侵略,更何況是美國這一世界超級大國,而且是大使遇襲身亡;而伊斯蘭世界的反美浪潮也同樣嚴重,這意味著奧巴馬政府3年多來的“中東新政”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可能更意味著美國、以色列在中東的長遠安全面臨巨大威脅。

為應對大使遇襲身亡事件,奧巴馬及其白宮國家安全團隊采取緊急措施。美國海軍12日向利比亞海域派出兩艘驅逐艦,增加美軍在該國周邊的軍力部署。這兩艘軍艦都裝備“戰斧”式巡航導彈,可以對利比亞境內武裝人員進行打擊。另外,美國國防部將向利比亞部署一支50人的海軍陸戰隊快反部隊。如果局勢惡化,美國軍方還可能派遣更多的部隊。

除此之外,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已經盡最大努力向利比亞派出情報人員,以調查究竟是哪個組織策劃了對美國領館的攻擊行動。不過,據美國不具名官員透露,目前CIA大量的人力已經被派到敘利亞邊境,負責培訓、組織、整合敘利亞反政府武裝,已不太可能再抽調大量人力前往利比亞。


奧巴馬向穆斯林國家領導人施壓

以抗議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穆斯林的無知》為導火索,伊斯蘭世界反美浪潮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目前,除利比亞“襲館”重大事件外,在埃及、也門、突尼斯、摩洛哥、蘇丹、伊朗、伊拉克、巴勒斯坦甚至印度尼西亞等伊斯蘭國家都展開了反美抗議活動,在埃及、也門等國也發生了沖擊美國大使館事件。

對此,奧巴馬政府作出迅速而謹慎的應對。盡管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以及美國一些官員的最初反應是該影片與美國政府無關,美國人“擁有言論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美政府對該片的放映“無能為力”,但隨著伊斯蘭國家反美抗議浪潮的擴散,奧巴馬政府似乎對這一立場做了修正。

美國聯邦調查局迅速介入,查明該片導演納科拉有犯罪前科,曾因金融欺詐被判刑,不過目前正在保釋期間。15日,美國警方在加利福尼亞州納科拉的住所將其帶走,并對其進行了審訊,以“重審納科拉是否符合保釋條件”。如果有關方面確認納科拉在保釋期間有違規行為,他可能將重新入獄。

在國內采取行動的同時,奧巴馬政府在國際上也開始行動,希望迅速緩解甚至消除此事給美國在伊斯蘭世界造成的惡劣影響。奧巴馬本人于13日夜間親自致電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希望土耳其這一在伊斯蘭世界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出聲”,為盟友美國說點好話。隨后,埃爾多安于14日發表了“措辭嚴厲”的演講,稱美國駐利比亞領館遭到的“恐怖襲擊”背后的組織及其意圖都要受到嚴厲譴責。

奧巴馬還向埃及總統穆爾西施加了強大壓力,督促穆爾西保護美駐埃使館及外交官的人身安全。奧巴馬在14日的一次采訪中甚至表示,埃及已經不再是美國的“盟友”,當然也不是“敵人”,而在穆巴拉克時代,美國一直將埃及稱作“盟友”。面對美方的壓力,穆爾西調整了一開始猛烈批評美國影片的態度,表示保護美國在埃及官員的人身安全是埃及的義務和榮耀。

與此同時,美國副總統拜登、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分別致電蘇丹副總統塔哈、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一方面希望他們保護美國人員及資產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在緩解穆斯林反美情緒方面做一些努力。


美國學者反思政府中東戰略

隨著局勢的發展變化,可以明確的一點是,詆毀穆斯林的美國影片并不是引發襲館事件及反美抗議浪潮的根本原因,它充其量只是偶然出現的一個導火索。在華盛頓的美國官員、議員以及學者都已經開始討論此次大風波的真正原因,以及這場風波對未來美國中東戰略的影響。

此次發生反美抗議浪潮最激烈的幾個國家利比亞、埃及、也門、突尼斯等,也是過去一年多來“中東革命”風起云涌的幾個國家,這些國家的反對派在美國的支持下,或通過革命,或通過政治談判都推翻了當權者,建立了新政權。

美國推波助瀾的“阿拉伯之春”的塵埃還沒有落定,中東反美浪潮就開始出現,這讓美國的專家學者開始反思:美國在這場“革命”中得到了什么?在埃及,美國拋棄了原來的盟友穆巴拉克,直接導致了穆斯林兄弟會(穆兄會)的上臺。在此次反美浪潮中,穆兄會積極支持反美運動。據美國媒體報道,在美國向埃及總統穆爾西施壓后,穆兄會在其英文聲明中改變了態度,要求穆斯林克制,但在其阿拉伯語的聲明中仍支持反美運動。

上述幾個國家也是中東國家中得到美國援助最多的國家:過去4年來,埃及每年獲得16億美元的援助;從2011年利比亞推翻卡扎菲的運動剛剛開始到目前新政府建立,美一共向利提供了兩億美元的援助;也門在2011年獲得1.34億美元援助,今年也有6400萬美元。美國人開始置疑,在美國巨額財政赤字的情況下,美國政府如此大把地花納稅人的錢是否值得,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是否真的得到了保障?美國參議員保爾說:“我們對此已經厭倦了。”

有專家認為,盡管奧巴馬2009年上臺伊始就選擇在開羅演講,稱美國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將迎來新的開始,同時他也努力結束了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兩場戰爭,但奧巴馬最終還是未能打破“文明沖突”的詛咒。事實上,只要美國國內猶太利益集團依然強大,美國仍偏袒中東盟友以色列,那美國仍將深陷與阿拉伯國家“文明沖突”的怪圈而無法自拔。

針對席卷中東的反美示威浪潮,有專家指出——

“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失敗的”

近期發生在埃及、突尼斯、利比亞和也門等中東國家的反美示威游行造成了較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引起了全世界關注。

埃及開羅大學政治系前主任、中東政治研究專家哈桑·納法阿教授認為,中東地區的反美活動恐怕還將持續下去,因為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曾經多次褻瀆伊斯蘭教,深深地傷害了全世界穆斯林的感情。

埃及中東通訊社副主編薩·米哈教授表示,之所以會發生如此嚴重的事件,原因是美國和以色列等國一再褻瀆、侮辱伊斯蘭文明,引起了人們的強烈不滿,美國和以色列應對此負有主要責任。

米哈認為,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失敗的。“因為這里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美國的目的就是要分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無論它采用什么樣的手段、編出什么樣的借口,都是為了達到同一個目的。我相信,美國骯臟的企圖不會在阿拉伯國家得逞”。  

前美國聯邦調查局高級特工、反恐專家阿里·索凡分析稱,在經歷政局動蕩的國家發生針對美國使領館的暴力襲擊并非偶然。近年來遭受重創的“基地”等極端組織利用這些國家的動蕩,意圖煽動起反美浪潮并招募新成員。索凡警告說,當前在馬里、阿爾及利亞、也門、伊拉克和敘利亞等國,極端組織的反美攻勢正在擴散,美國需小心應對。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丹尼爾·拜曼認為,埃及、利比亞等國的反美浪潮顯示中東仍為美國的“危險之地”,中東地區的許多人仍仇視美國,中東各國的政治反對力量也紛紛利用民眾的反美情緒來迫使政府疏遠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另一名中東問題專家邁克爾·多蘭認為,舊的中東秩序正在迅速崩塌,新的中東秩序正“緩慢、痛苦”地成形,對美國來說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盡可能地去影響中東新秩序。

一些美國政府官員認為,中東多國的動蕩將持續下去,給美國帶來“無法預知的外交和政治后果”。有美國專家稱,如果美國不積極干預敘利亞危機,敘利亞對美國和中東地區來說將成為比利比亞危險得多的地方。

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賀文萍告訴本報記者,從表面看,引爆抗議活動的導火索是一部有褻瀆伊斯蘭先知之嫌的電影,但事件至少有三方面的深層次因素:一是卡扎菲之后的利比亞不僅遠未迎來“民主”與“自由”,而且穩定與安全環境堪憂;二是利比亞和埃及等北非國家在經歷了政治和社會變革之后,隨著伊斯蘭勢力的整體強勢崛起,伊斯蘭激進勢力的影響也在擴大,其反對西方、反對美國親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以及維護宗教信仰“純正性”與“神圣性”的立場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三是美國對該地區的上述變化沒有做好準備,其固有的傲慢、文化優越感和缺乏對其他宗教的包容性,也是這一悲劇發生的深層原因。

賀文萍認為,這一事件的發生會使美國以更謹慎,甚至是防范的心態來發展與伊斯蘭政權的關系,同時會敦促并加強與溫和伊斯蘭政權合力打擊極端勢力的力度。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遇襲身亡,充分說明了近年來美國不遺余力在中東北非地區推動所謂民主化變革以及親以外交政策的失敗。

(本報開羅、華盛頓、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劉睿、王恬、宦翔)

由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引發的反美浪潮進一步擴散。“阿拉伯新聞網”9月16日報道,埃及、也門、蘇丹、伊拉克、突尼斯、利比亞和伊朗等國連日來都發生了較大規模的民眾示威游行,一些國家還爆發民警沖突、造成多人傷亡。

美國國務院15日下令撤回美國駐蘇丹和突尼斯使館的所有家屬和非緊急外交人員,并告誡美國公民不要前往反美“暴行”增加的蘇丹和突尼斯。

埃及官方的中東通訊社16日報道說,圍攻美國駐埃及使館事件仍在繼續,示威者向軍警投擲燃燒瓶和石塊,后者則用催淚彈驅趕人群。據阿拉伯電視臺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16日上午,發生在開羅市中心的沖突已造成2人死亡、約400人受傷。濱海城市亞歷山大也發生了沖擊美國領事館事件。 

在蘇丹,喀土穆和加達里夫等州數萬名民眾14日走上街頭示威游行,抗議美國發行詆毀伊斯蘭教、褻瀆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他們圍攻美國、德國和英國大使館,并同警察發生了沖突,沖突導致2名示威者死亡、40多名警察受傷。美國使館院內多輛汽車被焚燒。

塞內加爾宗教界人士14日向美國駐塞內加爾大使館遞交了一封抗議信,稱他們有能力召集信徒來到使館前抗議游行,但是并未如此做,希望美方妥善解決問題。

伊斯蘭合作組織輪值主席、塞內加爾總統薩勒14日在一份聲明中表達了強烈憤慨,他嚴厲譴責美國這一不負責任的行為,認為它嚴重傷害了穆斯林的感情。


中東媒體普遍認為,這一波反美浪潮不會輕易結束,事態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哈斯甚至說:“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東地區將再次陷入混亂,這給美國帶來了很大難題,將使美國面臨諸多困難抉擇,因為在很多情況下,美國的利益大于其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有美國媒體分析認為,目前在全球范圍發生的反美示威活動已成為奧巴馬總統在大選年中最為嚴重的外交政策危機。這一中東亂局將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并將對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形成嚴峻考驗。目前極不穩定的中東局勢將導致無法預料的外交和政治后果。美國通過外交渠道不斷向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施壓,要求他們采取措施減少本國針對美國的示威活動。奧巴馬的外交顧問私下表示,他們也在考慮是否縮小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活動規模。

奧巴馬的中東政策已在美國國內引起廣泛質疑,其共和黨競選對手全盤否定奧巴馬上臺后向阿拉伯世界示好的政策。還有分析認為,美國在大中東地區推行的民主遭遇水土不服。此前,奧巴馬將利比亞稱為向民主過渡樣板的說法也令人生疑。

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刊發社論說,伊斯蘭信徒說他們是被美國制作的影片激怒了,事實上這部片子只是點燃穆斯林怒火的一個附加因素而已。“9·11”事件后,美國政府為推行大中東民主計劃,對伊斯蘭世界采取了順從、尊重和接觸的政策,但是這一切依然無法平息阿拉伯人的憤怒和反西方情緒。

(本報開羅、華盛頓、喀土穆、約翰內斯堡9月16日電記者黃培昭、張夢旭、溫憲、吳文斌、張建波)

中新網9月17日電 據外電報道,因為曼谷將發生針對反伊斯蘭電影的示威活動,美國17日表示將關閉其位于曼谷的大使館。

美駐泰大使館網站還發表聲明稱,位于曼谷商業區一條主干道上的美領事館將在18日中午關閉,“非緊急人員都將離開”。

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布勞恩歐勒證實這次游行是針對一部反伊斯蘭電影而展開的反美活動的一部分。

美方聲明稱,目前沒有針對在泰國的美國人的特殊威脅,但在泰美國人仍需保持警惕。

據信由美國極端基督教徒制作的名為《穆斯林的無知》的電影在伊斯蘭世界引發軒然大波。

目前,反美示威已蔓延至包括伊朗、黎巴嫩、巴基斯坦等在內的20多個國家。分析稱,此輪反美示威浪潮有進一步擴大之勢。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羅來安):日前,一部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在美國佛羅里達州上映后,在伊斯蘭世界引發抗議浪潮。伊朗各界連日來也舉行了各種抗議活動。很多伊朗人認為,西方自視高人一等,對其它文明缺乏應有的尊重,是導致其屢屢出現“褻瀆”事件的根本原因。

16號,伊朗數千名宗教學生在什葉派圣城庫姆舉行集會,抗議美國電影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行為,抗議者高呼“打倒美國”和“打倒以色列”的口號,稱褻瀆伊斯蘭先知和圣物是不可接受的犯罪行為。

宗教人士艾哈邁德·哈塔米在集會上發表演講,他說,美國這種行為將導致中東地區出現第二輪伊斯蘭覺醒浪潮。“我希望這浪潮變成颶風,這颶風變成海嘯,把美國全部淹沒。昨天只有伊朗在喊反美口號,而今天整個伊斯蘭世界都在喊打倒美國。”

艾哈邁德·哈塔米說,美國屢屢發生褻瀆伊斯蘭事件,華盛頓當局難辭其咎,如果美國政府不支持這種行為,就應該盡快逮捕和處罰肇事者,杜絕今后再發生類似事件。


伊朗伊斯蘭議會議長拉里賈尼16號也在議會公開會議上譴責美國電影褻瀆伊斯蘭先知行為,他說,對這一事件的廣泛抗議證明伊斯蘭世界已經覺醒。“在穆斯林看來,這種行為是對全體穆斯林尊嚴的侮辱,超過對他們肉體的傷害。聯合國官員呼吁穆斯林要保持克制,也請你們起來捍衛穆斯林的尊嚴。”

伊朗伊斯蘭文化聯絡組織主席赫蘭沙德16號在接受環球資訊記者采訪時說,西方之所以屢屢發生褻瀆伊斯蘭教先知和圣物事件,是因為它們的自我膨脹意識和自我優越感。西方人自視高人一等,不把別的民族放在眼里,在“言論自由”的名義下,任意踐踏其它宗教和文明:“言論自由是對的,但言論自由也不能褻瀆圣物,可是這種事情卻發生了。想想看,如果每個宗教都以言論自由的名義去攻擊詆毀其它宗教,這個世界將會亂成什么樣子呢?”

赫蘭沙德表示,西方應該接受與其它文明平等相處,而不是只有西方文明高人一等,其它國家都應該效仿西方。他希望美國盡快糾正自己的錯誤,避免當前事態進一步升級。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任安理 葛元芬】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穆斯林的無知》引起的軒然大波尚未平息,英國《泰晤士報》說,這是一個大騙局,就是為了誘發暴力事件。美國警方15日稱,當天凌晨該片導演兼制作人納庫拉·貝茲利·納庫拉已接受訊問。此人的真實身份也浮出水面:并非之前傳言的美籍猶太人,而是一名埃及裔科普特基督教徒。

美國廣播公司15日稱,當天凌晨,加利福尼亞州電影制片人納庫拉在警察的護送下離開住所,前往當地警察局接受訊問。走出家門時,納庫拉頭戴一頂帽子,并用白紗巾裹住頭部,掩住了真面目。洛杉磯縣副警長馬納特告訴美國廣播公司,這不是逮捕納庫拉,他是“自愿”去警察局的。面談超過90分鐘后,納庫拉被帶到一個秘密地點“釋放”。洛杉磯縣司法部門發言人惠特莫爾說:“我們也不知道他要去哪里,他只是說不打算回家。”

納庫拉化名“薩姆·巴奇萊”,并把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傳至視頻網站You Tube。他不承認自己導演了這部影片,只承認為影片拍攝提供了后勤支持。但匿名者告訴美聯社,影片導演兼制片“巴奇萊”和納庫拉是一個人。納庫拉擅長說謊,從他對不同媒體謊報年齡就可見一斑:他告訴美聯社自己56歲,對《華爾街日報》說52歲,在You Tube的簡介上則稱自己75歲。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揭秘”說,納庫拉1957年出生,住在加州。接受電臺采訪時,他宣稱自己畢業于開羅大學藝術學院。美國“每日野獸”網站爆料說,1997年他因制造冰毒被捕,出獄后接受3年緩刑監管。美國《赫芬頓郵報》稱,2002年,納庫拉違反緩刑條例,再度被判入獄。2010年,他用偷來的身份證和社會保險卡號碼對銀行進行詐騙,除被責令賠償79萬美元外,還被判入獄21個月,去年6月出獄至今正處于5年緩刑監管中。期間,他不能擁有或使用能夠上網的設備,除非得到批準。納庫拉拍攝影片如果涉嫌違法,可能重入牢獄。

“納庫拉捅出這么大的婁子,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想到。”對于《穆斯林的無知》在阿拉伯世界引發的抗議,美國民眾甚感無奈。“難道他是想出名嗎!”很多人表示無法理解納庫拉的行為,警方目前也沒有透露其制作這部影片的動機。報道稱,《穆斯林的無知》劇本是由一向宣稱伊斯蘭教是捏造宗教的英國歷史學家兼作家霍蘭德所寫,反伊斯蘭教活躍分子卡萊恩參與制片。該片7月公布了預告片,但沒人關注,“9·11”恐怖襲擊11周年的前幾天出現配有阿拉伯語字幕的版本后引起風波。參與該片創作的演員如今大呼上當,紛紛表示拍攝和后期制作內容不同,被人“動了手腳”。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美國駐利比亞大使遇害5天之后,16日,美國駐埃及大使館前的示威場面仍“如同戰場”一般。這場反美潮“規模空前”地涌至世界30多個國家,并正點燃穆斯林對整個西方的仇恨。曾以重設與伊斯蘭世界關系的“開羅演講”賺足眼球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被媒體嘲笑“在大選季瞬間陷入最大外交危機”。

與此同時,困惑的美國政客開始爭論,是否停止對中東每年數十億美元的援助。美國“觀察家”網站抱怨,美國現在的中東外交政策證明,敵人的敵人是酒肉朋友。

而埃及解放廣場上的示威民眾也不明白,為什么美國會一面送錢,一面又侮辱他們的先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稱,今天不是穆斯林第一次指責西方,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主席理查德·哈斯對《紐約時報》說,在可以預見乃至更遠的未來,中東將帶給美國各種困難抉擇以及挫敗感。

(環球時報駐埃、美、德、英、法特派特約記者 黃培昭 張夢旭 康健 青木 紀雙城 楊明)

眾多媒體記者在納考拉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塞里托斯的住所前蹲守。圖/東方IC

  哈里王子在檢修直升機。圖/東方IC

美國警方15日證實,已經把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制片人納考拉·巴塞利·納考拉帶回警局接受保釋官問詢。納考拉隨后離開,但預計不會回家。美聯社分析,納考拉可能會找個地方藏起來。爭議影片的制作顧問史蒂夫·克萊恩告訴媒體記者,自己多次收到死亡威脅。

1.蒙面現身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治安官助理唐·沃克15日說,現年55歲的納考拉當天凌晨在警員護送下離開位于塞里托斯的住所,前往當地警局接受詢問。

媒體播放的畫面中,一名據信是納考拉的男子在警方護送下進入一輛警車,離開現場。那名男子臉部纏有白色紗巾,戴著墨鏡和帽子,顯然是為了讓外界無從看清他的長相。

沃克強調,納考拉沒有遭逮捕,并非由警方押解至警局,只是到塞里托斯警局與保釋監督官員“談話”。

洛杉磯縣警方發言人史蒂夫·惠特莫爾早些時候說,聯邦政府保釋監督官員會問詢納考拉,而他“從來沒有戴手銬……一切都是自愿”。

路透社援引美方官員的話報道,當局沒有調查爭議影片的內容。即使具有煽動性或者引發暴力事件,影片拍攝受到“言論自由”法律保護,不會被視為犯罪。


2.暫不回家

惠特莫爾告訴美聯社記者,納考拉在警局接受保釋監督官詢問大約半小時,隨后由警方人員駕車載到一處地點下車。

“他走了,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惠特莫爾說,“他說,他不想回家。”

近幾天,納考拉位于加州塞里托斯的住所門前聚集著眾多媒體記者。

惠特莫爾沒有披露納考拉接受問詢的細節,也沒有披露納考拉的下車地點。

納考拉2010年受到金融欺詐罪指控,由法庭判處79萬美元罰款和21個月監禁。同時,未經保釋監督官員允許,他5年內不得使用假名,不得使用電腦或互聯網。

3.死亡威脅

與納考拉的“低調”不同,電影制作另一關鍵人物、顧問克萊恩近來多次接受媒體采訪,直言不諱自身反伊斯蘭教立場。

在今年8月30日一檔電視節目中,克萊恩宣稱和一伙支持者曾屢次在加州多座清真寺附近散發反伊斯蘭教傳單,并且炫耀在住所和辦公室里儲存多支槍。

克萊恩告訴美國里弗賽德報業公司記者,自己多次收到死亡威脅。里弗賽德報業記者報道,他們14日去克萊恩家中采訪,克萊恩應門時拿著手槍。按克萊恩的說法,他協助拍攝這部影片的權利受到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護并準備好為此而死。

克萊恩說:“聯邦調查局的人總來找我。”聯邦調查局發言人勞拉·艾米勒拒絕就是否問詢克萊恩回答記者提問,但證實聯邦調查局正在國內外就駐利比亞大使遇害一事追蹤線索。


□鏈接

德極右翼團體欲放映爭議影片

德國《明鏡》周刊16日報道,一個極右翼團體希望在首都柏林放映觸發阿拉伯國家民眾反美浪潮的爭議影片,遭到德國政府強烈反對。

名為“親德意志”的極右翼團體領導人曼弗雷德·羅赫說:“對我們而言,(公映爭議影片)關乎藝術和言論自由。”

法新社報道,“親德意志”在德國以頗具挑釁性的示威活動聞名。上月,這個小型團體大約50名支持者在柏林3家清真寺門口示威,聲稱針對宗教極端分子。

接受《明鏡》周刊采訪時,德國政府內政部長漢斯-彼得·弗里德里希說,打算借助所有可能的法律手段阻止這個團體公映影片。他指責“親德意志”火上澆油,“這種組織機構只是希望激怒德國境內的穆斯林”。

□動態

美下令倆使館人員撤離

美國政府15日下令駐蘇丹和突尼斯大使館非緊急人員撤離,同時警告美國公民不要前往這兩個國家旅行。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當天發表聲明說:“鑒于突尼斯和喀土穆安全形勢,國務院已經下令這兩個崗位的所有家屬和非緊急人員撤離,同時向美國公民發出并列旅行警告。”

美國國務院在旅行警告中說,突尼斯機場目前處于開放狀態,美國公民應乘坐商業航班撤離;鑒于蘇丹存在的恐怖威脅仍然嚴重,美國公民應認識到前往蘇丹旅行的危險。

美駐蘇丹和突尼斯大使館最近兩天遭到示威者圍攻,沖突造成6人死亡。


美增援使館要求遭拒絕

美國政府打算分別向蘇丹和也門增派海軍陸戰隊成員,保護美國使館,15日遭到兩個當事國拒絕。

蘇丹通訊社15日援引外交部長阿里·卡爾提的話報道,蘇丹政府已經回絕美方派遣海軍陸戰隊增援駐蘇丹大使館的計劃。

數千蘇丹民眾14日沖擊德國和英國駐蘇丹使館。次日,蘇丹當局加強在外交使館周邊的警力部署,超過20名警官坐在美國使館門前戒備。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14日說,美國海軍陸戰隊派出的一支快速反應小組已經受命抵達也門首都薩那,加強過去兩天來遭示威者沖擊的美國使館安保。

也門議會15日發表聲明,拒絕美國在也門的軍事存在,稱為使館提供安全保障的職能屬于也門政府而不是美軍。

埃及部分示威者被收買

埃及總理希沙姆·甘迪勒15日說,參加近日反美示威的部分埃及人是被人收買。

為抗議一部在美國制作、涉嫌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埃及自11日爆發大規模示威。

埃及官方中東通訊社援引甘迪勒的話報道,示威者中既有人出于對影片的憤怒而自愿參與,也有“一些人”承認其實是受人收買去“湊熱鬧”。

甘迪勒沒有說明這些示威者由哪方收買。


□相關

北約基地遭重創美軍損失6只“鷂”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駐阿富汗部隊16日說,北約一座主要基地14日遇襲事件中,6架“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遭摧毀。英國哈里王子未在襲擊中受傷,距交火地點大約400米。

武裝人員假扮美軍

北約部隊16日說,15名武裝人員當地時間14日22時在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巴斯申營地發動襲擊。

武裝人員分三組,身穿美軍制服和炸彈背心,攜帶火箭筒和自動步槍,突破基地防護網,向停放在地面上的飛機和直升機、機庫和其他建筑射擊。6架AV-8B型“鷂”式垂直起降戰機遭摧毀,兩架嚴重損壞。3座加油站遭摧毀,5個機庫受損。

兩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在交火中喪生,8名聯軍士兵受傷。14名武裝人員死亡,1人被俘。

警衛護衛哈里王子

英國哈里王子7日抵達巴斯申營地,第二次進駐阿富汗戰場。作為“阿帕奇”式武裝直升機射手,他預定服役4個月。

襲擊發生時,哈里王子在營地內。英國國防部說,哈里王子沒有受傷。

《星期日郵報》援引一些英軍人員的話報道,哈里王子當時與其他“阿帕奇”直升機機組人員在一起,沒有訓練,交火地點最近時距離他“不到400米”。一些警衛人員護送這名英國王室第三順位繼承人前往一處受保護區域。哈里當時攜帶裝有子彈的槍。

報道說,4名英軍空軍士兵在交火中受重傷。

塔利班“認領”這次襲擊,就一部涉嫌褻瀆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國影片發動報復,同時把哈里王子作為襲擊目標。哈里返回阿富汗后,塔利班宣布發動“哈里行動”。

哈里王子15日度過28歲生日,定于下周正式執行飛行任務。英國國防部說,雖然哈里王子駐地遇襲,軍方不打算縮短他的服役期。精心策劃或有內應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軍方高級將領下令調查這次襲擊,試圖了解塔利班如何對這座堪稱全球防守最嚴密的基地之一發動如此大膽的進攻。

巴斯申營地位于沙漠深處,東側與一些農田鄰近,有大約2.8萬名軍人、承包商和平民。營地周圍的防護網高約9米,另有3道鐵絲網和高大的混凝土防爆墻。通向營地的道路受嚴密監控。

聯軍高官試圖查清塔利班如何得知并利用防護薄弱處發動進攻。一種推測是,營地內的阿富汗軍人或當地平民雇員向塔利班提供營地信息。

“這次襲擊策劃和執行都非常好,”一名軍方人員說,“攜帶重武器闖入基地,需要做大量準備。他們開火之前,我們沒認出他們是敵人。他們知道這一點,因而小心謹慎,抵達營地防護網前不暴露武器。”

A20-A21版均據新華社電

一部涉嫌侮辱穆斯林的美國影片近來在伊斯蘭世界,特別是中東地區,引發強烈“反美”情緒。目前,這股浪潮已經移至美國在亞太的盟友澳大利亞。

據法新社9月15日報道,當天悉尼民眾舉行“反美”示威活動,參與者中海包括年輕尚幼的兒童。人群高喊要美國“下課”的口號及揮動抗議褻瀆穆斯林的標牌。其中一個標牌上寫有:“斬首所有那些侮辱先知的人。”

據報道,大約500人參加了此次在美國駐悉尼領事館外的示威活動。一些示威者表示對侮辱伊斯蘭先知的行為感到憤慨與不滿,并強調他人無權褻瀆宗教信仰。由于遭到當地警察的驅散,人群隨后將示威活動搬到附近的海德公園舉行。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9月15日,在也門首都薩那,示威民眾高喊反美口號。默罕默德攝 圖片來源:新華網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3日,伊朗德黑蘭,示威者將一副手繪美國“國旗”踩在腳下。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3日,埃及開羅,一名男子欲將催淚彈扔回防暴警察一方。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3日,埃及開羅,抗議民眾向防爆警察扔石子。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4日,蘇丹首府喀土穆,一名男子裸身抗議。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4日,孟加拉首都達卡,當地穆斯林舉行游行抗議。


近日,隨著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與先知默罕默德的美國電影《穆斯林的無知》上映,多個國家的伊斯蘭教教徒掀起“反美浪潮”,引發流血沖突,造成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及3名外交官身亡。15日,多國的反美示威仍在繼續,并有越演越烈之勢。圖為當地時間9月14日,巴林首都麥納麥,示威者齊喊口號。

  開羅,一名示威者將警方發射的催淚瓦斯投擲回去

自一部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電影在美上映后,中東、北非等地迅即掀起“反美浪潮”。目前,這股“反美浪潮”已經波及也門、突尼斯、蘇丹等20多個國家。

突尼斯:

騷亂造成30多人死傷

突尼斯總理府14日晚發表新聞公報稱,當天下午發生在美國駐突尼斯使館及其周圍地區的騷亂已造成2人死亡和29人受傷,其中2名受傷者生命垂危。

數百名突尼斯人14日下午在美國使館門前舉行示威。這次示威行動吸引數千名民眾加入和圍觀,并逐漸失控演變成騷亂。新華社記者在現場看到,示威者先是向美國使館院內投擲石塊和汽油瓶,隨即沖進使館并撕下使館院內的美國國旗。示威者在焚燒美國國旗時,少數極端分子開始放火焚燒停泊在使館周圍的汽車。

突尼斯防暴警察試圖騎馬驅散示威民眾,在遭到抵抗后向示威人群施放大量催淚彈和發射橡皮子彈,示威活動隨即演變為警察和民眾的對抗。此時,一些極端分子開始攻擊位于美國使館附近的美國學校,縱火燒毀了學校建筑和設備。為避免事態惡化,突尼斯當局加派國民衛隊(憲兵)增援,甚至出動了直升機和裝甲車,并在美國使館周圍的路口設置了警戒線和路障。此外,負責保衛使館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也在使館屋頂上布置了狙擊手。

據了解,示威者屬于突尼斯的一個伊斯蘭極端派別,他們強調這部電影傷害了伊斯蘭信徒的宗教感情。


埃及:

示威者越來越多

當地時間14日,美國駐開羅使館大約十輛汽車遭示威者包圍并投擲石塊,隨后駛離館區。沒有消息表明誰坐在車內,以及他們所運載的是什么東西。

在美國駐開羅使館館舍前抗議的示威者人數每個小時都在增加。一些示威者企圖攀爬人們今早在使館周圍堆砌的混凝土塊,并對其進行拆除。警察動用高壓水槍和催淚瓦斯驅散人群。

示威者們還把美國CBC 電視臺攝制組成員從暴亂現場趕走,禁止他們出現在這里。

巴勒斯坦:

民眾焚燒美國國旗

巴勒斯坦數千人聚集在加沙地帶抗議美國電影,耶路撒冷有數百人參加,與以色列警方爆發沖突。

控制加沙地帶的哈馬斯組織13日敦促人們在14日星期五祈禱儀式結束后進行示威。

示威民眾焚燒了美國國旗,高呼“美國去死,以色列去死”等口號。在阿拉伯半島西南端的也門,數以百計的示威者在首都薩那的美國使館外放火焚燒美國國旗,也門軍警動用水炮驅散抗議人群,并對空鳴槍,向示威人群發出警告。美國國防部隨后表示,調派一支海軍陸戰隊到薩那,應對這次的“反美浪潮”。


黎巴嫩:

軍方驅散示威者

在非洲國家蘇丹首都喀土穆,示威者突破美國大使館的安全封鎖線,并且攀上美國使館外墻,在場軍警被迫開槍警告。

在印度尼西亞,350多名人在雅加達的美國大使館外示威,指責該影片向伊斯蘭教徒宣戰,并說“美國人不配留在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也有教徒舉行示威,呼吁美國阻止該影片的發行,還稱該影片是“陰謀”。

在黎巴嫩,憤怒的示威者14日燒毀了一家美國快餐店,并襲擊安全部隊車輛。黎巴嫩軍隊隨后介入,驅散示威者。沖突中,一名示威者死亡,另外20名平民和安全人員受傷。

同日,印度數百名穆斯林向美駐欽奈領事館投擲石塊,打碎了領館玻璃,有的抗議者還試圖翻越圍墻闖入使館。印度警方最終驅散了示威者,并逮捕了86人。

塔利班:

報復襲擊北約營地

阿富汗塔利班發言人卡里·優素福·艾哈邁迪說,塔利班武裝人員14日晚襲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營地,以報復在美國制作的一部宗教題材影片。

襲擊發生于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北約營地,致死兩名美國海軍陸戰隊成員,英國哈里王子當時身處基地,沒有受傷。

艾哈邁迪告訴英國廣播公司記者,數十名武裝人員參與襲擊。襲擊致基地起火,升起濃煙。


英德使館

遭池魚之殃

英德兩國使館也受到殃及。14日,德國駐蘇丹大使館受到了數千示威者沖擊,使館上空濃煙滾滾。有些示威者則爬上德國使館屋頂,撕毀了德國國旗,掛上一面伊斯蘭旗幟。英國媒體也報道說,大量示威者當天也試圖闖入英駐蘇丹大使館。綜合新華社、《中國日報》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韓曙):13號,繼埃及、利比亞等國發生抗議美國電影侮辱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示威活動之后,也門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美國駐也門首都薩那的大使館當天遭示威者沖擊,示威者還點燃了數臺使館車輛。愈演愈烈的反美浪潮,在美國國內造成了怎樣的反響?本網連線環球資訊駐美國記者韓曙,介紹一下美國國內對阿拉伯國家反美浪潮的反應。

記者:根據美國媒體的報道,目前在埃及、利比亞、也門、突尼斯、蘇丹、摩洛哥、科威特等國,都出現了抗議的情況。對此,美國輿論普遍感到憂慮。而為了平息穆斯林世界因為電影而產生的怒火,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13號在講話中對這部電影的內容進行了批評,表示這部電影的內容“令人討厭,應受譴責”。她表示,美國政府絕對反對這部電影傳達出的信息,而這部電影似乎只有一個惡意的目的,那就是侮辱一個偉大的宗教并且挑起怒火。不過,希拉里同時表示,美國人有言論自由,這部電影不能作為借口來實施暴力。而部分美國媒體盡管沒有披露這部電影的具體細節,但用“業余”這樣的形容詞來表達他們對于這部電影的印象。

而美國總統奧巴馬13號在進行競選活動的同時表示,美國政府將盡一切力量來保護自己的公民在海外的安全。他還表示已經與相關阿拉伯國家的政府進行了接觸,向他們表達了美方的關切。

主持人:那么12號,美國政府曾經表示將對駐利比亞大使遭襲一事進行調查。目前為止,調查有沒有一些進展?

記者:根據最新消息,目前利比亞方面已經逮捕了涉嫌襲擊美國駐班加西領館的4名嫌疑人,但利比亞方面沒有披露具體的情況。美國總統奧巴馬12號曾經表示,將與利比亞政府密切合作,將殺害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的兇手繩之以法,隨后美國向利比亞派出了一支由海軍人員組成的調查團隊,負責調查大使遇害一事。利比亞方面的抓捕是否得到了美方的情報或具體支持,目前也還不清楚。而根據有關人士提供的情況,襲擊班加西領館的是一個與基地組織有聯系的武裝組織,因此美方懷疑,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已經滲透進了利比亞,并擔心它們會在也門等國的反美抗議中煽風點火。


主持人:我們看到,反美風潮現在在許多阿拉伯國家都出現了,其中不少還是美國的伙伴或盟友。對于今后美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關系,美國國內有哪些思考和聲音?

記者:在襲擊事件發生和反美抗議活動在阿拉伯世界有所擴大的時候,美國國內也出現了一些思考的聲音。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12號的聲明中發出疑問:為什么美國曾經幫助過的國家和城市會把矛頭對準美國?專欄作家桑德爾斯13號發表題為《阿拉伯之春,美國的冬天》的文章說,利比亞的安全形勢令人擔心,盡管美國也以武力介入了利比亞局勢之中,但仍然沒有能夠阻止利比亞陷入內戰,而在埃及,盡管美國支持推翻了穆巴拉克,但新的政府卻對與美國的關系另有想法,桑德爾斯將這種關系形容為“既不害怕我們,也不尊重我們”。桑德爾斯表示,在支持“阿拉伯之春”的同時,美國也陷入了這些新朋友難以維持穩定和與美國的關系需要重新定義的困局中。

而《時代》周刊專欄作家克勞利則指出,目前在埃及和利比亞等國出現的反美浪潮令人憂慮,如果說利比亞的襲擊還可以被歸結為少部分武裝分子行為的話,在埃及出現的大規模示威則體現了埃及的民意,而隨著這樣的浪潮不斷擴大,在也門等國也出現了類似示威,如果不能維護像埃及這樣的盟友的良好關系,奧巴馬將不得不重新定義他的中東政策,這將對他年底的選戰是一個重大威脅。而美國著名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中東研究所主任保羅·薩利姆則發表文章提醒美國和阿拉伯國家政府說,9·11襲擊的元兇拉登曾經將美國和阿拉伯世界的關系引導到對立的路途上,而現在值得警惕的是,不能讓發生在利比亞的襲擊和反美示威浪潮重新將美阿關系帶到對抗的狀態中。

一部涉嫌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影片引發多國反美抗議后,自稱是影片導演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地產商“薩姆·巴奇萊”成為焦點人物。

美國媒體發現,“巴奇萊”的身份和名字存有疑問,影片拍攝的關鍵人物可能為加利福尼亞人納考拉·巴塞利·納考拉,而這個人有金融犯罪前科。

手機定位

納考拉13日承認自己為影片拍攝提供后勤支持。

自稱影片導演的“巴奇萊”已經躲了起來。美聯社前一天聯系到“巴奇萊”并電話采訪,隨后利用手機號碼定位,發現他所在地點是納考拉位于洛杉磯的住宅。

納考拉否認自己是影片導演,美國聯邦法院的文件顯示,納考拉有多個化名,其中一個是“尼克拉·巴奇萊”。納考拉出示駕照時,用手指按住中間一段名字。而多項資料顯示,這段名字和納考拉的其他一些信息關聯“巴奇萊”。

自稱協助推介影片的佛羅里達州牧師特里·瓊斯說,他12日與“巴奇萊”通過電話。“‘薩姆·巴奇萊’不是真名。我與他通電話。他肯定是躲起來了并隱藏身份。”


曾有前科

美國聯邦法院文件顯示,納考拉有案底。他2010年被判金融欺詐罪,罰款79萬美元,入獄21個月。同時如未經允許,他在5年內禁止使用電腦或互聯網。

一名檢察官說,納考拉使用竊取而來的身份信息開設虛假銀行賬戶從事欺詐,基本操作是利用一個虛假賬戶的空頭支票取現,再用另一個虛假賬戶的空頭支票補臺。

“這就是個‘空頭支票’的把戲,”那名檢察官說,“作案人在銀行意識到賬戶有假之前取出錢。實際上,賬戶里一分錢也沒有。”

篡改對白

按照“巴奇萊”的說法,那部爭議影片2011年夏天拍攝,耗時三個月,涉及59名演員和45名幕后人員。

參演演員發布聯合聲明說,他們受到制片方誤導,一些對白在后期制作過程中遭到篡改。“全部演職人員非常不安,感到被制片方利用,”《洛杉磯時報》13日援引這份聲明報道,“我們百分之百不支持這部影片,完全受到誤導。”

互聯網上傳播的電影介紹短片顯示,當配音提及敏感名字或內容時,有時畫面不是演員正在講話,有時對不上演員的嘴型。專業人員推測,影片涉及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內容可能出自后期制作。

女演員辛迪·加西亞說,她收到參演邀請時,影片名為《沙漠英雄》,劇本中沒有詆毀伊斯蘭教的內容。“巴奇萊”告訴她,自己是埃及人。

巴奇萊自稱出生在以色列,是以色列猶太人。以色列官員說,沒有記錄顯示巴奇萊有以色列國籍。(耿學鵬新華社供本報稿)

9月13日,也門安全部隊與企圖沖擊美國駐也門使館的民眾發生沖突,目前已造成1名示威者死亡、數十人受傷。一名示威者告訴記者,此次沖突爆發的原因是也門民眾抗議一部美國電影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

9月13日,也門安全部隊與企圖沖擊美國駐也門使館的民眾發生沖突,目前已造成1名示威者死亡、數十人受傷。一名示威者告訴記者,此次沖突爆發的原因是也門民眾抗議一部美國電影詆毀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

中新網9月14日電 據外電報道,歐盟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阿什頓強烈譴責美國駐也門大使館遭襲事件,并聲援美國政府。

據報道,歐盟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阿什頓在一項聲明中指出,歐盟強烈呼吁也門政府提高歐盟駐薩那外交機構的安全警戒,并采取必要措施保護外交官。

據悉,也門部分民眾近日抗議美國影片《穆斯林的無知》,沖進美國駐該國首都薩那大使館。襲擊事件造成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也門總統哈迪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及美國人民道歉,并下令對襲擊展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