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2020地震局 > 地震科普 > 正文

災害中的自救與互救

2022-11-23 10:59:16?作者:?來源: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責任編輯:蔡麗潔   我來說兩句

一些人認為,減輕自然災害似乎是遙不可及的話題;因為,在他們看來,減輕自然災害的主要環節,無論是災害預測和預報,還是災害預警和預防,抑或是災害應急施救和災后恢復重建等,都主要是科學家、工程師和各級政府的責任和義務,而與他們的個人生活和行動相距甚遠。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在一些情況下,特別是當災害迫在眉睫或正在發生時,個人的行動是否積極合理,往往就決定了他們在災害中能否生還;這對于那些既沒有準確的災害預報、又缺少及時的災害預警的突發性猛烈的自然災害事件來說,更是如此。如下災害實例恰生動說明了這一點。

  實例1:根據對我國唐山地震部分幸存者的調查,震前有很多人覺察到了地聲、地光和地面微動,其中僅有5%的人有地震知識并判斷出大震即將來臨,或迅速逃離建筑物,或在地震時采取了有效的自救措施,保全了性命;而大多數人并未立即想到大震,或行動遲緩,或臨震慌亂,結果失掉了這最后的保全性命的機會。

  實例2:1933年日本三陸外海海嘯,曾使港灣中7303艘船舶流失,破損910艘,有的海嘯曾把千噸巨輪推到岸上并使其報廢;而1983年日本海海嘯時,前蘇聯遠東一些港灣中停泊的船只按海嘯警報和防御預案全部立即駛往外海,從而無一船舶受損。

  實例3:1985年哈爾濱天鵝飯店發生火災,六名外國人被燒死,唯有日本人安全脫險;原因是,日本十分重視普及和提高全民的災害知識和防災意識,使國民掌握了應對災害的自救和互救辦法。

  可見,在天災面前個人并非無能為力,相反,在很多情況下,求生的機會就在你手中。

  那么面對自然災害,個人應該做些什么呢?可概括為如下十字方針:

  1.學:學習各種有關災害的知識,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2.聽:注意收聽國家或地方政府和主管災害部門發布的災害信息,不聽信謠傳;

  3.備:根據災害的發展態勢,做好個人、家庭的各種防災行動準備和物質、技術準備,保護災害監測和防護設施;

  4.察:注意觀察研究周圍的自然變異現象,有條件的話,也可以進行某些測試研究。

  5.報:即一旦發現某種異常現象,不必驚慌,但要盡快向有關部門報告,請專業部門判斷;

  6.抗:災害一旦發生,要發揚大無畏精神,召喚群眾,組織大家和個人自救和互救;

  7.避:災前作好個人和家庭躲避和抗御災害的行動安排,選好避災的安全場所,一旦災害發生,及時避災。

  8.斷:在救災行動中,首先要切斷可能導致次生災害的電、火、煤氣等次生災害源。

  9.救:要學習一定的醫救知識,準備一些必備藥品,以在災害期間,醫療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情況下,及時自救和救治他人。

  10.保:為減少個人和家庭的經濟損失,除了個人保護以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的防災保險手段。

相信,如果全社會的每個人都能按如上“十字方針”去做,那么勢必能產生一股十分強大的減災力量。而在這股力量中,合理和有效的“個人自救”和“普通民眾間的互救”行為,對于應付那些突發性的猛烈的自然災害來說,又具有更加突出的重要地位,是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環節之一。

  可以說,當突發性猛烈的自然災害襲來時,尤其是在沒有準確預報和及時預警的條件下,你――作為個人就是你自己及你周圍人命運的主宰!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