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力度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相關部門解讀《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
2024-08-31 10:03:18?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李雅蘭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題:更大力度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相關部門解讀《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專門就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出臺的政策文件。國務院新聞辦3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對意見進行了深入解讀。 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 堅持完善清單管理,厘清政府作用邊界,是意見的一大亮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說,意見從準入規則確定、準入事項設定、準入措施調整程序等層面強化了對“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的支撐,切實維護清單的統一性、規范性和嚴肅性,推動市場準入管理更加規范,更好保障經營主體依法平等進入市場。 李春臨介紹,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同商務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有序推進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修訂。新版清單將全面貫徹落實意見要求,與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證照分離”制度改革以及新一輪機構改革等緊密銜接,推動清單事項進一步縮減。 放寬準入限制 激發市場活力 意見提出,實施寬進嚴管,放開充分競爭領域準入,大幅減少對經營主體的準入限制。 “市場準入是經濟活動的第一道門檻,要推動市場準入限制不斷放寬,推動各類資源要素順暢流動,積極營造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崩畲号R說。 在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方面,商務部副部長李飛介紹,意見作出了放寬準入方向性安排和重點領域針對性安排,提出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可以依靠市場充分競爭提升供給質量的服務業行業領域逐步取消準入限制;同時,持續優化經營主體準入環境,清理不合理的準入限制和違規設置的準入障礙。 優化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環境 市場準入是推動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條件。意見明確聚焦深海、航天、航空、生命健康等10個新業態新領域,分領域制定優化市場環境實施方案,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提高準入效率。 李春臨介紹,新業態新領域市場準入管理不能套用傳統的以行政審批為主的管理模式,而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以標準、場景為牽引,推動形成更具柔性和韌性的準入管理機制。要按照標準引領、場景開放、市場推動、產業聚集、體系升級的原則和路徑,進一步優化新業態新領域準入方式。 意見還提出,用好先進技術應用推進中心和各類科技成果轉化等創新平臺,暢通產業體系、創新資源、資本要素、應用場景、制度政策等,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李春臨分析,當前大量創新成果難以進入市場,創新成果和產業體系之間存在不少準入障礙。因此,成果轉化機制是優化市場準入環境的重要內容,是解決好科技和經濟“兩張皮”問題的關鍵所在。 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 意見明確,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王善成介紹,要加大放寬市場準入試點力度,加快形成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要開展新業態新領域準入試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重點領域和重大生產力布局,在深海、生命健康、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再推出一批市場準入特別措施,積極探索更加高效便捷的準入機制。 逐步實現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全覆蓋 意見提出,全面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王善成介紹,今年將進一步擴大評估范圍,明年起逐步實現市場準入效能評估全覆蓋,常態化開展效能評估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將考慮由“全國通用指標+地方特色指標”構成。全國通用指標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統一制定發布,地方特色指標由各地根據實際設置,適當體現地方特色,鼓勵基層改革創新。 他還表示,評估結果主要為各地市場準入制度建設工作提供參考。評估工作明確不搞排名,杜絕給地方、基層增加負擔。要通過開展效能評估,全面反映和科學評價各地市場準入環境,推動市場準入制度各項要求扎實落地,不斷提升政府準入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破除市場準入“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市場監管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任端平說,要嚴格監管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對自然壟斷企業開展壟斷性業務和競爭性業務的范圍加強監管,防止有關企業利用壟斷優勢向上下游競爭環節延伸或排除、限制上下游競爭環節開展市場競爭。 他還表示,要聚焦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關注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縱深推進制止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的反壟斷執法,嚴格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堅決糾治濫用行政權力限定交易對象、排除限制經營者參與招標投標經營活動等不當市場干預問題,破除經營主體市場準入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李春臨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同有關部門抓好意見貫徹落實,持續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體系,更大力度優化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提振發展預期,加快形成“標準引領準入、清單規范準入、場景促進準入、試點放寬準入、監管保障準入”的新格局。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