僑批中的中國記憶:泉州僑批檔案的開發與保護
2018-08-16 18:03:21??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錦星 我來說兩句 |
案例介紹: 泉州市檔案局(館)作為福建僑批檔案的主要官方收藏單位,自2008年起就致力于僑批檔案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并于2009年1月在全國率先啟動僑批檔案申請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工作。在泉州市檔案局的有力配合推動下,僑批檔案于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成為當時中國10項世界記憶遺產之一,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選世界記憶遺產的項目,使福建省實現四大世界遺產“大滿貫”。 近年來,泉州市檔案局(館)立足泉州實際,著力突出保護、開發、宣傳“三化”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僑批檔案工作。一是實施“一體化”保護,啟動僑批搶救工程。對僑批實施全方位、多渠道的搶救保護。深入民間征集僑批,現館藏僑批實物件達3500多封、掃描件近3.1萬封;探訪僑批信局遺址,留存信局外景內貌影像資料數百份;開展口述建檔工作,采訪近十名曾經的僑批從業者,努力保留行業活態記憶;借助信息化技術,建立完整、規范、可共享的僑批專題數據庫。二是進行“多元化”開發,打造僑批文化精品。深入挖掘豐富的僑批資源,突出特色文化元素,開啟編、展、研為一體的多元化開發新模式。開展深層次編研,編撰《泉州僑批檔案》《泉州僑批故事》《回望閩南僑批》等僑批專著;結合不同主題舉辦精品展覽,在館內舉辦《抗戰僑批展》《僑批中的家風》《百僑百村僑批珍品展》等展,將干部、群眾“請進來”館內參觀,此外聯合省、縣檔案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走出去”,進學校、赴廣場、下基層舉辦《百年跨國兩地書》《傳承優秀家風助推鄉村振興》等展;首開我省檔案文化赴外交流先河,赴新加坡舉辦《家書抵萬金》、赴菲律賓舉辦《兩地書·家鄉情》僑批專題展,在當地華人社會產生巨大反響,促進了福建人民與東南亞國家人民之間的友誼;整合各方力量,主辦多場學術研討,提升社會對僑批檔案珍貴性的認識。三是開展“品牌化”宣傳,彰顯僑批品牌魅力。著力打造僑批檔案品牌,在報刊開辦“僑批故事”專欄,向市民講述僑批背后的動人故事;借力網絡媒介,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對僑批檔案和僑批文化進行展示和傳播;創新宣傳形式,拍攝全國首部僑批專題微電影《回家的路》,生動展示僑批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愛國精神;強化信息報道,積極向各級主流媒體和專業媒體報送僑批工作動態,近年來包括《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檔案報》《福建日報》在內的各級各類媒體報道泉州僑批檔案工作達三百多次,瀏覽量不計其數,充分彰顯了僑批品牌的巨大魅力。 如今,僑批雖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作為海外華人艱苦創業、情系親友、造福桑梓和本土僑鄉對外開放、經貿往來、文化交流的見證,仍具有重要的保護和研究價值。可喜的是,在泉州市檔案局(館)對僑批檔案的不懈搶救保護與宣傳開發下,泉州地區民間組織和市民群眾對僑批檔案的了解和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民間特別是僑鄉僑村對僑批檔案的保護意識不斷增強。永春縣東關鎮外碧村集中保管和展示該村一千多封僑批檔案,并主動向市檔案局申請成為“世界記憶遺產——僑批檔案展示點”;南安市眉山鄉觀山村聯合市檔案館,利用該村鄉村旅游基礎較好的特點在鄉村直接設立僑批檔案展示長廊;晉江市新塘街道梧林社區擬設立“僑批館”加強對社區內僑批的保護與利用,向市檔案館咨詢展館設計意見;此外也有不少市民主動聯系市檔案館咨詢僑批保管保護方面的專業知識,乃至捐贈個人保存的珍貴僑批檔案……泉州僑批日益成為家喻戶曉的大眾文化品牌,僑批檔案工作越來越深入民間、深入民心,在服務社會文化和百姓民生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為我省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建貢獻出檔案部門的力量。 案例創新: 泉州市檔案局(館)立足實際,針對僑批檔案開展“一體化”保護、“多元化”開發、“品牌化”宣傳,不斷推進僑批檔案工作深入民間、深入民心,使得民間對僑批檔案越來越了解和重視,僑批成為泉州家喻戶曉的大眾文化品牌,在服務社會文化和百姓民生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其他情況說明: 閩南語中,“批”指“信”,僑批也稱“銀信”,是海外華僑通過民間機構匯寄回國的家書及匯款,是一種信、匯合一的特殊郵傳載體。這種通信匯款方式,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末,歷經一個多世紀。僑批書寫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國與東南亞等國之間的移民浪潮、經濟往來和文化交流情結,折射出中國社會和華僑華人移居地的社會變遷,體現出海外華僑群體記憶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草根風貌。 ?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151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全國非法網絡公關工商部門舉報: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