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是會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每個角落/哼你愛的歌會痛/看你的信會痛/連沉默也痛……相見不能見最痛”哼著這首歌,記憶漸漸模糊的小雪的視線。 葉的離開是風的無情亦或是樹的不挽留?凄清的街頭,氤氳的燈光下,年幼的小雪常常一個人獨自徘徊、獨自摸索。從小沒有爸爸,僅有的媽媽又不得不狠心離開、外出打工,不論她的理由多么順理成章、多么光鮮亮麗--為了更好的經營她們的家,小雪心里還是充滿了對媽媽的抱怨。在小雪最依戀媽媽的年齡,媽媽卻忍心背井離鄉,獨拋下她一人? 習慣,早已習慣--習慣于一個人的孤獨,習慣于一個人的成長。縱使習慣,縱使懂事,對于一年回家不到一次的媽媽,小雪心里還是十分矛盾的,時時抱怨卻又異常想念。她常故意有一點小事就給媽媽打電話,聽媽媽出主意,尋求媽媽的寬慰和鼓勵。 想念是一種病。吃雞蛋漢堡的時候,小雪會想起媽媽;一個人修臺燈的時候,小雪會想起媽媽;連做夢的時候,小雪都在想著媽媽今年什么時候回來看她?“看不見你的笑,我怎么睡得著,聲音那么近卻怎么也抱不到”、“街燈下的櫥窗,有一種落寞的溫暖。吐氣在玻璃上,畫著你的模樣”小雪在想念中哭泣,在哭泣中成長。 漸漸長大,小雪已經理解了媽媽的離開,但是理解了不一定代表能接受,接受了并不代表會喜歡。在小雪的心里,最大的夢想還是和媽媽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好好的經營屬于她們的家。小雪常常暗下決心,一定努力成長,成長為一個大人之后撐起屬于她的家。 終有一天,小雪相信,她會迎來所有的夢想花開。 只是,這一天,可能是明天,也可能是永遠的明天。誰也不知道現在的小雪是不是下一個同樣為了孩子外出打拼的母親? 編者按:小雪的案例看似是一個個例,卻也不單是個例。因為多種原因,現今社會出現了很多的單親媽媽辛苦撫養兒女長大的案例。曾經親眼所見自己最好的同學在媽媽的撫養下艱難的長大、艱難的讀書,明白她們的不容易。單親媽媽是一個孤單且弱小的群體。她們很需要社會上、身邊的每個人自發的、自覺的關心、愛護和幫助;她們同樣需要政府、婦聯等部門能出臺相關政策保障她們的生活、守護她們的幸福(譬如為她們提供最低生活補助;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定期關心單親媽媽和其子女是生活、工作、學習情況;就近社區開展活動豐富單親媽媽的業余生活;同時組織鄰里鄉里群眾的自覺的關心、愛護和幫助等等)。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這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單親媽媽的春天,讓我們來共同守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