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風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舞臺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廣場舞曲,今后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而會有全國統一、編排科學、帶給人正能量的全新動作。23日,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的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布會上,主辦方宣布,將在全國推出由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秀作品,并對其進行推廣和培訓。這一消息剛一傳出,就引發了公眾極大的關注,其中不乏質疑與爭議聲。

廣場舞應多釋放民間活力

郭文婧

廣場舞熱度不減,是因為廣場舞在群眾健身、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促進同一群體社交關系等方面,確實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廣場舞噪聲擾民、過于擠占社區公共活動空間等問題,也依然比較突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可以說,廣場舞的需求與活力,都主要來自于民間;廣場舞的問題,卻主要來自于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不足和管理的滯后。因此,廣場舞的問題需要政府出手,但用行政之手推廣和培訓統一編排的廣場舞,顯然是把著力點使錯了地方。

目前群眾自發創編的廣場舞,固然可能存在科學性不夠的問題,然而,正是因為廣場舞的多樣性,賦予了其創新、吸引力和生命力。即使是同一首《小蘋果》,不同社區大媽們跳的舞姿也可能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社區,隔段時間也可能會對舞姿進行新的編排。體育總局的介入,利用行政之手進行統一推廣,利用比賽活動加強引導,姑且不論是否扼殺了群眾的創造力,但統一就難免單調,廣場舞最后是否會和以前強推的廣播體操一樣,不受人待見呢?

廣場舞在特定群體中受歡迎的現實,確實應該引起專家們的重視,積極投身廣場舞的創編與引導,也是專家們的社會責任所在。然而,專家雖然有專業知識,但群眾也有“高手在民間”,群眾與專家的區別,主要只在于某一時期專家的話語更受社會傳播偏愛而已,在本質上是不應該將群眾與專家區分,甚至對立。專家創編的廣場舞,是否更科學合理,本身也需要考證,是否受群眾歡迎,也應該由群眾自己來選擇,何必加以官方推廣培訓呢?

既然廣場舞源于民間、發展于民間,何不就將廣場舞的生存機制繼續交予民間呢?李克強總理反復強調,將政府不該管或管不好的事務放給社會和市場來承擔,政府集中力量做好本分,政府要歸位和補位,不缺位,不越位。廣場舞的歷史實踐已經證明,廣場舞是可以不需要行政部門來摻和的。

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在群眾自發的廣場舞領域,政府也是存在缺位的,需要歸位和補位。比如,廣場舞的活動空間問題、民間協會自治的支持問題、噪聲控制問題等等。政府歸位和補位,就是要政府將有限的資金和精力花在“刀刃上”,進行雪中送炭。毫無疑問,體育總局請專家編排、推廣和培訓、舉辦比賽活動,是需要花費大筆資金和精力的。實際上,這些資金與其花在想錦上添花上面,不如花在解決群眾健身的切實困難上面。

廣場舞在擾民與利民之間,本身就存在爭議,但政府還可以在民間自主博弈的基礎上逐步完善管理辦法。現在,體育總局加入了,民間活動變成了官方活動,自然又給地方官員增加了一份政績的誘惑。如果地方政府不能理性對待,就可能讓擾民與利民民間自主博弈的天平頓時傾斜。


別給推廣廣場舞潑冷水

前溪

廣場舞無處不在,是全國大媽最為普及的健身活動之一,然而,跳廣場舞卻一直受到詬病,這并不是說廣場舞這種運動方式不好,而是因為受到場地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擾民行為。因此,這邊大媽廣場舞跳得歡,那邊卻是周邊的居民受到困擾。的確,要讓廣場舞發展、壯大,那就需要先提供場地,可這恐怕是短時間內難以實現的。

現在公眾對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健身的需求量也在增大,可提供給公眾鍛煉的場所卻顯得狹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共有體育場地169.46萬個,用地面積39.82億平方米,建筑面積2.59億平方米,場地面積19.92億平方米。以2013年底全國總人口13.61億人(不含港澳臺地區)計算,平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12.45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46平方米。對此,公眾對推廣廣場舞頗有微詞,認為與其推廣,不如先保證跳廣場舞的“廣場”,這話是沒錯,但短時間內不太可能一下子突然冒出來那么多空間提供給大媽跳廣場舞,在場地有限的情形下,推廣科學的廣場舞又有何不可?

我們不難發現,大媽們跳的廣場舞,全國各地均有不同的版本。誠然,這也是群眾智慧的折射,但不規范不太科學卻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在傳授方式上也存在欠缺。其實,現在大媽跳的廣場舞往往存在這么幾個問題:其一,缺乏科學的正規的廣場舞;其二,缺乏有經驗且懂廣場舞的老師,往往多是由大媽憑借自身的力量自學的,這難免會有差錯;其三,大媽所跳的現有的廣場舞未必就能夠起到健身的效果。

誰都知道,如果運動方式不對,或是在跳廣場舞時存在錯誤,則不僅起不到鍛煉的目的,而且還極有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傷,起到反向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廣廣場舞是有積極意義的,至少能夠給大媽們一個科學的示范,讓其明白有些廣場舞是不太適宜跳的,也不是所有的廣場舞都適合自己。

據了解,將在全國推出的廣場舞,有這么幾個特點: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簡單易學,且總數只有12套,這對于大媽來說,學起來并不困。最為關鍵的是,跳這些廣場舞較為科學,也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

別給推廣廣場舞潑冷水,應該給予點贊,所有的矛盾在短時間內解決是不可能的。關愛大媽,先從規范、推廣廣場舞開始,這沒有什么錯。

【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不妨換一種角度看體育總局版廣場舞,那就是別把它看成要“一統江湖”,而只是給大媽們多一個選擇。】

國家體育總局近日推出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秀作品。國家體育總局官網對此的說法是:“這也預示著以后廣場舞曲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將第一次有自己統一的舞步,而且編排更為科學,動作更有正能量。”

民間“第一大運動”引起官方的關注和介入,在網絡上引起熱議。體育總局有言在先,“為了順應百姓參與健身的迫切需求,推動廣場健身操舞健康、有序的發展”。然而許多人對“統一”有天然抵觸心理,認為有關部門是“多管閑事”,廣場舞本來就屬于大媽,愛怎么跳就怎么跳,為什么要規范?

我注意到許多人對官方版廣場舞抱有強烈的警惕心理,擔心官方版廣場舞一統江湖,會影響廣場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不能不說這種擔心有點多余,這既高估了“統一”的力度,也低估了廣場舞大媽們的頑強。大媽們的江湖也不是說統就能統的。

網上有個段子——“我家小區跳廣場舞的都分門派了。一撥主打《泉水叮咚響》,講求四兩千斤。另一撥首選《倍兒爽》,貫徹疾風侵火。而且因為理念和地盤問題,兩撥要在小區里斗舞。這事兒我開始不信,直到剛剛在小區里見到一個身穿白色練功服的老太太,站一群老年人中,厲聲喝道:今天就讓你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舞者!”這樣臥虎藏龍的廣場舞界,哪輪得到網上那些小胳膊細腿替他們捍衛跳舞自主權?

多看一些新聞你就會發現,廣場舞大媽是一個特別有熱情、也特別有創造力的群體,各地跳法層出不窮。讓全國的大媽們按照統一的姿勢起舞,恐怕還真難。

其實,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都不妨換一種角度看體育總局版廣場舞,那就是別把它看成要“一統江湖”,而只是給大媽們多一個選擇。

官方版廣場舞經過健身明星教練、運動醫學、健康保健等相關專家的兩輪評審以及修改完善。專業人員更懂得怎樣鍛煉更有效,更如何避免受傷,因此給出的選項應該比民間流傳的版本更權威合理一些。讓大媽們多個參照和選擇,沒啥不好。

至于官方版廣場舞最后能取得什么樣的江湖地位,在全國占據多少份額,就取決于它自身的競爭力了。官方可以做適度的推廣,讓大媽們知道有這個選項存在,但除此之外,就沒必要太努力了。更沒必要定指標,搞量化成績,如果花了大筆納稅人的錢最終卻沒贏得大媽們的芳心,怪尷尬的不是。

不管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哪種廣場舞最有市場,大媽們會用腳投票的。

3月23日,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舉行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布會,主辦方宣布將在全國推出12套廣場健身操舞,并進行推廣和培訓。風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廣場舞曲,今后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而是會有全國統一、編排科學的全新動作。對此,你怎么看?

統一廣場舞舞步消息一出,輿論嘩然。廣場舞純屬于大媽們的自發行為,跳廣場舞的人,要么打發時間自娛自樂,要么健身出汗舞動晚年,一不比武二不競技。再說,自發隨意散漫是廣場舞的特質,如今要“全國統一舞步”,多少令人有些不解。

可話說回來,這些年廣場舞在娛樂大媽們身心的同時,確實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一來“人地矛盾”嚴重,廣場舞嘛,顧名思義,至少得有塊大空地供舞者活動,于是乎公園、廣場、高校門口等公共空間被大媽們占領,聲勢浩大的廣場舞甚至擠占了機動車道,給自己和他人埋下危險的“坑”。二來“噪音沖突”頻發,廣場舞擾民是很多市民的心頭痛,管理部門也因廣場舞擾民投訴過多而心煩,由廣場舞噪音引發的糾紛更是頻頻見諸報端,為驅散廣場舞人群,潑糞、扔沙子、水槍飆水、放藏獒甚至開槍等“奇葩”招數全都使了出來。

總局“統一舞步”,像眼保健操和廣播體操那樣推廣廣場舞,或多或少能緩解上述矛盾和沖突。比起廣場上各色人群“凌亂”起舞,相對規范的步伐和節拍,更能節省空間,同時也讓舞蹈更具美感,整齊劃一的動作也會給他人“壯觀”之感。更重要的是,在越來越多的人群加入到廣場舞大軍的背景下,舞步陳舊、招式落后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筆者身邊就有親屬反映,廣場舞如今在農村也很受歡迎,幾乎每個村組都自發組織了舞蹈隊,可由于缺少專業指導,一來二去就那么幾個動作在重復,有些自創的動作跳起來十分別扭,跳得好是健身,跳得不好還會受傷。

總局請專家創編12套廣場健身操舞,既能保證舞蹈動作的科學性,又能規范廣場舞的有序發展,可謂既科學又適時。恰如總局表態的那樣,準備推廣的廣場健身操舞,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因此不必太擔心廣場舞走味。當然,如果推廣本身不附帶行政命令色彩,大媽們需要的就去參考,不需要參考的繼續自娛自樂,那么統一舞步的《小蘋果》,也還是大家熟悉的《小蘋果》,統一舞步的廣場舞,甚至能把民族風更好地“炫”起來!(唐金鳳)

“到哪跳”更重要  

“怎么跳”不是廣場舞所面臨的核心問題,制約廣場舞發展、容易引發爭議的,并非大媽們跳得不統一、不耐看,而是噪音擾民、公共場地被占用等問題。也就是說,比解決“怎么跳”更緊迫的,是“到哪跳”這一關鍵問題,假如場地問題解決好了,廣場舞不再有太大爭議,勢必更加蓬勃發展。

解決場地問題,顯然要比編排一套動作棘手得多。興建運動場館,涉及公共服務投入,劃定特定區域,要與其他人展開協商,如何管理廣場舞,需出臺相關政策。可見,統一編排不過是廣場規范管理的第一步,下一步,應該拿出個廣場舞運動場所建設規劃、廣場舞場管理規范等舉措,為廣場舞打好軟硬件基礎,若如此,這項深得群眾喜愛的運動,才能毫無爭議地闊步向前。 (羅志華)

跳什么舞還是讓大媽們說了算

跳什么舞還是讓大媽們說了算。體育與文化部門只能是引導式的輔助,不如從鼓勵廣場舞多元化、原創性發展開始,確立必要的導向,如每年評選深受大媽喜愛的“十大廣場原創操舞”,用大媽們的腳步給廣場舞投票。二是要對廣場舞編創者“授之以漁”,組織專家對他們進行培訓,提高他們文化、體育的職業素養,提高作品的水平與質量。(木須蟲)

統一舞步,體現重視

毫無疑問,統一舞步不是扼殺創新,而是有序規范,這也更利于推廣傳播,但體現更多的還是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對廣場舞的重視。那么,站到重視廣場舞整體高度觀摩,統一舞步只是邁開重視廣場舞第一步。至少有兩點值得相關部門去重視:一是跳舞者的素質;二是場地問題。如今,體育總局、文化部還將對廣場健身操舞活動按照引導、扶持、規范的方針,是難能可貴的。但如果只停留在統一舞步上,而忽視了上述兩個最起碼也是最突出的問題,廣場舞依然會時尷尬的。(賀成)

近日,國家體育總局和文化部共同推出了全國標準的12套廣場舞,據悉這些舞蹈動作全是專家創編,科學的編排適合不同人群,而輿論也對廣場舞大媽耳熟能詳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的國標版議論開來。

草根作品納入官方視野

伍里川(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這意味著,草根的街頭即興作品,進入到主流文化體系內。廣場舞大媽孤寂而任性地跳了多年,終有一天贏得了來自官方層面的認可。

麥卡(鳳凰網特約評論員):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一千個廣場舞隊或許很快將不再有一千種跳法。

陳女士(陜西西安廣場舞領舞者):廣場舞本身就是一種全民健身的方式,我們會不斷編排新的舞蹈,音樂也會經常換,就是為了提高參與者的興趣,讓大家都來鍛煉身體。

王梅梅(北京媒體人):我之前采訪過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他們的廣場舞甚至結合了自己民族舞蹈元素的,有一個再創作在里邊,藝術水準還真不低,而全國不一樣才是廣場舞最大賣點。

復制推廣恐失去個性

譚浩俊(鎮江市人民政府國資委委員):統一編排后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也僅僅只能作為廣大居民的一種選擇,而不能像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一樣,通過行政手段強行推廣,如果千篇一律了,估計很多人會退出這個行列。不然,大家不如統一跳廣播體操了。

梁軍(華商報記者):大媽們會有哪些擔憂呢?比如,體育總局很專業地推廣廣場舞,倡導大家掌握正確健身的要領,這樣挺好,但跳什么廣場舞,體育總局說了算,按照什么標準吸納民間的廣場舞,也是體育總局說了算,這樣下去,廣場舞還能叫自娛自樂嗎?

伍里川(現代快報首席評論員):在我們的語境中,“推廣”就是價值最大化的體現。不過,“小蘋果”“最炫民族風”今后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當廣場舞因此增強了可推廣性,便于批量“復制”的時候,它的強烈個性色彩會不會消退?

不能回避空間稀缺問題

黨小偉(陜西維恩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廣場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以前政府不管,開展得很好,現在體育總局要參與推廣,在推廣的過程中就難以避免地體現自己的部門利益。由于大量的場館設施和賽事舉辦權掌握在體育部門手里,很容易形成利益上的壟斷。

鄧海建(自由撰稿人):回顧一下中國廣場舞蹈的前世今生:從公園跳到廣場,從廣場跳到春晚,廣場健身操舞,確實已成為華夏大地上最普及的健身活動之一。但這些年廣場舞屢屢成為社會議題,不在于舞步不標準,而在于場地之爭和擾民之亂。潑糞的、放藏獒的、轟高音炮的……從溫州廣場舞事件,到上海魯迅公園重新開園后舞迷們凌晨“搶地盤”,各地廣場舞的生態并不是很樂觀。

根號三(觀察者網友):“引導、扶持、規范”是體育總局指導廣場舞活動的三點原則,其實三點取其一,規范,或者說嚴格管理,才是最關鍵的。對廣場舞大媽來說,通過教育,通過嚴格執行規章制度,讓大媽們厘清公共空間里個人的權利邊界,既是對她們的保護,也是對他人的保護。

陳琛(深圳公務員):此前輿論對廣場舞擾民的大肆批判,凸顯的是老年化時代加速到來與我國并不完善的公共文化空間配置之間的矛盾,而今對“國標”廣場舞的推廣,并未觸及到問題的根本,反倒干涉廣場舞的自由空間。廣場舞舞蹈內容并沒有太多問題,只是它在城市的位置,它與周邊老百姓之間的關聯性才產生了系列的反應。城市化建設剝離了原本屬于百姓的休閑空間,那么怎么在現有條件下,更加便民地配置空間資源才是關鍵所在。

國家體育總局在3月23日舉行的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布會上宣布,將在全國推出由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秀作品,并對其進行推廣和培訓。其中,傳唱于大街小巷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都榜上有名。

根據群眾健身活動的需要,統一編排出科學合理、簡單易學的廣場舞,使之更加符合各類人群的健身需要,無疑值得點贊。因為,廣場舞已成為當今社會最受歡迎的健身方式之一,而且對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活躍社區文化生活,特別是改善老年人的精神狀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當然,也需要把握好一個度,因為廣場舞更多的是群眾自發組織、自愿參加的一種健身方式,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愿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伴奏曲、節奏和形式進行。因此,統一編排后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也僅僅只能作為廣大居民的一種選擇,而不能像廣播體操、眼保健操等一樣,通過行政手段推廣,強迫廣大群眾接受統一編排的廣場健身操舞。如果是這樣,就可能引起大家反感。

廣場舞本來就是誰喜歡怎樣的方式就選擇怎樣的方式,不應千篇一律。也正因為百花齊放、不拘一格,廣場舞才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參加。

如果統一編排后的廣場健身操舞果真非常實用和優秀,廣大群眾是樂于接受的,也會作出正確選擇。不過,就算作出了選擇,一段時間以后,也會有新的選擇。廣場舞的曲目和健身方式,時刻都在變化著。那些民間的舞蹈和健身高手們,不可能停留于統一編排的幾套廣場健身操舞,而會不斷創新和變化。

更需提醒有關方面的是,統一編排廣場健身操舞,切不可成為一種牟利工具,即從健身操舞歌帶的發行到業務培訓、指導等,都成為有償服務、成為部門和個人牟利的手段。那么,這項工作也就會走向反面,成為影響廣場舞健康發展的一種障礙了。

廣場舞作為一種已受到廣大群眾喜愛的健身方式和文娛活動形式,需要的是寬容和支持。有關方面能從廣大群眾的健身和娛樂需要出發,統一編排廣場健身操舞,值得點贊。但點贊之余,還是要提醒有關方面,切不可走偏。良好的初衷,只有在達到良好效果的基礎上,才能成為真正的正能量。

風靡大江南北、登上春晚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廣場舞曲,今后將不再是一個社區一個跳法,而是會有全國統一、編排科學的全新動作。23日,國家體育總局、文化部共同主辦推出2015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12套由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的廣場健身操舞在發布會公開亮相。(3月24日《京華時報》)

“小蘋果們”終于要有國標跳法了。這是體育總局的人性之舉。道理很簡單,中國人講究“名正則言順”,有了這12套國標動作,也就意味著妖魔化廣場舞的時代基本要結束了。這些年,廣場舞一路走來、一路被調侃,并不是舞步不標準,而總是與“神曲”等扯在一起,好像缺失了一個高大上的身份。有了官方撐腰,有了各地賽事鋪陳,廣場舞的粉絲必將更為風起云涌——別說征服法國大媽,走向世界亦不是難事。

不過,為國標動作點贊之余,還是有些后顧之憂。因為從根本上說,這個“國標廣場舞”,不過就是個順水人情,告訴你怎么跳怎么好,但問題是,去哪兒跳呢?這就像告訴你說其實滿漢全席是蠻好吃的,我告訴你“國標”的做法是什么,但采購的錢、誰來做菜等關鍵問題仍然么有解決。

回顧一下中國廣場舞蹈的前世今生:從公園跳到廣場,從廣場跳到春晚,廣場健身操舞,確實已成為華夏大地上最普及的健身活動之一。但這些年廣場舞屢屢成為社會議題,不在于舞步不標準,而在于場地之爭和擾民之亂。潑糞的、放藏獒的、轟高音炮的……從溫州廣場舞事件,到上海魯迅公園重新開園后舞迷們凌晨“搶地盤”,各地廣場舞的生態并不是很樂觀。去年底,深圳出臺的《綠化和公園條例(草案)》還專門規定,以后大媽們只能在早上7時至9時、或晚上7時至9時跳廣場舞,且還需要限定音量。廣場舞的江湖如此“袖珍”,雖弄得舞迷們心情不爽,似乎于公共秩序來說,又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提及廣場舞,不能不提到下面這個事實:國家體育總局日前發布的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為1.46平方米,距離“2025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方米”的目標還相差不少。此外,這個“1.46”,連周邊日韓等鄰國的水平也未曾達到。去年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發展全民健身”——但如果健身場地的前提條件不能穩妥解決,國標的舞步難免就成了紙上畫餅。

2015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聚焦廣場舞,一致認為應該尊重并引導好民間自創文化、全民健身活動,甚至有人建議“盡快把群眾文化健身廣場的建設納入新的城鎮建設規劃,作統一合理的安排”。當真要提供廣場舞場地,無非兩個思路:一是盤活存量,二是做大增量。增量很難一步到位,存量呢?從實踐來看,這條路似乎也并不樂觀。譬如多年前,頂層設計提出要開放學校操場應對全民健身的剛需,這么多年過去,落實的情況又怎樣呢?

還是先給廣場舞一個“國標場地”吧!不然,“國標舞步”何處安放?

23日,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的2015年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布會上,主辦方宣布,將在全國推出由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編排科學合理、群眾簡單易學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秀作品,并對其進行推廣和培訓。其中,傳唱于大街小巷的《小蘋果》、《最炫民族風》都榜上有名。(3月24日人民網)

廣場舞似乎從來不乏爭議。就之前的輿論環境而言,支持者覺得這是全民健身利國利民,反對者則認為是制造噪音擾民,小區住戶與廣場舞愛好者“斗智斗勇”的新聞屢見報端。然而讓人意料不到的是,正反雙方的“斗爭”尚未偃旗息鼓,政府有關部門卻突然插手進來。

客觀地講,有關部門及時“出手”統一編排廣場舞?,更像是給予廣場舞一個正式身份,讓其一下子從不受認可的散兵游勇升格到了國家承認的正規軍。這樣一來,不僅讓大爺大媽尤其是新手有更好的學習渠道,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廣場舞隊伍中來,也會讓某些愛好者在面對爭議時心中更有“底氣”:這不是政府部門倡導的嗎?

但是,即使政府部門真心要號召全民健身跳廣場舞,又有多大必要為這些舞“統一制式”呢?大爺大媽們茶余飯后跳跳廣場舞,也就是圖個自由自在樂一樂,至于跳什么內容、怎么個跳法,都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體現,有沒有國家標準都一樣。相反,如果真有了統一標準,群眾自娛自樂豈不還要“受制于人”?

當然,可能有人會說,有關部門并沒強制群眾必須學著跳。然而,如此做法卻會浪費公共部門的人力物力。我們國家雖然號稱體育大國,在奧運會等國際賽場上屢屢奪金斬銀,但誰也不能否認的是國民體能素質的不斷降低,在全民體育上還有很多路要走,并不存在“閑得沒事做”去教群眾如何自娛自樂的時間與空間。

因此,要提升國民身體素質,關鍵并不在于鍛煉方式方法等過于細節的問題上,就像足球雖然上升為國家戰略,但并沒統一要求大伙兒左腳踢還是右腳踢。竊以為,有關部門恐怕還是應該把更多的心思放在群眾最需要的事情上來,多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建設幾塊球場,也多為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規劃更合適的廣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