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評論熱詞>>羊年春節

“拍了那么多自拍照,就是沒有一張全家福。”走在 返程的路上,七天春節假期再次浮現在眼前:低頭搶紅包,抬頭看電視,半夜刷微博,上午全睡覺……離家前才猛然想起忽視了父母,翻翻手機里連張全家福都沒有。懷揣期待的心情回家,帶著遺憾的心情離去。如今,很多人都是這么過年的,于是春節過后,總有一絲遺憾縈繞心間。

春節長假還沒過完,節后綜合征的節奏也尚未開啟,憾事卻已羅列出一大堆。本該愉悅身心、慰藉親情的春節長假,居然抱憾收場,自然不免尷尬。誠然,生活本是遺憾的藝術,過分追求完美,很多時候倒是不快的心理源頭。既然如此,對于春節的過法,原本也沒必要太過苛求。更何況,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春節長假更多意味著難得的放松與休閑契機,也沒必要因為“半夜刷微博,上午全睡覺”而追悔莫及。

不過,當親情的團聚被各種手機紅包打亂了節奏,本該更多回歸家庭與親情的春節,卻在低頭搶紅包、抬頭看電視中消逝,等到長假結束,即將踏上離鄉返程,驀然回首,卻發現連拍一張全家福的時間都擠不出,由此而生出遺憾的心情,恐怕也絕非多余。

事實上,對于春節究竟該怎么過,國人并不缺乏共識。否則的話,無法解釋熱鬧歡快的搶紅包之后,人們卻對這樣的春節過法頗感遺憾,陪父母不夠,更是成為春節憾事中的最大心聲。可見,盡管被紅包擾亂了陣腳,春節回歸家庭與親情,卻仍然是人們心底不變的主題。只不過,春節作為傳統假日,人們希望能過出新意,過得更加新鮮有趣,也完全可以理解。搶紅包之所以在春節期間出盡風頭,搶了人們的眼球,甚至被視作橫空出世的新年俗,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暗合了人們把傳統節日過得更有新意,更加社交化的心理。

從這個意義上說,春節習俗的進化與轉型,不必排斥,更無須阻止。春節的內涵與外延能夠不斷拓展,未嘗不是這一傳統節日生命力的體現。然而,春節融入更多的社交性,滿足更多的社交需求,包括紅包向移動互聯網的進化,畢竟只能是對春節傳統內涵的補充而非替代。于是,當低頭搶紅包,卻忽略了身邊至親,甚至連親情的溝通,對父母的陪伴,都抵不住搶紅包的誘惑,春節過得表面熱鬧卻內心遺憾,也就不意外了。

從春節搶紅包的風靡,到對疏離親情的抱憾,對春節長假的盤點,或許還不能僅止于此。不可否認,科技與商業對于生活方式與傳統習俗的影響,當然不必也無須排斥,但科技與商業歸根結底是滿足民眾的需求,當然也就更需順應并回歸傳統。搶紅包風靡的背后,本質上也有著紅包文化與心理的支撐。既然如此,面對春節憾事,恐怕也不應只是游子們的遺憾,除了人們主動把春節假日更多留給親情,讓親情本身的互動方式更加有吸引力之外,科技與商業模式對于傳統與親情的回歸,或許同樣值得思考。(福建日報)

馬蹄騰瑞雪,羊角觸紅梅。熱鬧喜慶的春節長假已然過去,滿懷希望的新的奮斗時不我待。“過年”之后,各行各業歷來有種爭取“開門紅”的期許。而我覺得,“開門紅”是種大的概念,所以對每個人來說,不妨細而分之,想想羊年“開門”先爭啥?

羊年需要“開門閱”。今年大年初一,國家圖書館一年一度的館長拜年活動拉開帷幕。按照慣例,最先進館的前三名讀者,可以得到由館長贈送的“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一套。為了贏得這份愛書人心中的大獎,有讀者凌晨就在國圖門外等候了。“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任何人的知識儲存都是有限的,學而不怠,方能思而常新。

羊年需要“開門研”。人民日報“今日談”近日載文,春節期間,有不少機關干部回鄉下老家過年,這也是深入社會、調研民情的極好機會。春節還鄉、個人休假不忘調查研究,才能把握真民意、積累真素材,進而形成對社會、對基層、對群眾的真感情、真判斷。有了這些第一手的信息和素材,還需通過年后工作的沉到一線、擴大調研,才會迅速理清思路,正確作出決策。

羊年需要“開門實”。有道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春節長假固然開心,節后須得勤勉踏實、快入角色。對個人而言,這是“百米賽跑,搶占先機”;對群眾來說,這才叫“換位思考,優質服務”。“開門實”是一種良好的風氣和形象,也是新一年再取佳績和美譽的鋪墊與基礎。

羊年需要“開門廉”。人民公仆廉不廉、潔不潔,不僅僅只看“過年”和“過節”,還包括長假過后的堅持自醒與自律。這方面,除了對各種“酒局”“牌局”要一如既往地不可掉以輕心,更要毫不松懈地重視和抓好效能建設,守紀律、講規矩、樹新風,杜絕權力尋租,弘揚法治精神。

羊年“開門”先爭啥?不同的角色和位置,其著重點也不盡相同、各有差異。而當我們普遍有了“爭”的意識、“搶”的勁頭,慣于說道的“開門紅”,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套話和大話,也才有望真正實現“金馬揚蹄抒遠志,玉羊接力展鴻圖”的追求與目標。故而,羊年“大門”初啟開,更待你追我趕競風流!

農歷春節長假到昨天結束,它留給了社會一份快樂、祥和的記憶。此前一些人擔心經濟增長放緩壓力會影響春節的氣氛,打擊人們的消費熱情,但這并沒有發生。春節的旅游市場非常火爆,民眾出行頻繁,電影票房創新高分別刷新了相關的記錄。此外電子紅包在互聯網上異軍突起,形成嶄新的春節現象。

雖然還沒有最終數字,但交通和旅游的雙增長已通過大量局部統計得到佐證。中國的市場潛力令人振奮,與此同時,春節的消費也常被看成社會信心的風向標。

到底該如何描述中國經濟的實情,看來還是可以深入探討和觀察的。中國的制造業面臨一些困難,但服務業在繼續膨脹。中國的就業人數在增加,低端制造業和服務業又不斷面臨“用工荒”,這當中顯然有一些有分量的因素在統計上被淡化了。

有一些非經濟學的因素值得關注。第一,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少到目前沒有影響到人們的實際生活。中國人的消費能力處在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點,而且消費的顧慮在逐漸減少。

第二,中國大量城鄉家庭都有了一定的財富積累,當前的調整發生在有了較充分的溫飽保障之后,很多家庭對臨時性波動有了較強抵抗和消化力,心態也比較從容。

第三,中國人對中長期未來仍總體上抱樂觀態度,雖然各種抱怨不絕于耳,但認為下一代的生活不如自己的人少之又少。

第四,隨著反腐敗的開展,相信社會的公平將得到較多保障,法治也會得到進一步推進的人越來越普遍,按規則辦事、依法享受生活的處世哲學將逐漸受到推崇。

這一切實際營造了與中國經濟新常態相對應的宏觀社會環境,它可能與任何一種“沸點”都保持距離,不那么熱烈,也不那么焦躁。潛力的涌現不再是噴發式的,卻綿延不絕。它的穩定性更加扎實,而且它似乎是持續發展的大社會所特有的。

只是,中國依然困難重重,對沖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建設一個廉潔而保持發展力的社會面臨諸多挑戰。但我們以往自我審視的坐標系很可能不夠完整、準確,中國一些內在的重要關系有待發現和研究,找出規律。

一個人會有這樣的感覺:春節和幾個大節過好了,一年就過好了。一個國家當然不能簡單這樣說。但幾個大節過得好,對全年也是有描述力的。我們應當從剛剛過去的春節中得到啟示:我們是不是忽視了什么,看偏了一些事情的權重。

中國一些知識精英的信心明顯不如春節所反映出的社會信心高,這是該群體“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天性所致,是他們看得更遠,還是他們的觀察角度過于“精英化”,因而脫離了大眾感受?或者兼而有之呢?

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要圍繞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進行,這恐怕是全面深化改革最核心的要義之一。而在實現民眾當下利益的同時照顧好大家的長遠利益,保持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中國體制的優勢。羊年中國有了一個有活力的春節,群眾的積極性就是未來發展的動力。接下來會怎么樣,我們拭目以待。

【人生奮斗有成績,希望得到別人承認,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將成功的認定僅僅就定義為以金錢為核心的物質成績,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社會所應有的現象。】

“喜羊羊”的春節終于過完了。節尾巴上,瀏覽新聞,看到的是這樣的消息,一類是盤點中國游客春節出行的,據說把日本的馬桶蓋都買斷貨了,一類是繼續討論春晚和紅包的,還有前兩天那個女權抗議春晚的消息,估計是因為各大網站春節值班的編輯太少,仍然不屈不撓地在某些首頁上掛著,另一類,是掃描過節生態的,有媒體報道說,有不少盤桓在各大城市的外鄉人都選擇了不回家過年,除了因為車票之外,其原因居然是怕盤問。

據說這類已經被冠名為“恐歸族”的年輕人,基本上過節期間會被問的三大首要問題是工資、買房和結婚,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簡言之,發展好的,自然不怕親友盤問,而尚未有“成功”苗頭的,自然就“不敢見人”。這種不敢見人我相信也不僅僅存在于外地青年中,本地青年混不出來的恐怕同樣有這種憂慮,只不過家就在這,想躲也躲不開而已。

富貴還鄉這說法,從兩千年前就開始了,項羽從劉邦手里搶了關中,又放棄掉,理由是要回家,“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后來劉邦收拾了項羽,當了帝王,又來了首“威加海內兮歸故鄉”,于是經過一代代的加固,混好了在家鄉人跟前有面兒這個人生價值標準基本上就牢不可破了。

人生奮斗有成績,希望得到別人承認,無可厚非。但是如果將成功的認定僅僅就定義為以金錢為核心的物質成績,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社會所應有的現象。就從上面說的劉邦項羽來講,試圖富貴還鄉的項羽,最終被威加海內的劉邦所敗,如果只做一個表面性的文字解讀,可不可以說更有精神追求的劉邦才是勝利者?

就年輕人的發展來說,眼界技能創意追求積累等等,有很多的指標,不同類型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不一樣,僅僅用現階段的物質成功來衡量一個人“混”得好壞,非常偏頗,而且從一般規律上說,能大富大貴的,肯定只能是少數人,拿土豪標準來限定成功,就成了那句俗話“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

要想治療“恐歸癥”,一方面是有專家說的,隨著社會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更公平合理的發展環境,讓外鄉年輕人也如同大城市本地青年一樣,有比較好的發展通道,但是我想,再合理的制度,也不可能保證每一個人都發財,更何況還有的人自己就選擇了不要發財,現代文明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每一個個體的自我選擇和自我價值,竊以為,只要一個年輕人能活得健康活得積極活得清白活得快樂,就應該是一種值得肯定的人生。

北京又在爭辦奧運了,奧運的精神中就包括了把贊揚的掌聲給每一個努力拼搏的選手,不論他或她是領先還是落后,不論他或她是健全還是殘障,只要他們還在前進。希望春節的親情更加單純地屬于牽掛懷念感恩陪伴等等溫暖的情緒,而不是五子登科相互攀比的名利場。

團圓中的精神守望2015-02-25 07:47

【對家人盡責,對崗位盡職。春節的團聚,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13億人的心靈追求,也勾勒出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

一條紅圍巾,相聚6秒鐘;8天風雪路,穿越半個中國看丈夫。春節期間,央視《新聞聯播》播出的“只為多看你一眼”的平凡人探親故事,讓多少觀眾潸然落淚。而一位普通礦工,三十一年如一日照顧植物人母親,不離不棄最終喚醒媽媽,只因“有媽媽就是幸福”;一位賣涼皮的父親,為了讓自閉癥兒子打開心門,幾年來學扮小丑逗樂,只為“守護天使的笑容”,出現在央視春晚、北京電視臺春晚上的這些故事,讓多少人感受到親情創造的奇跡。

團圓,在這個羊年春節里,演繹出多少新故事;守護,又帶給我們多少新解讀?因工作需要,列車員、哨兵、邊防指導員等值守者無法回家過年,但無數像李佳妮、王瓊這樣的中國“好媳婦”“好父母”,沒有埋怨指責,而是用行動表達對親人的體諒與鼓勵。家人的陪伴與堅守,就是戰勝困難、擁抱未來的最大能量;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是盡職履責、不斷前行的最大動力。

這背后,更蘊藏著千千萬萬普通家庭對于家國關系的深刻認知。“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各行各業的春節值守者,組成了一幅幅行進于公路、鐵軌上,奔走于電站、醫院中,駐扎于高山、雪地旁,忙碌于采訪、攝像中的工作圖景。不離不棄的親情故事,也匯聚成一個個傳遞愛與力量、懷揣希望腳踏實地去努力去創造的美好夢想。對家人盡責,對崗位盡職,普通人的這種最質樸的想法,正是對國家盡心的最好詮釋。春節的團聚,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13億人的心靈追求,也勾勒出整個社會的精神風貌。

當這些故事,走上春晚舞臺,登上電視報紙,成為春節里網友們不約而同刷屏點贊、熱議感動的話題時,同樣讓人感慨——那一份家國情懷,早已深植于人們的內心深處。我們這個時代,從來不缺乏對真善美的追求,從來不缺少那些美好的人與事,只要能原生態的記錄,做到“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表達,正能量的故事永遠有著最多的共鳴。

誠然,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讓維系“家”的傳統元素漸漸淡去,然而,對“在一起”的渴求、對更好未來的希冀,始終是國人心底最柔軟的精神守望。正如一位學者所言:“把節慶本身的意味都過出來,這個節日才能真正留在我們的心里”。由此觀之,守衛家園,守望幸福,確是需要我們和親人在春節期間共同完成的心神激蕩,哪怕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眼神交匯,一句平常的口語問候。

還有一些人也在節日里“回歸”著家庭。伴隨著八項規定的執行,反四風的開展,一些干部坦言,現在的春節較過去“寡淡”了許多,和家人相伴的時間多了,回鄉調研、串門拜年多了,和鄉親們的感情也走得更近了。從“小家”到“老家”到“國家”,這樣的風清氣正,又何嘗不是一種濃郁的年味兒?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在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道出了眾多網友的心聲。發現家庭的重要意義,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于“團圓”中重新審視個人、社會、國家三者之間的辯證關系,或許是我們獻給新年的最好禮物。

春節假期已過,人們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但是,關于春節的感受卻將沉淀,甚至將長久地保存在人們腦海中。尤其是,那些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的新變化,以及那些已經成為春節常態的新習慣,它們的涌現、普遍、流行讓人們不知不覺間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也感受到了這種改變背后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

在春節假期結束之際,有必要去盤點這個春節中出現的新常態,它們預示著生活的變化與未來的趨勢,它們也將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成為春節新的文化內涵。

廉潔過年

春節本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但是在功利思維的作祟下,很多人在春節時忙的卻是迎來送來,其中難免會有些權錢交易。只是,這種交易因為打上春節拜年的旗號而變得溫情脈脈、易于接受,很多人也樂得在春節時把權力兌現一番。

如今,這種習慣已經慢慢被改變,在經過了打老虎拍蒼蠅的反腐風暴之后,在經過了整作風改思維的潛移默化之后,人們已經意識到作風問題的重要性,意識到春節送禮的嚴重性。此時,廉潔過年不再是短信提醒,也不再是口頭警示,而變成人們的一種真實習慣——送禮就是添麻煩,收禮就是有問題。這種習慣的形成,依賴反腐的高壓態勢,以及整治的細致入微。當廉潔過年成為一種新常態時,春節回歸和權力回歸也就水到渠成。

綠色環保

燃放鞭炮是傳統的過年習俗,在很多人的印象和認知中,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沒有漫天飄舞的紅紙屑,似乎就沒有了年味的濃郁。但是,城市生活的特點,又讓春節燃放鞭炮成為一件高成本的事情,燃放鞭炮之后必然是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結果只能是每個人都受到影響。

其實,年俗是變化的,當人們在除夕之夜聽不到鞭炮聲時,人們感受到的是輕聲交談的清晰,親切交流的溫暖;當初一人們聽不到鞭炮聲時,人們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氣與晴朗的天空。有一些習俗該舍棄就要舍棄,春節的意義不在鞭炮聲中,春節的形式也必然應該與時俱進。當綠色環保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時,春節也必然打上綠色環保的標簽。

文化創新

春晚是春節的重頭戲,春晚也是文化發展的風向標。雖然春晚是春節的新習俗,但是春晚也面臨著文化創新的問題。這種文化創新既是對春節傳統的回歸,也是對文化屬性的回歸。所以,我們看到了春晚在回歸真善美,那些感動人的歌曲,那些帶來溫暖的小品,那些美輪美奐的歌舞,都在反映著感情的真、人心的善、世間的美。

所以,我們看到了諷刺成為語言類節目創作的一個新方向,即便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但方向已經明確。這個新方向,其實是語言類節目安身立命之本,只不過今年的春晚放開了尺度。這種放開是文化創新的前提,如果文化創作有太多的束縛和顧慮,人們只能看到對弱者的嘲諷,只能看到華而不實的空洞。

自媒體化生存

自媒體是表達和溝通的工具,自媒體的出現可以給春節帶來很多正面的新常態:自媒體的互聯思維讓親情隨時溝通,自媒體的分享特質讓個體聯系緊密,自媒體的吐槽習慣讓圍觀成為自覺。時代在變,自媒體的出現無法改變,自媒體的影響必然越來越深遠。

未來,自媒體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確定的是,自媒體會讓人們的表達和溝通越來越自由,會讓人們的生活打上更深更鮮明的自媒體烙印。春節也不能例外,當人們習慣了自媒體生存時,春節中的個體聯系會有更多方式,親情團聚會有更多形式,人們的聯絡與聯系變得更加緊密與貼近。

微信“搶紅包”

伴隨著網絡而興起的一種新的時尚行為——搶紅包,給紅包增添了一道新的色彩、增加了一種新的含義。在去年春節搶紅包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的春節,更是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數以億計的全國居民,為了紅包,放下手中所有的營生,置每年的除夕大餐——春節聯歡晚會于不顧,捧著手機和電腦,一個個搶紅包搶得手發酸。

雖然商家和個人大肆派發紅包,主要是為了商業利益,但是,它所蘊含的價值,卻與官場、官商、權錢交易等有了本質性改變。因為,無論是派發紅包的企業或個人,還是參與搶紅包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不良企圖,都是為了商業利益或感受搶紅包帶來的“好運”。那么,其商業價值、市場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就在搶紅包過程中得到有效釋放和體現了。

需要注意和防范的是,由于紅包本身已經被注入了太多的非紅包內涵,在今后的搶紅包活動過程中,如何避免可能被極少數人利用和扭曲,以及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等,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如有的商家或個人通過“搶”紅包進行不法交易或行賄等,又如紅包派發過程中的稅收問題、金融問題、安全問題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好,是會直接影響搶紅包的生命力的,是會使搶紅包這項很具商業拓展價值的行為失去有效性的。

變化來自改變,一種變化能夠成為常態,源自改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不可改變的趨勢。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那些生活中已經改變的趨勢,必然在春節這個時間節點得到集中體現。所以,透過春節中的那些新常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到那些清晰涌動的改變,這種改變的方向是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期待這種新常態越來越穩固,成為人們內心的一種常態;期待這種新常態越來越多樣,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序。

【春節熱詞的背后是社會各方面的點滴變遷,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感知文明的進步。剔除一些落后、異化的東西,節慶才會變得更文明更純粹,也更能突出春節的精神內核。】

又到了團聚后的分離時刻,不管你是否意猶未盡,這個春節長假已經結束。從媒體盤點的“逆向探親”“禁放之爭”“紅包大戰”“無休反腐”等春節熱詞可以發現,雖然團聚與喜慶仍是春節的核心主題,但今年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和新年俗,讓人印象深刻,并能從中感受到文明的嬗變和進步。

國人關于春節的記憶,總與春運連在一起。這個春節,人們發現好像沒有往年難走了,臨近年底還能買到票,免費高速也未見往年般擁堵,連北京西站標志性的臨時售票窗口也關閉了。這雖然與今年春節來得較晚、學生流和打工流錯峰分流有關,但隨著高鐵交通網越來越密、“逆向”團聚的家庭越來越多,春運的“拐點”也許真的來了。春運的降溫,可看作是兩地分居家庭減少、更多人開始融入城市的一個信號。

同樣迎來“拐點”的,還有春節放鞭炮的習俗。雖然放不放炮依舊有爭議,但與往年相比,不放或少放的聲音越來越占據主流。從實際情況看,今年春節的鞭炮聲不如往年熱烈,鞭炮銷售者的生意并不算紅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傳統習俗與城市文明和環境保護的沖突,并自覺克制欲望,呼吁用更健康的方式代替放鞭炮。尤為可貴的是,這種呼吁和倡議更多是民間自發的,這反映了大眾文明意識和公共意識的進步。

這個春節,除了合家團聚外,給人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搶紅包”了。在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老年俗有了新玩法。電子紅包在溝通感情、表達祝福上的功能,與傳統的紅包一脈相承,本質并未改變。且因為有了“搶”這個環節,更增加了娛樂和互動性,所以不單孩子和年輕人,家里上了年紀的老人,單位里不茍言笑的領導,也玩得興味盎然。

要看到,電子紅包還有一個意外的好處——把紅包數額降下來了,讓紅包變得更接近純粹的祝福。有人開玩笑說,“通過搶紅包我才知道,原來錢這么值錢,搶到超過1元錢就覺得是一筆巨款,超過10元就感覺是天降橫財了……”這對于已被異化,甚至淪為腐敗工具的年節紅包來說,確是一件好事。

紅包縮水了,送禮的少了,奢侈消費生意也越來越淡了,這一切都離不開過去一年的強力反腐。春節是反腐整風的關鍵節點,紀檢部門也沒有閑著。除夕前一天,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還公布了一批貪腐官員受處分的消息。節日期間又發文駁斥“反腐過頭論”的錯誤觀點,顯然是不想讓貪腐分子過好年。今年元旦春節期間,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還開通“四風”問題監督舉報曝光專區,到2月21日已連續5周通報620起案件,點名曝光855人。中央反腐肅貪的努力,終會作用于民間,引領和淳化社會風氣。

春節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結晶。春節熱詞的背后是社會各方面的點滴變遷,從這些變化中,可以感知文明的進步。剔除一些落后、異化的東西,節慶才會變得更文明更純粹,也更能突出春節的精神內核。

節后收心更要用心2015-02-25 07:11

春節長假結束。對于絕大部分上班族,尤其是黨政機關工作人員而言,接下來就該抖擻精神,認真工作,要收心,更要用心。

節后收心,就是要從走親訪友、旅游度假和通宵聚會中走出來,從懶散的生活狀態中走出來,盡快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經歷春節長假,大部分上班族得到了難得的休整安頓、緩解疲勞的時機。因此,新的一年更應凝神定氣,充滿精神和斗志。

從過往情況看,盡管已經開始工作,不少人的心卻還停留在節日中。有些人遲到早退,來去匆匆;有些人“身在曹營心在漢”,表面看已經到了工作崗位,心卻還在酒局、牌桌上,對工作無精打采,對聚會很是熱衷。一些政府部門甚至還處于“上班打個卡,主要拉家常”,對待前來辦事的群眾則不理不睬。這些人沒有“收心”,更談不上“用心”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長假結束是一年嶄新旅程的開始。節后收心、用心,既是工作作風的要求,也是為人民服務的切實需要。春節過后,整個社會又將恢復常態運轉。如果政府部門唱“空城計”或“人在心不在”,需要幫助的群眾得不到幫助,需要解決的難題得不到解決,無疑將影響民生幸福甚至制約發展大局。

回望過去一年,改進作風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但作風建設是永恒主題,要堅決避免反彈,避免雨過地皮濕、活動一陣風。節后的工作狀態,是對作風建設的檢驗。能否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切實落實2015年各項工作,認真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將是新一年工作成敗的關鍵。

節后收心,更要用心,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只有這樣,才能抓好做好各方面的工作,才能鞏固改革發展良好勢頭,才能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勢而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成就。

摘編自新華社2月24日電文/白靖利

今年的春節,較之往年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回家過年的人更多了,姑且不論寬松的地鐵和國貿街頭的空曠,筆者周圍的許多餐廳和市場,也早早貼出了告示,春節期間閉門休息。

大量人員的回家過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們生活的不方便,但并沒有淡化我們這個城市過年的氣氛,因為日益豐富的物質儲備,以及人們對于節日物質需求的降低,讓人們依然可以紅紅火火地與自己的家人一起享受節日的氛圍。同時,由于回家人員的增加,也讓更多的家庭在節日里有了團聚的機會。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為了社會的正常運轉,仍然有許多人員不能享受節日的團聚權益,例如許多媒體報道的,北京一位急診科醫生,連續17年的春節都在急診值班。事實上,今年已經有部分醫院停止或減少了節假日的普通門診,減少了醫務人員的工作負擔。但醫務人員值班依然是許多醫務工作者繞不開的坎。不過,節日里許多醫院的就診人數常常僅為平時人數的幾分之一,這里面仍然有一些文章可做,比如,在一些區域里,嘗試幾家醫院輪流門急診制度,讓更多的人員休息。

□鄭山海(醫生)

新春佳節降臨,神州處處洋溢著歡欣的氣息。在這團圓的日子里,每個家庭傳出的歡聲笑語,匯聚成歡樂的河流,奔騰在我們所生活的土地之上。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合家歡更要舉國歡……傳遞每個人、每個家庭的歡樂,讓更多的喜氣和歡樂相加相乘,中國年的氛圍才會顯得更加濃厚。

互聯網的時代,廣闊的傳播通道和表達路徑,讓新年的歡樂走出了家門,走出了村莊,走出了城市……發現家鄉的新變化,拍一個,上傳微博;感動于爸媽準備好的豐盛年夜飯,拍一個上傳朋友圈,迎接朋友們的點贊;同學會上吐槽老同學,拍一個,分享那些同學少年時代的糗事……人人都是記錄者,人人也都可以是傳播者,更是這濃濃年味的播撒者。

那么,誰的記錄會是最生動的呢?央視網和奇虎360共同主辦的“2015春節隨拍”征集活動,為歡樂的凝聚提供了一個公共表達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你可以把你回到家鄉、在新春佳節里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拍下來,上傳到這個平臺,共同分享歡樂,一起晾曬幸福。這不僅僅是情感的傳遞和交換,濃厚了年味兒,更是愛拍達人們PK競技的舞臺——活動期間,主辦方將精選優秀作品在活動官網展出,年后還將對隨拍作品進行網絡投票和專家評選,選出的獲獎作品還能獲得現金大獎。

歡樂,無處不在,在新春里四處彌漫和洋溢,而分享,亦可以做到隨時隨地。“春節隨拍”,讓你的眼睛無時無刻不在尋找精彩;“春節隨拍”,也是讓你的鏡頭無時無刻不在捕捉溫暖。互聯網時代,記錄就是這么任性,就是這么灑脫,無論男女老少,拿起手機,不僅僅記錄這重大傳統節日里的歡欣和喜悅,更是用鏡頭去深度挖掘和闡釋傳統的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作為傳統佳節的春節,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分享;團聚的主題,總有太多的心情要訴說。回到家鄉的新感覺,忍不住要晾曬一下,參與隨拍征集活動,透過鏡頭,不僅能夠與人分享精彩時刻,傳遞濃烈的幸福感,更能贏取活動大獎,一舉多得。

晾出你所看見的歡樂,曬出你所感受到的幸福。隨手一拍,便是一副中國新春的圖景;隨手一拍,便是時間的定格,永恒的瞬間。新春佳節,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隨時隨地隨手拍,鏡頭里滿滿都是精彩,滿滿都是幸福感。用眼睛去發現見證每個人夢想的實現,就是見證中國的夢想照進現實;用鏡頭去聚焦每個家庭、每個村莊、每座城市的變遷,就是定格這個發展著的時代的新變化、新景象。“2015春節隨拍”活動,不僅僅是種記錄和分享的活動,它更是一種見證,一種對中國變化和發展的新領悟。

做一個隨拍達人,做一名熱愛生活,見證時代的記錄者,“2015春節隨拍”等你來參加。歡度春節,我們不僅要邊走邊看,更要邊看邊記錄,邊看邊分享,并從中感受到幸福的氣息,收獲更大的歡樂,收集更多的精彩。讓我們一起,拿起手機,打開攝像頭,去捕捉2015新春里的精彩和歡樂,傳遞正能量。

“春節隨拍”征集活動專題網址:

http://news.cntv.cn/special/2015cjsp/index.shtml

每年的春節,家庭聚會,親朋好友聚會,難以從記憶中抹去。這是因為親情永恒,這是友情常在。而因為親情永恒,才有春節萬家團圓氛圍。也許就是圖個熱鬧,也許生活越來越好。在吃的問題上更講究了,不僅要面子,而且更要注重“里”子。曾經萬家團圓的時候,把最好的、最多的菜肴端到桌面上,唯恐家人吃不好。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有一個習慣,除夕前準備的菜肴,可以吃到正月十五鬧元宵。在民間有這樣的說法,過了年十五還是一樣苦。

如今的春節,家庭盛宴比那是更為豐富。但是人們在備足的菜肴上,感到有些心累。一個大家庭準備了幾十道菜,加上油水比較足,吃不幾口就酒足飯飽。多余的菜就放在了冰箱。時間長了,天氣暖了,有的菜不得已倒掉。

2014年的春節,筆者之妻承辦除夕家庭宴席。我幾乎一天上街好幾趟,將需要購買的菜準備好。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置辦年貨。不知是不是上一輩人留下來的習慣,只要備多,就是熱鬧,唯恐怕家人吃不飽,吃不好。為此,怕忘記少買了哪些菜,妻子讓我用筆記下。經過幾天的準備,菜準備足了。未曾想,春節的氣溫較高,本來可以存放的菜,因端不上桌面,最后因變味只能倒掉。再則,可能準備多了,加上春節不缺吃。

雖然家里不用再上街買葷菜,只是買些蔬菜就可以,也可能節約,但是以厲行節約而言,從人們關注營養健康和“光盤”而言,這樣家庭講排場也是不足取的。理由很簡單,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和追求生活的質量。人們應該是注重保鮮,講的是經濟實惠。保鮮,就是注重營養餐,有利于身體健康。有的蔬菜保鮮期只有幾天,甚至于只有一天。像家庭備了幾十個盤子的菜,如同飯店里一樣,吃不完,吃剩菜。不僅浪費,而且對人的身體健康也是不利的。有道是,用塑料包裝的白米飯,5個小時后就可以發生質變,據說還能產生毒素。這樣長期吃下去,對人也沒有什么好處?

因而,在倡導厲行節約時,應注重從家庭做起,在保鮮放在秤盤上做文章。比如,什么樣的菜可以存放多少天,購買蔬菜時,一餐要消耗多少,按需分配。也就是說,要計劃,要會算賬。要改變家中的“貪大求洋”,好面子的習慣。不是越多越好,而應當是講求質量。飯店里的剩飯剩菜倒掉可惜,家里的剩飯剩菜倒掉同樣可惜。

厲行節約從自己做起,從倡導文明新風做起,從如何更健康做起,從每天購買實數上算起,吃多少,買多少,這樣保鮮放在秤盤上,放在餐桌上,春節,別忘了“光盤”,也許會有“鯰魚效應”。(沈宏勝)

今天就是除夕了,在外的游子也都回到家鄉,與家人一起共同期待農歷羊年的到來。中國人過年最講究的就是今天晚上的年夜飯和春晚了。春晚仿佛是年夜飯的一道“大餐”,顯然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高的審美觀,這道菜是越來越難做了,眾口難調,人們對它也褒貶不一。每年春晚,播出前的憧憬和播出后的吐槽,總能形成鮮明的對比。

今年也一樣,千呼萬喚始出來,經過六次彩排,2015年央視春晚的節目單終于在17日凌晨正式公布了。自從2012年開始“手捧節目單看春晚”,讓春晚與我們的距離越來越近,觀看時做到“心中有數”,吐槽也能有的放矢。今年春晚共有36個節目,其中歌舞類節目占據了半壁江山,語言類節目也多達10個,還有雜技、魔術、創意類節目等,可謂是異彩紛呈。

雖然四大“小鮮肉”和四大“古裝美女”以及張杰、張靚穎、陳慧琳等歌手的節目因各種原因被斃掉,讓很多人為之失望,但他們在微博中卻表現出坦然,因為他們有了這短暫的春晚“備戰經歷”,也是演藝生涯的一筆財富,為今后更好地表演做了鋪墊,也讓我們對他們再次聚首演出增添了一份期待。但今年春晚即便沒有他們,還是有很多亮點值得期待。

過年看春晚,其實就是圖個樂,而相聲小品是最能給人帶來歡笑的。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既有蔡明的“毒舌”,也有馮鞏的“想死大家”,這些春晚“老臉”依然是最堅挺的笑料。還有央視經典節目《喜樂街》和《星光大道》也將以小品的形式給觀眾帶去歡樂。

其實,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最大特點是:反腐。把反腐搬上春晚,這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也體現出2014年中央直面腐敗,敢打老虎的勇氣!相聲《這不是我的》是貪官逃避責任的自我諷刺,據說還受到紀委部門的幫助,你懂的;相聲《圈子》刻畫了托關系,建立小圈子的陋習;開心麻花的小品《投其所好》也諷刺了“巴結領導”辦事的社會現象。多達3個反腐題材的節目,足以證明中央反腐的決心。但節目好不好笑,在笑中能不能有所收獲,這就要看演員的本事了,值得期待!

除了相聲小品,在歌聲中我們也能得到樂趣。比如,去年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蘋果》就會亮相春晚,但演唱者卻是同樣創造出神曲的鳳凰傳奇,而筷子兄弟演唱的則是《最炫民族風》,再配上大媽們激情的廣場舞,那畫面一定美得我們都不敢看了吧!其實這種藝術形式叫做:反串。自從宋祖英和周杰倫在2009年春晚成功反串后,這種曲藝形式一直受到觀眾的追捧。今年春晚更有擴大的趨勢。當陶喆的《小鎮姑娘》被張也改成了民歌唱法,而民歌《萬事如意》卻被陶喆譜上了R&B的曲調說唱;當羽泉演起京劇《三家店》,當京劇老生于魁智唱出《奔跑》,想想我也是醉了!

春晚當然也少不了明星大腕的加盟,今年春晚劉德華的《回家的路》估計會最受歡迎。十年后再次回歸春晚的華仔本身就令我們非常期待,再加上他的暖心歌曲,唱出了在外漂泊游子回家急切的感情,一定會像去年《時間都去哪兒了》那樣達到“飆淚”的級別。

除此之外,莫文蔚的《當你老了》也唱出了暖暖的溫情,李宇春的創意節目《錦繡》也很新穎。還有各大選秀節目導師和學員的助威,比如郎朗與劉歡的彈唱搭配《從前慢》,那英的《絲路》、孫楠的《搭把手》、韓磊的《人間天河》、陸毅一家的《幸福家家有》等精彩的春晚節目還是值得我們去期待、去享受、去吐槽的。

除夕看著春晚守歲,已經成為中國人的習慣。不管春晚怎么改變,不管我們怎么吐槽春晚的種種現象,我們中國人對春晚的忠誠度還是始終不渝的,春晚已經成為我們割舍不下的“情懷符號”了!今夜還是守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吧,不要認為這很俗,因為這已經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習俗了!(姜雪峰)

一個愉快的春節,首先應該是一個平安的春節,要實現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也必須建立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之上。春節將至,在開啟“放假模式”的同時,切記別忘了同時開啟“安全模式”,過一個平安喜樂的廣州年。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有的人已經踏上回家的路,有的人做好了出游計劃,有的人則打算一家團圓宅上7天。有的即便身還在工作崗位上,心或許已經飄回了家中,提前開啟了“放假模式”。

但以往的經驗告訴我們,春節假期也是一個各種安全事故高發的危險期。諸如火災、車禍等各種樂極生悲的事故提醒我們,越是在心情放松、享受歡樂的時刻,越要加強安全意識,開啟“安全模式”。

首先,交通安全應引起足夠重視。回家的路要走得平安順暢,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已無須贅述。但“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這一人人都知曉的安全底線,在春節期間的密集聚會轟炸之下往往容易失守。一是“面子心理”,酒桌上親朋好友相聚,往往為了面子也得喝幾杯;二是“僥幸心理”,認為警察叔叔也要放假、廣州市內車流量減少,喝幾杯開車問題也不大。殊不知一時疏忽就可能釀成終身后悔的嚴重后果,酒桌上的勸酒、逞強之風,理應為安全讓路。不少人選擇自己開車回家,也應注意避免疲勞駕駛。眼下多條出省高速車流量大增,擁堵如家常便飯,車主們更應提防“路怒癥”。回家的心情再急切,也不應該拿自己的安全不當回事。客運企業在春運期間更該加強安全意識,防止超載等現象出現。

其次,春節期間也該防止各種人身安全問題出現。早在1992年,廣州便成為全國最早推出“禁炮令”的省會城市,春節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的現象相對較少。但往年春節期間廣州的火災警情,相當一部分仍與煙花爆竹相關。要將“禁炮令”落到實處,部門執法不能放松,市民安全意識更不能放松。另外,過年也是用火用電用氣高峰。有統計顯示,廣州冬天火災的發生率比其他季節都高,電氣火災數量(電線短路、電器設備故障等)占到三成以上,死亡人數接近火災死亡總數的50%,“電老虎”已成引發火災事故的頭號殺手。節前不妨先趁著“洗邋遢”把電氣線路都檢查一遍,消除隱患過個安全年。此外,“每逢佳節胖三斤”其實也隱藏了不少健康風險,愛吃會吃的廣州人特別要遠離“節日綜合征”,少葷多素,尤其是要多運動。給身邊那些麻將一打就是一通宵的麻友提個醒,陪家人出門走走逛逛,羊城處處是風景。

再次,公共安全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者,歲末年初人財物流動頻繁,也是偷盜等各類案件的高發期。除了公安部門加強路面巡邏,提高見警率外,市民自身也要加強防范意識。二者,廣州的各項春節慶祝活動點燃了市民激情,也是公共安全防范的重點。廣州迎春花市前日亮燈,各區花市也紛紛大幕開啟,海珠湖公園賞園博會、嶺南印象園逛“羊廟會”、廣州塔下看燈光音樂會……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匯聚大量人流,尤其要完善交通管制、人流疏散等各項應急預案,市場、醫院、電影院等公共場所,也應注意排查安全隱患。三者,H7N9疫情仍需要積極應對,在禽類消費旺盛的春節期間,各部門還應進一步加強檢測力度,市民也應注意飲食衛生,禽肉、蛋類要徹底煮熟。

春節,吉祥喜慶的氣氛洋溢在每個人的笑臉上,人們互道祝福,祝愿未來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但我們要牢記,一個愉快的春節,首先應該是一個平安的春節,要實現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許,也必須建立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之上。春節將至,在開啟“放假模式”的同時,切記別忘了同時開啟“安全模式”,過一個平安喜樂的廣州年。

年味的記憶與更新2015-02-17 07:50

家里長輩說:過年是越來越沒有年味兒了!家里后輩說:過年去哪里找年味兒?去哪里體驗中華民族傳統風俗文化?

近年來,確實有不少人感嘆過年沒有年味,或者惆悵于年味的變淡。如果到鄉村里走一走,到集市上看一看,當看到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看到堆積成山的各種年貨;看到迎風招展的春聯,看看大姑娘小媳婦們的笑臉……哪怕再孤寂的心靈看到此情此景,也會被感染得歡快而激動。

何謂年味?言人人殊,味有不同,但永遠不會消失,只要我們仍然過年,仍然保留過年的傳統。此時此刻,有的人已返回故鄉正盡享過年的歡愉,有的人已經踏上歸途,歸心似箭,還有的人仍在值班,卻難掩鄉愁。這是針對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還有一個群體,他們本就在城市里生活長大、工作,也許不需要湊春運的熱鬧,但他們同樣駛入了過年頻道。“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是信仰,過年也是信仰,無論貧富、不分地域,一桌的團圓飯與熟悉口味,一屋子的鄉音與親情味,無不讓人醉倒。年味再淡,能淡到哪里去?

說是年味淡了,蓋因當下的情景與幼年時的情景已有不同,當下的心境與幼年時的心境亦有不同。不同,不代表年味變淡,只是因為視野轉換,心緒復雜罷了。有網友說:“故鄉與其說是處所,不如說是河流。無論歡喜悲憂,它總要向前流淌,不斷改變形貌,只有沉積在水底的幾塊石頭能讓你想起它的舊日模樣。”過年亦是如此,我們變了,卻要求年味不變,不太可能。如今我們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卻懷念貧瘠年代的年味,更像是懷念一種記憶、一種情感、地理意義上的故事。由此而言,懷念年味正是享受過年的余味。

故鄉變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年味也有了更豐富的味道。王蒙曾回憶他小時候過年的場景:“小時候過年特別激動,因為能吃上一頓肉,因為包餃子,因為穿一件新衣服,因為給大人磕頭和得到壓歲錢。”如今,天天吃肉也不是難事,只要愿意可以頓頓包餃子。年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味道,吃肉包餃子早已不是主要的衡量標準了。從吃的、穿的到用的,一切都在變化,其實年味不是淡了,而是變了。

鄉村給我留下的還有一個極深的細節,即WIFI逐漸普遍化。越來越多的人用WIFI上網,上網不僅是城里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已成為農村人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變化,意味著農村人的生活方式向城里人看齊,意味著他們有更豐富的精神訴求。古老的年味會長存心底,有了新生活的年味更讓人適應。如果重回鞭炮震耳欲聾、吃穿難以果腹、蔽體,沒有手機、沒有WIFI的年代,我們真能受得了嗎?如果時光倒流,我們會樂陶陶地贊美并陶醉彼時的年味嗎?

如果稍作留心,便不難發現太多充滿生命力的鄉村變化。如果將這些變化呈現出來,拼接起來,便能輕松感受農村的新面貌,也能感受我們心靈的成長。過年的方式或有變化,但根植其中的年味永遠不會飄散;表達幸福的方式或有不同,但對幸福的追隨不會停歇。每個人都有權利向往美好生活,一個日漸開放、富庶且容納多元的社會,才能為這種向往提供更多可能和保障。且讓懷念置于心底,且迎接并享受不一樣的年味,若干年后我們的孩子長大,他們也許會懷念現在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