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已過,人們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但是,關于春節的感受卻將沉淀,甚至將長久地保存在人們腦海中。尤其是,那些在春節期間感受到的新變化,以及那些已經成為春節常態的新習慣,它們的涌現、普遍、流行讓人們不知不覺間感受到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也感受到了這種改變背后的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
在春節假期結束之際,有必要去盤點這個春節中出現的新常態,它們預示著生活的變化與未來的趨勢,它們也將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成為春節新的文化內涵。
廉潔過年
春節本是合家團聚的日子,但是在功利思維的作祟下,很多人在春節時忙的卻是迎來送來,其中難免會有些權錢交易。只是,這種交易因為打上春節拜年的旗號而變得溫情脈脈、易于接受,很多人也樂得在春節時把權力兌現一番。
如今,這種習慣已經慢慢被改變,在經過了打老虎拍蒼蠅的反腐風暴之后,在經過了整作風改思維的潛移默化之后,人們已經意識到作風問題的重要性,意識到春節送禮的嚴重性。此時,廉潔過年不再是短信提醒,也不再是口頭警示,而變成人們的一種真實習慣——送禮就是添麻煩,收禮就是有問題。這種習慣的形成,依賴反腐的高壓態勢,以及整治的細致入微。當廉潔過年成為一種新常態時,春節回歸和權力回歸也就水到渠成。
綠色環保
燃放鞭炮是傳統的過年習俗,在很多人的印象和認知中,沒有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沒有漫天飄舞的紅紙屑,似乎就沒有了年味的濃郁。但是,城市生活的特點,又讓春節燃放鞭炮成為一件高成本的事情,燃放鞭炮之后必然是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結果只能是每個人都受到影響。
其實,年俗是變化的,當人們在除夕之夜聽不到鞭炮聲時,人們感受到的是輕聲交談的清晰,親切交流的溫暖;當初一人們聽不到鞭炮聲時,人們感受到的是清新的空氣與晴朗的天空。有一些習俗該舍棄就要舍棄,春節的意義不在鞭炮聲中,春節的形式也必然應該與時俱進。當綠色環保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時,春節也必然打上綠色環保的標簽。
文化創新
春晚是春節的重頭戲,春晚也是文化發展的風向標。雖然春晚是春節的新習俗,但是春晚也面臨著文化創新的問題。這種文化創新既是對春節傳統的回歸,也是對文化屬性的回歸。所以,我們看到了春晚在回歸真善美,那些感動人的歌曲,那些帶來溫暖的小品,那些美輪美奐的歌舞,都在反映著感情的真、人心的善、世間的美。
所以,我們看到了諷刺成為語言類節目創作的一個新方向,即便效果還不盡如人意,但方向已經明確。這個新方向,其實是語言類節目安身立命之本,只不過今年的春晚放開了尺度。這種放開是文化創新的前提,如果文化創作有太多的束縛和顧慮,人們只能看到對弱者的嘲諷,只能看到華而不實的空洞。
自媒體化生存
自媒體是表達和溝通的工具,自媒體的出現可以給春節帶來很多正面的新常態:自媒體的互聯思維讓親情隨時溝通,自媒體的分享特質讓個體聯系緊密,自媒體的吐槽習慣讓圍觀成為自覺。時代在變,自媒體的出現無法改變,自媒體的影響必然越來越深遠。
未來,自媒體會怎樣,我們不得而知,我們能夠確定的是,自媒體會讓人們的表達和溝通越來越自由,會讓人們的生活打上更深更鮮明的自媒體烙印。春節也不能例外,當人們習慣了自媒體生存時,春節中的個體聯系會有更多方式,親情團聚會有更多形式,人們的聯絡與聯系變得更加緊密與貼近。
微信“搶紅包”
伴隨著網絡而興起的一種新的時尚行為——搶紅包,給紅包增添了一道新的色彩、增加了一種新的含義。在去年春節搶紅包活動的基礎上,今年的春節,更是達到了瘋狂的地步,數以億計的全國居民,為了紅包,放下手中所有的營生,置每年的除夕大餐——春節聯歡晚會于不顧,捧著手機和電腦,一個個搶紅包搶得手發酸。
雖然商家和個人大肆派發紅包,主要是為了商業利益,但是,它所蘊含的價值,卻與官場、官商、權錢交易等有了本質性改變。因為,無論是派發紅包的企業或個人,還是參與搶紅包的人,絕大多數都沒有不良企圖,都是為了商業利益或感受搶紅包帶來的“好運”。那么,其商業價值、市場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就在搶紅包過程中得到有效釋放和體現了。
需要注意和防范的是,由于紅包本身已經被注入了太多的非紅包內涵,在今后的搶紅包活動過程中,如何避免可能被極少數人利用和扭曲,以及可能發生的違法行為等,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之一。如有的商家或個人通過“搶”紅包進行不法交易或行賄等,又如紅包派發過程中的稅收問題、金融問題、安全問題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好,是會直接影響搶紅包的生命力的,是會使搶紅包這項很具商業拓展價值的行為失去有效性的。
變化來自改變,一種變化能夠成為常態,源自改變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一種不可改變的趨勢。春節是一個傳統節日,那些生活中已經改變的趨勢,必然在春節這個時間節點得到集中體現。所以,透過春節中的那些新常態,我們可以看到社會發展的趨勢,可以看到那些清晰涌動的改變,這種改變的方向是讓我們生活得更美好。期待這種新常態越來越穩固,成為人們內心的一種常態;期待這種新常態越來越多樣,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