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余秀華的詩在網絡上“病毒般蔓延”,這個湖北鐘祥市石排鎮(zhèn)橫店村的農婦,突然成了網絡紅人。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盛譽,她在博客中回應稱,自己的身份順序應是女人、農民、詩人。(1月18日《南方都市報》)
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之后,對情感厚度和精神家園的追尋渴望,逐漸從特殊需要向普遍需要轉變?!靶闳A體”的走紅,本質上是因為它表達了人們對樸素人性和純真情感直接而又強烈的訴求。難能可貴的是,面對輿論的關注與追捧,余秀華保持了內心世界的安寧和平淡——她更希望人們能超越“農民詩人”“腦癱詩人”這樣的身份標簽,去關注她的詩歌。
伴隨著經濟市場化和人口流動化,“詩意地棲居”似乎成了一種美好的愿景。在“淺閱讀”大行其道的當下,詩歌的生存空間被不斷擠壓。一些缺乏生活體驗和真實情感的詩歌,盡管以新穎的形式吸引了公眾的眼球,干癟、空洞的內容卻引發(fā)集體“吐槽”,難以引發(fā)公眾的情感共鳴和心理共振。說到底,真誠的態(tài)度、真實的力量才是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根本,脫離這些,詩歌即使標新立異,也難以獲得社會認同。
出身農家、讀書不多又身患疾病的余秀華,在物質生活上并不富足,婚姻和家庭生活也談不上幸福,但她一直在堅守精神家園,一直在用詩歌清潔和悲憫著自己。在那個現(xiàn)實與虛擬交織的世界里,“秀華體”發(fā)泄情緒、表達情感、塑造角色,用詩意的語言書寫著人生的愛與痛。
在眼球效應時代,“秀華體”的走紅,既和詩歌式微的時代環(huán)境密不可分,也和余秀華悲苦的人生境遇息息相關?!靶闳A體”的稀缺與清新,再加上“農民詩人”“腦癱詩人”的標簽式傳播,讓余秀華成了鎂光燈下的寵兒??墒?當公眾的注意力遠去,“秀華體”又該何去何從?
面對詩歌帶來的喧嘩和騷動,余秀華終究用詩歌來回應,“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會停止喧嘩”。在她看來,網絡對自己的關注就像一陣風,刮過去就走了,不用多久就會回歸到以前的生活狀態(tài)。她認為,被太多的人關注并不一定是好事,寫詩是一個很個人的事情。她不希望將詩歌推到后面,而將身體殘疾推到前面——本末倒置的做法,顯然不利于詩歌的發(fā)展。
拋開身份標簽,“秀華體”在帶給我們感動的同時,也帶給我們反思——即使在社會轉型時期,公眾對于詩歌并不缺乏熱情,只不過,許多時候他們找不到真正能打動人心的作品。詩人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只有自己相信,才能說服別人。守望精神家園的真誠詩歌,肯定會贏得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