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道外區火災導致5名消防員犧牲、14人受傷,人們在為“火燒連營”悲憤和難過、向犧牲的消防戰士致敬的同時,在網絡討論中,甚至在許多傳統媒體上,也發出反思的聲音:5名年輕消防員的犧牲是否可避免?應該如何減少消防員的生命之殤?
不能不說,這種反思不僅無礙對英雄的崇敬,而且是有意義的另類追懷。
在共和國幾代人的記憶中,為了國家、集體和人民的利益而犧牲,是無上光榮的事,“重于泰山”。應該說,危難時刻,那些為了公共利益挺身而出,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人,是奉獻與忘我的極致,是人性最光輝的閃耀,雄踞人類精神的高地,是人們崇敬與學習的標桿。我們弘揚核心價值觀,永遠要傳承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
我們要崇敬、學習、傳承奉獻犧牲精神,在一些情況下,的確也有必要反思,犧牲是否一定不可避免? 借助于日益豐富的信息獲取渠道和更加全面充分的公共討論,公眾在看待犧牲是否可避免的問題上,有了更多元的觀點,變得更加理性。
從新版《中小學守則》刪去“見義勇為”開始,就可以看出很多人已經開始更理性看待許多問題。對此次哈爾濱火災事件,包括新華社在內的許多媒體都質疑:既然群眾已安全疏散,為何消防員還要冒險進入火場?現場指揮是否進行過建筑物坍塌風險評估?
基于對生命的珍視,公眾和輿論不只是就事論事,對“本可避免犧牲”卻出現了犧牲深感痛惜,經過比較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許多建設性建議。集中體現在希望從體制層面解決長期以來的“消防之痛”,借鑒外國經驗,實行消防職業化。
說到底,越是崇敬犧牲的英雄,越要珍視生命價值,尋求盡可能避免犧牲、少一些犧牲的科學方法。消防救火是高危工作,僅有犧牲精神是不夠的,在絕對的犧牲精神之上,還有絕對的科學精神與專業技能。雖然難以徹底避免犧牲,但完全可以大大減少犧牲。《新華每日電訊》“好望角”專欄12月5日刊發的《奧斯陸消防“零殉職”的啟示》已給出最好的答案,無論是嚴格的準入門檻、高度專業化的訓練、科學的火場指揮處置,還是全社會的廣泛參與,都表明:高危的消防救火工作,做到消防員生命不高危并非神話。
可以說,對消防烈士最好的追懷,莫過于全方位改革消防體制,建立更專業的消防隊伍,實行更科學的消防訓練和救火指揮處置,從而盡最大可能不讓戰友再流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