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昨天,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12月11日《京華時報》)

無論是從緩解現實的就業壓力來看,還是從鼓勵大學生的個性化選擇來說,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都應該是一個值得鼓勵的新政。近些年來,在一股股創業潮的推動下,大學生這個創業群體,越來越受到關注。有足夠多的事實能夠證明,大學生創業是一條可以探索的路徑。

但是,依然要看到的是,創業從來就不是一條輕松的路子,創業路上所伴隨的風險,以及大學生本身的弱抗風險能力,大學生創業可能遭受的風險,是其他群體不能比擬的。對大學生來說,年輕或許可以說是最大的資本,而正是這個年輕,讓大學生創業有著避之不及的風險,稍有不慎,耽誤學業不說,對自身的未來發展也可能是終身的影響。

作為一個有著數年創業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筆者對此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創業路上,最緊要的并不是是否有著合適的項目,而是在于整個創業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頓和艱難,這往往不是一股沖勁所能突破的,需要的是經驗的積累,知識的儲備甚至是社會經驗的占有,這些都不是大學生創業者所能擁有的。正如某個創業大咖所言,大學生創業,其實就是拿著一把木頭槍上戰場,覺得自己很英雄,實際上是個木頭槍,一槍就被人打死了,自己還打不死別人。

對在校大學生來說,最核心的任務依然應該是學習,我們掛在嘴邊的學以致用或是社會實踐,都應該是建立在理論知識已有一定儲備的基礎上。當然,這并不是對創業的否定,基于大學教育以及個體的差異性,如果能有成熟的創業項目,對創業者予以積極的鼓勵,捧生出大學生創業路上的黑馬,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是,這種鼓勵不應該是盲目的,作為一種政策的存在,所釋放出的信號,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是深刻存在的。而基于創業的現實來看,引導可能比鼓勵更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從這次教育部發布的通知看,并非簡單意義上的鼓勵,還是有著非常踏實的具體引導舉措的,比如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比如要聘請創業成功者、企業家、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導師,對創新創業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此外,在資金、政策上也有一系列的支持鼓勵。

事實上,相較于允許休學創業的創業鼓勵,另一個更值得鼓勵的做法是做好創業教育,在大學教育中,導入創業教育機制,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精神,這不僅僅適用于具體的創業過程中,對大學生在將來職場上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的。準確來說,創業并不僅僅是開設公司或是網店,在職場中經營自己的事業,同樣也是創業。這些認知的導入以及精神的培養,需要的正是創業教育中的引導。

于此而言,創業并不是適合于每個學生的選擇,但創業才能可以在鼓勵和引導中挖掘出來,而創業精神更是值得鼓勵的大學教育探索。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日前,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

連續幾年,高校畢業人數高位運行,“史上最難”已不足為道,“史上更難”才能生動地形容就業壓力之大。而每一年,教育部門都用心良苦地制定各種政策來幫助緩解就業壓力。鼓勵大學生創業是近年來的指導思想,每逢畢業季各地也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政策,但教育部門首次對于大學生休學創業的肯定,還是突破了既有手段與思維的框架,頗具創新意識。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講話中多次著重提及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業。2013年底,李克強在天津濱海新區考察時說,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都是從小公司起步的,“大學生青年不僅要泡實驗室、圖書館,也要有創業理念”。今年1月17日,李總理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時稱:“我們已經有了大學生就業促進計劃,還要有大學生創業促進計劃。”在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創業不僅僅是緩解就業的一途,更有利于新生代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新意識推動我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

一個個閃亮的名字、校園里風靡一時的財富新貴帶給無數在校大學生無限的遐想與激勵。伴隨著80后成長的郭敬明,三大網站的聯合創始人王興,康盛創想創始人戴志康,聚美優品的CEO陳歐,鐵血網創始人蔣磊……這些創業成功者無一不是典型的“大學生創業者”。毋庸諱言,創業的艱難非旁人所能體會,創業的前景無人能夠寫下背書,但是,大學生對未來充滿的希望,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篳路藍縷的拼勁,都是一個創業者必須具備的素質,也是其他年齡段的群體不能比擬的。若能充分調動大學生創業的積極能動性,將能極大地發揮這代人應有的拼勁與干勁。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是以政策保障了大學生“試錯”的權利,若兩年內創業不成功,仍然可以回到學堂繼續未完的學業。創業與學業不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創業也不再是輟學才能完成的任務。

站在國家創新驅動戰略的層面,更是亟需原始的創新力量來推動經濟的不斷發展。縱觀當今世界發展歷程,可以看到,從投資驅動、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型,確實是一個很難跨越的門檻。南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給我們提供了深刻的教訓,二戰后成功實現轉型和跨越的日本、韓國、新加坡及香港和臺灣地區,也給我們提供了積極的經驗。我們能否順利轉型及如何轉型,事關“中國夢”的實現和后代的民生福祉。應該看到,現有體制機制的缺陷,對投資驅動的路徑依賴,以及傳統慵懶的思維方式等,都會給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帶來嚴重掣肘。大學生創業的形式與理念很可能是粗淺的、不成形的,但是其中具有的無限創意正是現機制體制所或缺的,很可能如“鯰魚”般刺激現有經濟體的發展與轉型。創新驅動不僅形成了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也帶來了社會結構的變化和轉型,這表明技術、經濟層面的創新與社會層面的創新是相輔相成、互動促進的關系。

當然,我們還是必須承認,對于個體而言,創業是一種高風險的行為,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創業。盡管教育部已經允許高校給予大學生“試錯”的權利,但創業的過程依然是在犧牲個體相應的時間成本。創業面臨的是一條充滿未知和艱辛的路,不是我們到市面上按照既定想象購買一個商品那么簡單,在這條道路上,除了需要激情與創意,更需要的是技術、資本、戰略、人脈、國家政策等的持續支持。要想走得更好,首先是大學生自身三思而后行,如是才能把政策的紅利發揮得更好。

【為給創業提供更好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使權力運行界限更加明確】

教育部12月10日下發通知,就2015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部署。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和自主創業工作,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支持力度,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12月11日新華社)。

此次通知下發的背景是2015年宏觀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壓力。近一個時期以來,李克強總理曾多次對創業問題進行過論述,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開幕式上他就提出,“借改革創新的東風,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個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

“現在創業必須有互聯網思維,否則您就OUT了”,在教育部通知中表示,“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隨著互聯網經濟高速增長,大眾創業正在迎來一個非常好的時期,各種類型互聯網財富積累的故事每天爭相上演,令人怦然心動。以網絡發展為契機,鼓勵創業并且積極為創業者構建全方面的支持保障機制,不僅是出于化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現實需求,其更為深刻的意義還體現在,適應信息時代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平臺為市場經濟發展注入活力,藉此開辟更廣泛的社會群體創業、就業便利通道,實現就業機會和經濟財富的合理分配,為社會和諧穩定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

當創業遇上網絡,很多人都會有底氣地說,“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叫事”,仿佛一夜之間,融資、上市都是觸手可及的事情。透過無處不在的創業激情,人們還是應該進一步去思考,如何才能推動創業浪潮一波接一波持續向前發展,如何才能為創業者打造一個更加公平有序的社會治理環境。對此,李克強總理有一句非常形象的話,“用政府權力‘減法’換取創新創業‘乘法’。”

很多實例表明,前網絡時代創業者們最大的困擾,就是來自于權力的糾纏不休和對資源的不合理占有。無論從事哪種類型的創業項目,繁瑣到不可思議的審批、無處不在的潛規則、三天兩頭的吃拿卡要都是創業者的噩夢。等到創業者好不容易小有所成看似站穩腳跟,卻發現權力擁有者或者權力部門對自己所耕耘的領域也頗有興趣,于是,好一點的情況就是失去發展空間只能原地踏步啃老本,壞一點的情況就是連老本都賠光,被迫重新來過且行且珍惜。

隨著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的全面鋪開,以及簡政放權工作的深入人心,今天的創業者們已經過上比前輩要幸福得多的生活。為給創業提供更好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權力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使權力運行界限更加明確。李克強總理還有一句話也必須被銘記,“把權力更多用在事中事后的監督監管上來。”

創業代表未知和探索,“……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在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獄”。當創新創業開始做乘法,往往也意味著財富在以超常規速度增長。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在一夜暴富的期望驅使下,各式各樣的創業者能否都不逾矩不違法,恐怕還得打個問號,網絡創業中屢屢將色情營銷和盜版侵權作為倚仗就是明證。在權力適時退出為創業者營造自由發展、公平競爭的市場氛圍同時,事中事后監督監管絕不能放松,只有進退有序,有所為有所不為,創業才能迎來真正的春天。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12月10日,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

不出意外,教育部要求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受到一些網友質疑,認為這是將責任推得干凈,“騙了幾年學費,然后就不管了”,還有人提醒,“別以為印個名片就真成老板了,創業成功是少數,創業失敗很正常。”據統計,2014年以來,每天中國有一萬家新公司登記注冊,近2.5萬家個體商戶注冊,但也有一萬多家企業和個體商戶停業注銷。

創業,絕不是人們想象得那么浪漫,弄個項目就能融到資,沒幾年就上市,風風光光當個億萬富翁。更何況,休學創業具有雙重壓力,弄不好創業失敗了,又耽擱按期畢業了,豈不是雞飛蛋打一場空?

問題是,是不是怕噎著就不吃飯了,怕摔倒就不走路了?如果有意愿又有能力,有準備又能抗壓,最關鍵是有眼光,為何就不能創業呢?既然是創業,肯定有失敗,但年輕人失敗得起,有的是時間,也有的是精力,敢闖敢試,總勝過一輩子畏葸不前,哀怨哭泣。試過可能失敗,不試永遠不會成功。

創業,既豐富了自己,也能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更會給社會乃至全世界帶來巨大的推動力,如果沒有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人類的生活將會黯淡不少。而且,作為勵志榜樣,他們帶給人們的思考絕不只是財富形象,去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贈1億美元,贊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修繕學校,這次捐贈創下美國青年人慈善捐款紀錄。

也許有人會說,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的成功難以復制,且是外國人,我們中國也不缺少年輕時創業的大腕,像馬化騰創立騰訊時才20多歲,張朝陽、馬云創業時也不過30多歲。還有黃愷,2004年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大二開始設計桌游。2006年,他在網上售賣“三國殺”游戲,令其風靡全國。2012年,黃愷進入《福布斯》中文版“中美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當然,沒有人隨隨便便成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能復制,但是,真正有抱負的人決不會當草莓族、啃老族,真正敢于拼搏的人,會很自然選擇創業——胸懷夢想,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哪怕失敗了也能使生命更立體、更豐潤,總勝過干癟而無趣的人生吧?

在2013年諾貝爾獎北京論壇上,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感嘆,“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也許他不了解中國的國情,不知道公務員的魅力,但是當公務員成了最耀眼的職業,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而不敢創業,絕不是好現象,只會導致社會活力沉滯,創造力萎縮。

我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當然前提是,學校尊重大學生,不能搞強求,不能因為教育部提出“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就故意誘惑大學生休學創業。少年們,奔跑吧,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王石川(江蘇職員)

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通知提到,2015年宏觀就業形勢面臨多重壓力,高校畢業生規模進一步加大,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教育部要求強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12月11日《新華每日電訊》)

這新聞一傳出,社會上就出現了不小的爭議,支持的人固然不少,但也有人覺得,創業并不適合大多數人,大張旗鼓地支持創業,對于化解就業壓力未必有多大用處。

其實,如果在純就業的層面爭議,無論支持還是反對,似乎都有些步入“誤區”。允許“休學創業”的最大意義,在于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的教育需求,尊重更多元的教育選擇。過去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基本是僵化的學年制教育,學生不是因為犯錯被開除或者特殊原因退學,都得老老實實讀完四年,否則就很難拿到學位。

在這種僵化的體制下,讓那些充滿個性或者說有創業沖動的學生,常常“難以兩全”,確實無形中可能扼殺一些人的才華。在這個角度說,允許“休學創業”,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讓有創業才華的學生,少了后顧之憂,有了更自由的選擇。

從高校的角度來說,允許“休學創業”的立足點,也應是為學生的選擇自由提供更好的環境,而不是功利化地推動創業。正如一些人所擔心的,創業在任何社會都是屬于少數人的“冒險游戲”,不是指導和培養就能成功的。新聞里所舉的例子,諸如喬布斯、郭敬明等,成功既有偶然又有必然,但都無法通過刻意培養的方式復制。更何況,如果所有的大學都純粹以創業、就業為導向,本身也局限甚至矮化了大學存在的價值。

所以,不同的學校在“休學創業”上,用力程度還需因校制宜。比如職業高校,本身就以就業為特色,在引導創業上多提供一些服務指導,是值得鼓勵的;但像一些研究類的,或者應更強調人文精神類的高校,或許不應在這樣的事上用力過猛。這些年來,大學校園過于商業化的氛圍已經飽受批評,雖然創業和“拜金主義”并不是同一回事,但在校園中過于凸顯創業氣味,或多或少會影響校園所應有的純粹。

  CFP供圖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總量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畢業人數再創新高,就業創業工作任務十分艱巨。昨天,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12月11日《京華時報》)

休學創業的話題并不新。大家熟悉的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當是現代休學創業的“鼻祖”。2002年年底,從上海大學退學的黃一孟推出電子商務網站,2009年年底創辦心動游戲,2012年,心動游戲年收入10億元。他們使用的是放棄學業的退學,與休學創業是有區別的。

允許休學創業極容易成為熱點。其因素會有很多,但大學生及家長、社會的擔心,才是關鍵。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學習機會,暫時的中斷和停頓,必然需要綜合考量;而休學的目的是創業,創業的結果布滿坎坷,充滿懸念,是得是失是成是敗,都難以用伸手握拳的方式定論;最旺盛的精力和最寶貴的時間,是用在學習上還是用在創業上,同樣疑云滿腹。即便是退學創業的成功先例,在具體人、具體背景下,也難以完全復制。

休學創業又注定有巨大誘惑。休學,是建立彈性學制,暫時停止學習,仍然保留學習并獲得學歷的機會。如果認定并吃準了創業的路徑,學習和創業如同文學創作中順敘與倒敘的區別,將自認為最精彩的人生篇章,提前到大學畢業前展示,也就不需要太多的猶豫和徘徊。休學創業,應該是個性化的需要,而不會也不能成為普遍性現象。雖然休學創業有風險,但“風雨之后見彩虹”,也不失為一種人生際遇或風采。

休學創業是化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政策。巨大的就業壓力,是對應屆大學生的考驗,更是對社會承載力等因素的綜合測試。前些時候,教育部公布近兩年就業率較低的15個本科專業名單,要求高校自今年起,編制和發布本校的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等做法,客觀上是對大學生就業嚴峻形勢的預測和預警,與休學創業形成合力,都是防止和避免大學生就業難。

允許休學創業仍要做好提醒、配套工作。休學創業有成功者,但成功率并不高。理解休學創業政策的意義,不能因噎廢食,止步不前,需要抓住機會,迎難則上;要看到休學的潛在風險或問題,也要看到創業的魅力,對創業寄予希望。(卞廣春)

教育部這一文件對休學創業的尺度,其突破性,某種意義上不亞于當初“允許在校大學生結婚”。有關休學創業的好處,該文件已多有提及,一般民眾也能講出個子丑寅卯來。但當大家都在講休學創業的好處時,我們也有責任探究一下可能的弊端并做出理性的提醒。

創業固然也是一種學習,也會有能力的提升,但這種學習和我們講的上大學,在語境和內涵上有著很大不同。錯過了這幾年的大學時光,即便后來再捧起書本,延誤的時光和學業還是顯而易見的。特別是一旦創業失敗重回校園,看到昔日同學已學業有成,而自己還與一幫學弟學妹坐在圖書館,心理關肯定沒那么好過。現實中,很多人一開始都把休學當成求學的逗號,最后基本成了句號。

創業從來不輕松,需要一定的積累。商場如戰場,“古來征戰幾人回”,創業的艱辛只有親歷過的人才知道。一個在校生,經歷“十年寒窗苦”,剛從中學跨入大學,對于社會生活基本處于陌生狀態。就創業所需要的社會條件講而言,他們往往并不具備;就創業所需要的心智條件,特別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情商和面對挫折的抗壓心理而言,其實也不見得完全具備。創業路哪里好走,喬布斯是休學創業的成功個案,可在沉默的海洋里,卻有無數個氣泡鼓起破滅。

人生是分階段的,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的任務。某一階段出色,并不代表下一階段出色,但這不是放棄階段目標和任務的理由。既然身在某一特定階段,就應該力求出色出彩。對于大學生來說,求學的機會其實很難得,一朝錯過很可能一生錯過。上世紀初,像蔡元培先生、梅貽琦先生等教育大家,其實都希望學生們能安心坐在校園里,多讀一些書,多做一些學問。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階段的積累,會奠定此后一生的基礎。

休學創業,應該允許,但別鼓勵。如果一個大學生,有著強烈的創業意愿,具備了一定的條件,解決了項目和資金的問題,應該允許其休學創業。但在普遍意義上,不能胡吹亂講,攪亂了求學的心。對于大學生來說,處在人生的這一階段,最重要的還是充電和提升。有必要對休學創業提一個醒,就現階段而言,休學創業成為喬布斯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而且以在校生的心智,很可能“一朝受挫十朝怕井繩”,反而影響未來的創業信心和決心。

而且,拋出休學創業的方案來,有單純緩解就業難的嫌疑。緩解大學生就業難,需要社會出力發力,不能把這個責任簡單拋給大學生。忽視大學生所處的人生特定階段,忽視大學生創業的種種局限,一味鼓吹休學創業,不是一種理性的態度。這么做,只會讓人擔心。

2015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將達到史無前例的749萬左右,再創新高,就業創業任務十分艱巨。12月10日,教育部發布通知,提出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中國青年報》12月11日)

教育部此舉受到一些網友質疑,認為這是“挖個很大的坑”,是將責任推得干干凈凈,“騙了幾年學費,然后就不管了”;還有人提醒,“別以為印個名片就真成老板了,創業成功是少數,創業失敗很正常,別到時候哭天抹淚的。”

誠然,創業不易成功更難,2014年,每天中國有1萬家新公司登記注冊,近2.5萬家個體商戶注冊,但也有1萬多家企業和個體商戶停業注銷。更何況,創業失敗后又耽誤畢業。問題是,是不是怕噎著就不吃飯了?如果有意愿又有能力,有準備又能抗壓,最關鍵是有眼光,為何就不能創業?創業的創,是開創也是創新,還有闖一闖的意味,年輕人不就該闖一闖嗎?既然是創業,肯定有失敗,但年輕人有的是時間和精力,失敗了再站起來嘛。

去年年底,李克強總理在天津濱海新區考察時說,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都是從小公司起步的,“大學生青年不僅要泡實驗室、圖書館,也要有創業理念”。除了比爾·蓋茨和喬布斯,有太多企業大佬都是在年輕時開始創業并幾經躓踣最后成功的,比如,如今風頭正健的馬克·扎克伯格。2004年,年僅20歲的他,在哈佛大學的宿舍創辦了Facebook,短短數年,“臉譜”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社交網站之一,其市值高達1800億美元。

創業,既豐富自己,也能提供更多就業機會,還會給社會乃至全世界帶來巨大推動力。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等人作為勵志榜樣,帶給人們的思考絕不只關乎財富和成功。去年9月23日,扎克伯格宣布捐贈1億美元,贊助新澤西州紐瓦克市修繕學校,這次捐贈創下美國青年的慈善捐款紀錄。扎克伯格說過,“一些人等到事業晚期才回饋(社會)。可現在就有那么多事情需要做,為何要等待?我們中一些人很可能在人生早期回饋社會,見證我們慈善努力的影響。”

比爾·蓋茨、喬布斯、扎克伯格的成功確實難以復制,但是,國內也不缺年輕時就開始創業的大腕,像馬化騰創立騰訊時才20多歲,張朝陽、馬云創業時30多歲。還有黃愷,2004年考上中國傳媒大學,大二開始設計桌游,2006年在網上售賣“三國殺”游戲并迅速風靡全國。2012年,黃愷進入《福布斯》中文版“中美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名單。當然,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但真正有抱負的人決不會當啃老族,只會很自然地選擇創業——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哪怕失敗了也能使生命更立體、更豐潤。

去年的“北京論壇”上,2006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菲爾普斯曾感嘆,“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輕人,都擠著想去做公務員,這是一種嚴重的浪費”,“我們希望看到聰明的年輕人對媽媽說:媽,我去西部、去南部、去北部開公司去了!”也許他不太了解中國國情,但如果絕大多數年輕人都去考公務員而不敢創業,確實只會導致社會活力沉滯、創造力萎縮。

筆者支持大學生休學創業,當然前提是,學校尊重大學生的意愿,不搞強求,不能因為教育部提出“提升大學生就業創業比例”就故意誘導大學生休學創業。少年們,奔跑吧,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據新京報報道,12月10日,教育部正式公布近日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要建立彈性學制,允許在校學生休學創業,鼓勵扶持開設網店等多種創業形態。這引發廣泛關注。

高校當助力“學生創業融資”

教育部首次明確允許“休學創業”,用意很明顯:通過政策激勵、環境優化,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業的比例,紓解大學生就業難題——過去十多年來,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很低,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我國2013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為2.3%。作為高校,在為學生創業提供的硬軟件支持上顯然不夠。

休學創業政策要實行,前提是建立彈性學制。而彈性學制的本質是完全學分制,學生可自主選擇課程、求學時間。美國大學生選擇在校和畢業之后創業的比例頗高(達20%),就跟這有關。我國高校多年前就提出要實行完全學分制,但由于缺乏辦學自主權,大學無法自主設置專業、課程,大行其道的仍是學年制。有些高校還設立創業專業、學院,可灌輸式教育下,其收效不盡如人意。別說大學生,就是教授的科研成果,通過驗收束之高閣的也達90%以上。基于此,鼓勵休學創業理應建立配套的彈性學制,創業成果和學分轉化教學管理制度。在必修、選修課比例設置上,也進行對應的優化設計。

此前有調查,我國有創業意愿的大學生高達80%,可最后選擇創業的少之又少。這跟高校里成熟創業激勵模式匱乏不無關系。許多學生有創業念頭,卻無指導平臺、技術支持、融資手段,就連稀少的創業知識有的也是來自成功學書籍。

所以說,高校得展開創業相關的系統教學,不能只是“課程外”的零星創業指導。此外,應建立全方位的創業支持體系:整合師資、經費和課程供給(包括咨詢服務),并構建與外界的常態交流平臺,收集、分析校園內項目。正如有些人說的:高科技企業成長過程中,高校是最前端——新生企業的種子(創意、人才等)誕生地,股權投資則為“后援”。這兩者銜接很重要。據說英國私人股權融資的水平非常高,它每年提供大約38%的創業投資資金為大學生創辦科技型企業提供資金。在這方面,國內高校該取人之長。

眼下我國很多高校都設有創業資金,而它也理應完善依托“產、學、研一體化”基礎上的資本吸納模式,并反哺創業;要推動大學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增加各類實驗室、教學儀器設備等面向學生的開放度……做好了這些,也能刺激學生創業興致的高漲。

□熊丙奇(教育學者)


國外是怎樣鼓勵大學生創業的

身在學校或走出校門便成為“老板”,不是件容易事。一些國家在這方面的成功,源于政府和社會在創業培訓、稅收、社保等各個環節對創業者的大力扶持。

比如說,多種多樣的在校創業培訓項目。在美國,就有引人注目的“創業計劃”競賽項目,即讓大學生參賽者就某一項具有市場前景的新產品或服務撰寫創業可行性報告,在學界和企業界名流的指導之下,吸引風險投資。在美國,類似的項目已經有30余年的歷史,名校參與者眾多,運作方式也已經比較成熟。但此類項目往往是優中取勝、效率優先,有利于塑造和發掘商業和技術奇才,在增加受惠者數量方面的貢獻有限,尤其是無法把“創業率”作為衡量指標。對于更多的就業創業者來說,還得通過更傳統的學校創業培訓“工作坊”模式提升素質、累積經驗、尋求機會。

還有,就是對大學生創業者實質性的政策扶持。近年來,美國企業員工就業創業比例明顯下降,原因之一就是“沃爾瑪現象”的出現。大公司以規模經濟優勢兼并了很多小公司,進而催生了新自主創業者的生存困境。作為大學生就業創業環境主要塑造者的政府,在工商登記、融資服務、稅收減免、創業補貼等方面會對其大力扶持,更著力于改善社會經濟運行環境,保障眾多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這也讓針對學生的創業扶持政策能更長久地發揮效力。

更為重要的,是創業過程中的社會保障機制。這是最值得向國外借鑒的一點。大學生就業創業,最擔心的還是風險問題。血本無歸的一次創業,可能澆滅創業者一生的熱情。在美國,政府制定的“工作分享”計劃近年來取得不錯的反響,該計劃通過增加失業保險機制的靈活性,讓員工可以以很低的工作時數保持就業狀態,有志者可以更有精力、無顧慮地尋找創業目標。同時,針對創業失敗者再就業的一系列法律保障措施也比較到位,如禁止雇主歧視失業者法、低收入青年群體投資促進法、再就業支持政策等等。

當然,創業只是大學畢業生就業方式中較為時鮮的一種。更多的學生,依然是通過傳統的就業渠道畢業后成為“員工”,這有賴于社會就業崗位的穩定供給。近年來,奧巴馬政府大力削減政府開支、并把省下來的錢用于刺激經濟、創造就業,取得明顯效果。政府鼓勵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初衷可嘉,但忌諱的是一窩蜂搞建設,缺乏孵化時間及個性化培育,更要避免創業失敗者淪為社會棄兒。

□史澤華(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