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超強臺風“威馬遜”已經過境,災區進入了災后重建時間,但紅會卻又陷了進去。紅十字總會向災區調撥棉被和夾克衫的消息傳出后,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媒體和網民質疑,三伏天里送棉被,紅會領導是不是腦袋進了水,也忒不專業了。

不過,從最新的情況來看,紅會夏天送棉被可能真的被誤解了,可能真的不是公眾質疑的那樣,是一次不合時宜的、不專業的救災行動,也并非是紅會領導拍腦袋做出的決定。災區雖然白天氣溫在35℃以上,但是晝夜溫差大,夜間溫度在20℃左右。災區房屋倒塌情況嚴重,且災區群眾多集中在農村地區,老人、小孩、孕婦等體弱人群比較多,濕氣重,氣溫低,夜間如果不在室內或者在帳篷內,確實需要棉被。這次紅會發放的棉被是薄棉被,“能鋪能蓋,用途廣泛”,的確是災民急需的物資。據最新的報道,部分災區已經用上了紅會發放的棉被,便證實了這一點。

三伏天送棉被,的確與多數人的常理判斷不相符合,尤其是扯上了紅會,被質疑就更加正常和可以理解了。所幸的是,面對質疑聲,中國紅十字總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楊緒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回應,部分解答了公眾的疑惑。事件的發展也證實了送棉被的合理性,為紅會的這次危機解了圍。

也許紅會會感到特別委屈,就像楊緒生所言,“這兩年,因為郭美美事件,社會對紅會關注度更高。民政部給三個省區都發了棉被,網友沒說什么,但紅會給廣東省發放,質疑就來了。”的確,在郭美美事件的影響下,紅會的公信力受到很大傷害,很長時間內捐款額銳減不說,在很多慈善活動中,紅會即便積極行動,得到的仍然是公眾的不理解。最近郭美美因為賭球被抓,雖然與紅會無關,但紅會還是沒能完全從郭美美事件的陰影中走出來。公眾對紅會的不信任感仍未消除,對紅會本能的警惕心理仍然存在。尤其是在網絡上,質疑紅會成為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紅會不做什么或者做什么都不討好。

其實,紅會還真沒有什么好委屈的,紅會的款物來自社會的募捐和籌集,理應接受包括媒體在內的全社會的監督。況且,媒體在報道此次事件時,其內容大多呈現了不同的聲音,并無太多偏頗之處。公眾的質疑也情有可原,它反映的是在大家的心目中,紅會在重建公信力重塑自身形象上,做得還不夠,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這次的爭議,不過是一個試金石,它試出了民意,也照出了紅會的尷尬處境以及努力的方向。

紅會之所以在郭美美事件之后,遭遇如此大的信任危機,而且短期內未能明顯修復,最根本原因就在于其長期的不公開不透明的運行機制。要想取信于民,徹底改變不被公眾信任的狀態,就必須把自身的行為置于陽光之下,置于媒體和公眾更廣泛的監督之下。即便媒體和公眾的質疑最終證明是不準確的,也沒有什么好委屈的,紅會的健康發展需要一群不那么可愛的媒體和愛“找茬”的公眾。此次爭議,紅會除了及時積極地回應外,不如做得更徹底一些,把棉被的采購、流向等情況,具體詳細地向公眾公布,以此為契機,讓公眾看到紅會的誠意和努力。

楊三喜(北京 學生)

21日下午,海南省民政廳證實,文昌市翁田鎮群眾反映的救災食品發霉情況,經核查屬實,并且封存了該批問題食品290箱??v然尋常巷陌、普通市場,過期、變質的食品也絕不可容忍,何況大災面前,人們身心易損,感情上更難接受。當地政府部門已經致歉,表明了態度,還期待查清責任,依法嚴肅追究。

公允言之,這次“威馬遜”臺風來得有些超乎預期,當地也一直積極作為,避免了更大危害的發生。但正如管理學上的一句名言,1%的錯誤會帶來100%的失敗。如果在事前預案工作更講求以人為本、做得更精細些,比如提前放假,建議購買手電、電池等,準備干糧、水,提供避險公共場所等等,也許百姓應對臺風就會更從容一些,也更能感受到政府部門應對的用心。畢竟,群眾在災難中的切身感受,是評價應對災難的關鍵因素?;A設施的年久失修,搶險、排障中的各方掣肘,從“做了”到“做好”,再到“做精”“做細”,防災、救災這篇文章是不是可以修改得更好?

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復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應急響應跟上了,事前預警能不能再準確些;搶險攻堅很給力,事中協調能不能再順暢些;歷史成因挺無奈,事后重建能不能眼光再長遠些?“成功是細節之子”,將深刻的教訓汲取為精細化的服務,把搶險救災的體制優勢轉化為人性化的溫暖,讓百姓感受到政府服務無微不至,當是在應對災難中踐行群眾路線的新要求。

【“發霉面包”當然令人觸目驚心,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包發霉的環境和誘因。打造堅強有力的抗災救災機制,平時練好應對能力,急時展現應變能力,那么不該有的困擾就會少很多?!?/p>

超強臺風“威馬遜”掀起的輿論風暴仍在持續。棉被爭議尚未平息,海南又被曝光救災中出現了發霉的面包。

海南救災和食品安全,是近期的兩大公共熱點。在萬眾矚目的救災中發現了問題面包,其關注度可想而知,一些人有憤激情緒也是在所難免。然而,憤怒不是解決問題的良方。防止發霉面包繼續為害災區,調查面包的“霉變”過程,追究有關人員責任,杜絕類似問題再次發生,才是有關方面最應做的,也是真正的看點所在。

應當說,發霉面包事件發生后,有關部門的反應還算快,不推卸責任的表態、誠懇的道歉也是明智的。目前,民政廳救災處處長被停職檢查,經銷商被吊銷營業執照,省紀委、民政、工商、食藥監、公安等多部門介入調查此事。如此迅速反應,固然有輿論壓力的倒逼,但直面問題的決心,人們也是看得見的。

相對“發棉被”背后的復雜性,發霉面包在是非判斷上,無疑具有確定性。從目前初步暴露出來的問題看,霉變面包折射出救災機制上的一些“病變”癥候。生產環節,面包水分太多、真空包裝滲入空氣,保質期達半年的面包更是令人疑竇叢生。采購環節,沒有按照救災規定的程序操作,甚至連開箱檢查都沒有,如此蘿卜快了不洗泥,又豈是一句“做得不細、不實”就能說得過去的?再者說,從出廠質檢到入庫檢查通關,再到采購運輸,重重關口竟然都失守了,有多少問題食品鉆了空子?還有哪些見不得光的內幕?

誠然,災情之重始料未及,救災任務也是十萬火急。但一者,有關部門應有起碼的準備和應急預案,有食品、飲用水等必需品的基本儲備,不至于如此臨時抱佛腳;二者,再怎么時間緊任務重,確保救災物資的安全可靠也是底線要求,不能一邊救災一邊自亂陣腳。更何況,關鍵時刻掉鏈子,難道僅僅是一時之失?如果平時監管嚴格了、把關認真了,那么多箱面包何以發霉?問題企業又何以通過招投標?“發霉面包”當然令人觸目驚心,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包發霉的環境和誘因。

近年來,每逢臺風暴雨,在一些地方總會出現“沒有想到”“準備不足”等困境。天災不可調控,但政府部門的作為卻是有彈性的。打造堅強有力的抗災救災機制,平時練好應對能力,急時展現應變能力,那么不該有的困擾就會少很多。這一課題,顯然不只是留給海南一地的。

本報特約評論員 陸文江

【當大家不約而同走上投機之路,甚至不懼重復,則批評的獨立性事實上已被取締,從而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集體性盲目?!?/p>

受超強臺風影響,瓊粵桂三省數十萬群眾受災,紅十字會緊急救援,物資中含幾千條棉被,意外引起輿論嘩然——“三伏天為何送棉被”、“暴露出來的依然是管理問題和救災機制的短板”、“驢唇不對馬嘴”……視角不可謂不高瞻,言語不可謂不犀利,只是太缺乏實證精神。

受災地區晝夜溫差大、濕氣重,棉被能鋪能蓋,方便應用,只要在當地生活過,對此應不陌生,可為何這么多評論者集體無視這一點?

這是因為,自“五四”以來,前賢力倡德先生、賽先生,但從實踐看,兩者均有未落實處。我們往往將演繹邏輯誤為科學,排除了其中的實證精神,只要邏輯自洽,便信以為真,這就給誤會提供了可能。

確實,“三伏天送棉被”這樣的概括很有落差,容易引人注目,而寫作者無需親臨一線,無需經驗積累,無需做最起碼調查,坐在書齋中就能嘩眾取寵,甚至成為名流,這自然鼓勵了閉門造車、奉“常識”為圭臬的偏執??蓡栴}是,“常識”本身也在不斷變化中,上帝造人曾是常識,太陽繞地球轉也曾是常識,在今天,小學生都知道它們是謬誤。

人類的認識是層積而成的,要突破既有誤區,需要演繹邏輯和實證精神兩條腿走路,正如顧頡剛先生所說,做學問應“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儲安平先生也曾批評過,中國學問多是屋子里做的,適合批評、爭論、教導、開會,大師遍地,而英國學問多是在工廠和實驗室里做的,所以能很快變成產品,造福人類。

值得警惕的是,過去百余年來,缺乏實證的演繹邏輯曾一次次將我們民族帶入苦難境地中,廟堂上天天喊新詞,卻少有人關注這些新東西是否與現實匹配,是否能落實,在通向現代化的道路上,我們的“口力工作者”層出不窮,可于事何補?

一個社會需要批評,但只有立場沒有實證,本身就已違背了批評的精神,不僅無法提升整體理性水平,反而會走入“破鼓萬人捶”的誤區中,無非是迎合一下眾意,做番精致的文字表演,當大家不約而同走上這條投機之路,甚至不懼重復,則批評的獨立性事實上已被取締,從而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集體性盲目。

1998年的長江洪災,讓家住荊江分洪區的我變成了無家可歸的災民。洪水來時正值半夜,我們只能迅速整理一些值錢的家當,逃往地勢稍高處搭建臨時住所。在救災棚里住了幾天,政府就運來了賑災物資,飲用水、大米、消毒劑等急需品都有。但是,盡管洪災發生在炎熱的夏季,當時最受歡迎的卻是薄棉被和羽絨大衣。

分洪區經濟基礎薄,洪災讓很多家庭一無所有。洪水退去后,條件稍好的家庭迅速開始重建家園,有些災民則仍要在救災棚住。時間很快到了冬天,政府和救災組織對災區的關注已逐漸撤離,賑災活動在幾次表彰大會后也基本結束。對仍住在救災棚里的災民而言,棉被和羽絨大衣比其他任何賑災物品都管用、耐用。

沒有真正經歷過災難的人,或許很難理解災區民眾面臨的困難和無助。以圍觀者身份喊幾句“災難無情人有情”很容易,但很難指望他們真正了解災區。在媒體曝出紅十字會給“威馬遜”臺風影響的災民發放薄棉被時,有些人罵紅十字三伏天“送溫暖”是一件蠢事,但作為曾經的災民,我并沒有覺得有何不妥。

一個曾多次參與洪水和地震救災的朋友,與我對“賑災棉被”的看法頗為接近,在他們運送的救災物資中,幾乎每次都有棉被和大衣;一些曾參與賑災報道的記者也發微博,說有些暫時用不著的救災物資,在災后重建中會成為必需品??疵襟w報道,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其他國家,棉被幾乎都是各救援組織的“標配”。

反觀網上一些對“賑災棉被”冷嘲熱諷的人,他們的發言或是基于對紅十字會的習慣性質疑,或是認為災區現在很炎熱不需要“送溫暖”。還有少部分人的發言則帶有陰謀論的色彩,比如認為紅十字會給災區送棉被是借機“清理庫存”。

倒不是說我對“賑災棉被”的看法比那些批評者更理性,畢竟,不同地域的氣象條件、生活習慣等都有顯著差異,別的災區的經驗并不能直接套用于海南臺風災害。但是,外人爭論再多,也不如災區實際情況有說服力。這兩天有當地媒體報道,棉被在災區可能并不多余;有網友前往災區考察后也發現,紅十字會“夜晚風涼”的回應確屬實情。由此可見,保持審慎,不盲目質疑,確實很有必要。

值得強調的是,我并不是說紅十字會不能被批評、被質疑。相反,作為一個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組織,紅十字會的一舉一動都應該被監督。經過這場“賑災棉被”爭議,紅十字會有必要檢視賑災安排是否能更科學、更分輕重緩急。當然,這些都是后話,無論是紅十字會還是媒體和公眾,當務之急都應將視線聚焦于災區和災民,幫他們共渡難關,而且最大限度地確保他們能獲得持續救濟和關注。

超強臺風“威馬遜”給瓊粵桂三省區來了個下馬威:房屋倒塌,農田、果林大面積被毀,城區停水停電……然而,大災面前,一個小插曲卻吸引了眾人的目光。有網友發現,紅十字會發往災區的救災物資中,居然有幾千條棉被。南國七月,送棉被是否太過“溫暖”?有媒體質疑紅會救災的專業精神何在。紅會方面迅速回應,稱棉被是常備救災物資,有些老人、孩子確有需要。

救災急如火,豈料“棉被”卻成了“主角”,掀起偌大的輿論波瀾,這恐怕讓人們始料未及。但細想想卻也有它的必然性。按照常理,在高溫酷暑的南方,酷熱難耐,此時送棉被,恐怕很多人都難以理解。因此,質疑紅會救災調撥棉被的合理性便在情理之中。尤其是,近年來紅會負面傳聞不斷,常處于輿論的漩渦中,也增添了不少人對紅會的不信任感。

但不管怎么說,紅十字會作為一個公共慈善機構,接受公眾監督是必不可少。因此,不管輿論的質疑恰當與否,它都需有虛懷若谷的接納誠意。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面對公眾的質疑,紅會方面不推諉,不敷衍,更沒有“神回復”,而是從物資的申報、調撥程序,以及客觀需求等多方面迅速予以釋疑。公眾理解多少暫且不說,相比以往紅會經歷的諸多風波,應當說,這次紅會與公眾能形成良性互動,其態度和做法都值得首肯。

其實,如果人們以理性的態度看“棉被”問題,恐怕并非就是非紅即白那么簡單。盛夏的瓊粵桂,常規情況下確實不需要棉被,但對那些房屋倒塌,露宿于野外的人們,尤其是體弱多病的老人孩子來說,有床棉被或就可解決大問題。而從當地記者在災區現場了解的情況看,部分民眾也確實有對棉被的需求。這也證明,暑夏給南方災區調撥棉被,絕非“無厘頭”。

慈善在中國還是個相當稚嫩的事業,它需要公眾的鼎力支持,更離不開專業機構與公眾建立的互信。作為近年遭遇了太多輿論激蕩的紅會,要想真正重樹形象,獲得民眾的信任,老老實實“被監督”是繞不過的坎。事實上,也正是這些年的教訓和磕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紅會的運作水平。正如這次,救災物資尚未到達災區,人們便已第一時間在網上獲知了物資清單,這何嘗不是一種進步呢?公眾和輿論的監督,正是保證紅會透明、健康、公平運作的基礎。

話說回來,假如紅會能從網友的“吐槽”中汲取有益成分,在救災物資的儲備及調撥中更完善,更有針對性,提升救災服務的水準,那或許是這次“棉波風波”的意外收獲。無論如何,災區還亟須各種救援,還是讓我們為急需救助的災區民眾多做點實事吧。

本網評論熱詞:三伏天送棉被

“雪中送炭”受歡迎,“雪中送冰”則可能要被嗤之以鼻。對看似荒誕的事情嗤之以鼻容易,難的是追問離譜的具體原因。不分青紅皂白地指責“雪中送冰”,可以迎合輿論的稱贊,卻未必真正理性和負責。眼下正值三伏天,就趕上了紅十字會酷暑送棉被的事。

臺風“威馬遜”過后,紅會向南方災區調撥幾千條棉被引發網友質疑。紅會回應,當地雖然天氣熱,但存在晝夜溫差。老人、小孩、孕婦等體弱人群,他們需要被子。

海南、三伏天、棉被幾個關鍵詞并列在一起,這個新聞想低調都難。圍繞該不該給海南災區送棉被,輿論的爭議很大。批評者依據的是地理、氣象常識,支持者依據的是可能存在的特殊時段、特殊地點和特定年齡段的災民需要棉被。

應該說,因為紅會的聲譽欠佳,加上高溫和棉被“搭檔”,更容易被網友認為紅會這是趁機“把庫存發掉,好有借款拿錢買新的,然后就有新跑車給美美了”。這樣的聯想式言論并不少見,只是這樣的想象和事實不是一碼事,卻偏偏被認為是“可能的事實”,進而當作“事實”來口誅筆伐。不難想見,通過想象性事實,再好的部門其形象也難保不被損害,何況曾經深陷輿論漩渦的紅會呢。照此邏輯,難免把紅會想象成體無完膚的一個組織。照這種邏輯推論,即便紅會送的是清涼型的用品,也可能被懷疑是劣等產品。

三伏天送棉被之所以挨罵,在于不少人把個人的經驗等同于全部的社會生活。這樣的“經驗等同”,看似很有說服力,實則有點以偏概全。就拿棉被在三伏天是不是完全無益來說,同一地區、同一時段,在室內的人和室外的人可能需求不同。即便同處一個環境下,不同年齡、身體狀況的人也有所區別。網上指責三伏天送棉被者,絕大多數是在市區可以上網的人。至于山區的災民,房子沒了,夜晚潮濕、寒涼的露天過夜者,棉被顯然是不錯的墊背和搭身物品。再者,幾千條棉被相對于一個省的山區災民來說并不算多。何況,紅會捐贈的棉被,是軍用薄棉被。這樣的物品,對于特殊地區的災民并非真的毫無用處。可見,缺乏相應的戶外的生存經驗,依據自己的個人經驗來推斷所有人的需求,顯然不夠理性。

經驗等同,比毫無理由的猜忌當然可靠。但經驗等同畢竟不等于客觀事實。換言之,經驗等同難免會有“失靈”的時候。在網絡時代,少數人的經驗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全體社會成員的經驗,進而以個人的經驗為評判事情的依據。這樣的批評,不是不需要聆聽,而在于不能等同于真理,必須無條件地接受。就紅會而言,通過輿論批評反思自己的救災做法,會明白億萬雙眼睛在盯著自己,進而減少腐敗行為的發生。只要紅會能甄別批評理由是否真正充足,按照實際需求救災,而不是完全受制于輿論批評就行。

(作者是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新聞系主任)

20日下午,遭受臺風重創的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鎮寶宵村200多位村民去鎮政府領取了7箱礦泉水和2箱面包,但打開后發現是發霉食品!生產日期卻寫著2014年7月1日,保鮮半年…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中在21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證實了這一說法并向受災群眾致歉,表示將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7月22日《京華時報》)

救災物資是在災難時刻,保持人們生命之門暢通的一把“鑰匙”。救災物資驚現問題貨,不僅讓災民的心情雪上加霜,政策的善意瞬間被秒殺,更可能導致正常的生命之門被堵死。因此,“發霉門”一經出現,輿論就以高八度的分貝表達憤慨。令人欣慰的是,有關部門并未遮遮掩掩,而是真心誠意的道歉,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然而,簡單的順藤摸瓜,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只是治標之策。以“發霉門”為例,問題面包是海南省民政廳向海南華健貿易有限公司購買(該公司為經銷商,非生產廠家)。追究責任,只能是處罰“把關不嚴”的驗收干部,以及“毫無責任心”的華健貿易公司,并追究食品生產廠商責任。但如此處罰,最多只能把“發霉門”變成“警示門”,而不能杜絕其背后蘊藏的問題。

事實上,救災物資“發霉門”,也是一面鏡子。一方面,它照出了食品安全的巨大漏洞。其實,“發霉門”只是在救災的火線上爆發,才如此吸引眼球,才發酵成“發霉門”。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今天的面包,標注未來的日期,或者,打開包裝發現食品變質的案例,誰沒遇見過?近期發生的,“福喜系"過期肉事件,更讓我們看到品安全領域,暗藏著的 “硝煙”。依據墨菲定律,這種日常生活中,并非孤本的食品安全隱患,早晚會出現在救災一線。

另一方面,也照出了救災物資采購的短板。試想,沒有嚴密的驗收措施,沒有動態的儲備物資管理,沒有一個合格的采購商隊伍,僅靠災難面前,臨時抱佛腳,“打哪指哪”式的采購,能把問題貨排除在外么?“發霉門”其實也是一次救災物資“采購門”。它讓我們看到,制度的缺失,以及相關部門應變能力的不足。

因此,只靠罰酒三杯式的追究、問責,堵不住“發霉門”。要管住“發霉門”,食品安全部門,要不斷加大對問題食品的剿滅力度,讓問題食品在市場絕跡。同時,民政部門也要用好“發霉門”,這面鏡子,扎緊制度的籬笆,在救災物資管理上,多些防范未然,少些臨時抱佛腳。

【如何改變過時的舊作風,更專業、更科學、更細致、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救災工作,是擺在各級民政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日前,有網友發帖稱,在臺風“威馬遜”過后,海南文昌翁田鎮災民收到了民政部門送來的發霉食品。隨后,海南省民政廳廳長苗建忠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了這一說法,并表示將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苗建忠說:“此次事件實在令人痛心,責任在民政廳,我們向受災群眾表示歉意。”(7月22日《新華每日電訊》)

20日,網友發文曝光霉變面包;21日下午,海南省民政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并派出專案組前往調查?!霸诓榍遑熑魏?將啟動問責機制,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并把調查結果公之于眾?!焙D鲜∶裾d廳長苗建忠表示。這樣的反應速度,這樣的表態,相對于一些地方和一些部門面對突發事件和媒體追問姍姍來遲遮遮掩掩或干脆裝聾作啞,還是有值得肯定之處的。

目前,海南民政廳已經封存該批問題食品290箱,并派駐專案組前往文昌調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以下問題能夠水落石出——這批有問題的面包,究竟是因為不良廠家生產了質量有問題的食品,還是采購者良心“發霉”,內外勾結以次充好發災難財、騙取政府救助資金?或者是因為超強臺風環境中高熱高濕狀態造成庫存和運輸環節出現變質?抑或是在收購和檢驗發放過程中責任心不足、粗枝大葉造成錯失?

如果在調查結果中發現有貪腐或瀆職行為,就應該對始作俑者依法懲處;如果是因天災和不可控因素造成的問題,就應該及時向公眾解釋清楚,并承擔失察之責任。這些,都是下一步處理的題中之義。

不管是何種原因,出現“發霉面包”這樣比較“低級”的錯誤,暴露出的是在采購、保存、管理、檢查、發放等救災環節上還存在漏洞,說明救災還過于粗糙,甚至顯得“業余”。

這次超強臺風“威馬遜”救災中,“發霉面包”事件和“夏天送棉被”引發的激烈爭論,兩件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其實都暴露出一個問題,我們當前的救災機制和救災工作還遠談不上專業、科學、完善。平時,如何宣傳動員防災,突發事件、災害來了,如何有條不紊開展救災,相當一些地方和部門,更多的還是憑經驗、拼“人?!?遠未形成系統。折射到民眾層面,則是對防災救災知識的匱乏,面對突發事件、災害的慌亂及束手無策。

面對新形勢下的防災救災工作,對于專司賑災工作的民政部門,不能再是“小米加步槍”了。特別是在當下新媒體傳播功能強大、群眾的權利意識越來越強、災害帶來損失及沖擊越來越廣泛的新形勢之下,如何改變過時的舊作風,更專業、更科學、更細致、更有針對性地做好救災工作,是擺在各級民政部門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盼望各級民政部門、慈善機構能以在“威馬遜”救災中暴露的問題為契機,在救災機制、救災鏈條上,對人員素質、采購機制、賑濟現場的言語和態度,以及應對媒體等問題,都進行全方位的反思梳理,并及時補齊短板,讓救災機制、防災救災工作真正專業、正規、系統、科學、完善起來。唯有這樣,才能避免下一個“發霉面包”或其他問題的出現。

近日,臺風“威馬遜”的登陸讓海南文昌災區成為了焦點。然而,真正制造話題的,卻是“伏天送棉被”以及“發霉面包”兩個關鍵詞。對救災的質疑之聲不絕于耳,由賑災物資引發的輿論爭議,甚至超過了對災情的關注。

紅會“合理”地向災區送了棉被,災民“反?!钡厥盏搅税l霉面包,事件性質并不相同,可兩者的輿論境遇卻不乏相似之處??吹椒焖兔薇挥X得“荒唐”,有網友沒來得及搞清狀況就把矛頭指向了紅十字會;災民收到的發霉面包同一批共計290箱,考慮到救災物資的總規模,或許不至于成為影響全局的“大事”,但在輿論場中卻儼然已成了驚天丑聞。

作為涉事方的紅會和海南民政部門,無論是否存在工作失誤,面對來勢洶洶的網絡質疑與譴責,一個感到十分委屈,一個感到壓力巨大,多少都有些捉襟見肘的窘迫。在同一地接連而至的兩起輿情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代表性,揭示出當下輿論生態的狀況。

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決定了這是一個疑問與發掘無處不在的時代。通過網絡平臺,發生在任何地點的事件與細節,都有可能即時呈現在公眾視野之下。那些關乎客觀事實的信息有真假之分,但基于事件信息做出的評價與判斷,則屬于態度、立場和觀點的范疇,輿論場不排斥任何個人的見解。這就意味著,沒有誰可以回避被注視、被評價、被質疑,輿論和監督是政府和全社會都必須適應的大環境。

反觀當下一些政府機構與社會組織,面對輿論和監督常常無所適從,沒有積極性:有的一味反感、畏懼,拒絕任何輿論監督插手;也有滿不在乎的“淡定”一族,任憑輿論聲討依然我行我素;還有的一旦陷入輿論風波就完全被動,一路被輿論牽著鼻子走——這些不同方向的極端,其實都是無法正視和適應輿論監督的表現。

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認清輿論和監督的特性和本質,消除對輿論場寄予的不切實際的要求。事實上,并不存在完美的輿論場。面對具體信息時,不可能每個人都是專業人士,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對情況了如指掌,要求每個人都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要求每個聲音都精準、恰當、理性,不僅不現實,更沒有這個必要。

盡管不完美,但輿論場承擔著重要的社會功能,不能因為其天然的“瑕疵”而輕視其地位。輿論場就是一個混雜的大熔爐,包容萬象,各種聲音都是輿論場的一部分。理不辯不明,正是靠著以小窺大和“七嘴八舌”的合力,不斷追問與逼近真相,充分發掘出社會上存在的或明或暗的問題,最終實現其監督的功能,彌補制度漏洞,維護公平正義。

需要指出的是,政府部門尤其應當注意,輿論場的嘈雜、喧囂,與理想中的集體克制和理性肯定存在距離,必然也會伴隨誤解和苛責,有時候,這些成分甚至會表現得極為直接而粗暴。面對這些再“正?!辈贿^的責難,政府部門應當調整好心態和理念,以服務者和權力責任者的身份,承擔不同的聲音,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接受社會的監督。

受超強臺風“威馬遜”影響,瓊粵桂三省受災嚴重。而此時運往災區的物資中,赫然出現紅十字會調撥的幾千條棉被,不少網友質疑“三伏天送棉被”是否真合適宜?對此,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官員解釋說災區晝夜溫差大,夏天也需要棉被是常識,并且“發棉被是我國救災的傳統,夏天發棉被看著奇怪,其實是救災的常態?!保?月21日《新京報》)

紅十字會“三伏天送棉被”的消息一出,立即引發批評如潮,在很多人看來,帳篷、雨衣、藥品這些物質才是災區目前所急需的,大熱天送棉被,這唱的是哪一出?有人質疑,紅十字會此舉有處理庫存之嫌,還有網友調侃說,這個“創意”肯定是紅十字會領導在空調房里想出來的。

“災區夏天也需要棉被”,這既是常識,更是常態,感謝紅十字會的官員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救災常識課。這點從災區百姓和專業救援隊那里也得到了證實,他們坦言,很多露宿的老人和孩子確實是需要棉被來或鋪或蓋,看來廣大網友這次是真的誤會紅十字,誤傷無辜了。

我不否認棉被的作用,尤其是在家園被毀,兩手空空的災民面前,沒有多余之物,棉被不僅可以蓋在身上,還可以當褥子鋪在身下,既能阻寒氣,又可隔濕氣,當然用得著,肯定用得上。還有與棉被同樣引發爭議的夾克衫,只要是送往災區的東西,沒有無用之物,但一定要有個輕重緩急。在災區普遍35℃的高溫下,在救災如救火的關鍵時刻,是不是應該優先調撥災區最急需,最緊缺的物質呢?在我看來,棉被顯然不在這個行列,它最多只能算個“所需品”,而非災區夏天的急需品和必需品。這也是紅十字會此次引發質疑的根本原因,如果是在三九寒天,紅十字向災區調撥大量棉被,保準不會像現在這樣出力不討好。

但是不管怎么說,既然話已經說明白了,“三伏天送棉被”的討論也應該暫告一個段落。說白了,“三伏天送棉被”罪不在棉被,而是長期以來紅十字的工作一直不能令公眾信任和滿意,這才會因為一床棉被引發這么多質疑。

希望紅十字將網友的質疑和批評當成鞭策,根據災區實際情況,優先調撥最急需的救災物質,為災區百姓送上最切實的幫助。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務必再細致一點,更專業一些,力求每一項支出做到透明公開,每一分錢都用到刀刃上,唯有如此,才能化解“三伏天送棉被”引發的質疑,贏得公眾更多的信任。

20日,廣東省公安廳公布了重點部位應急避險指引。當天發布的指引介紹了地鐵、飛機、公共汽車、大型商場、高層建筑、學校等重點部位發生突發事件時的應急措施。(7月21日《廣州日報》)

應急 下一步應走向“演練”

在這份由官方發布,圖文并茂的避險指南中,按照險情的不同性質以及發生險情的不同場所分別給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應急避險建議,因此其價值和意義是不容忽視的。如果市民能夠熟練掌握,萬一遇到什么危急情況,就可以自救或者是救人。

實際上,國內應急避險知識、危急情況下的逃生自救知識等方面教育和培訓的缺乏,近年來備受詬病。尤其是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這一問題再次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從這個角度來說,廣東省有關方面的做法,其實是對以前相關教育和培訓缺失的一種“補課”。

當然,在發布應急避險指南之外,還要進行各種情況下的模擬演練。更加具體點說,這種避險教育和應急演練首先應該走進學校,走進課堂,讓未成年人首先掌握這些常識與技能。其次是應該在政府消防等部門的指導之下,由居民小區、街道、社區等基層組織和機構,組織類似的演練活動,把這些常識與技能傳授給廣大市民,以備不時之需。

如此一來,不但效率高得多,而且可以讓學生、市民通過實踐操作把書本上的知識,真正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那么在遭遇危急情況時,才能發揮逃離危險,佑護生命的作用。(苑廣闊)

廉政 卷面考核如何入腦入心

“不過關就暫緩任用”。不久前,甘肅白銀市有138名干部因為考試成績不滿60分而被取消考察任用,其中縣處級干部21人。截至6月底,陜西共有345人因成績不合格被暫緩提拔。(7月21日《人民日報》)

很多曝光的案例說明,腐敗之所以滋生蔓延,并不是因為官員不知法不懂法,貪官有時候說自己不知法不懂法導致貪污,是在故意裝傻逃避責任。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和嚴厲的責任追究,比如權力制約失衡,比如之前的退休了就等于進了保險柜等等。知易行難,紙上得來終歸淺,如果任由權力缺乏監督,貪污無多少風險,從犯罪成本及收益的角度來看,官員廉政法律法規背得再滾瓜爛熟,信手拈來,我想他們的貪腐行為依然會層出不窮的。

不是說普及廉政法律法規不重要,但如何讓廉政法規知識入腦入心?這恐怕不是一次考試就能做到的。一個考試老不及格的官員,未必是一個道德品質敗壞的官員;一個短期“死記硬背”來蒙混過關的官員,在內心深處未必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試卷“考廉”不如 “拷廉”,領導干部廉潔的“考場”不在試卷上,而應該是潔身自好的做事過程中,在老百姓的心目中。說到底,讓領導干部廉政為民,關鍵還是在于把各種預防監督機制、黨紀國法懲戒機制落實到實處,如果法規不發揮應有的威懾力,倒背如流也意義不大。將廉政考試從試卷延伸到官員整個干事的全過程,不留死角,這恐怕比單純的廉政考試更能收到實效。(盤和林)

超強臺風“威馬遜”過境之后,紅十字會啟動應急預案,向海南重災區捐贈棉被一事遭吐槽,不少網友表示“三伏天送棉被”是否真合時宜?7月20日,記者深入文昌災區,災民反映海南的晚上還是很涼,的確需要棉被,尤其是老人和小孩。(7月21日南海網)

應該說,此次臺風,紅會的反應還是比較迅速的,但盡管如此,網友們還是死死地抓住了“三伏天送棉被”一事不放,在譏諷紅會救災“不專業”的同時極盡冷嘲熱諷之能事,甚至在紅會賑濟救護部副部長楊緒生出面作出解釋,并稱“民政部門此次給三個省份也調配了棉被”之后,網友們仍舊不依不饒,仍舊冷嘲熱諷,紅會似乎陷入了百口莫辯的尷尬境地。

災民究竟是否需要棉被,吐槽的網友們只是憑常識判斷。這不,在記者深入到災民中采訪之后我們才知道:紅會給災民送棉被,并非“不專業”,相反,正如楊緒生所指出的,是“不了解一些救災知識”罷了。可是,除了公眾不了解救災知識之外,就沒有別的原因了嗎?為什么同樣也“三伏天送棉被”的民政部門,絲毫沒有受到網友的質疑和批評,而針對紅會的批評卻鋪天蓋地?

很顯然,很多時候人們對于紅會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性質疑,以至于紅會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做也不行不做更不行。當年四川雅安地震的時候,紅會官網發出募捐倡議,卻收獲了滿屏的“滾”字??墒?,如果紅會不倡議募捐的話,網友們是否又要批評紅會無所作為?

網友們對紅會如此態度,原因當然無須解釋。但是,紅會畢竟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紅會衰敗不要緊,但影響了中國公益事業的發展則事態嚴重。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對紅會不能總是習慣性質疑,而應該給予寬容性支持才是。更主要的是,經過這幾年的遭遇,紅會對自己處境的認識早已非常深刻,正在想方設法地改變自己在公眾中的負面形象,正在勵精圖治,力圖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尤其不能對紅會求全責備,不能永遠戴著有色眼鏡、不分青紅皂白地對紅會胡亂揮舞大棒。須知,寬容紅會,支持紅會,就是給我們的公益事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不負責任的習慣性質疑,只能縛住紅會的手腳,對我國的公益事業也并無裨益。

總之,紅會要樹立良好社會形象,恢復公信力,除了紅會自己的努力之外,還需要有公眾的寬容、理解、支持和配合。

【糾纏于“口水仗“的各方也該休兵了。與其猜度災民的需要,還不如直接請教災民。建立并維持一個開放式的、保持良性互動的救災平臺,應成為紅會的標配。】

41年一遇的超強臺風“威馬遜”橫掃華南,受災之處房屋倒塌、道路中斷、停水停電,災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正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于此重大災情發生之后的數日,本是眾志成城、同舟共濟的關鍵時刻。但卻因一起“夏捐棉被”事件,而在緊張的救災間產生了一場口水戰。

爭論緣于新華社記者的一個發現:在運往災區的物資中,赫然出現了紅會調撥的幾千條棉被和夾克衫。一個質問由此而來:三伏天里往氣溫超過30攝氏度的南方災區送棉被,不知“囧”了誰?這一質疑也代表了部分網友的聲音。而紅會方面則回應稱,災區晝夜溫差大,災民確實需要;再者,棉被主要是根據地方上報的物資要求而調配的。

棉被有沒有用,在我看來實在是一場無甚意義的論辯。棉被當然有用,而且還能一物多用。但問題是,有用的東西并不一定是災民最需要的東西。救災本就是救急,不能本著“能用”的標準,甚至是“日后能用”的原則去調配賑災物資。救災的前提,是掌握并尊重當下災民最急需的物資信息。

“衣食住行”,是人的四大基本需求。臺風“威馬遜”令眾多災民住房倒塌,加之停水停電,災民的基本生活都成了問題。這幾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斷有民間志愿團隊收集的急需救災物資列表。其中既包括食物如飲用水、大米、面條、八寶粥、食用油、鹽等,也包括預防風災之后發生公共衛生事件所急需的消毒用品,如消毒粉、殺蟲劑、滅菌水等。在“衣”與“住”方面,單衣、帳篷、枕頭、毛巾被、防潮墊等均有急需。

透過一些海南災民的反饋,我們至少可以看到,棉被和夾克并不在災民最迫切需要物資之列。面對民眾的質疑和渴求,紅會也大可不必去為“夏捐棉被”聲音辯解。如果確為“根據地方上報的物資需求”而調配,公布該上報地方或上報人即可。而如果真的關注災區、心系災區,另行組織救災物資解救災民于“水深”之中,才是正能量。

救災本是救急,我理解這里的“急”,首先是要確保災民有飯吃、有水喝、有地方住。面對災區民眾還有如此之多的應急需要,糾纏于“口水仗”的各方也該休兵了。與其猜度災民的需要,還不如直接請教災民。建立并維持一個開放式的、保持良性互動的救災平臺,應成為紅會的標配。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開放慈善、患難相恤。這才是我們期待的救災。

本報特約評論員 王灝軍

【災難是一場綜合大考,試題是過去,答案在未來?!?/p>

一條條棉被,與酷暑中的海南,很難“聯系”。難怪,看到紅會給災區捐棉被,網友直呼“太囧”,質疑紅會“忽悠”。

其實,打抱不平者或許忘了:棉被問題,災民最有發言權。我走訪臺風中的不少受災區,對“棉被”有切身體會。就在臺風“威馬遜”登陸當晚,狂風肆虐,暴雨如注。在文昌,上萬民房被“揭鍋蓋”,農民符永法家里的被子、衣服全部濕透,家具、家電一律進水。臨時搭的帳篷里只有木板,鋪蓋真是全家的“急需品”。生活在沿海地區的人都知道,臺風過后,溫度驟降,海邊晝夜溫差大,對老人小孩來說,仍需蓋被。

何況,所謂棉被,在南方不過是薄薄一床,家庭必備。這也難怪,兩天來一直在文昌翁田鎮忙碌的海南省紅十字會的李金躍,頗為“棉被”委屈,也不斷疑惑:災區需要關注的地方很多,為什么只盯住紅會、盯住棉被?

很多事確實哭笑不得。截至發稿時,這次海南受災325.8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8.28億元,傷亡、失蹤24人,災情嚴重。其間,停電停水,甚至手機也曾失去信號,很容易心生“信息孤島”之感。我在文昌的采訪,就是一路手機照明。這幾天,我們寫了無數災區報道,篇幅不小,但很多人對海南災情的“發現”與“重視”,卻不是通過我們的報道,而是從“紅會棉被之爭”開始?;蛟S,這正是網絡時代的特點:人們往往關注那些新奇之事,人們更愿意相信那些只“符合自己判斷的信息”——比如相信紅會“有問題”。從這個角度上說,海南受災情況現在能迅速獲得全社會的關注,是不是還得“感謝”一下紅會的棉被?

停電停水,房塌田淹,現場令人震驚。由此,也常常讓人發問:臺風對于包括海南在內的沿海地區,算得上“家常便飯”,人們對此早有應對經驗,為什么這次災情慘重?

坦率地說,為防御臺風、最大限度減災,政府部門一直積極作為。比如,省委、省政府在災前就多次部署防御臺風,提前讓2萬多艘漁船入港,安排了30多萬人轉移。災后,省領導一線指揮,并下達攻堅死命令:21日晚,受災市縣主城區全部供電;22日晚,城郊供電;24日,農村通電。水務、通訊、園林等部門,晝夜不停搶修、排障,不少人家重新亮起明燈,喝到干凈水。

這些工作無疑很有成效。但同樣要坦率地說,災難中也看出不少問題,發現了我們必須關注的“短板”。

一是“威馬遜”作為海南41年來最強臺風,破壞力超過預期,由此導致許多前期準備未能有力應對。二是許多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大災來臨“短板”立現,建一套長效防御、救災機制,不能再緩了。三是救災紀律亟待加強,比如,網友反映的送往文昌翁田鎮的救災食品中,發現了過期面包、蛋糕一事,雖然民政廳長第一時間道歉,但能否從源頭上杜絕這些問題,更為關鍵。四是救災需要各方協力。以供電為例,搶修中就遇到諸多困難:臺風極強,超過電力設備設計能力;廣告牌、樹木等壓斷了電線,需要其他部門配合清理;不少小區配電房進水,設備被毀,單靠小區力量難以修復……這樣的情況,要求各部門既要各司其職,又要通力配合。

說到底,防災救災能力的提升,有賴于我們在日常治理中未雨綢繆的科學防范,以及防患于未然的責任擔當。災難如同一場綜合大考,試題是過去,答案在未來。

馬躍峰(作者為本報海南分社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