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安慶突然之間的強推猛進殯葬改革,是因為最近火災增多,還是僅僅某些領導突然認為這件事的“重要”?僅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想徹底扭轉一個地區的殯葬行為,就想改變數千年的風俗,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

據《東方早報》報道,安徽省安慶市正強推一項殯葬改革,自4月1日正式啟動、6月1日即將全面實施。因無法接受,當地多個老人或為“睡棺材”非正常死亡。有官員表示,上述非正常死亡事件的發生,反映出政府宣傳工作的不足,特別是在一些高齡老人思想工作方面的欠缺。

看到一個個八九十歲的老人,或絕食或自縊,僅僅是為了趕在當地設的最后期限之前“睡棺材”,不知道推進這項工作的官員們,心里是什么滋味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無論殯葬改革的方向是多么正確,都不能這樣突然提速推進,以“推倒”活生生的老人為代價。

對很多地方的年輕人來說,土葬也許已是“過去時”,但這種觀念的變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實現的,很多傳統的移風易俗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時間。就以安徽來說,安慶之外的多個地方完成殯葬改革,也花了大約10年時間。安慶這項工作“拖了后腿”,當地官員該反思的是,推進遲緩的原因是什么,怎樣潛移默化地改變,而不是突然“大躍進”似的去追趕。

對于安慶為什么土葬仍然多見,有村民分析,因安慶屬于皖西南多山地區,墳墓本來就不占用農田。這種說法是否有一定道理?還有分析說,當地要推進殯葬改革是為了森林防火。但突然之間的強推猛進,是因為最近火災增多,還是僅僅某些領導突然認為這件事的“重要”?如果真是有迫不得已的客觀原因,拿到臺面上去講、去解釋,就有可能增加老人及其親屬理解的可能;若只是出于某些官員的旨意,只是凸現短期政績的需要,進而盲目設立時間表,當然就難以獲得理解。

當然,無論有怎樣的理由,從啟動到全面實施,僅僅用兩個月的時間,就想徹底扭轉一個地區的殯葬行為,就想改變數千年的風俗,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這是把民眾當成可隨意擺布的棋子,而不是有觀念思想的人。

中央推動的群眾路線教育活動還在進行,安慶今年還專門開通“安慶群眾路線網”,來征集群眾意見。但對這樣一項不可謂不大的改革,又聽取了群眾多少意見?檢驗群眾路線是否得以貫徹,要在這些具體的工作中體現。

□敬一山(媒體人)

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有老人在6月1日火葬實行日前自盡。安徽省民政廳回應稱:省民政廳禁止強制收繳棺木;安慶市政府向省民政廳回應稱,安慶殯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強制收繳棺木,且在執行過程中并無強制收繳一事。但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一政策出臺前,安慶多地農村已大規模強行收繳村民棺木;政策出臺后,也并未被嚴格執行,部分農村仍繼續強制收繳棺木。(《新京報》5月28日)

從這件事來看,有四個方面的問題值得拷問。

首先,無論是否火葬,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無權強行收繳公民的棺木。沒有經過法定程序,任何機關和個人都無權侵害公民的私有財產。

其次,觀念的改變并不是一時的,特別對于那些老年人而言。政府機關能不能多花點時間,耐心一點,工作方法更細致一些。其實,不要說事先不能強制公民火葬,更不能強制收繳棺木,就是有些公民死后進行了土葬,根據《殯葬管理條例》,民政部門也不能直接平墳,而只能依照法定程序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再次,網友反映政府在執行中強制收繳棺木導致老人自殺,而記者調查也證實了此事。但是,安慶市政府向省民政廳回應稱,安慶殯葬改革政策也禁止強制收繳棺木,且在執行過程中并無強制收繳一事。政策禁止強制收繳棺木是一回事,在執行中有無強制收繳是另一回事。有關方面不經調查就否定存在的事實,或者故意隱瞞存在的事實,這就是不誠信的表現。

最后,推行火葬用得著一刀切嗎?一方面,由于長期觀念所致,有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不愿意進行火葬,那能否對他們緩行,采取“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式進行,另一方面,火葬最主要的目的是不占用土地特別是耕地,能否探索深埋的方式不留墳頭的辦法進行土葬,如此,既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也可以節省土地。

無論如何,為了推行火葬強制收繳棺木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和不人道的做法,與建設法治政府也是背道而馳。如果因為強制收繳棺木,導致老人自殺,那還得追究有關人員濫用職權的刑事責任。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員不能以目的正當和合法來掩飾其過程的不合法,程序與過程不正當、不合法,就沒有合法和正當可言。

楊濤(知名時評人)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6月1日起一律火葬,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安徽省民政廳表示,經調查,媒體報道的幾例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有些人是不是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5月27日《法制晚報》)

入土為安一直是中國千百年來的傳統。老一輩人覺得,身披黃土才能長眠于地。實際上,不只是中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仍然保留著土葬的傳統。土葬不單是封建迷信思想的延續,也是代代相傳的民間習俗。

近幾年來,由于土地資源的緊張和社會思想的解放,全國各地開始大力推行火葬。但是,有些人總認為,不論是選擇土葬還是火葬,那都屬于公民的殯葬自由,不應該受到任何人的強迫。

觀風俗,知得失。在這起事件中,我們不得不提出幾個疑慮。幾例老人的自殺與殯葬改革是否真無關系?從社會政策執行的影響來說,如果真有老人自殺,政府的確該認真調查。即便“老人自殺”信息是假,但發生在此時此地,或不是空穴來風。那么,民眾中有多少人排斥該項政策?這對老人的情緒發生了什么影響?

更何況,棺材是老百姓的私有財產,怎么可以任人強拆?新政策推行,是不是可以用更得體的方式?可是,在多名老人自殺之后,工作人員還振振有詞,稱政策將繼續進行。那么,調查的過程與相關證據為什么不對社會公開?

火葬較之土葬確實有很多優點,它減少了殯葬成本,同時減輕了殯葬用地的壓力,當可以有效緩解我國的國土資源緊張的問題。但是,任何一項利好的政策,都不能靠蠻力和強權去推行。如果不能顧及民情民意,一味地蠻干亂來,再好的政策恐怕都會遺臭萬年。

磨刀不誤砍柴工。面對民間思維定勢,在政策真正開始實施之前,政府需要對改革的必要性做出適度的解釋與宣傳。這才是為政者民本思想的深刻體現。殯葬改革說到底,是利民生之大計,為何要將施政者擺到百姓的對立面上呢?既然工作的開展始終離不開老百姓的支持,何不想辦法解開疙瘩,取信于民?上呼下呵不僅有損政府民望,更傷了百姓情感與信任!

就在安徽安慶強推殯葬改革之際,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包括81歲老人張文英。27日上午,安徽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回應稱,經過實地調查,老人死亡情況與目前推行的殯改措施沒有關系。

雖然安徽民政廳的回應不足以讓人信服,調查方式也并不嚴謹,但是殯葬改革確實是“大勢所趨”,既然是改革,就難免存在矛盾,既然是改革,就得需要一個過程。

土葬這種傳統的習俗,已日漸暴露出諸多“漏洞”,墳墓破壞土地資源,墳前燒紙污染環境、引發火災……脫去傳統文化的外衣,屬于陳規陋習的土葬的確需要改革。然而要看到,土葬觀念在一些人尤其是老人心里根深蒂固,讓他們摒棄“傳統”并不容易,相關部門在推行過程中要有“耐心”,更得注意方式方法,比如多做群眾思想工作,多出臺政策,免去一些家庭的后顧之憂。

另外,做兒女的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要時刻留心老人的想法、對他們“循循善誘”、關心他們的生活。

改革就是要讓新思維淘汰舊思維、新生活方式代替舊生活方式,那些“守舊”之人,倘若不能“與時俱進”,最終只能自食苦果。安徽安慶的事件已然發生,從中吸取教訓才是最重要的,筆者認為改革政策應該推行,相關工作不能滯后。

新華網評論員 馬若虎

安徽省安慶市在極短的時間里強力推行火葬,收繳砸毀大量壽材。一些老人,為了能趕在6月1日新政之前“睡著棺木死去”,于是紛紛以喝農藥、上吊、投井、割喉等方式自殺。(騰訊新聞)

新聞一出便引起軒然大波,人們將視線轉移到安慶市關于6月1日零時起全面實施火化的殯改政策。之所以強力推行這一政策,是因為安慶的火化率拖了全省的后腿,安徽全省火化率為80%,而安慶地區只有10%。

政策制定者簡單粗暴的改革理念,“染紅了”老人的“夕陽”;一條生硬冰冷的殯改政策,竟讓幾代人陰陽相隔。土葬作為傳統的遺體處理方式有著強大的觀念基礎,這緣于漢人視土地為生命之本,人死后,埋于土地中能夠使死者得到安息。這并沒有科學的根據的傳統觀念,在中國延續了幾千年,并不是靠強制力就可以打破的,它需要幾代人的努力,逐步改變觀念,而安慶政府恰恰無視這個基本常識,出臺文件劃出火葬的時間表,并通過政府強制力實現這個時間表。這種野蠻的殯改無疑是激進和不可取的,針對民俗文化的改革理應向柔性治理的行政指導方式轉變。單純依靠行政強制性權力,不僅難以達到良好的治理愿望,有時反而會在政府與公民之間造成敵對和裂痕。

針對安慶殯改,有關部門應充分考慮當地實際,通過更全面和充分的信息公開,引導民眾在惡劣的環境污染和放棄陳舊的習俗之間作出理性選擇,加強對高齡老人心理疏導工作;杜絕強行收繳棺木等直接刺激老人的強制措施,實行漸進式改革,不可“一刀切”,還可以通過獎勵性措施,鼓勵公民自覺火葬。與強制性措施相比,這些柔性的管理方式雖然弱化了政府的強制力,卻增強了治理效果和政府的公信力。

水亦軟之,卻足以穿石。柔性治理才是民俗改革的根本,社會的進步同樣拒絕“帶血的改革”。

近日,安徽安慶實施殯葬改革,要求從6月1日起,全市城鄉居民死亡后按規定火化。改革政策公布后,記者調查發現,有6位老人自殺身亡。自殺事件背后,原因錯綜復雜。安慶外宣辦稱,媒體報道“老人自殺”一事與安慶殯葬改革沒有直接因果關系。(5月28日 《新京報》)

殯葬改革所帶來的好處是擺在那的事實:農村的墳地很多時候并不是分貧瘠和肥厚之用,而是根據風水來選址,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耕地的浪費;其次是過于繁雜的殯葬文化,給家庭造成不少負擔,這些錢完全可以留在老人在世之時享用;再有墳地的不可控性,讓每年祭拜燒紙的安全風險都在高位運行,同時也間接地給那幾天制造霧霾,尤其是在冬至那段天干物燥的時候,效應是更加明顯。從上述來看,殯葬改革是符合社會經濟和文明程度的利好政策。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說殯葬改革就一定就是十萬火急的政策推進。在新聞中所述,對于一刀切推行火葬的殯葬改革,以及收棺行動用沒有通融空間的姿態進行,這讓當地部分老人感到無所適從,極個別老人甚至是用自殺的極端方式來完成土葬的遺愿。雖然當地部門解釋說“老人的生老病死很正常”,但不對接的語境卻釋懷不了活著的老人之郁結。

“土者,人之所命者也!”這是兩千年的封建文化所帶來的土葬基因。你可以說它是迷信,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根植在一些老人心中是頗為根深蒂固。當下社會,年輕人和大部分中年人不會在乎火葬還是土葬,當卻不能忽略掉很多老人的“落葉歸根”方式。而新聞中所說的6月1日開始施行火葬太過刻不容緩,如此逼仄的時間量,是不是連老人思想準備的時間都給剝奪了?

殯葬改革目的很明確,那就是依靠而不是強制群眾逐步革除一切以迷信的、鋪張浪費的方式處理死者遺體和辦理喪事的習俗,代之以科學、儉樸的殯葬方法和哀悼形式的一項社會風俗改造工作。強制不是手段,依靠才是方式,但現實中我們常常看到的只是前者。

一項好的政策也要有漸進式的推進過程,而不能像推土機那樣橫沖直撞。現在都在強調走群眾路線,要把政策下沉到一線,就必不可少地需要各種調研和解釋。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操之過急不說,還把老人全部希望的棺木收繳、砸碎,這種做法不僅有違《物權法》,更是會讓殯葬改革收到不小的抵觸。

也許那句“如果村鎮殯葬改革做得不到位,有關官員將會受處分”的話語能解釋這不通人情的現象,長官意識的下達大過民意的耐受度。只是這樣風風火火的推行火葬和收繳棺木,讓活著的老人更感到本能的恐慌,他們雖然是“少數派”,卻不能是簡單地“被執行”。

今年3月16日,安慶市在推行殯葬改革的前夕,專門成立了由安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魏曉明任組長、多部門負責人任組員的殯葬改革工作領導小組。

一名安慶市民政局官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近10年時間里,除安慶、池州兩地,安徽其他地區都已先后完成殯葬改革,在這方面,安慶屬于安徽全省16地市中“拖后腿”的地區,“安慶市殯葬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關頭。”

很多文件也都顯示出安慶市殯葬改革的決心,但事實上,多個鄉鎮的村民反映,他們村只是4月中旬貼出了一份通告,沒見誰來宣傳。村民稱,之前他們從沒說過火葬的事。在一個土葬風俗濃重的地區,其他地方很多年才實現的殯葬改革,安慶要求“至今年底將全市平均火化率提高到50%,到2015年力爭達到70%,到2016年達到80%”。

安慶得上了一種病:躍進癥。他們希望用兩個月時間完成別的地市數年甚至十數年干完的事。這樣操之過急的殯葬改革,將要發生什么似乎是可以預料的。

“我們不是不支持殯葬改革政策,只是,千百年的風俗下,政府能不能給這些棺材都準備了十年二十年的老人一點緩沖時間?”在采訪中,84歲的施學文面對被砸碎的棺材問。

真的沒有時間嗎?

事實上,在得躍進癥前,安慶患有另一種病:拖延癥。

根據新華網2009年的報道,1994年發布實施的《安徽省殯葬管理辦法》就已規定,安慶除岳西縣外,其他地方均為實行火葬地區。1997年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頒布施行當年,安徽省絕大部分市全面啟動殯葬改革,但安慶一直停滯,其間,也陸陸續續出了具體的殯葬改革措施。到了2009年,安慶市政府還沒有明確表示何時全面啟動殯葬改革。

到現在,這場拖延癥整整得了20年。

其實我很想知道,這20年來,安慶對于殯葬改革都做了什么?我向安徽省民政廳求證安慶市在殯葬改革的洪流中因何止步不前?民政廳委屈地說,我們年年批評,但他們就是不推進,我們也沒辦法。我向安慶市詢問,一名官員稱,他無法回答。那么,究竟誰能回答呢?

□張永生(新京報記者,5月28日發表《安慶殯葬改革:從夭折到強勢重啟》)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省安慶市宣布6月1日起推行火葬,致使“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殺”或“非正常死亡”。安徽省民政廳27日回應稱,上述報道失實,媒體報道的老人死亡實與殯葬改革無關。安徽省稱,安慶市是該省少數未能推行殯葬改革的行政市,拖延已久的該項改革這次不會因為媒體的報道而停止。

安徽省的回應不被互聯網輿論接受,老人為入土而“自殺”的消息,仍是網上發言者對安慶市推行殯葬改革做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輿論的傾向與“周口平墳”事件時差不多。

殯葬改革是中國的大事。新中國對殯葬改革倡導了幾十年,基本改變了城市地區人們的觀念,取得重大成果。從地名就可以看出,北京市過去被各種“墳”包圍著,如今則火葬普及,雖然近年流行火葬后在公墓安葬,但節約的土地總體上十分可觀。

農村的情況復雜得多,大體呈舊俗與新風的交叉狀態,改革顯然有阻力。我們認為,殯葬改革仍應推行,但國家幾十年來同時照應農村現實的政策精神也應堅持。我們需要保持殯葬改革不斷推進的趨勢,實現這一進程的不可逆轉,但對于徹底完成這項改革,不必制定剛性的時間表。

中國社會雖然保持著很高的世俗性,但民間對死亡的看重仍是普遍的,中國清明節的地位之高,在各國文化中亦很突出。老人們都有一個對死亡的想象世界,一些農村人悼念亡者也對墳形成了依賴,新中國在艱苦地引導這一傳統與現代化和現實接軌,我們應當說已經走了一多半的路。

公平而言,不能說安慶市推行殯葬改革“很武斷”,因為它的這項改革比安徽其他地區走得慢,這當中已經包括對當地實際情況的照顧。而且如果真要改革,事情總要有一個起點。

但是如果真有老人搶在火葬的“大限”前自殺,那就是改革操作層面的挫折。政府和死者的親屬都對此負有道義上的責任,政府尤其需反思對改革復雜性、長期性認識的不足。

對施行土葬有重大困難的地區,殯葬改革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案呢?有的學者提出,土葬可以深埋,不留墳頭,因而不必造成對耕地的占用。此外有些地方開始有人選擇樹葬,即不用棺木土葬,然后栽一棵樹,這被認為是綠色的。這些意見是值得政策規劃者斟酌、評估的。

殯葬改革的目標是保護耕地,促進中國社會的福祉。即使改革過程中出了問題或挫折,該怎么追究就怎么追究,但這不應影響社會對殯葬改革的基本態度。什么樣的政策都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我們應致力于消除偏差,但這種消除應有助于推動政策的正確貫徹,而不是動輒走向對政策本身的否定。

想想看,如果今天中國城市的亡者都選擇入棺土葬,那么城市將需要有多少墳地,我們擁擠的城市和周邊將是什么樣的面貌!今天的變化源自幾十年前啟動的改革。它還需在中國的農村進行下去,這項改革系關中國社會的長遠利益。但我們衷心希望改革平穩過渡,不讓接近人生終點的老人因此產生“寧肯自殺”的痛苦,這同樣是我們心底深處的呼聲。

安徽安慶實施殯葬改革,要求從6月1日起,全市城鄉居民死亡后按規定火化。改革政策公布后,記者調查發現,有6位老人自殺身亡。自殺事件背后,原因錯綜復雜。安慶外宣辦稱,媒體報道“老人自殺”一事與安慶殯葬改革沒有直接因果關系。但記者調查發現:殯葬改革政策的“一刀切”,令備有棺木數十年的老人心里無法接受;政策推行過于迅速,致宣傳、教育不到位;基層強行收繳棺木,直接刺激老人;而當地重土葬的傳統習俗也令老人心結難解。(據5月28日《新京報》)

多位老人為獲土葬而選擇通過極端方式了結自己的生命,著實讓公眾為之而痛心,同時,這也反襯出當地在推行殯葬改革新政中存在著嚴重的“癥結”。隨著社會文明進程的不斷推進,大力推行殯葬改革無可厚非,但在具體推行過程中,卻需要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科學妥善實施,而盲目的“一刀切”,難免會引發如此令人寒心的悲劇。對于那些年歲已高且早已經備好棺木的老人們來說,他們顯然難以理智地接受這樣的殯改新政。

其實,作為地方政府來說,首先應當在全社會大力宣傳殯葬改革的諸多好處。要充分借助當下新興媒體蓬勃發展的優勢,依托更多的傳媒平臺加強相關政策的宣傳,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更多公眾能夠接受并認可殯改新政。同時,地方政府還應當大力推行“殯改獎勵”制度,對于那些果斷支持并踐行殯葬改革的家庭,要給予一定的經濟獎勵。這樣一來,想必會得到更多公眾的響應。而對于那些已經備好棺木的年邁老人,要獎勵方面更需提高額度,并要耐心細致地開展思想引導工作。

可以說,殯葬改革新政不僅僅是在安徽安慶,相信這樣的改革在很多地區推行過程中,都會遭遇重重阻力,但地方政府切不可一味地強推,必須要本著人性化的舉措來開展工作。俗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地方政府能夠果斷地拋棄“霸王理念”,要讓公眾清醒地認識到推行這項新政的最終目的,要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群眾。而且,相應的補償獎勵制度一定要同步跟進。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省安慶市宣布6月1日起推行火葬,致使“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殺”或“非正常死亡”。安徽省民政廳27日回應稱,上述報道失實,媒體報道的老人死亡實與殯葬改革無關。安徽省稱,安慶市是該省少數未能推行殯葬改革的行政市,拖延已久的該項改革這次不會因為媒體的報道而停止。

安徽省的回應不被互聯網輿論接受,老人為入土而“自殺”的消息,仍是網上發言者對安慶市推行殯葬改革做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輿論的傾向與“周口平墳”事件時差不多。

殯葬改革是中國的大事。新中國對殯葬改革倡導了幾十年,基本改變了城市地區人們的觀念,取得重大成果。從地名就可以看出,北京市過去被各種“墳”包圍著,如今則火葬普及,雖然近年流行火葬后在公墓安葬,但節約的土地總體上十分可觀。

農村的情況復雜得多,大體呈舊俗與新風的交叉狀態,改革顯然有阻力。我們認為,殯葬改革仍應推行,但國家幾十年來同時照應農村現實的政策精神也應堅持。我們需要保持殯葬改革不斷推進的趨勢,實現這一進程的不可逆轉,但對于徹底完成這項改革,不必制定剛性的時間表。

中國社會雖然保持著很高的世俗性,但民間對死亡的看重仍是普遍的,中國清明節的地位之高,在各國文化中亦很突出。老人們都有一個對死亡的想象世界,一些農村人悼念亡者也對墳形成了依賴,新中國在艱苦地引導這一傳統與現代化和現實接軌,我們應當說已經走了一多半的路。

公平而言,不能說安慶市推行殯葬改革“很武斷”,因為它的這項改革比安徽其他地區走得慢,這當中已經包括對當地實際情況的照顧。而且如果真要改革,事情總要有一個起點。

但是如果真有老人搶在火葬的“大限”前自殺,那就是改革操作層面的挫折。政府和死者的親屬都對此負有道義上的責任,政府尤其需反思對改革復雜性、長期性認識的不足。

對施行土葬有重大困難的地區,殯葬改革是否可以有其他替代方案呢?有的學者提出,土葬可以深埋,不留墳頭,因而不必造成對耕地的占用。此外有些地方開始有人選擇樹葬,即不用棺木土葬,然后栽一棵樹,這被認為是綠色的。這些意見是值得政策規劃者斟酌、評估的。

殯葬改革的目標是保護耕地,促進中國社會的福祉。即使改革過程中出了問題或挫折,該怎么追究就怎么追究,但這不應影響社會對殯葬改革的基本態度。什么樣的政策都可能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偏差,我們應致力于消除偏差,但這種消除應有助于推動政策的正確貫徹,而不是動輒走向對政策本身的否定。

想想看,如果今天中國城市的亡者都選擇入棺土葬,那么城市將需要有多少墳地,我們擁擠的城市和周邊將是什么樣的面貌!今天的變化源自幾十年前啟動的改革。它還需在中國的農村進行下去,這項改革系關中國社會的長遠利益。但我們衷心希望改革平穩過渡,不讓接近人生終點的老人因此產生“寧肯自殺”的痛苦,這同樣是我們心底深處的呼聲。

【推行殯葬改革,不征求民意,不考察民俗民情,不把工作做細,就很容易遇到民間或有形或無形的抵觸。】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6月1日起一律火葬,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27日上午,安徽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對記者稱,部分媒體報道“殯改致使老人自殺”失實,經過實地調查,老人死亡情況與目前推行的殯改措施沒有關系。殯改政策也不會因為輿論影響而停止,6月1日肯定將繼續實行。(5月27日《法制晚報》)

火葬,在許多地方已經成為常態。但是仍然不能排除部分地區民眾在“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死得全尸”和“入土為安”等傳統思想下,對殯葬改革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雖然當地政府相關部門極力否認安慶部分老人的自殺與火葬強推有直接關系,但是,就現在以及之前的報道來看,還不能安全排除這種嫌疑。

筆者認為,安慶火葬強推改革,當以河南周口平墳事件為鑒。其共同點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民俗性的東西,在強權面前“一票否決”,沒有設立一個疏導口。老人們如果留戀“死得全尸”,恐怕只能選擇提前死亡,對于這些,民政部門表現出了沒有妥協的態度。

據了解,安慶的火葬率較低,僅有10%-20%,而全國周邊地區都基本在90%左右或更高。因此,在殯葬改革推行時,安慶這個地方必須要區別于其他地方,做工作要更細,必要時一定要設立疏導口。而不應該用強權“一票否決”。

二是,權力部門過于傲慢,并沒有征求意見,沒有搞試點,也沒有搞聽證之類的民主形式。固然,火葬是現在社會上最為流行的殯葬形式,也有許多好處,能夠節約木材、節約土地。這些都是好事。但民俗性的東西,有些是在內心里根深蒂固的。易風易俗說說容易,但也要把工作做到田間地頭去,更要把工作做到老人們的心坎里去。征求意見、試點以及其他形式的征求意見,一樣也不能少。否則,民情就會激昂。

而且,當下的殯葬行業,屬于暴利行業。老百姓去火化,總要付出高昂的火化費、運尸費,連買個骨灰盒都要花去幾百元。如果當地政府不能提供優惠政策,難免有一邊剝削公眾一邊向處于完全壟斷地位者輸送利益的嫌疑。

權力孤行,不征求民意,不考察民俗民情,還帶有蠶食公眾利益的嫌疑,這必然會遇到民間或有形或無形的抵觸。對于這樣的情況,當地政府部門在口頭上否定是很容易的事,但真正規避社會底層百姓對于殯葬改革的種種風險及利益糾葛,恐怕還得“且改且珍惜”。

今天上午,安徽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稱,部分媒體報道“安慶市強推殯改致使老人自殺”失實,經過實地調查,老人死亡情況與目前推行的殯改措施沒有關系。殯改政策也不會因為輿論影響而停止,6月1日肯定將繼續實行。(5月27日法制晚報)

之所以得出“殯改致使老人自殺”失實的結論,用安徽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的話說,是經過調查。而且,媒體報道的幾例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有些人是不是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

僅僅是一句經調查,就撇清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顯得有點簡單化。人們有理由知道,這個調查是怎么進行的,結論是這樣得來的?至于說有人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也似乎缺乏說服力。尤其是那句“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更令人生疑,其態度之嚴厲、語氣之生硬,完全不像“人民公仆”說出的話。

眾所周知,在我國,殯葬改革已推行多年,時至今日,改革土葬、實行火葬、節約用地、文明節儉辦喪事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可以說,安慶的殯葬改革已遠遠落后與全國其他地區,在這樣的情形下,地方政府對推行殯葬改革的意愿和緊迫性可想而知。

但是,殯葬改革畢竟是一項與普通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大事,特別是老年人,恐怕一下難以接受。按說,這都在情理之中,沒有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至于報道中“個別鄉鎮出現了鄉村干部強行拆解棺木”,實際上是因為實行火葬,棺木沒有用了,政府發文讓群眾自愿上繳家中的棺木,自愿上繳將獲得800—1500元的補助的說辭。對這樣的政府行為,也應該向群眾講清道理,而不是妄下“這項政策并不會因為受到輿論影響而停止,6月1日肯定將繼續實行“的斷言。

最重要的是,在殯葬改革過程中,各級領導干部不僅要做好帶頭宣傳,以身作則,為群眾做出表率,還應有針對性地做好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對那些高齡老人,更要扎扎實實做好工作,打消他們的顧慮。同時,避免把殯葬改革簡單化和隨意性。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阻力,把殯葬改革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近日有媒體報道,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從6月1日起一律火葬,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對此安徽省民政廳表示,經調查,媒體報道的幾例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有些人是不是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5月27日《法制晚報》)

當下殯葬改革大多以移風易俗的名義推進,土葬被認為是落后的、迷信的安葬方式。然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依然保留著土葬的方式,可見土葬與落后、迷信無關,在現階段依然存在合理性。安慶位于丘陵地區,不存在土葬侵占耕地、影響發展的問題,既然如此,為什么不能給予村民選擇殯葬方式的自由?就算強制火化,最后仍然無法避免要墳堆。

劃定一個日期,要求鄉親們迅速改變觀念,既不科學,也不合理,還有強權蠻干之嫌。無論老人們的自殺與殯葬改革是否有因果關系,主管部門都應該對逝去的生命保持最起碼的敬畏。有關部門回應“這項政策并不會因為受到輿論影響而停止,6月1日肯定將繼續實行”是如此擲地有聲,無不散發著權力的傲慢以及對生命的漠視。

如此急迫地推進殯改,有關部門表示與森林防火形勢有關,今年多起山火原因據說是鄉人上墳燒紙導致。事實上,為避免上墳引發火災,安慶各縣紛紛勒令禁止帶明火上山,而改在開闊地興建專門的燒紙池,一個村民組的人集中在一處燒紙。這樣的政策已經得到了多數村民的理解。按殯改的設想,強制火化之后是另一種形式的“土葬”,村民還是會上墳,上墳不可能不燒紙。由此看來,規范上墳與禁帶明火才是問題的重點。

多位老人非自然死亡,作為主管部門,應該調查死亡原因,給出合理解釋,并及時公布。而不該為了推行一項政策就生硬回應,對事件輕描淡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們沒有否認殯葬改革的合理性與大趨勢。但任何一項政策的推行,都存在協調和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難以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各地一盤棋。希望有關部門充分考慮,以人為本。

舒圣祥(湖南 媒體人)

【以火葬替代土葬初衷雖好,但在推進殯改時也該注重工作方式。當地那么多人將老人自盡和強制殯改聯系在一起,難道都是胡攪蠻纏?】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6月1日起一律火葬,對民眾家中現有棺木強行拆解,多名老人在大限前自盡。安徽省民政廳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經調查,媒體報道的幾例老人死亡事件與殯葬改革政策并無關系,“誰能保證6月1日前沒有人死亡呢?有些人是不是想利用這個事件抹黑政策?”

雖然這僅僅是一位工作人員的說法,并不能代表安徽省民政廳的態度,但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亦難免引起公眾的關注,甚至誤解。而沒有切實憑據,僅一句“經調查”,就“澄清”老人的死跟殯改推行中的過激方式無關,也有些不妥。

安慶是我的家鄉,家鄉人對“強制殯改”的民怨,我此前就聽他們講過;“強制殯改”后,那些年紀大的老人自嘆“閻王怎么還不收”絕非虛言,想不開的老人為趕在大限前“睡棺材”自盡,至少我認為不乏其可能。

平心而論,改土葬為火葬的殯葬改革,確實意在移風易俗,某種程度上,濃厚的土葬風俗在現代殯葬文化語境中,也顯得有些落后。所以其大方向并沒有錯,但怕就怕,它推進的手段不妥,罔顧民眾的接受心理和現實環境,連必要的解釋工作、補償程序都缺乏,就強制推行。

據新京報報道,在殯改過程中,當地有些基層部門強行收繳棺木,這直接刺激到了老人——要知道,棺木是當地許多老人后半輩子最重要的“財產”,正因如此,安慶市政府也表示,殯改過程中禁止強制收繳棺木,可它在執行中的走偏,無視公序良俗和物權歸屬,極易引爆民怨;再者,殯改政策宣傳、教育不到位,也架空了政策推行應有的互動過程,而急遽推行,也讓不少人無法接受。

說到底,要改變土葬,靠的不是蠻干強推,而要靠溫風化雨的感召,要靠充分解釋、互動基礎上的循序推進。否則,難免瞬間激起反彈。當地那么多人將老人自盡和殯改聯系在一起,不可能都是胡攪蠻纏,至少說明了工作有待改進之處。生命可敬、民意可畏,縱然相關人員聲稱“這項政策并不會因為受到輿論影響而停止,6月1日肯定將繼續實行”,繼續實行也必須依賴于理性、有序地推行。

面對“老人自盡”的生命抗議,相關部門至少該有所反思:就算殯改符合現代殯葬觀,也該注意推行方式。以生命來抗拒不合理的殯改推行方式,本質上就是對循序推進的倒逼。就此而言,貿然說“老人自盡”和“強制殯改”無關,顯得缺乏內省;事實上,如果硬要說“無關”,至少應給出調查所得的憑據,而不是貿然蓋棺論定。在此,希望安徽相關部門能給公眾一個負責任的交代。

□止凡(媒體人)

近日,有媒體報道安徽安慶市強推殯葬改革,引發多名老人自殺,在網上引起熱議。雖說當地官員否認出現老人因此自殺事件,安慶這場殯改本身仍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從安慶政府官網可看到,當地確實正在進行一場疾風驟雨式的殯葬改革。其實施時間之緊迫、實施方案之強硬,工作方式之粗暴,無論從當地的政府相關文件,還是從轄區各地落實反饋情況來看,都讓人感到心悸。

當地于5月14日公布并立即施行的《安慶市殯葬管理辦法》作出規定:凡在本市死亡的,遺體均應就地就近在殯儀館火化,嚴禁土葬(包括骨灰入棺土葬);正常死亡人員的遺體應當在3日內火化;禁止在公共場所搭設靈棚、舉行悼念儀式;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封建迷信的殯葬用品。所謂政策“一刀切”,莫過于此。

實際上,在相關辦法未出臺前,當地在3月底就已出臺了《實施方案》,要求4月1日零時起全市正式啟動實施殯葬改革,并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執法活動。《實施方案》指出,要把殯改工作列入各地和責任單位年度目標考核和各級領導政績考核,簽訂責任狀,對工作不力者進行問責。

那么,安慶殯改的推行情況如何?不妨摘錄若干當地官網登載的工作動態:太湖縣彌陀鎮迅速破拆15口棺木,向喪葬陋習打響了第一槍;安慶開發區建立覆蓋全區的信息員隊伍,負責對生活區樓棟、村民住房24小時巡查;太湖縣深化殯葬改革厲行“四嚴”,對于妨礙公務、惡意煽動、聚眾鬧喪人員從快從重予以打擊……這些字里行間,充滿著一股濃烈的“火藥味”。

移風易俗,文明殯葬、環保節地、破除迷信,這樣的改革大方向,當然是對的。一般來講,政府的政策初衷都不乏善意,出現問題要么是“好心辦壞事”,要么就是下面“歪嘴和尚念歪經”。但從安慶殯改政策本身以及實施過程來看,雖然目標正確,卻看不到為老百姓考慮的地方,不僅缺乏善意,而且手段野蠻。像上門破拆棺木、實行24小時巡查等行為,實在匪夷所思,讓人無語。

殯葬改革當然有著正當理由,但是這樣蠻干恐怕很難起到好的效果。這場運動式殯葬改革,不僅擾民害民,還將給當地政府形象帶來負面效應。俗話說,死生事大。后事安排,自古以來就是許多老百姓相當在乎的一件事情,這也決定了,實行喪葬改革只能穩妥推進,不能急功近利。當地如此粗暴推行殯改新政,又怎能指望老百姓信服?

劉云山同志日前指出:問題源于實踐,要到實踐和群眾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安慶推行殯葬改革,非但不是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反倒是在挑起問題、暴露問題,人為制造緊張局面,公然激化干群矛盾。這種粗暴的工作理念與方式,應當盡快得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