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評論熱詞>>2014兩會
有激辯才有共識2014-03-17 08:46

“房價看漲還是看跌?”“醫患關系為何會緊張?”“每到年底一些政府部門為什么會突擊花錢?”今年全國兩會討論中,不時出現“激辯”的場面。發言者各抒己見,擺事實亮觀點,甚至“搶著說”“打斷話”,有激動者還會不停地“做手勢”。每每見到這樣的“現場直播”,不僅讓人對代表委員一些觀點的闡述印象深刻,而且對這樣的會風也感觸良多。

“討論之激辯”的出現,本質上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他們都應具有“代表性”的內涵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說,能夠提到全國兩會上討論的話題,應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是被公眾所廣泛關注的。這樣的話題,現實中人們的看法不可能是“統一的”,尤其是問題性話題,比如房價、醫患關系。于是各界人士便委托代表委員把這些問題帶到“最高殿堂”,希望把各方“聲音”都在會上表達出來。這是代表委員“不負眾望”“履行職責”的基礎。

這種進步,首先讓我們看到了代表委員確實真的代表“某一方面”說話了。曾幾何時,人們對全國兩會這樣重要會議上的討論,很少聽到“激辯”的聲音。“激辯”歸根到底是由于“不同觀點”而產生的交鋒,但你敢說不敢說、愿意不愿意說,這既取決于會議給的 “條件”“氛圍”,還取決于“說者”有沒有一定的素質和水平。當聽到參加“討論之激辯”的代表委員言之鑿鑿,即使“聞者”對之不那么贊同,也會心生敬佩。因為,真理越辯越明。科學的決策,符合實際的決定,正是建立在代表委員發自內心的真話之中。可見,“討論之激辯”彰顯的是人大和政協制度的完善和成熟。

“討論之激辯”彰顯的進步,還體現在輿論傳播環境的優化和改善。今天老百姓翻開報紙,打開電視,能夠多角度、多方位地獲知全國兩會的信息,一些過去屬于“內部”、“保密”的消息,公眾第一時間同步聽到看到,這種公開性難道不是一種進步嗎?那種人云亦云、“聽風便是雨”的錯覺越來越少了,對民眾知道會“誤解”的擔心也越來越少了。這不能不說是公民知情權的進一步擴大,同樣也展示了公眾素質的提高。

誠然,“討論之激辯”的目標是為了“形成共識”,即使沒有“一致同意”,至少也有了“少數服從多數”的自覺。這種進步,是國家之幸、人民之福。

(原文刊于3月14日《解放日報》,有刪節。原題為《“討論之激辯”彰顯進步》)

3月13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閉幕會上,共有7項需要表決。“請按表決器”這句話在人民大會堂內響起21遍,每表決一項,主持人都會在一分鐘說三次,提請出席的代表們行使自己的權力,是“贊成”,是“反對”,還是“棄權”。但在昨天的表決中,也有代表未按表決器。(文化新報3月14日)

從鼓掌到投票,從舉手到按電子表決器,“兩會”表決方式的改變見證著民主法制的前行步履。電子表決器是從20世紀80年代,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議開始進入人民大會堂的,迄今已經成為兩會上司空見慣的事物。由于電子表決器的使用,如今的全國人大代表可以更加方便地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使用電子表決器,從表決開始到表決結果揭曉,僅需短短幾秒鐘,表決結果通過會場前方的兩個大電子屏顯示出來。計算機系統只會對贊成、反對、棄權和未按表決器這四種結果進行數字疊加,不會留下代表的表決記錄。相較于傳統的舉手、鼓掌等方式,電子表決投票更加客觀、真實。

電子表決器的使用,有利于代表委員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意見。過去鼓掌表決、舉手表決的方式,由于保密程度不高,未必是真實意愿的表達,有的代表、委員往往礙于面子,不得不違心舉手、違心鼓掌,這樣下來,幾乎“永遠是全票贊成”。

講民主就要充分體現代表的意愿,票數多一點少一點沒有關系。其實很多時候,有反對票是很正常的,很多工作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近些年來,我們看到在兩會上,民主投票全票通過的很少,相反的有的反對票多達上百張,甚至更多。使用表決器雖然是兩會工作邁出的一小步,卻是發揚民主邁出的一大步。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新一屆政府以務實穩健的工作有效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在存在諸多重大困難和變數的2014年,仍需以務實穩健的工作把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推向深入。

結構調整陣痛,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進入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的突出特征;增長速度換擋,是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進入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在當前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面對依然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應認識到我國發展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新一屆政府以務實穩健的工作有效推動了經濟轉型升級,提升了經濟發展質量。在存在諸多重大困難和變數的2014年,仍需要新一屆政府以務實穩健的工作把經濟轉型升級全面推向深入。

首先,務實穩健地推進改革。改革是加速經濟轉型升級進入新階段的強大動力。推動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既要從最突出的問題出發,敢于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氣概啃“硬骨頭”,也要務實穩健地推進精細化改革,使更多的群眾最快、最直接的感受到改革的收益,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其次,務實穩健地促進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穩增長、保就業是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的前提;防通脹是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的保障。務實穩健地做好宏觀調控政策的協同配合及政策儲備,適時適度預調微調,是順利實現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增長速度換擋,穩妥邁向中高速增長時期的重要保證。

再次,務實穩健地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全面提質增效是經濟轉型升級新階段的基本表現。今后一個時期,需要新一屆政府務實穩健地推動經濟發展由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由傳統比較優勢依賴型向綜合競爭優勢內生型轉換,推動我國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地位由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推動城鄉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水平的有效提升。

(李江濤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近年來,外界擔心地方債會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定時炸彈,并有不同版本的評估。由于金融市場與風險總是相伴相隨,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相關債務多一份關心和警惕不無好處。

3月13日上午,有記者就將地方債風險的問題拋給了李克強總理,總理表示政府對金融和債務風險一直高度關注。去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政府果斷決定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問題,這本身就表明要勇于面對。審計的結果如實對外公布,表明債務風險是總體可控的,債務率還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下。

李克強總理還表示,正在加強規范性措施。下一步,包括采取逐步納入預算管理,“開正門堵偏門”,規范融資平臺等措施。

對于“開正門堵偏門”的提法,財政部發言人戴柏華在兩會期間的發言或許是最佳的注解。他表示,財政部正研究賦予地方政府依法適度舉債融資權限,建立以政府債券為主體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堅決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行為,促進地方政府債務規模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財力承受能力相適應。

對當前地方債風險的警惕是必要的,政府一系列的舉措也因此而起,但對地方債問題的過度妖魔化則屬多慮。

有觀點將地方債比作中國版的“次貸危機”,這樣的類比顯然不成立。一是地方債規模雖然不斷增長,但仍然趕不上中國龐大的居民儲蓄規模,因此不會對銀行造成“致命性”打擊。二是地方債的資金流向主要用于生產性投資而非消費,雖然短期內可能會出現現金流不足的情況,但長期看效益較好。

事實上,即使有個別地方政府出現違約個案,對中國債務市場健康發展,并不見得是件壞事。

近日出現的首例公司債違約案例便是一個真實的樣本。3月4日晚,*ST超日發布公告,宣布“11超日債”違約,打破了債市剛性兌付的魔咒。但公司債市場并未陷入恐慌,也并未出現公司債的大規模拋售現象。相反,打破剛性兌付,提高投資者對風險的正確認識,讓風險定價回歸本位,對于債券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與國外相比,由于此前我國過去無實質性違約,低等級債券信用風險溢價低,信用利差和高低等級之間的利差不大,而此次違約事件發生后,公司債利差有望擴大,債券市場定價趨于合理。

公司債如此,地方債也是一樣。違約個案如若發生,將拉開地方政府之間的信用風險溢價,促進地方政府間的良性競爭,倒逼其治理水平。這不論是對債券市場本身,還是對地方政府治理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近年來,中歐雙向投資呈快速良性增長之勢。據商務部數據,2013年,歐盟對華直接投資6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9%;同期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36.2億美元,增加6.2%。截至2013年底,歐盟對華累計投資超過900億美元;中國對歐盟累計直接投資也已經超過了350億美元。去年11月12日,中歐正式啟動投資協定談判,未來的中國對外投資或將進入“歐洲時段”。對此,中歐政府可從四個方面為促進雙向投資保駕護航。

第一,雙向平等開放市場。客觀地講,歐洲一方面期待中國增加對歐投資,同時又覺得這對他們是一種威脅。歐盟對外關系委員會一份報告稱,中國在“搶奪”歐洲。不少中國投資項目在歐都遭遇準入問題。因此,雙方都應公正平等地看待對方,尊重對方的利益關切,在吸引投資和保障其對各自經濟影響中尋求平衡。雙方要依照實際情況共同努力,逐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并消除投資限制。

第二,完善制度化框架,嚴格遵守多邊貿易投資規則。應從全球化的角度出發,不斷推動多邊法規、標準一體化,為企業間相互融合創造條件。維護世貿規則,在規則約束下,努力創造互利雙贏的投資環境。政府層面和企業之間都可建立相關對話機制,當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開展有針對性的對話,避免發生摩擦。

第三,以創新領域為切入點開發互惠合作項目。歐盟2020戰略和中國“十二五”規劃,都提出要在創新經濟的推動下,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雙方應攜手抓住機遇,鼓勵企業在高端制造、新能源、生物醫藥、海洋及空間等高新領域開展投資合作,在更高層級上促進中歐經濟的充分融合。

第四,政府提供服務,企業積極參與。政府應以“平臺搭建者”和“信息傳遞者”的身份,為企業做好“后勤”。尤其對于中國方面,我們的企業走出國門的時間尚有限,對外投資缺乏成熟的經驗指導,對歐洲的法規、制度了解不全面,近年來投資失敗的案例也屢見不鮮。政府應發揮引導作用,幫助企業熟悉投資國商業環境,以國際化視野與歐洲企業接軌,并注重社會責任,維護良好的企業形象。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 李超)

3月13日上午李克強總理記者招待會給2014年兩會劃上了圓滿的句號。一周前的政府工作報告在2000多名代表的審議下,修改了10多處,這是中國政治民主化不斷發展、民意在推動改革的又一次見證。或許是這種民意的力量,在記者招待會中,克強總理透露了不少新信號,對重點改革領域進行再次強調,對一些大問題再次詳細闡述。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兩會改革舉措追蹤”課題組在近2個小時的記者招待中,第一時間進入整理與追蹤,羅列其中11個總理透露的新信號。

第一,“面臨去年經濟下行壓力,中央果斷全面審計債務,規范融資平臺,規范預算管理。”全國地方政府債務近11萬億元。其中存在大量用于市政建設、土地收儲、交通運輸、保障性住房、教科文衛、農林水利、生態建設等投資性項目的融資平臺債務,形成了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債務懸河”。2010年國務院曾出臺通知要求對地方融資平臺加以清理,通過增加注冊資本、注入優質資產、改制重組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等方式,提高融資平臺公司的資產質量和償債能力。但此后地方融資平臺規模依然膨脹。李克強總理多次強調“規范”,2014年加強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趨勢會更明顯,部分融資平臺有望“轉正”。

第二,“四鄰周邊有時候難免有磕磕碰碰的情況,但是只要我們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互惠,碰出的應該是和諧的聲音,而不是刺耳的噪音”。中國是世界上周邊環境最復雜的國家,沒有“之一”。除直接接壤的鄰國外,中國周邊還有日本、印尼、印度等人口過億甚至過10億的一衣帶水鄰居,全球70億人口中的40億在中國周邊和四鄰。鄰里之間有一些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但共同居住在同一片區域是無法改變的,合作共贏、共同發展才是主要方面。因此,對于周邊外交中的分歧,要強調“管控”,共同繁榮才是大局。

第三,加快推進“權力清單”的公布。在答人民日報記者關于反腐敗的問題中,李克強總理強調要加快推進“權力清單”的公布,暗示今年政府反腐敗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督促各級政府加快推出權力清單制度,通過簡政放權激發市場活力、發展動力和社會創造力。從這一點上看,2014年行政體制的改革進程還會加快,類似國有資產的改革,像土地出讓金收入、礦產權的轉讓等的全面審計也會有更多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

第四,“在多重目標中穩增長”。總理的這個表述表明,作為13億人口的中國,政府面臨多個目標,除了保就業、促民生、調結構等近期目標之外,還有“兩個一百年”等長期目標。如何在多個目標中實現穩增長,高度考驗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中國在既要實現多重目標又要穩增長的約束條件下,探索出了“合理運行區間”管理體系,這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大創新,為全球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

第五,“主要經濟體更加看重增長與就業”。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中,談到二十國集團(G20)把增長與就業聯系起來,這是中國政策中的“老生常談”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新提法的重要實例。中國一直以來在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這一過程中,增長是就業增加的表現。而西方七國(G7)經濟高度虛擬化,增長與就業關系已多年持續變弱。G20把增長與就業聯系起來,是提倡增加投資的信號。以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從中國政府的既往行為變成了世界趨勢。

第六,再次強調“簡政放權”。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我國的目標是建設現代市場體系,這就要讓市場主體自主發揮活力和創造力。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中,市場主動性在逐步擴大,這不簡單是政府“退出”的結果,也是市場擴大的效果。正確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關鍵在于法治,讓企業法無禁止即可為,要讓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唯有這樣才能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注入新動力。

第七,“支持香港保持并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大陸法系國家中實行海洋法系的自由港,這決定了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地位有其不可替代的支柱。香港是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在中國“走出去”的過程中,香港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大有得到加強的機會,只要香港保持對內地的“向心力”,維持穩定發展,勢必能在中國經濟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第八,“牽牛鼻子”的改革。對比此前“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改革”提法,克強總理這次“牽牛鼻子”有微妙的語境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過程中,“全身”的被動成分多一些,“牽一發”起到的主要是刺激作用。而“牽牛鼻子”的情境中,牛很可能本來就是要往前走的,牽牛鼻子起到的是主要是調節速度的作用。聯系“水到渠成的改革”提法來看,“牽牛鼻子”體現出了“在順應發展趨勢中政府要調節節奏”的意境。

第九,推進“每小時1億美金生意的中美關系”。所謂“智者求同、愚者求異,擇寬處行、謀長久利”,這是李克強總理在論述中美關系時做出的表述。這里體現的是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論中國》中闡述的中國外交的“圍棋智慧”。在基辛格看來,西方的外交觀念是國際象棋式的:零和博弈、追求把對方“將死”,然后呢,就沒有然后了。而中國的外交智慧是圍棋式的:雙方共存,各自尋求生存空間,只要不清點目數,游戲可以長期進行下去。這是中西外交哲學的不同,也是中國的大智慧所在。

第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中的“鐵腕治污”新詞,表明不僅要治貪官,還要治“污官”,這表明了向霧霾“宣戰”的決心。在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大背景下,貪官和污官其實是相通的:都是在違法亂紀、傷天害人。因此,總理提出,要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嚴厲懲處,對那些監管不到位的,要嚴肅追查責任。

第十一,“中國裝備”的質量承諾要接受媒體的監督。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提升中國制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國產品也要升級。目前中國出口結構中,機電產品已占57%,明顯在向產業鏈中高端躍升。而高端產品,尤其是成套設備,對質量要求也是最嚴格。對于中國來說,剛剛邁入高端市場競爭者行列,聲譽樹立尤其重要。總理做出的中國裝備質量接受監督承諾,向媒體做出監督,呼吁是中國堅決實現產業升級和“走出去”的堅定宣言。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兩會改革舉措追蹤”課題組成員:王文、趙亞赟、賈晉京、劉英、王敏、高望、張敏一、李振。)

新華網北京3月13日(記者 王俊景)李克強總理13日在中外記者會上回答有關中歐貿易的問題時表示,中歐作為最大的貿易伙伴,規模很大,摩擦難免發生,但只要雙方相互尊重,妥善協商,就可以像“光伏案”那樣解決問題,不要因為個案,“丟掉‘中歐是最大貿易伙伴’的帽子。”

“光伏個案”是指2012年歐盟宣布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高額關稅,并啟動“雙反”調查,這一極具破壞性的保護主義措施給中歐經貿關系正常發展蒙上了陰影。去年,李克強在出訪歐洲時,與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反對歐委會的動議,認為歐盟的措施損人不利己。最終,多個歐盟成員國投票反對歐委會的決定,以“價格承諾”的方式達成和解,問題得以圓滿解決。

光伏產品糾紛是當時中歐關系中一個不和諧的音符,但主旋律依然動聽。2013年,中歐雙方貿易額是5591億美元,同比增長2.1%,歐盟28國對華直接投資65.2億美元,同比增長21.9%,中國對歐盟累計直接投資36.2億美元,增加6.2%。這些數據都表明,中歐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加強經貿合作可實現雙贏。

中歐都主張世界多極化,投資便利化,中歐企業相互進入,相互投資是大趨勢。李克強指出,中歐正在進行投資協定談判,只要雙方能夠對等、公平、便利地推進,為企業創造條件,相信中歐的相互投資額一定會不斷攀升,經濟融合度也會不斷加深。因光伏產品糾紛的個案而影響到中歐關系的全局,是萬萬不可取的。

中歐作為當今世界兩大力量、兩大文明和兩大市場,中歐關系健康穩定發展不僅有益于雙方,也有益于世界。習近平主席將于3月下旬出訪歐洲,這是中國為推進中歐關系所采取的又一次重大外交行動,相信此行可進一步促進中歐貿易合作,開辟中歐關系的新篇章。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李克強“向霧霾宣戰”中的民生情懷

——聚焦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系列評論之八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中外記者時指出,向霧霾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對那些熟視無睹、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要嚴肅追查責任。

就在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鄭重指出:“我們要像對貧困宣戰一樣,堅決向污染宣戰”。在今天回答記者提問時,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要“鐵腕治污”、“鐵規治污”。這充分體現政府治理霧霾的堅定決心,回應社會關切的民生情懷。

2013年以來,針對霧霾頻頻發生,新一屆中央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去年9月,國務院還出臺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并提出具體目標: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去年12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求嚴格環境準入。這些責任明確、保障有力的治污舉措,對于保護環境、還藍天綠水于人民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這是因為這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今年我們主動加壓,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確定能源消耗強度要下降3.9%”,從李克強總理的這些話語中,我們感受到了信心。相信隨著系列治污舉措的推進,霧霾將散去,空氣會更清新。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用更大精力、更大力度解決好群眾基本住房需求

——聚焦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系列評論之六

“政府還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在13日的中外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如是回答記者提問。

在國人的觀念中,“家”永遠都是最重要的,這也導致了大多數人都希望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然而,在更多的時候,對于一些人尤其是經濟條件不好的人,所謂的“家”僅是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地方。“幾百個人一個旱廁,特別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戴著棉帽、穿著棉衣,這可以說是政府心頭之痛。”改變這種狀況,使群眾從“憂居”到“宜居”,是本屆政府著力在辦的事。

今后一個時期,“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定下的目標。如何啃下這個“硬骨頭”,考驗著各級政府的決心和韌勁,然而,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這是百姓天大的事,即使有天大的困難也要做下去。”對此,我們充滿期待,更擁有著堅定的信心。

對本屆政府的這份信心來得并不盲目。從成績上看,2013年,全國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660萬套,基本建成540萬套,上千萬住房困難群眾喬遷新居。從規劃上看,2014年,擬新開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00萬套以上,其中各類棚戶區470萬套以上,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同時,中央預算內投資擬增加到4576億元,重點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多個領域。政府還將“提高大城市保障房比例。推進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運行。創新政策性住房投融資機制和工具,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為保障房建設提供長期穩定、成本適當的資金支持。”政府的重視、政策的支持、資金的投入,都預示著解決好群眾基本住房需求一定能夠實現。

同時也要看到,棚改工程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群眾的住房問題。2013年2月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來到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北梁棚戶區居委會,了解改造進展和存在的困難,勉勵當地政府急群眾所急,加快改造棚戶區。他指出,棚改是城鎮化繞不過去的一道坎,是破解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關鍵舉措。這種二元結構不消除,城鎮化的質量就無從談起。棚改既是民生工程又是發展工程,可以帶來很大內需,也有利于調節收入分配,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多重效應。

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這其中,持續推進城鎮化進程,是今后一個時期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礎和條件。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百姓會有怨言,政府也不希望看到,更不是高質量的城鎮化。唯有解決好百姓的住房問題,讓居者有其屋,才能為城鎮化的推進打好基礎,進而為經濟增長提供助力。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才是解決好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的重要保障。

我們也要意識到,解決群眾基本住房需求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對此要做足“功課”。比如資金投入問題。保障性安居工程量的龐大,決定了龐大的資金需求,這一方面要求地方政府資金要向這方面傾斜,保證資金到位;另一方面要保證專款專用,建立相應的制度保障機制。正如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的,“棚改等保障性安居工程為的是扶貧濟困,建設資金不得挪用,房源不得侵占,這是不能碰的‘高壓線’。”再比如公共交通、供水供暖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不僅要做好“保障”,更要“安居”,要讓群眾住得滿意、舒適,這就要求相關政策要更人性化,要把各項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上。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言:“在這方面,我認為干一寸勝過說一尺。”群眾的安居需要實打實地下真功夫,需要各級政府用更大的精力、更大的力度,解決好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標。

3月13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閉幕會,大會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陳建力攝

李克強:凡是有利于香港的事我們都會做

——聚焦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系列評論之五

“凡是有利于香港繁榮發展的事,我們都會去做,過去是這樣,今后還會是這樣。” 今天的兩會總理記者會結束后,發生了這樣戲劇性的一幕:一位在會上沒得到提問機會的香港記者突然大聲發問“今年會有什么惠港新政策”,而已經起身的李克強總理也聞聲駐足,給出了上述的回答。

多年來,中央政府出臺了多項惠港政策,內地對香港的開放程度一直代表著內地對外開放最高水平,兩地的經貿關系可說是唇齒相依、興衰與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黃友嘉在評價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和現代化進程對香港經濟發展絕對是一件好事,“給香港帶來很多機會,但是競爭是永遠存在的,不進則退”。

面對競爭,有港人提出“中央對港支持力度是否會減弱”的疑慮,李總理記者會上的相關答問言簡意賅、字字真情。

他一方面明確定調“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會繼續支持香港,保持并且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同時,也對“敢拼、能贏”的香港同胞表達了充分的信任和期勉:“這幾年世界經濟跌宕起伏,在這種嚴峻復雜的環境下,香港能夠站住腳跟,保持繁榮,本身就表明香港經濟有競爭力。”“我相信香港同胞歷來是有著敢拼能贏的精神,會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保持繁榮。”

事實表明,中央惠港政策既符合香港的發展需要,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如今,香港產業已形成“二元結構”,第一元是高增值低就業的金融、商業、科技等產業,第二元是低增值高就業的勞動密集產業。多年以來,中央惠港政策針對性鮮明、立竿見影,如個人游支持香港高就業產業,離岸人民幣和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支持當地高增值產業,CEPA則擴展了內地與香港服務業合作的空間。內地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升級提供了大量的發展機遇,這是祖國給香港經濟揚帆起航提供的巨大“藍海”。


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重申了中央一貫對港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擴大內地與港澳合作,促進港澳自身競爭力提升。”。今天,李總理再次強調中央對香港的方針沒有改變,為香港同胞服下一粒“定心丸”,背靠祖國、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地緣優勢將有助香港繼續保持繁榮穩定,“東方之珠”定會更加閃亮。

3月13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馬航乘客的安危牽掛著億萬人民和中國政府的心,“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絕不放棄搜救。”從總理堅定有力的回答中,我們看到一位大國總理的責任。

“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在全國兩會圓滿閉幕后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用鏗鏘有力的話語表達了繼續推進簡政放權的堅定決心。

系列之三:兩岸常說常新的“一家話”

“兩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話可以說常講常新。”13日,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答問臺灣記者時如是說。這既是對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再現,也是他本人再次流露“兩岸親情”的真情喊話。

新系列四: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在13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關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網”的問題時,講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他強調,政府應該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奮斗有公平發展的機會,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系列之三:兩岸常說常新的“一家話”

“兩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話可以說常講常新。”13日,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答問臺灣記者時如是說。這既是對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時提出的“兩岸一家親”理念的再現,也是他本人再次流露“兩岸親情”的真情喊話。

新系列四: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在13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關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網”的問題時,講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他強調,政府應該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奮斗有公平發展的機會,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網/中國政府網 陳競超 攝

今年兩會的壓軸大戲如期上演。3月13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閉幕會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提問。

在近兩個小時的交流過程中,共有15位記者獲得了提問機會,涉及改革、經濟、民生、反腐、外交等方方面面。特別是在談及經濟熱點話題時,李克強妙語連珠,他用“開正門,堵偏門”來解釋政府下一步對金融和債務風險的防控,用“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來說明政府應對經濟挑戰的態度,他說,“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可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還借用古語“吾道一以貫之”以展現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

總理記者會為今年的兩會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其中釋放出的諸多信號,無不折射出改革的印記,成為國際社會觀察中國經濟的重要依據。

三度回應經濟“硬著陸”

每年的總理記者會上,都會有媒體提出關于宏觀經濟走勢的問題,今年,更是有三家媒體對中國經濟從不同角度表示出了關切。對此,李克強總理坦言,今年的挑戰依然嚴峻,而且可能會更加復雜。但他也堅定地表示,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關于對中國經濟有風險,甚至還有些不看好的報道,最近我也看到了,類似的報道可以說似曾相識,去年就有對中國經濟下行的擔心,但是我們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頂住壓力完成了全年經濟主要預期目標。

——我剛才講了,一些關于中國經濟偏悲觀的報道我看到了,而且也注意了。我們在去年并沒有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能夠實現經濟預期目標,為什么今年不可以呢?當然,我不否認今年可能會有更復雜的因素,我們之所以把經濟增長率定在7.5%左右,考慮的還是保就業、惠民生,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我們更注重的是數字背后的民生、增長背后的就業。

——但凡事不患難,但患無備。所謂磨好了斧子才能劈開柴。我想只要我們正視困難、直面挑戰、趨利避害,就是遇事克難的成功之道。我們有去年應對經濟下行的經歷,中國經濟又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我們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對“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已有時間表

在回答有關金融和債務風險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對金融和債務風險我們一直高度關注。對于“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我們也正在加強監管,已經排出時間表,推進實施巴賽爾協議III規定的監管措施。

——去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我們果斷決定全面審計政府性債務問題,這本身表明要勇于面對。審計的結果如實對外公布,表明債務風險是總體可控的,而且政府的債務率還在國際公認的警戒線以下。很多債務還是投資性的,但我們不能忽視其中存在的風險,正在加強規范性措施。下一步,包括采取逐步納入預算管理,開正門、堵偏門,規范融資平臺等措施。

——對于“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我們也正在加強監管,已經排出時間表,推進實施巴賽爾協議III規定的監管措施。我兩會期間參加一個代表團的審議,有來自銀行界的代表問我,是不是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偏高了一些?我們還是發展中國家,但是我們只能這樣做,我們不能把今天的墊腳石變成明天的絆腳石。至于你問我是不是愿意看到一些金融產品違約的情況,我怎么能夠愿意看到呢?但是確實個別情況難以避免,我們必須加強監測,及時處置,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全面審計土地出讓金收入、礦產權轉讓等領域

在談及反腐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對于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一些領域,比如像土地出讓金收入、礦產權的轉讓等,我們要全面審計,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讓權力尋租行為、讓腐敗現象無藏身之地。

——腐敗是人民政府的天敵,我們要用法治的思維,用制度來管權、管錢。今年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而且要加快推進“權力清單”公布,界定權力的邊界,防止濫用權力。

——對于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一些領域,比如像土地出讓金收入、礦產權的轉讓等,我們要全面審計,要通過一系列的制度性措施,讓權力尋租行為、讓腐敗現象無藏身之地。

談全面深化改革: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

在回答有關全面深化改革問題時,李克強表示,要全面深化改革,把改革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但是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有所突破。改革會觸動利益、會動“奶酪”,但是為了釋放改革紅利,尤其是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

——這也使我回想起30多年前,我在農村做村干部,那時候起早貪黑,恨不得把每個勞動力當天干什么都給定下來,結果呢?到頭來就是吃不飽肚子。后來搞承包制,放開搞活,農民自己決定干什么、怎么種,幾年時間溫飽問題就解決了。當然,我們現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目標要有個過程,但古人說“吾道一以貫之”,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假以時日,必有成效。

——我們要全面深化改革,但是也要抓牽牛鼻子的改革,在重點領域要有所突破。今年我們還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讓市場發力,有效規范地發揮作用;還要把財稅金融改革作為重頭戲,包括給小微企業減免稅費方面有新的舉措,給市場助力;以結構改革推進結構調整,深化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放寬市場準入,尤其是在服務業領域,像醫療、養老、金融等,讓市場增強競爭力。諸多的改革我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都說了,這里就不再贅述了,關鍵還在于推進落實。


談簡政放權:只能一抓到底一往無前

在回答簡政放權如何落到實處等問題時,李克強表示,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他表示,我們還要繼續去啃“硬骨頭”,至于說到什么程度滿意,那就是正確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市場經濟也是法治經濟,我們要努力做到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讓政府部門“法無授權不可為”,調動千千萬萬人的積極性,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地注入新動力。

——去年,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我們確實下了不少的力氣,到現在一年的時間,僅中央政府下放取消的審批事項就有416項。更重要的是它釋放了一個強烈的信號,給企業松綁、讓市場發力。

——當然,放并不是說政府就不管了,我們講的是放管結合。要讓政府有更多的精力來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尤其是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對一些搞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蓄意污染環境,違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的行為,那就要嚴加監管、嚴厲懲處。

——放管結合都要體現公平原則。當然,我們在推進簡政放權當中,也確實遇到了像避重就輕、中間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暢等問題。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

對房地產市場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

在回答有關房地產問題時,李克強表示,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應該是政府奮斗的目標。對房地產市場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房地產問題是個大問題,它直接關系到居民住房問題。讓人民群眾住有所居,這應該是政府奮斗的目標。我們需要根據不同人群的需求,不同城市的情況,分類施策、分城施策。

——政府還是要用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力度來解決好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問題。現在我們國家城鎮集中連片的棚戶區還居住著上億人,可以說不具備基本的生存條件。幾百個人一個旱廁,特別是北方,到了冬天居民入睡要帶著棉帽、穿著棉衣,這可以說是政府心頭之痛。所以今年我們要繼續加大棚戶區改造的力度,至少要再改造470萬套以上。

——當然,我們也要推進公租房等保障房建設,并且實行公平分配,讓新就業的年輕人和長期進城務工的人員緩解住房困難。在這方面,我認為干一寸勝過說一尺。對于合理的自住需求,也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應。對房地產市場則是要因城因地分類進行調控,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重在建立長效機制,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談民生:政府工作人員應該以百姓之心為心

在回答有關民生問題時,李克強表示,民生問題應該是政府工作的重點,今年要著重繼續做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三件事。在闡述如何做好“兜底線”工作時,他表示,我們絕不能讓無家可歸、因貧棄醫等現象頻發。將心比心,政府工作人員應該以百姓之心為心。

——我們要繼續鞏固和擴大這些基本的社會保障。今年適當時候要提高基本養老金的標準,而且要解決或者說逐步解決碎片化的問題,整合城鄉醫保,推進養老保險并軌,構建統籌城鄉的社會保障網。

——因為國力所限,我們基本保障的標準還是低水平的,總會有一部分人因病、因災等特殊原因陷入生活的窘境,基本保障兜不住,還要進行社會救助。我們絕不能讓無家可歸、因貧棄醫等現象頻發。

——我們要繼續增加農村貧困地區的學生上重點高校的人數,今年要增加10%以上,并且要加大農村貧困地區薄弱學校改造的力度。政府就是應該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奮斗有公平發展的機會,我們要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向霧霾等污染宣戰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

在回答有關霧霾等污染問題時,李克強表示,我們說要向霧霾等污染宣戰,是因為這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這不是說向老天爺宣戰,而是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向我們自身粗放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宣戰。要主動出擊,大家一起努力,持續不懈地奮斗,來打這場攻堅戰。

——今年我們主動加壓,加大降耗力度,也就是確定能源消耗強度要下降3.9%,而去年實際完成是下降3.7%,這意味著要減少2.2億噸煤炭消耗。

——對包括霧霾在內的污染宣戰,就要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對那些違法偷排、傷天害人的行為,政府絕不手軟,要堅決予以懲處。對那些熟視無睹、監管不到位的監管者要嚴肅追查責任。


不希望因為個案丟掉“中歐是最大貿易伙伴”的帽子

在回答有關中歐經貿關系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歐作為最大的貿易伙伴,規模很大,摩擦難免發生,不要因為比例很小的個案,丟掉“中歐是最大貿易伙伴”的帽子。

——推介中國的產品,維護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正當權益,這是作為中國總理份內的事。

——中國的經濟要升級,出口產品也要升級,我們不能總是賣鞋襪、衣帽、玩具,當然這也需要,但中國裝備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場上接受競爭的檢驗,提質升級。而且這樣做也有利于各方,因為我們裝備的很多零件是全球采購的,一些技術也是購買來的,中歐和相關方面,就裝備走出去進行合作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至于你說到去年的光伏案,中歐作為最大的貿易伙伴,規模很大,摩擦難免發生,但是只要我們相互尊重,妥善地協商,是可以解決問題的。像最后光伏案的解決,可以說是成功的案例。我可不希望因為個案,而且比例很小,來丟掉“中歐是最大貿易伙伴”的帽子。

中美合作潛力巨大 要在增強互補性上多做文章

在回答有關中美關系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美關系實質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互不沖突,互利共贏是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重要共識。中美的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合作潛力巨大,要在增強互補性上多做文章。

——我們只要相互尊重,尊重對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好分歧,平等磋商,尤其是注意擴大中美的共同利益,就可以提升中美關系的水平。

——中美的共同利益可以說是遠遠大于分歧,去年我們雙邊貿易額達到5200多億美元,粗略算的話,每一個工作小時,中美之間可能有1億美元的生意已經做成了。 何況我們現在還正在進行中美投資協定的談判,中美合作的潛力巨大,要在增強互補性上多做文章。所謂智者求同,愚者求異,變是向有利于中美雙方、有利于兩國關系穩定的方向去走,還是要擇寬處行,謀長久之利。


香港會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

在談及香港的發展前景問題時,李克強表示,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央政府會繼續支持香港保持并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香港會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保持繁榮。

——這幾年,世界經濟可以說是跌宕起伏,在這種嚴峻復雜的環境下,香港能夠站住腳跟,保持繁榮,本身就表明香港經濟有競爭力。香港在祖國內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現在全面深化改革,促進經濟升級,也給香港發展帶來更大的空間。中央對港澳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中央政府也會繼續支持香港,保持并且提升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地位。內地在進一步擴大開放服務業,香港在這方面是有專業優勢的,近水樓臺可以先得月,我相信香港同胞歷來是有著敢拼能贏的精神,會在未來全球競爭中保持競爭優勢,保持繁榮。

——凡是有利于香港繁榮發展的事,我們都會去做,過去是這樣,今后還會是這樣。

加強兩岸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 造福民眾和企業

在回答有關兩岸關系的問題時,李克強表示,兩岸關系中重要的內容是人員往來和經貿合作,希望繼續保持好勢頭,造福兩岸民眾和有關企業。

——兩岸是手足同胞,一家人,此話可以說常講常新。你剛才列舉了兩岸關系進展的一些事實,我也想講一件很有趣的事。去年兩岸的媒體共同把“進”字作為兩岸年度漢字。這個字可以說反映了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趨勢,也反映了兩岸民眾的期待,我也期待著在新的一年兩岸關系有新的進展,再進一步。

3月13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中外記者見面,并回答記者提問。新華社記者王鵬攝

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聚焦李克強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系列評論之四

在13日舉行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在回答關于“打造民生保障安全網”的問題時,講了今年中央政府在社會保障方面要做的三件事:保基本、兜底線、促公平。他強調,政府應該創造條件,讓每個人都通過自己的奮斗有公平發展的機會,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

民生問題始終是政府工作的重點,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去年以來,中央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持續發力,注重制度建設,著力構建一個完整的社會保障安全網,出臺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社會救助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也多次提及民生,強調要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無論是保基本,還是兜底線,著力點都是底層人民。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會上講到棚戶區人民生活的不易,說這是政府的“心頭之痛”;講到不能讓無家可歸、因貧棄醫等現象頻發時,要求政府工作人員“將心比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動情至深。所以政府部門未來的工作,必然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著手,讓每一個身處困境者都能得到社會關愛和溫暖。

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應是開展一切民生工作的“準星”,尤其是在教育、就業、醫保、社保、住房、收入等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的領域,公平正義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要注重起點公平,也就是教育公平,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要讓就業、求職機會公平,讓創業有公平競爭的環境;要對保障房實行公平分配,讓新就業的年輕人和長期進城務工的人員緩解住房困難,等等。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人民群眾是國家的主人,是我們事業發展的根基和力量源泉。把公正貫徹到社會的最底層,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紅利和成果,體現了總理的民生情懷,也是對人民群眾殷切期待的回應,更是對政府工作報告中“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讓全體人民過上好日子”這一莊嚴承諾的落實。

“觸動利益甚至比觸動靈魂還要難。” 2013年履新之初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直陳改革之艱。

履職一年,新一屆中央政府以非同尋常的擔當與勇氣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2013年新一屆政府將加快轉變職能、簡政放權作為頭件大事,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引發強烈社會反響。“今年要再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00項以上。”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再作明晰承諾。

簡政放權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改革已進入深入區,面臨的都是難啃的骨頭。爬坡過坎,非有不同尋常的擔當與勇氣不可。

“開了弓哪還有回頭箭?我們只能是一抓到底、一往無前。”在今天舉行的2014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傳遞改革決心。

正處于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速度換擋期的中國,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當前面臨著較大的經濟下行壓力。2014年中國將GDP增速目標設為7.5%,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目標設為1000萬,強調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與2013年相比,2014年中國在GDP增速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將就業目標凈增了1000萬。

就業是民生之本,這是2009年以來中國首次提高城鎮新增就業指標,彰顯出新一屆政府在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面前,審時度勢科學調控積極作為的擔當與勇氣。不少網民贊之“保持定力、穩中求為”。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兩會期間,一些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的“啃硬骨頭”的時間表漸次明晰,引人振奮。人社部部長尹蔚民9日表示,延遲退休方案將在2020年前推出。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10日透露,今年要建立不動產部際聯席制度,6月份出臺不動產統一登記條例。央行行長周小川11日透露,存款利率放開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實現……強勁有力的改革脈動讓更多的人充滿期待。

“遇萬難還須放膽”,“為了釋放改革紅利,尤其是讓廣大人民受惠,我們義無反顧。”在上午的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話語鏗鏘,提振人心。

新華網記者 張雪花

中國網財經3月13日訊(記者 王穎)今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答記者問。在提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未來趨勢時,李克強表示,挑戰依然嚴峻,甚至會更復雜,但相信中國經濟有著巨大的潛能和韌性,政府有能力也有條件使今年的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像去年一樣做到在不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實現經濟預期目標。對此,相關專家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我國經濟未來的發展趨勢值得期待。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周清杰分析稱,對于現今出現的一些暫時性的經濟波動,應該持理性態度看待。隨著我國經濟總量不斷增加,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沿著一個趨勢線逐步回落是符合經濟規律的。并且,盡管增長率在逐步回落,但仍然會有明確的目標下線,我國經濟至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處于正增長的發展區間,并不會出現國內外有人擔心的“落地”甚至“負增長”情況。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對記者稱,對于我國經濟增長來說,如今我國的經濟增長已從高速增長明確地轉換為中高速增長,更大的壓力來源于增長質量而非速度,包括拉動增長的要素是否均衡、發展模式與增長效率是否可持續、增長成果的處理和分配是否妥帖、增長的機會是否能被公平共享等等多方面要素。

周清杰也指出,由于我國每年新增勞動力基數龐大,增長必須劃定下線。目前我國政府為GDP增長劃定的增長下線在7.5%,周清杰表示,這個范圍內的預期值,足以創造出足夠多的新崗位,為新增的勞動者提供就業機會。

早在去年,我國政府便實施了宏觀調控的創新,簡政放權,從多方面多角度入手,推動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視市場機會平等化,重視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在未采取短期刺激政策的情況下,順利實現了預期發展目標,開了漂亮的先河,對于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兩位專家均表示,值得信任與期待。

3月13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會見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在回答中央電視臺記者關于“簡政放權”問題時,李克強指出:“簡政放權是激發市場活力、調動社會創造力的利器,是減少權力尋租、鏟除腐敗的釜底抽薪之策”(3月13日人民網)

對“簡政放權”,總理曾經多次談及,“既要把該放的權力放開放到位,又要把該管的事務管住管好”、“削權是一場自我革命,各級政府必須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這一系列的重要表態,不僅表明了我國對于進一步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更傳達出一個信號,要通過“簡政放權”,讓改革“紅利”充分釋放,讓市場活力全面迸發。

“簡政放權”對市場經濟的影響,從一系列數字成果中得以體現。去年,國務院分批取消和下放了416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取消和免征行政事業性收費348項,減輕企業負擔15OO多億元。全國新注冊企業增長27.6%,其中私營企業新增30%,達到近十多年來最高,民間投資比重上升到63%……中央政府把簡政放權作為改革的先手棋,企業松了綁、市場大激活,中國經濟在全球下行的壓力下,GDP等相關指標實現平穩增長,民本民生得到了根本改善,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了人民群眾。

然而,革自己的命、刮自己的骨、斷自己的利,何其之痛、何其之苦?一些地方政府的領導對中央的決定部署聽之任之,或不執行,或搞變通,把次要的權放出去,重要的權還留著,以至于“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中間梗阻”、最后一公里不通暢”等問題依然存在,改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毋庸置言。

“開門沒有回頭箭,對于簡政放權要一抓到底、一往無前”。總理的話擲地有聲。如何推進、怎么改革,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明確。這就需要各級各部門以無畏的勇氣、敢于負責、勇于擔當,真正在落實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要求,進一步加快權力清單公布,界定權力的邊界,加強完善和創新宏觀調控,發揮監管職能,嚴厲查處坑蒙拐騙、假冒偽劣、侵犯知識產權、蓄意污染環境,違背市場公平競爭原則等行為。另一方面,堅持放管結合,為市場經濟“保駕護航”。讓市場主體“法無禁止即可為”,為企業服好務,讓企業在發展中做大做強。

1 2 3 ... 15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