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一,春節長假后的第三個工作日,央視記者走訪了各行政單位,卻發現安徽滁州城管局副局長考勤表上“提前”一周簽到、安徽當涂服務大廳十余個窗口空無一人、天津部分鄉鎮工作人員辦公時間睡覺、呼和浩特上班時間辦事大廳已大門緊鎖。(2月12日,中央電視臺)
中央出臺了轉變作風的一系列規定,民眾對公務員轉作風充滿了期待。但是,新年開假已經好幾天了,一些公務員依然作風散漫,唱“空城計”、打呼嚕、玩游戲……丑態百出。更離譜的是,某地城管局長竟然“提前”一周簽了到,令人匪夷所思。
即便這位局長真的是外出公干去了,大大方方地寫上因公外出的理由也未嘗不可,何必玩“提前”簽到把戲?不少用人單位設置了監控錄像、指紋簽到、刷臉簽到,某些地方、某些官員卻還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般地“提前”簽了到,真是場形式主義的傳奇!轉作風到基層,不想成了“假摔”。不但記者看不下去,納稅人更是看不下去了。
工作盡職盡責,本是公民的義務。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是公務員起碼的職責,也是對其遵守勞動紀律的要求。如果商人做事三心二意,既耽誤生意,也影響信譽。而公務員把積壓了一個長假的公事晾在一邊,上班時間不在崗,不僅把政府形象拋到了九霄云外,更將納稅人的期待置于何地?
黨紀國法對公務員作風早有明確要求,民眾對其不良作風亦早有微詞,可為何這種惰政現象一直存在?筆者認為,造成這類頑疾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地方、某些部門,其作風渙散不是一天兩天了。“上梁不正下梁歪”,某些領導干部自身作風松垮,怎能要求下屬嚴于律己?領導陽奉陰違搞假簽到,怎能防止下屬依葫蘆畫瓢?
有的單位對作風渙散缺乏問責機制,或者這些問責制度都形同虛設,根本發揮不了監督作用;有的單位和部門缺乏激勵機制,干好干壞一個樣;再加上部分公務員缺乏事業危機感,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何杜絕這一群體吃香喝辣,無所事事?
筆者認為,這種傷害民眾感情、損害政府形象的不良作風,不能再沿襲下去了。如何精簡臃腫的機構,改變人浮于事的工作局面?如何讓正確的執政倫理與周到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如何讓法律、制度硬起來?都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如果人浮于事的局面被有效改變,領導做出了正確的表率,問責機制動了真格,“提前”簽到的局長被問責,上班睡覺的人員被辭退,誰還敢上班不干正事?
問題是,許多地方和部門不愿這樣做。領導自身底氣不足,官場上也需要官官相護。最重要的是,民眾除了發牢騷以外,對這些官老爺們根本沒有監督權、評價權。你這邊義憤填膺,我那邊一切照舊,還不照樣評“稱職”,照樣得“優秀”?記者質疑工作人員太清閑,不僅沒有收到效果,還被責怪“操心太多”,這就是他們偷懶耍滑的佐證。
因此,面對虛假轉作風的怪現象,我們希望睡意朦朧的公仆們早日清醒過來,遵照“八項規定”,養成權力謙卑,轉變工作作風。公共行政管理專家丁煌的建議,“公務員績效評估加大群眾評議權重,改變單純向上負責的行政工作模式,引入科學的績效評價機制,很重要。”如果公務員的績效評估主體,能衍生到服務對象、社會機構,并讓這份評價結果決定其考核與去留,相信“提前”一周簽到的穿越鬧劇定會淡出人們的視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