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簡/繁 體

12月17日,河南光山對小學生被砍案首批責任人做出處理:主持陳棚完小工作的副校長張宗柱、文殊中心學校校長王生應、文殊派出所所長裴廣斌給予撤職;文殊鄉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徐明予以免職;縣教體局副主任科員、督導室主任徐前進,文殊派出所指導員王恩澤被免職。(12月18日京華網)

行兇者是一個復雜的混合體。一是患精神病,光山縣縣委宣傳部辦公室相關人員稱,初步認定,砍人男子患有精神病,間歇性發作;二是邪教“東方閃電”的信徒,據專家介紹,河南中南部地區是“東方閃電”的發源地,該組織在信陽地區廣為流傳,雖經多次取締仍很猖獗,“宣傳世界末日的言論也是其主要特征”,“殺害老弱病殘者某種程度上是他們的共性”。身患精神病又是邪教信徒,二者隨便具備一點,都可以解釋行兇者的暴行,二者都具備,更是不可思議。

人性良知的拷問。行兇者惡行累累,罪不可赦,必須要受到罪有應得的嚴懲才足以平民憤。但是,行兇者既是一個精神病患者又是一個宣傳“世界末日”的邪教信徒,一個如此具有潛在威脅的兇手,是如何進入校園的。當家庭、教育、公安等一道道安全防線的失守,兇手得以行兇,這讓我們不禁要問,家庭看管哪里去了,校園安全誰來保障?然而,當慘劇發生后,相關人員的一系列言行,更讓公眾難以接受,從封鎖消息到“討論這有啥意義,先吃飯!”,從校園血案到報紙頭版“光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贊賞,如此種種,拷問著人性的良知。

人性關懷非常重要。相關責任人員受到處理,表明了政府的態度和決心。從校園血案的發生,有很多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如果沒有邪教、如果校園保安工作做得更好、如果家人把精神病患者看好了、如果社會救助機構加大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救治等等,各種如果,但凡有一點,結局都會不一樣了。人性的關懷,特別是對弱小的孩子的關懷,我們做得是否夠好?關心下一代,要從宣傳人文關懷做起,更要從實際行動做起,只有相關部門、相關人員都行動起來,祖國的未來才能在安全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光山,能否告訴我更多:這一次,你到底會吸取什么教訓,你要向你的人民檢討些什么?

在校園慘案發生4天后,透過權威媒體,終于聽見了河南光山縣領導表態“要向全縣人民深刻檢討”,終于聽到了當地政府對案發后封鎖消息、冷處理的正面解釋,這真不容易。

這解釋,怎么聽都還有些牽強;這表態,語氣“沉重”,卻未免空洞,難以服眾。

光山,能否告訴我更多:這一次,你到底會吸取什么教訓,你要向你的人民檢討些什么?

光山校園慘案,第一時間傳遍全國,成了輿論關注熱點,牽動著整個社會的神經。急匆匆奔赴案發地的記者們,面對的一邊是23個無辜孩子的血衣、傷口與更多孩子、家長的惶恐表情,另一邊卻是教育局值班人員照玩游戲、當地干部忙著“辦私事”、縣委領導稱“探討沒意義”的種種表現,縣里官網壓根兒不提慘案,只說領導“情系貧困學生”、宣傳工作“新突破”,而地區主要媒體居然在一版做出這樣的新聞“光山: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即或再有“不宜公開”的遲到解釋,如此種種反應,能讓人聯想到的也絕不是“沉痛”,而是足夠的遲滯和冷漠。

這樣的情感冷漠與反應遲滯,是如何養成的?與慘案發生地是一所鄉村小學、受傷的23個孩子全是留守兒童有無關系?一所嫌犯行兇時大門洞開卻沒有老師在場的學校,如何能在兩天前剛剛通過縣里的“平安建設檢查”,各項指標均為合格?

如果沒有對這些問題的深入反思和檢討,僅僅歸因于行兇者以及幾個直接責任人,那么據說在一年內已發生3起校園傷害案的光山,很可能還會有第4起類似偶然事件發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光山也是整個中國社會教育問題的一個縮影。據媒體報道,光山縣今年有12名學生考入清華、北大,占了信陽全市的半壁江山。教育因而成了“光山的最大亮點”,當地領導熱談的“政績”。然而,誠如該縣縣委書記所反思的,“沒有安全,何談教育”?一個不能為所有適齡孩子提供基本的安全、健康、適合的成長環境,僅僅把“培養”出極少數“狀元”“精英”和升學率當作目標津津樂道的教育,已將教育精神大大地功利異化,滋生出對不夠“精英”“優秀”孩子的輕忽、傷害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從十八大召開至今,“人民”二字正日益變得重要。對于地方行政者、社會事業決策者而言,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絕不能只是官話、套話、空話,而要看如何為人民做實事、解憂慮、抱同情。有這樣的立場與誠意,也許并不需要學習太多“危機應對公關技巧”,也無需花費心思做包裝,遇事自會舉止反應得宜。

《信陽日報》雖已道歉,但問題是,報紙公然為光山教育美言開脫,難道僅僅是職業素養和工作責任心的問題?這個往受害者傷口撒鹽的新聞是怎么出籠的,請信陽當地給個嚴肅說法。

12月14日,河南光山縣發生了小學生校園被砍傷事件,23名小學生被砍傷,1名老人危在旦夕。在受傷的孩童還在病床痛苦呻吟、甚至還在與死神搏斗之際,在20多個家庭還在為自家寶貝無端遭遇橫禍而焦慮之時,在社會輿論詬病光山縣該學校安保形同虛設、譴責光山當地封鎖信息、虛以應對慘烈校園傷害案的旋渦當中;在國人關注光山縣如何對頻發的校園傷害案進行反思、追責并改善校園安全的眾目睽睽之下,昨日《信陽日報》卻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頭版刊出贊美光山教育的文章——《光山: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引來一片抗議之聲。《信陽日報》隨后在網絡上發出道歉信,稱是因“新聞職業素養差、工作責任心不強”所致。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教育的目標是保障學生權利,呵護他們健康成長,而不是為了政績。學生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光山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接連發生3起校園傷害案。連學生起碼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這樣的教育何談讓人滿意?這樣的教育,還能說是“持續穩定的局面”、“輝煌的成績”?這樣的教育,還能被標榜為“全縣社會事業的一面旗幟、一扇窗口、一張名片”?

校園安全是個“防萬一”的工程,既要防患于未然,防各種偶發事件于日常;又要處事于果敢,萬一“有事”,要果斷處置、穩妥善后。光山校園傷害案發生時,只有一個保安,這符合2010年南平慘案發生后國家三令五申對校園安保措施的規定嗎?結論還沒出,對于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精神病史避而不答、“受世界末日謠言影響”卻言之鑿鑿,這是不是在轉移焦點。慘案發生后,當地教育部門有官員竟在玩游戲、不在機關的都“下鄉了”,但就是沒人在事故現場文殊鄉。面對著23個受傷的幼小心靈,人們有理由要求,讓光山縣相關責任人走到前臺,接受應有的問責和懲罰。

《光山: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堂而皇之發表在當地機關報頭版,且被當地省級政府網站作為一個新鮮經驗來“宣傳”,這一舉動顯然是在與民意叫板,《信陽日報》雖已道歉,但問題是,報紙公然為光山教育美言開脫,難道僅僅是職業素養和工作責任心的問題?全國“走轉改”深入了好長一段時間,在各方都在轉變作風、文風之時,有些地方、有些部門依然我行我素。這個往受害者傷口撒鹽的新聞是怎么出籠的,請信陽當地給個嚴肅的說法。

光山受傷的孩童在哭泣,光山校園的孩童在期待。怎么讓受傷孩子的痛不白受、血不白流,怎么讓校園有一個安全的環境,怎么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政府的呵護?知恥而后勇。請光山縣不要粉飾太平,回避問題,而是拿出決心和措施,還光山的學童一片安全、歡樂、健康的天空。

□江南一木(公務員)

12月14日這一天,中美兩國先后發生了兩起令人揪心的校園慘案。

14日上午,河南光山縣陳棚村完全小學發生砍人事件,造成22名小學生和1名老人被砍傷。美國當地時間14日上午,康涅狄格州一所小學發生槍擊事件,包括狙擊者在內的28人遇難。

兩起時間節點上十分相近的校園慘案在很多方面有著相似之處,如受害者多為低齡兒童、事發地為小學校園、犯案者或有精神異常、手持武器直接闖入校園行兇等等。甚至連它們引起的震驚,令世人感受到的悲憤,以及對事件的反思都不無交集。這使得兩起事件處理上的差異更明顯地呈現,也更易于被比較。

晚些時候發生的美國槍擊事件迅速占領了全世界各媒體的重要版面,其中也包括了中國媒體。國內媒體以不同形式的專題,投入眾多篇幅地給予槍擊事件全方位的關注,從還原事件過程、兇手性格分析,到官方反應、社會問題剖析。相比之下,國內的光山傷人事件沒能受到同等關注,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信息增量不多,并有逐漸淡出公眾視線之勢。

必須承認,盡管兩起案件性質類似,但它們在危害后果上區別極大。另外,槍擊事件同時涉及美國社會存在普遍爭議的槍支管理問題,由此展開的可討論空間更為廣闊。然而,兩者在傳播過程中形成的關注度“落差”,恐怕不僅僅在于新聞熱度的取舍。

實際上,幾乎“并列”進入公眾視野的兩個事件,有著某種程度上事態處理的“競速”關系。雖然美國校園槍擊事件晚于國內砍傷事件十數小時發生,但事件始末、嫌犯背景、受害者名單,以及下至普通民眾、上至官方高層的各層面信息和反饋都以最快的速度公之于眾。

反觀光山傷人事件,不僅當地政府反應遲緩,而且應對事件的方式和態度可謂漏洞百出。比如,原定的新聞發布會無故取消,對媒體普遍采以回避。甚至有媒體報道稱連嫌犯姓名都出現差錯,還有教育局人員玩游戲、宣傳部人員認為追問嫌犯精神問題沒有意義等。據說當地已成立的“12·14”傷害案件處置領導小組,在過去的兩天時間,除了“有力”封鎖信息之外,還開展了哪些工作?事實上,既然連基本的事態組織管理都未見雛形,外界就更難奢求當地官員情感上的同情哀痛。然而,從另一個角度,情感上的無知無覺又反向促進了行動上的無所作為。

一定程度上,媒體報道轉淡源自消息獲取的困難。不過,此處所見的“內外有別”的關注真的那么讓人陌生么?客觀地說,國內媒體或多或少有一種格外重視異地新聞、國際新聞的傾向,久而久之,形成一種甚至不自知的操作習慣,進而延伸到社會層面,成為民眾的閱讀習慣、關注習慣。某種意義上,光山事件背后所透露的,其實是轉移視線的習慣如何形成。

或許在當地政府看來,光山傷人事件不過是一起傷者眾多的事件,如果換作美國槍擊事件里死者眾多的背景,態度、方式、警覺性都會大為改觀。然而,參看福建南平等地的校園血案,足見持刀砍人暫無死亡的情況是多么“何其有幸”。攸關生命問題上的輕視、麻木、僥幸,會讓減少和避免的期望變得相當蒼涼。

教授的笑容2012-12-17 09:00

教授的笑容

新聞背景:13日晚,中國社科院教授唐鈞做客央視《新聞1+1》欄目,在解讀兩起民工凍死事件過程中,唐鈞面帶笑容,被網友批為“冷血無情”。事后,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面相就是如此,自己的笑與對待此事的態度無關。(16日《京華日報》)

笑談悲情就是冷漠

張劍(四川綿陽 學生)

沒錯,誠如唐先生所說,逼人改變自己面容,是一件很尷尬的事。表情不是表演,就像動物在憤怒時會齜牙咧嘴,害怕時會毛骨悚然,高興時會手舞足蹈一樣,它都是個體內心世界的外在反映,一旦被強制,就失去了本真。

但是,人又和動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人有情懷,有悲天憫人之心,能通過理性認知表達自己感性世界。不管是情緒上的傳染,還是感同身受的體驗,大部分人還不至于淪落到“笑談悲情事件”的地步。

農民工被凍死,如此嚴肅的社會話題,其本應拒絕任何形式上的“嬉笑”渲染。唐先生聲稱自己面相如此,況且只是在談論政策,并不涉及對此事的態度。的確,剛性的政策與人之情懷并不成任何比例關系,先天長相也不是在一個節目中就能“即興”改變的。但唐先生似乎忘了,作為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的秘書長,其社會責任并不是“笑哈哈”地對現行政策進行一番解讀,而是更應看到這些不足背后,自己肩上沉甸甸的社會責任。如此沉重與嚴肅,又怎容得下那刻在臉上的笑容與回蕩在耳旁的“呵呵”之聲?

或許是政策與現實的距離太遠,抑或是唐先生只是把這個節目當成“業余任務”來做,他的一臉輕松,他置身事外的態度,都讓人心生悲涼。如果說,現行的《救助管理辦法》無法救助這些露宿街頭的農民工,是政策上的“后天硬傷”,那么,沒能制定出相對完善的政策,沒能把他們從街頭拯救出來的政策執行者,一心研究于“社會保障與社會救助”的唐先生,難道沒有半點自責?

在“感情冷漠與理性殘酷”的交相輝映中,唐先生一臉輕松地在公眾場合表達著自己的觀點。這種脫離人文情懷,徒具“笑話”觀感的表達形式,可見其內心冷漠到了何種程度。

笑容不代表冷血

辛木(山東 教師)

唐鈞教授的笑容很容易令人想起那個因為在特大車禍現場面帶微笑而引起網友憤怒的原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其實兩者是不同的,唐鈞的“笑容”更多的是一種習慣性的職業微笑,而且是在解讀相關政策時表現出來的,不能輕易地和武斷地將唐鈞的笑容歸結到“冷血無情”上面。

許多人在公開場合露面或者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都會有些緊張,公眾人物也不見得會免俗,為了掩飾緊張,有些人便會采取微笑來加以掩飾,久而久之,這種微笑成為了習慣,即使是在談論一些悲劇性事件的時候,他們也很難迅速地改變。我們不能要求這些公眾人物能夠像電視主播那樣時時地根據事件的性質來改變表情,畢竟,他們沒有受過專門的職業訓練。

另外,有些人天生就是一種微笑的表情,而有些人則天生就是一副哭喪臉。曾有過這樣的傳說:文革時期紅衛兵對一“走資派”實施批斗,但該“走資派”總以一副笑臉對之,這令紅衛兵們尤其怒不可遏,認為該“走資派”甘之如飴或者滿不在乎,便更加猛烈地批斗他,這令該“走資派”比他人多吃了不少苦頭。實際上那位“走資派”天生就是那副尊容,他正在心里叫苦不迭呢,哪里還會笑得出來?

退一步講,就算唐鈞的“笑容”不是面相使然和職業習慣所致,也不能說明他一定“冷血無情”。兩起民工凍死事件固然令人唏噓不已,但談論時未必就一定用沉痛的語調和哀婉的表情。筆者不止一次地參加過朋友親人的葬禮,在禮畢返回時,剛剛還悲痛欲絕的朋友有時也會微笑道謝道別——你能說朋友也是“冷血無情”嗎?

情感上冷漠,信息上封鎖,運作上封閉,是一些地方應對天災人禍的“標準模式”。這種不良思想與作風,帶給民眾的傷害,不亞于那把明晃晃的菜刀。

最近幾天,發生在河南光山的22名小學生被砍事件,使我們的神經再次為孩子們的安全繃緊。

反思并作出改變,是撫平傷痛的唯一方法。然而,目前為止,當地政府部門在這起震驚全社會的校園暴力事件面前,居然交出了一張以“冷漠”和“封鎖”為關鍵詞的答卷。

人命關天,更何況是天真爛漫的孩子受到傷害。出了這么大的事,理應痛定思痛,當地一些干部竟然不為所動,有的還在干私事,有的在辦公室玩游戲,有的直接聲稱探討案情“沒意義”,這些細節中無不透出一股漠視生命的寒意。出了這么大的事,理應公開信息,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當地卻采取了撤下官網消息、取消新聞發布會、拒絕采訪、集體玩失聲等行為,這種粗暴封鎖消息的鴕鳥式做法,不僅無助于解決問題,而且加深了公眾的疑慮。

情感上冷漠,信息上封鎖,運作上封閉,是一些地方應對天災人禍的“標準模式”。這種模式的“標準”,不是公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也不是以人為本的理念,更不是公開透明的時代要求。說到底,就是一些官員把自己的烏紗帽看得重于一切,出了問題習慣性地捂著躲著,工作失誤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卸責任,缺乏起碼的問題自覺和責任擔當。這種不良思想與作風,帶給民眾的傷害,不亞于那把明晃晃的菜刀。

但是,現實問題的邏輯從來不以某些人的意志為轉移,社會現實的痛點更不會在信息封鎖中自動好起來。光山校園慘案,既是偶發事件,也是當地校園安全問題的一次集中爆發。據記者調查,一年多來,當地已經發生三起校園傷亡事件,有學生被刺倒在校門口,正對面就是縣教體局。

此次22名學生被砍傷的校園,當時只有一名保安,根本抵擋不住行兇者的步伐。更為嚴峻的問題在于,受害者多為留守兒童,對這些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的孩子,他們的幸福與安全如何保障,怎樣給他們一個安寧的校園?在現實的拷問下,冷漠與封鎖不會產生任何積極變化,只會加劇校園之痛。

日前,中央出臺了改進作風的八項規定,明確提出要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求干部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校園安全是社會焦點,也是時刻不能懈怠的工作重點。面對鮮血淋漓的案發校園,面對不無期待的輿論關注,在光山縣委縣政府氣派辦公樓出入的官員們,都應捫心自問:怎么改才能真正紓解校園慘案帶來的傷痛,如何做才能不辜負孩子們那純凈的目光?相關報道見今天A17版

本報特約評論員李力言

一個在消除貧困方面身體力行的學者,不應該是網民構想出來的那個“冷血”者。

據報道,本月13日晚,中國社科院教授唐鈞做客央視一節目解讀兩起民工凍死事件。節目過程中,唐鈞面帶笑容,被網友批為“冷血無情”。唐鈞日前表示,在看到了網上的指責聲后,他當晚就發布微博道歉。他還表示,自己面相就是如此,臉上的笑與對待此事的態度并無關系。

連日來,被指“笑得合不攏嘴”的唐鈞在網上遭到了猛烈攻擊,甚至有人指其“冷血無情”。如果只是將“唐鈞的笑”與無名氏農民工的死簡單聯系在一起的話,接受起來確實并不容易。有人街頭凍死,有人含笑點評,這樣的場景當然容易刺痛公眾,讓人憤怒。不過,僅僅依據唐鈞做節目時的表情就大張撻伐,不免有些過分了。

其一,唐鈞自己講,平時面相即是這樣,并未刻意注意。盡管這種說法沒有得到網友原宥,不過,卻也并非完全是一種托詞和借口。沒有及時變化固然不對,不過,似乎也不宜過多苛責,甚至上綱上線。

其二,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評價一個人,不僅要觀其言、看其相,更要了解他具體做了什么。在“笑評”這一期節目中,唐鈞的分析誠懇而不失激越,冷靜而不乏同情,既指出了現行救助管理辦法存在的盲區,也對政府兜底提出了希望,并無任何輕佻、嬉笑的表現。這樣的評說,又如何稱得上是“笑評”?

而從一個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唐鈞研究員多年來致力于中國社會政策的研究,在社會救助制度、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過深入的調查,并積極建言,影響并推動一系列相關政策的出臺。他在20多年的不間斷言說、著述中,也在向國人普及社會保障的基礎概念。這樣一個在消除貧困方面身體力行的學者,不應該是網民構想出來的那個“冷血”者。

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在一些場合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妥當。不過,也要警惕那種不加分辨即炮聲隆隆的做法,要知道,揪住一個細節,隨意“污名化”一個人,也是一種不公平、不公正,甚至是一種網絡暴力。

□胡印斌(媒體人)

每一個校園慘案的發生都不可預見,但如果我們為此而努力了,做到了一切可做到的,就會大大減少這樣的事件發生。

河南光山縣14日發生的小學生校園被砍傷事件中,20余名小學生被砍傷,1名老人命在旦夕。這也是一個令國人心碎的事件。然而,據新華社報道,記者到當地采訪,感受到的卻是當地政府的逃避、麻木和官僚習氣。

報道顯示,在發出這一消息后,光山縣當地封鎖消息,官方集體失聲,甚至有當地干部在辦私事、玩游戲,稱“探討沒意義”。另外,事發時,據說學校“當時有一名保安”,但至今,沒有相關部門負責人是否存在失職的消息。記者在光山縣委縣政府的所在地卻看到,這個貧困縣的辦公樓,派頭十足。

光山縣封鎖消息、躲避記者,還有氣派的政府辦公樓,再次刺痛了公眾視線。由此,大家讀懂了一樁慘案何以必然發生,由此,公眾在問,我們這個社會究竟應該做些什么,才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安全的校園。

公眾不得不很悲哀地接受這樣的一種現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的安全問題總是要用孩子們的鮮血,才能解決。而有的時候,孩子們流了血,而問題仍然依舊。

去年11月16日,甘肅正寧幼兒園校車車禍刺痛了國人。正是因為這起慘烈的車禍,讓整個社會痛定思痛,才直接促使校車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交管部門也加大了對校車安全的執法力度。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安全校車行駛在鄉村,校車安全問題基本令人放心了。

循著同樣的理路,在光山縣20余名小學生被砍事件發生后,全國性的校園安保制度能否由此而健全起來呢?

2010年福建南平校園慘案發生后,各地陸續發生多起校園傷害學生事件,一時之間,人心惶惶。各地、相關部門紛紛采取措施,加強校園安保。許多地方學生上學、放學期間,會有警察在校園門口巡邏。然而,時間流逝,校園慘案的傷痛逐漸被社會淡忘,很多地方的校園安保又開始松弛。一些地方尤其是鄉村學校的校園安保,或者形同虛設,或者一直付諸闕如。

在發生慘案的光山縣這所學校,大家看到,只有一個保安,而這個保安在事發時,又幾乎沒有發生任何作用。而因為校園安保制度的缺失,其他類型的校園暴力也層出不窮。

在光山校園慘案發生之后,建議有關方面,著手完善校園安保制度。這個制度至少應該包括如下內容:學校保安人員和設備配置的標準,在學生上下學及上課期間,警察、老師、保安如何巡查等。針對校園安全最薄弱的鄉村學校,有關方面還應明確,每年各級政府應該將校園安保費用列入預算,相關費用向最為薄弱的鄉村學校傾斜。這些都應該有詳細規范,并不折不扣地執行。

這次,我們不能再讓20多個孩子的鮮血白流了。盡管,每一個慘案的發生,都有其不可預見性,但是,如果我們為此而努力了,做到了一切可以做到的,就會大大減少這樣的事件發生,即便不幸發生,也有可能減少傷害,即便傷害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一個社會為此而背負的良心債,也不會像現在這么多。

□新京報評論員 于德清

是什么讓兇手采取如此手段?如何保障一個校區的安全?怎樣不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愛別的孩子,長大之后,不去傷害別的孩子?

12月14日早上7點多,河南光山縣文殊鄉陳棚村完全小學發生慘案:36歲的文殊鄉鄒鵬村村民閔應軍沖入這所小學,砍傷學生22名,群眾1名。

同一天,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康涅狄格州西部紐敦鎮的桑迪胡克小學,發生槍擊案,已造成28人死亡,其中20人是學校中的孩子。

42個孩子,22個受傷,20個再也不能起床看動畫片。對人類而言,痛是一樣的,經歷的傷害也是一樣的。我們不愿意面對這樣的悲劇,它似乎毫無征兆地就這樣發生了。這一天,有人沉痛地稱為“兒童悲傷日”。

人類的未來是一樣的:那就是我們的孩子。一天之內,42個孩子,無辜傷亡。譴責行兇者,應該,但無濟于事。一個“初步認定患有精神疾病”,另一個“初步判斷或有人格障礙”。對于這樣的行兇者,我們說些什么?我們是否記得,他們也曾經是孩子?

人類的悲憫是一樣的:無論在戰時或和平年代,無論美國或者其他任何國家,無論處于什么樣的精神和生理狀態,無論出于什么樣的政治或社會動機,甚或沒有動機,孩子都不應該是承受成人暴力的對象。

此時此刻,在病床上躺著的孩子,心里或許存有很大的恐懼;去了天堂的孩子,帶走了爸爸媽媽的心。他們的爸爸媽媽以及所有驚悉這兩樁慘案的成年人,也正在經歷著傷痛。更不愿意去想,有多少孩子,也知道了這樣的悲劇。傷亡的孩子們的玩伴,他們是幸運的;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他們也是不幸的。在一個長的時間內,這一段恐懼的經歷將伴隨著他們。這也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

承受心理創傷的夜晚,不知道他們會怎樣度過,是否會驚醒?今后一段時期,這些孩子需要許多安慰,讓他們恢復平靜,逐漸減少噩夢。

不想再看到校園里的血跡。是什么讓兇手采取如此手段?如何保障一個校區的安全?怎樣不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學會愛別的孩子,長大之后,不去傷害別的孩子?

這些問題,永遠沒有最好的答案。但是,至少我們可以做一件事:給我們的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相關報道見

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紅梅

相關評論:

像重視校車安全那樣重視校園安全

校園兇案背后是人性良知的拷問

校園傷害案,以責任省思對抗遺忘

“贊美光山縣教育”,是往傷口撒鹽

光山真正該檢討什么

光山事件的沖喜式應對太拙劣

更應關注光山孩子背后的基層中國

在救治受傷學生同時,上級部門應盡快對此案啟動問責,將失職瀆職的官員曝光。

12月14日,河南光山縣文殊鄉陳棚村完全小學發生慘案:36歲的村民閔應軍沖入這所小學,砍傷學生22名,群眾1名,警方初步認定閔應軍患有精神病。

這場校園血案又一次給公眾以震撼。在牽掛22名學生的傷情同時,許多人不免疑問,一些地方校園的安全為何總是不堪一擊,精神病人沖進校園連砍22人,并非一瞬間完成的,在此之前和施暴過程中,為何沒人對他及時制止?光山縣警方和教育部門對于校園安全的管控,是否存在疏漏?

在媒體報道中,我們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這個有著幾百名學生的學校,上課期間大門竟無人值守。2010年一系列校園血案發生后,相關部門曾要求各地學校要配備保安,要組織人力加強學校周圍的治安巡邏。在大城市里,一個幾百人的幼兒園或小學,配備兩名保安是很平常的事,可光山縣這所鄉村小學里,大門怎么無人值守,學生危難之時保安怎么不見蹤影?

媒體報道還提到,精神病人沖進校園后,拿著刀,逐個教室,從一樓砍到三樓,期間,絲毫不見老師的影子。同樣在14日那一天,美國一小學發生槍擊案,槍擊發生后,學校老師在保護孩童中表現出的勇敢、盡職、專業,讓無數網友為之感動,可在萬里之外的河南這所小學,當幾十個孩子在利刃下呼救哀號時,我們的老師卻不見了,這怎能不讓人感慨?

砍傷學生的嫌疑人閔應軍是精神病人,從其瘋狂的暴力舉止看,其病情顯然不輕。此前,公安部曾發文要求各地開展重性精神病人排查。那么,光山縣對重性精神病人的排查,又是如何進行的?當地村民介紹,閔應軍有20多年癲癇病史,可見其病情并不隱蔽,可這樣一個具有社會危險性的精神病人,為何長期沒有得到有效的監護和治療?

這場校園血案絕非偶然,正是當地教育、公安等部門一道道安全防線的失守,才讓犯罪嫌疑人鉆了空當,從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部門及其官員對于學生安全的冷漠。為此人們期待,在全力救治受傷學生同時,上級部門盡快對此案啟動問責,將這些失職瀆職的官員曝光,依法追究其責任。

從2010年發生在福建南平、廣西合浦、江蘇泰興等地的一系列校園血案,以及此次光山縣的個案來看,基層學校尤其是鄉村學校,屢屢成為“校園安全”的“短板”。這些學校本來管理就不規范,加之地方政府在投入保障上的不重視,所以它們在“校園安全”的保障力度上,要遠遠落后于城市學校。城市學校所常見的嚴格的出入管理制度、完善的保安配備,上下學期間的警察巡邏等,在許多鄉村學校基本都看不到。所以,對于“校園安全”,也需要像營養餐計劃一樣,對農村基層學校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動“校園安全”管理的規范化,如此才能杜絕悲劇的重演。

□韓涵(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