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養老金上漲體現收入分配正義

2017-12-19 08:46:08?盤和林?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林瑤   我來說兩句

自2005年起,我國養老金水平持續穩步提高,截至2017年已實現十三連漲。盡管養老金支付壓力上漲,但相關部門不斷出臺措施,今年以來,啟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等一攬子政策相繼出臺。多位專家表示,2018年養老金十四連漲幾無懸念。但受經濟增速放緩、老齡化加速等多重因素影響,養老金漲幅或略低于2017年,約為5%左右。

近年來,養老金調整已經成為一種常態機制,我國養老金持續十三年穩步提高。從微觀的角度來說,與工資或物價掛鉤,能避免退休人員因為物價上漲而造成生活水平下降;從宏觀角度而言,也是讓退休人員分享社會經濟發展成果、提升他們的“獲得感”之義。

筆者認為,我國近年來的養老金連續上漲并不是以增加繳費人員負擔為前提,反而是下降,并以增加公共財政支出、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等財政民生化支出為基礎,顯然已經跳出了“養老”的局限,成為社會再分配的重要工具,充分體現了收入分配正義,其中也包含了社會保障正義。

無須諱言,我國養老金制度的確存在亟待優化的地方,這也是近年來改革的重點。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我國政府一直承擔著養老金“兜底”的義務,李克強總理多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承諾中央為養老兜底,為了消除民眾對養老問題的顧慮,他還表示要“做個安民告示”,承諾“老有所養不會、也絕不能是一句空話!”

之后,我們相繼看到了政府堅決履行社會保障“最終付款人”責任的強有力行動,即以公共財政支出承擔起養老金的財政責任。

有媒體記者查閱歷年的統計公報發現,從2002年到2016年這15年間,各級財政對養老金補助已達3.2萬億元。人社部從2002年開始在年度統計公報中單列各級財政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補助情況。2002年中央財政補助為408.2億元,2016年各級財政補貼已經達到6511億元。從補助金額增長的情況來看,從400億元到2000億元用了9年,從2000億到6500億用了6年的時間,其中2015年、2016年補助金額大幅提升,2015年比2014年增加了1168億元,2016年又比2015年增加了1795億元。

前不久,國務院正式對外公布《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劃轉比例統一為企業國有股權的10%,將部分國資注入社保基金池后,預估超10萬億,其利潤率相當可觀,能在很大程度上填上養老金的未來可能存在的基金缺口。

諸多的開源舉措為養老金持續上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一個事實:一方面,養老金連續十三年上漲;而另一方面,為了減輕企業及公眾的負擔,近年來持續通過直接降低繳費比例、調整職工最低工資等措施,我國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比例是顯著下降的,也就是說,我國養老金上漲并不是簡單地“羊毛出在羊身上”。

簡單來看,財政支出好像只是為了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是實現財政三大職能之一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和現實途徑,通過養老金上漲,不僅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為社會構建了“安全網”;同時,還起到了擴大老年人群體收入的“配置閥”作用,是國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戰略的主要措施之一。

“極大極小原則”是社會收入分配尤其是再分配的主要理論依據,即財政政策的目標應該是實現社會狀況最差的人福利最大化;并不算極端的商品平均主義的觀點也認為,社會中的某些特殊商品如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就應該公平分配,毫無疑問,社會收入再分配就是要向老年人等弱勢群體、中低收入群體進行傾斜,體現了社會收入分配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一直把群眾的“獲得感”作為執政理念與追求,在十九大報告中,又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換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養老金持續上漲當然是滿足退休人員美好生活需要、實現“老有所養”承諾的重要手段。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