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豐收年。據統計,2014年中國的糧食生產實現“十一連增”,連續兩年達1.2萬億斤。盡管形勢喜人,可近日出爐的中央“一號文件”,仍然一如既往地把糧食安全放在首位,鮮明提出“穩糧增收”,要求努力在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上挖掘新潛力。實際上,“穩糧”與“增收”內在統一,構成了捍衛國家糧食安全的雙重底線。這也是今年“一號文件”最大的一個亮點。 民以食為天。治理這么大個國家,老百姓的口糧問題,須臾不可輕視。不管經濟增速如何波動,不管手段措施如何嚴苛,第一條底線就是“穩糧”。道理很簡單,我們難以想象,把13億同胞的口糧問題交到別人的手上,后果會怎樣?正因此,進入新世紀以來歷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無不將“三農”問題列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無不將糧食安全列為“三農”工作的中心環節。 也要看到,單有“穩糧”一條,獨木難支。很多地方增產不增收,已成老大難問題,農民種糧生產的積極性嚴重受挫。城鄉收入差距依然較大,城里人賺1塊錢,農村人只賺3毛6。不少人寧可荒蕪了田地,寧可成為都市邊緣一族,也不愿從土里刨食吃。這既是城鎮化難以避免的陣痛,也需要引起正視,需要用經濟杠桿撬動種糧的動能,讓年輕一代農民扎根農村,把“根”留住。 拿最近引發熱議的“土豆”為例。按農學家、營養學家的考證,土豆確實是營養成分豐富、容易儲存,種植條件也不矯情,即將要成為繼大米、白面、玉米之后的“第四主糧”。大面積推廣土豆種植,產量高、效益好,可為糧食安全筑一道防患閘門。 從增收層面來說,再像以往粗放式種土豆,不僅難以滿足糧食安全的需要,畢竟大家不能簡單蒸、煮食用,還要通過產業化的運營,提高土豆產品的深加工能力。比如制粉、各種副食品、零食,以及土豆相關的儲存、運輸,這些產業鏈的構建,本身就是農業經營模式的轉型。是讓工業資本簡單介入,城里人再拿走盈利的大頭,還是產業向土地延伸,讓農民得到實惠、嘗到甜頭,是關鍵所在。 農村的地怎么辦?農村的人怎么辦?說穿了,“穩糧增收”解決的就是這兩件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既把資本與市場引下鄉,又不讓它們攫取過多的農民利益,既讓農民留下來,又能讓資金、技術、政策跟著引進來,“三農”問題才能找到終極出路。讀懂這份不易,也就讀懂了“一號文件”的深意所在,讀懂了復雜基層中國的艱辛所在。 |
相關閱讀:
- [ 02-02]解決拋荒難題要靠“兩雙手”
- [ 10-20]堅決堵住 餐桌外的“跑冒滴漏”
- [ 10-16]別讓“粒粒皆辛苦”停留在書本里
- [ 10-11]農儲糧浪費與鄉鎮糧庫“放荒”
- [ 10-10]糧食問題任重道遠,需要大家倍加珍惜
- [ 07-21]紅會,你能再專業點嗎
- [ 07-03]查清麻雀死因才是負責
- [ 06-10]創新是時代的文明專輯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