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北京大運會上,張尚武贏得男子吊環金牌,之后因傷病退役,由于盜竊被判入獄,今年4月刑滿釋放后在北京一地鐵口以賣藝乞討為生。《新京報》
昔日被眾多光環籠罩的吊環冠軍,今天卻淪落到北京街頭賣藝乞討,強烈的身份轉換,讓人感嘆世事的無常,有官方權威人士跳出來解讀是因為其家庭的原因導致其性格和心理的缺陷,將出現問題的根本推向了張尚武本人。
6歲進入業余體體校,12歲入選國家體操隊,可以說,小時候的張尚武是在艱苦的訓練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專家說其家庭原因促使了其性格和心理的缺陷,細算時間,他的在校時間遠遠大于家庭時間。體校方面只是一味的追求運動員的成績,對運動員本身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導都不甚重視。將張尚武的經歷推到家庭的因素上,相關部門不免有些推卸責任。
運動員吃的是青春飯,他們為了訓練錯過了人生學習的黃金時段,體育又是一個就業面相對狹窄的職業,退役之后的運動員除了體育一無所長,沒有什么保障,并且在長期的超負荷的鍛煉落下了一身的病痛。張尚武的艱難的生活經歷并不是一個個案,擺地攤的前亞洲錦標賽冠軍唐潁之前就引起過人們的廣泛關注,相關部門視而不見“舉國體制”發展體育的弊端,遇上事情就是推脫責任,成為“常有理”,這些曾經的體育功臣們,就這樣為國家流盡血汗之后,又因為體育相關部門的冷漠而流淚。
體育冠軍,并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面子問題,也并不僅僅代表的是一個個人榮譽,它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體育項目發展的平均水平,一個國家僅僅是舉全國之力,打造出幾張拿得出手的“國際名片”,而不是切實的重視提高全體國民的體育水平和身體素質,這樣已經和我們發展體育的初衷南轅北轍。
在這里筆者不得不提李娜,這個文弱的小姑娘沒有在舉國體制的培養下,成為了溫網的冠軍,面對鮮花和掌聲,體育相關部門大張旗鼓的宣揚,湖南政府頒發了巨額獎金,讓不明真相的人都以為國家為自己培育了一個溫網冠軍而驕傲,在媒體的強大攻勢下,鏡頭前面的李娜終于說出了“謝謝”,這一句言不由衷的謝謝,讓人感覺多少有點諷刺的意味。是不是國家培養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代表的我們中國,代表的是中國一種不息的精神。
體育是一個強健體魄,振奮精神的美好事物,我們不能為了榮譽而體育,應當將其當做一個單純的職業或愛好,而非投入我們全部的青春和健康。在離開體育這個大舞臺,運動員們依然可以開創另一條屬于他們的生活新道路,只要這樣,才能讓我們冠軍們不再為退役后的生活而流淚。
- 2011-07-18如何不讓退役的冠軍街頭賣藝
- 2011-07-06并不是所有的冠軍都要重獎
- 2010-09-28奧運冠軍“集體逃課”不奇怪
- 2010-09-21鄧亞萍將成為冠軍當官模式新范本
- 2010-09-08且看華中科大向奧運冠軍“開刀”
- 2010-09-08清退奧運冠軍研究生,不如清退特招制度
- 2010-09-08大學不需要“掛名”的奧運冠軍
- 2010-09-07誰導演了“奧運冠軍研究生”被清退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