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用某企業名稱冠名第四教學樓的事情引起了多方反應。個人感覺,大家似乎都沒有提到一個關鍵點,這就是大學在接受捐贈后,為捐贈方冠名,用個人名稱和用企業名稱是性質完全不同的。
按熊丙奇教授《清華大學樓被企業冠名的是非》一文所說,國外不僅有以企業方式冠名校內建筑的,而且還有直接冠名學院的,他舉的是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學院、沃頓商學院和牛津賽義德商學院。說這幾所商學院建立之初也遭到反對,可事實證明,它們都取得了良好的業績。但熊教授的大作偏重于大學現代管理體制的建設,沒注意到這些冠名都是以個人名義出現的。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許多大學就有不少以個人名義捐贈的教學樓或圖書館,最有名的是“逸夫教學樓”、“逸夫科技樓”或“逸夫圖書館”。但應該看到,這些捐贈以及命名仍是以個人名義出現的。
有論者引用1997年5月9日頒布實施的《國家教委關于學校校舍、教室命名的有關規定的通知》,認為清華大學這次以企業名稱的命名方式不合法,但也沒有解釋為何不合法。如果要較真的話,清華會引用上述《規定》中“如遇特殊情況,高等學校需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部委的教育行政部門(國家教委直屬高校報國家教委)審批”一條,跟您打官司。以清華在中國的影響力和活動能力,到時候拿出個蓋著公章的批復,您未必能保證獲勝。
以個人名義冠名和以企業名義冠名校園建筑的差別究竟何在呢?個人以為,差別就在于商業氣息。以個人名義冠名,雖然不能保證全無商業氣息,但畢竟隔了一層,它更多地體現出“人”的意味。因為捐贈是一種公益性的慈善活動,慈善是人的行為,而大學從根本上說又是培養人的。個人善舉是可以直接影響接受慈善者的,從而可以形成傳統。這也是國外大學屢獲校友捐贈的原因之一。
以企業名稱來冠名則不同。雖然企業也是由人組成,但它是一個以營利為目的機構。不排除企業的確有意行善,但行善的方式必須體現出具體的“人”,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消除商業性交換和企業本身營利上的考量對公益性慈善的傷害。因為一旦以企業名稱或商標名稱冠名校內建筑,等于是給企業做永久性的商業廣告。而校內建筑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構成大學校園基本氛圍的幾大因素之一,也是大學的學術性(或非營利性)的象征。試想,大學里的建筑都被植入企業的商品名稱和廣告,與商業寫字樓、商業廣場和超級市場無異,還與教育、與學術、與文化,甚或與大學的獨立性有關嗎?
當然,大學在具體吸納捐贈時也會有許多困惑,比如有的企業商標使用的就是企業創辦人的姓名。如何妥善處理還有賴于大學和具體操作者的智慧。
但無論怎樣,人性的展現與商業性的展現是根本沖突的。前者可以形成一種捐資助學的風氣,構成一種優秀的文化傳統,影響的是人心的向善,后者則永遠脫不去商業策劃的性質。
清華大學這次以某企業冠名教學樓的方式引起異議,也說明在當下中國大學受到越來越多質疑的情況下,老百姓對于大學作為教育機構的基本共識依然存在,他們對于大學,特別是像清華這樣的名校還有所期待。這也是所有大學師生員工應該感覺欣慰的。
- 2011-05-25清華大學樓被企業冠名的是非
- 2011-05-25大學教學樓冠名也是要講腔調的
- 2011-05-25“真維斯”冠名清華樓,大學風骨倒下
- 2010-06-04“宋山木樓”拆牌匾提醒冠名前應有預防性條款
- 2009-12-14冠名希望小學,煙草別有用心
- 2009-12-14煙草贊助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