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真是沒錢了,教學樓起這樣的名字。”5月23日,清華第四教學樓被命名為“真維斯樓”,這在學生中間引起了爭議。有學生說,“感覺太扯了。”對此,清華大學校方稱,該樓除了這個新名字,“第四教學樓”的名稱也同時保留。
近年來,凡遇大學學院冠名、教學樓圖書館冠名,都會遭遇爭議。質(zhì)疑者認為,此舉太過商業(yè)化,敗壞大學精神。
其實,大學學院與建筑物冠捐贈企業(yè)名或人名,與大學精神并無多大關系。反過來,這種做法,倒有助于大學精神的推行。大學精神的本質(zhì)是獨立,而一所大學要獲得獨立的辦學空間,財政獨立性是至關重要的,這對于公立大學來說更是如此。舉目各國大學,都在想辦法拓寬學校辦學資源,增加自籌經(jīng)費在整體辦學經(jīng)費中的比重,擺脫辦學過于倚重國家投資和學生學費的情況。其中的一種做法,就是讓渡出學院和樓宇的冠名權,由此獲得不菲的捐贈投入。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麻省理工學院斯隆(Sloan)商學院,是以捐贈者A lfred P.Sloan命名,其捐贈資金為五百萬美元;沃頓商學院以費城企業(yè)家約瑟夫沃頓(JosephW harton)命名;牛津大學賽義德(Said)商學院,以捐贈者沙特阿拉伯億萬富翁瓦菲支·賽義德命名。
對于大學學院或樓宇冠上捐贈企業(yè)名、人名,從感情上,師生們有些無法接受,覺得這是把學校給“賣了”,這是可以理解的;不少人還擔心,學校獲得捐贈之后,辦學將會受到捐贈者的影響。基于這些原因,就是在國外,學院或樓宇冠名也飽受爭議,比如,牛津大學賽義德(Said)商學院的冠名,當初就遭到學校教授們的強烈反對,當然,他們反對的不僅有冠名,還有牛津大學進行工商教育———教授們認為,“有著古老傳統(tǒng)的牛津大學應該遠離沾滿銅臭味的工商教育。”但后來這一學院還是在教授的反對聲中成立了,而出乎意料的是,這所冠上捐贈者姓名的商學院,很快就出類拔萃,早在2004年《金融時報》全球商學院排行榜中,賽義德商學院名列26位,而其投資回報率(V alueonM oney)一項高居榜首。
從國外大學的實例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學校管理制度,一切以辦好學校為出發(fā)點,接受捐贈并冠名,并不會讓大學辦學就沾上銅臭氣,走向世俗。這一制度就是現(xiàn)代大學制度。在這一制度中,獲得的捐贈全部用于學校辦學,捐贈者獲得的回報也就是冠名權而已,而就是作為學院理事會(或董事會)的理事(或董事),也無權干涉具體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因為這些事務的決策權掌握在教授們手中。
我國大學接受捐贈,在冠名做法上已與國際接軌,然而,在學校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卻嚴重滯后。捐贈冠名有怎樣的決策程序?獲得的捐贈開支到了哪里?學校與捐贈者之間有無交易?捐贈者對辦學會否施加影響?對于師生與社會公眾的擔憂,大學難以做出回答。事實上,由于現(xiàn)代大學制度缺失,我國大學的精神已經(jīng)迷失,辦學的功利化和世俗化傾向明顯,教育和學術已異化為牟利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再看到學校以冠名換捐贈,是會有強烈的不滿情緒的。
所以,對于我國大學來說,以捐贈者冠名學院和樓宇,“扯”還是“不扯”,不在于這一行為本身,而在于大學有無符合現(xiàn)代大學特征的基本管理制度。沒有這一基本制度,大學的很多事情都“扯”不清———在今天的大學中,如果說“扯”,比捐贈冠名“扯”得多的事太多了:世界一流大學中,哪所大學有行政級別?有哪所大學的教授們爭相應聘當科長、處長?又有哪所學校一年請客吃飯的費用就是幾千萬?等等等等。
清華大學此次冠名獲得的捐贈,有多少用于教學、有多少用于科研,還有多少進到了餐桌,或者個人的腰包,這是眼下更需要“扯清”的事。其實,這些事情扯清楚了,此類問題,也就不會在大學里“一扯再扯”。
- 2011-05-25清華和真維斯公司回應教學樓冠名風波
- 2011-05-25教育時評:清華為何不能有真維斯樓
- 2011-05-25“真維斯”冠名清華樓,大學風骨倒下
- 2011-05-25清華稱冠名真維斯樓系籌資 全校冠名費超8億
- 2011-05-25清華回應“真維斯樓”命名爭議:符合通行做法
- 2011-05-25清華冠名項目明碼實價 最低價格為200萬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