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北京代駕公司負責人表示,“醉駕入刑”新規實施以來,京城各大代駕公司的業務量少則上漲20%,多則翻倍。但記者調查發現,代駕行業是“無主管單位、無準入門檻、無統一標準”的“三無”行業。代駕亂局亟待規范。(5月23日《新京報》)
讓不過的酒桌文化,繞不過的法令如山。親朋聚會,社會交際,總難免推杯換盞、微醺酣醉之時。如果說入刑是給醉駕關上一扇違法之門,那么代駕則是為其打開了一扇合法之窗。在醉駕刑拘的“達摩斯利劍”高懸之下,很多人不再抱著僥幸心理鋌而走險,轉而尋求代駕服務,幫助自己和車輛安全到達目的地。于是,代駕市場的迅速走紅也就成了水到渠成。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代駕行業本身卻是在“無證駕駛”。今年央視“3·15”晚會上,“代駕”業務被指為“灰色經營卻又利潤頗高”的非法業務,而“三無”便是代駕行業的真實寫照。其一,無主管單位。面對記者的采訪,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市發改委、市交管局等相關部門均表示,規范代駕行業不在其職能范圍之內。其二,無準入門檻。最少只需花3萬元便可注冊相關公司,無需任何其他部門審批,即可從事“代駕”業務;甚至拉幾個同伙組個草臺班子就敢攬客接活,還能憑借價格優勢“劣幣驅逐良幣”;其三,無統一標準。代駕公司收費標準和服務水準,完全是各唱各的調。在代駕服務運行中,往往凸顯出代駕人員駕車技術不夠嫻熟、整體素質不高、漫天要價、消費投訴無部門申訴等狀況。
無論是國家統計局歸納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還是《中國職業分類大典》里,都找不到“代駕”的影子。但就是這個連名分都沒有的行業,從業者理應具備的素質要求卻并不低。一方面,代駕員不僅需要有過硬的駕駛技術,還要具備對醉酒狀態的應對能力,包括急救、安撫顧客等。同時,代駕公司也要擁有科學的管理水平,對代駕人員進行嚴格的駕駛技術測評和經驗評估,及時妥善解決代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糾紛。
由于缺乏規范監管,“三無”的代駕行業只能是單兵突進迎合市場需要,其結果注定是“三輸”——代駕行業在夾縫走求生存,游走在法律和政策的邊緣,亂象叢生;一些市民對代駕信不過,寧愿醉駕也不找代駕,從而增加安全風險;代駕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更有黑代駕“渾水摸魚”,侵害客戶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提到代駕行業的發展前景,人們常常拿韓國舉例。有一組數據被廣泛引用:在5000萬人口的韓國,每天有70多萬人次呼叫代駕,代駕公司約有1萬多家,代駕司機超過15萬人,代駕的年市場規模超過3兆韓元。殊不知,韓國在七年前代駕市場也很混亂,后來一個黑代駕司機發生了嚴重事故,車毀人亡,司機幸免之后逃離現場,有關部門卻無從查起,自這件事之后,韓國便開始規范代駕市場。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我們不能等到悲劇同樣在眼皮底下上演,付出慘痛的代價,才想到規范監管。
作為一個新生事物,此前國內代駕行業一直被冠以“非法”的名號,小心翼翼地潛行于模糊地點。但如今,代駕已經“過河”,監管不能再“摸石頭”。隨著被醉駕入刑“催熟”市場需求,代駕被無形之手推到歷史前臺,行業監管也到了該快馬加鞭的時候了。任何一個行業,必須有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才能有效保障其正常運轉。明確主管部門,厘清監管職責;實施行業準入,提高從業門檻;制定法律法規,規范行業標準,這些對于代駕行業已是刻不容緩。
- 2011-05-24醉駕入刑不該成代駕“膨大劑”
- 2011-01-07代堵代孕代駕代出一個產業
- 2009-09-21代駕聯盟別由官方指定
- 2009-09-21代駕廣告可別成了勸酒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