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學校學生干部的培養,主要采取與現實官場規則對應的模式,這其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也會使校園學生組織 ‘官場化’。
“少先隊武漢市總隊長”突然走紅。關于這位“總隊長”,有很多神奇的傳說,比如,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7歲開始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其父母說這是孩子的“天性”,而有人則認為,這自始至終都有人為包裝和炒作的痕跡。更有網友感慨,“明明是青春純真的童年時代,卻被培養成這樣,不知道是該責怪社會還是責怪家長老師。 ”(《長江商報》5月3日)
對于網友的評論,孩子的父母自然不理解,孩子的父親說,“我和他媽媽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為了不讓更多的“好事者”對兒子妄加評論,他想注銷博客,但不知該怎么注銷,當得知暫時沒有開通注銷功能時,他有點手足無措:“我就是想早點平息這件事,我真的不希望我的兒子受到傷害,他只是一個孩子而已。為什么有的人要把對社會的不滿發泄在我兒子的身上呢? ”
孩子父母的這種情緒可以理解,但我想告訴他們的是,讓孩子看這些評論,或許更有利于他成長。因為從這名學生的成長看,他其實就是父母按照自己的意圖“打造”的一個“產品”,他生活在父母為他設計的環境中,甚至在用父母們的成人話語體系說話。這在短期,他可能有“領先”其他孩子的優勢,有“超凡”的表現,而站在人生發展的角度,則可能在他成年后出現嚴重的問題。
今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普遍有“不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早學一些、多學一些,具體表現在孩子身上,就是做他這個年齡所不適合的事。家長們以為自己的孩子由此可脫穎而出,殊不知,違背了成長規律,變成拔苗助長。
在這位少年“總隊長”身上,還反映出另外一方面問題,就是我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對“學生干部”培養的嚴重異化。
近年來,學生干部“很吃香”,很多家長愿意讓孩子當干部,本來這并不是什么壞事,但在“學生干部”們身上表現出來的 “少年老成”,以及對各種社會規則的熟練操弄,讓人驚詫。如在學校的隊會上,孩子們的發言,與成人無異,都大談理想、責任與使命,一打聽,發言稿是父母操刀,孩子背誦;十二三歲的少先隊員出席少代會,個個大人模樣,不用說也有家長、老師告訴他們,該怎樣表現才能得到更高的評價。
這其中,父母和老師的“打造”,以及官場規則對校園的浸染,是重要原因。概括而言,我國學校學生干部的培養,主要采取與現實官場規則對應的模式,這其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也會使校園學生組織“官場化”,這一點,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大,表現得十分突出。近年來,關于大學學生會異化的報道不少,其成因就是這種培養模式。
美國的教育從幼兒園起,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領導能力”,其具體做法,不是讓學生看電視、讀報紙,也不是發表演講,而是鼓勵孩子成立自己的“俱樂部”,比如玩昆蟲俱樂部、收集玩具俱樂部,然后把“俱樂部”的“主張”告訴其他孩子,如果其他孩子感興趣,就加入進來,中途,如果覺得這個俱樂部沒有其他俱樂部有吸引力,可以自由選擇離開,或者自己也搞一個俱樂部。最終,一個學期下來,看哪個俱樂部人多,就評價這個俱樂部在吸引人方面最成功。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的想像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不都得到了鍛煉?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符合他們的天性,也明白了何為競爭,何為負責任的公民精神。
可以說,“五道杠”總隊長的傳奇,只是灌輸教育的“碩果”,這樣的學生,未來是需要憂慮的。
(作者為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2011-05-04“五道杠”怎成沉重的輿論枷鎖
- 2011-05-03我們為何要妖魔化一個孩子的興趣
- 2011-05-03“政治兒童”的道路恐不平坦
- 2011-05-03“兩歲看新聞聯播”真是天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