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調查弱勢群體生存狀態時,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貧困農民張中周的一句大實話,引起了不少人共鳴。他說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沒機會。(11月18日《人民日報》)
新聞中,專家表示弱勢群體之所以弱勢,一個重要原因是社會權利表達不暢甚至不通,主流的話語體系中沒有他們的地位。其實,這個道理并不難理解,相關專家學者、業界精英和大眾媒體,在各種場合通過公共媒介平臺,一再重申強調這一論調,可是令人沮喪的是,現實并未有太大改觀。
不少底層人群,即便再苦再累,仍然看不到向上流動的希望。“拼爹游戲”普遍,富二代、權二代們,幾乎憑臉刷卡,暢行無阻,而底層民眾卻難以獲得一個相對公平的博弈平臺,沒有經過正當競爭,就眼巴巴看著有限資源被權勢壟斷,脫穎晉級的通道被無情淤塞。“占便宜的永遠占便宜,吃虧的永遠吃虧”,這是社會學者孫立平教授總結近年來中國社會的一大令人憂心的現狀。
如果想找類似的案例做注腳,可開列一大串名單,單看看“上大學”和“考公務員”這兩個領域里的人才流動現狀就可發現問題。
就高考而言,早前的冒名頂替的羅彩霞事件,曾經將底層青年向上流動的艱難,描摹得淋漓盡致。而類似的辛酸遭遇還有很多,比如“陜西省屬事業單位招考現破綻:父親主考兒得頭名”;“公務員考試頭名因第二名家長舉報被‘暫緩接收’”;公考“限招科級干部子女”……從生活經驗和概率上講,此類不公事件能見報、能被網友曝光,充滿偶然性。
經濟貧困,并非沒有翻身的機會,若權利貧困,正當訴求屢屢遭受莫名的壓制,那就很難有翻盤希望了。權利扶貧,是比經濟救助更徹底的救贖之道。法定意義上權利并不分三六九等,現實中的欺壓只是源于潛規則、隱權力的繁熾和霸道。這就是說,權利救助,其實也就是權力怎么受制約的問題,權力不被制約,權勢階層就能靠非法途徑無限膨脹,繁殖既得利益,社會階級就可能板結固化,社會正常激勵機制就面臨失效,能上能下的多孔性流動性理想社會結構也難成形。
- 2010-11-19富是富的理由 窮只能是窮的原因
- 2010-06-28弱勢階層“上升渠道”亟待疏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