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閩江水,做福州人,講福州話。 福州話是福州人的母語,在民間世代相傳。閩劇、評話、伬唱等文化藝術形式,都以福州話為口頭表達方式,每逢重大喜慶、節日時巡演于鄉間、街坊,給節日增添許多熱鬧氣氛。 近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福州市鼓樓區社科聯申報的民間文學“福州方言八音”傳承人施文鈴入選,為此次福建省唯一一位民間文學項目類別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施文鈴編纂了《福州八音字典》一書。“福州方言八音”于2019年入選第六批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學習福州方言 三個月掌握“八音”秘籍 歷時八年,“福州方言八音”傳承人施文鈴編纂《福州八音字典》一書。東南網記者林先昌 攝 方言作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傳統文化的承載和發揚。福州方言承載了福州的歷史與文化,無論在語音、詞匯或語法方面,都極具特色。然而,近年來,福州方言呈現出“退場”萎縮的姿態,能說一口流利標準福州話的青少年越來越少,方言文化教育刻不容緩。 長期致力于“福州方言八音”及方言文化傳播與推廣的施文鈴感嘆:“具有千年歷史的福州方言傳承面臨嚴峻挑戰,可謂任重道遠,長此以往,或許再過幾代福州話將完全消失。” 記者約訪施文鈴前,施老師在微信里問記者是否是福州人,是否想學福州話,記者表示愿意一試。見面時,施文鈴老師不遺余力向記者介紹了“福州方言八音”的相關情況,“就像漢語拼音一樣,福州方言也是有拼音的,想學好福州話,首先要學拼音。只要用心學,三個月就能學會福州話。” “詁八音”是福州話注音系統的拼讀方法,共有15個聲母:柳、邊、求、氣、低、波、他、曾、日、時、鶯、蒙、語、出、非;31個韻母:山、坊、花、登、街、雙、優、嘉、賓、歸、乖、姑、枝、春、歐、香、遮、堆、斤、珠、添、包、裝、釵、梳、伊、廳、高、寬、舒、靴 。 施文鈴(左二)在鰲峰坊圖書城開展“福州方言八音”教學活動。受訪者供圖 三個月學會福州話,對于短時間內學會一門語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然而,真正開始學時,“詁八音”的拼讀異于普通話的音節,著實讓人摸不著頭腦。“詁八音”分為:清音平聲、清音上聲、清音去聲、清音入聲;濁音平聲、濁音上聲、濁音去聲、濁音入聲。為此,施文鈴老師每天在線教學,實時糾正記者的發音錯誤。 作為傳承人,施文玲能熟悉應用古漢語反切注音方法,熟練掌握“八音”四要素及請濁音發音技巧。 施文鈴說,學習福州話頭三個月要有決心、信心、恒心;要有意愿和意志。“學福州話,要先從認日常用字開始,學講生活常用字詞,記熟福州話簡短語句。字典是不會說話的老師,借助《福州八音字典》等工具書,只要學會聲、韻母及拼音方法。就能像學習普通話那樣,借助《新華字典》解決生字和讀音問題。” 福州市鼓樓區社科聯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現在很少人使用“詁八音”拼讀福州話,對其知者甚少。施文鈴近三十多年來,長期收集整理福州方言資料,參閱各種古籍文獻,歷時八年編纂《福州八音字典》,有助于學生掌握福州方言發音,并進行傳播、推廣。 編字典編教程 與時俱進傳播福州方言 《福州八音字典》。東南網記者林先昌 攝 為了能快速學會福州方言,施文鈴老師贈送記者一本《福州八音字典》,這本字典收入了9500多個福州方言俗字,30萬余字的文字匯總。該字典的創作耗費了施文鈴很大的心血和時間。 《福州八音字典》于2013年出版,在此前的八年時間里,白天,施文鈴要去單位上班,傍晚回家吃飯后,便一頭栽進各類“典籍”中,從《戚林八音》尋找福州話生僻字的讀音,從《康熙字典》《辭海》《辭源》《古漢語字典》中考據每個字的字義,之后將字音義錄入電腦。 “有時為了考據一個字的含義,就要花費數天時間。”編典是一件腦力活也是體力活,施文鈴切身感受著。他每干四、五天就想放棄,但一想到即將失傳的“詁八音”,想到逐漸邊緣化的福州話,他毅然決然重拾起了這幅擔子。在此期間,施文鈴還走街串巷訪問老人,在故紙堆、老資料中反反復復校驗傳統福州話的拼讀。 施文鈴與福州話愛好者交流學習。東南網記者林先昌 攝 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文史專家盧美松對此評論道,看書自學福州話不宜行,其難度一在于讀音,二是認字。若照坊間流傳的《戚林八音》原本自學,學習難度也不小,因其存在收字不全、解釋過簡、編排淆亂的弊病,且有些字詞在現代失去了意義,難以作為廣大初學者的普渡津梁。鑒于此,施文鈴重新整編《福州八音字典》,在沿用“八音”次序與詁讀方法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文字辨識和整理編排,淘汰無用之字,補充有用之字,使原典體例統一,更臻完善。 退休后,施文鈴將推廣“福州方言八音”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近幾年來,他在福州市道德講堂、社區大學、機關單位、中小學校、文化館、街道文化站等場所開展了133場傳承傳播“福州方言八音”公益講座,受眾達10105人,不少中小學生聽了講座后,被激發出學習福州方言的興趣。 施文鈴制作的“福州方言八音”電子教程,網友可以點“圓圈”聽取發音。東南網記者林先昌 攝 “為了與時俱進,吸引更多年輕人學習‘福州方言八音’,我還利用QQ、微信群等進行網絡教學,通過一對一傳授學習‘詁八音’,盡力做到精細化輔導。”施文鈴對記者說。 在記者學習福州話期間,施文鈴老師還發了份輔助的電子教程,教程上有他制作、跟讀發音的編程,學習者可以根據教程學“福州方言八音”。教程界面雖粗糙,但極為好用,“詁八音”拼讀法都在里頭。 加大福州方言傳承保護 讓鄉音留住鄉愁 施文鈴走進校園開展“福州方言八音”講座。受訪者供圖 施文鈴說,福州話乃古漢語一脈相傳,依然保留著相當多的漢語古音、古字,有別于現代漢語的常用字詞。 有中學教師認為,學校可以將福州方言作為本地區語文教學輔助,因為教師在教授古文時,經常碰到古代漢語詞匯與現代漢語意義不同的情況。如果運用福州方言幫助學生理解詞匯,會讓教學過程變得輕松。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還可以借助語文課堂教學的平臺教授福州方言,弘揚福州文化。 例如,福州人道謝時不說“謝謝”而說“起動”,是“感謝,有勞大駕”的意思。這個詞語在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水滸傳》《西游記》中都有記載。“那婦人道:‘歸壽衣正要黃道日好,何用……大膽只是明日,起動娘子到寒家則個。’”(《水滸傳》第 23 回),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再如,“湯”,在古代可以指一切熱水,“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栗,是為何病? ”(《素問?逆調論》), 在現代漢語中它通常指飯桌上喝的湯,但是福州方言中仍保留了“湯”的古義。 施文鈴(左一)在上下杭鹿森書店開展“福州方言八音”分享活動。受訪者供圖 施文鈴家中族譜記載,施家祖上于宋朝晚期由浙江吳興遷至福州津門,八年后再遷到閩侯縣扈嶼梁山南麓定居(今閩侯青口施厝),從此世代扎根于此。 據介紹,施文鈴小時候就喜歡福州評話,為了去長樂看評話演出,他騎車翻越了十幾公里山路。余暇時,他就翻翻用福州白話寫的評話書,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跑去問大伯。大伯拿出家藏的福州話拼讀古籍——《戚林八音》,手把手教他戚書的精華——“詁八音”。 記者還了解到,施文鈴還為福州民間文學《閩侯歌謠》《閩侯俗語》校審,做福州方言俗字注音。談到下階段計劃時,施文鈴表示,希望找到并培養一批“福州方言八音”傳承人。同時,與老一輩人共同收集整理福州方言資料,保留福州方言古漢語“活化石”詞字,對福州話詞語注音并釋義,讓鄉音留住鄉愁。 福州市鼓樓區社科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福州方言八音”非遺保護單位,鼓樓區社科聯以“福州方言八音”傳承人為主力人員開展持續的傳承傳播活動。“福州方言八音”從瀕臨失傳,到在福州傳統文化愛好者中廣泛認知并得到社會普及,經過了數年的努力。今后,該單位將繼續加大傳播保護的力度,助力“福州方言八音”廣為流傳。(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 |
福州話是福州人的母語,在民間世代相傳。為普及福州話,“福州方言八音”傳承人施文鈴編著了《福州八音字典》一書,并開展“八音”進校園、進社區、進文化館等公益講座;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糾正學生發音,施文鈴與時俱進推出了電子教程。
作為“福州方言八音”非遺保護單位,福州市鼓樓區社科聯以傳承人為主力人員開展持續的傳承傳播活動。福州方言從瀕臨失傳,到在福州傳統文化愛好者中廣泛認知并得到社會普及,經過了數年努力。今后,該單位將繼續加大傳播保護的力度,助力“福州方言八音”廣為流傳。
“學習福州話頭三個月要有決心、信心、恒心;要有意愿和意志。”——施文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