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2024-09-19 10:15:1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陳雨文 我來說兩句 |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扎實推進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傳統制造業升級,發揮科技創新的增量器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對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作出專門部署,明確提出“建立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投入機制”。這些都為以科技創新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今天,科技創新滲透于生產力諸要素中,正在貫穿制造業全流程,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賦能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抓好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聚焦改造提升,支持傳統產業轉型 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在國民經濟體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礎。但我國傳統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仍然突出,低端供給過剩和高端供給不足問題并存。因此,應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先進性”,形成發展新動能。 改造升級傳統產業,必須用足用好高水平技術改造這個關鍵之舉,健全提升優勢產業領先地位體制機制。一是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轉型。當前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應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石化、化工、輕工、鋼鐵、建筑、紡織、機械、汽車等傳統支柱行業上,支持優勢產業補鏈、傳統產業升鏈,提高傳統產業在全球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用好大規模設備更新改造各項政策措施,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動重大技術改造項目建設,補齊核心硬件、基礎原材料等方面的突出短板,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二是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轉型。當前我國傳統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具有明顯的高碳特征,應正確處理好發展與減碳關系,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強化環保、安全等制度約束,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政策體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促進企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綠色科技創新,推廣應用節能和提升能效的工藝、技術和裝備,促進制造業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三是推動傳統產業多元化發展。圍繞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以及不斷升級的物質需求,推動傳統產業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豐富產品種類,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整合創新資源,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伴隨科技創新發展,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和擴散,催生了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一系列新興的細分產業。目前,我國有世界級規模的科研人員和工程師隊伍,數額龐大的研發投入,創新驅動發展成效日益顯現,科技創新成果豐碩,新興產業發展呈現良好的勢頭。但我國科技創新基礎還不牢固,科研和經濟聯系不緊密、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一些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變。破解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根本上要依靠改革,堅持問題導向,把實驗室里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動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 以科技創新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應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充分運用好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一是加強原創性、基礎性研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聚焦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現實需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礎研究比重,鼓勵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實施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在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方面取得新突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集成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培育產學研結合、上中下游銜接、大中小企業協同的良好創新格局。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經濟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形成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產業布局。三是超前布局未來產業。科學規劃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圍繞人工智能、生命科學、量子科技、低碳能源、先進材料等領域深挖細作,大膽創新探索,推動未來產業集群加快壯大,努力在一些新的產業領域形成競爭優勢。四是大力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現代生產性服務業是賦能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支撐,應聚焦重點環節分領域推進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發展研發、設計、咨詢、專利等現代生產性服務,實現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制造業附加值。聚焦鐵路、公路、冷鏈物流等,適度超前建設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用好數字技術,促進制造業智能化 伴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和廣泛應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正在成為重塑制造業生產方式、影響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和海量數據資源的優勢,數據賦能制造業具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在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上大有可為。 支持制造業智能化轉型,應利用數字技術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賦能制造業,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一是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基礎材料、集成電路、半導體、高精度傳感器、核心電子元器件等關鍵領域的科技研發,夯實制造業數字化硬件支撐。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軟件企業,重點突破關鍵軟件,提升關鍵軟件技術創新和供給能力。二是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基礎設施規劃和標準體系,前瞻性布局謀劃數字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建設5G、數據中心、算力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三是強化數字賦能應用。推進工業互聯網規模化應用,瞄準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痛點堵點,有針對性地提供數字化改造方案。鼓勵中小企業使用云存儲、云安全等應用服務,支持企業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智能生產線,推動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 推進體制創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運行有效的體制機制,既是科技創新的有力支撐,也是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伴隨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我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制造業發展動力不斷增強。未來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應在人才、資金、營商環境等方面重點發力。一是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推進科技創新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是關鍵。結合制造業技術發展趨勢,優化高等學校學科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加強科研人員培養和勞動者技能培訓,不斷提高各類人才素質。優化科研成果分配機制,構建適合科研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才的薪酬體系,更好體現知識、技術、人才的市場價值,吸引優秀人才流向制造業。二是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深入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多層次資金供給體系,促進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綠色金融融合發展,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提升金融服務的適配性。積極發展風險投資,樹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投資導向,引導更多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投資高技術制造業。三是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和水平,健全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和技術管理標準,完善市場環境和信用評價體系,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努力用好國內國際兩種科技資源,繼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廣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