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自十八大以來,福建省在鐵路方面的投入已超千億。截至2022年8月,福建省鐵路營業里程為3983.3公里,其中高速鐵路里程1862公里,普速鐵路2121.3公里。[詳細]
寧德赤鑒湖畔,綠蔭環湖、波光粼粼,新能源社區內一棟棟樓房拔地而起……然而,十多年前,這里只有大片養殖塘和荒蕪的灘涂地。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寧德市交通改善和產業布局優化,兼具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的寧德備受青睞,寧德步入了“工業大發展、發展大工業”的黃金時期。[詳細]
經過十年的發展,福州將這種休閑慢行系統融入城市的血脈中,130多公里的步道將500多公里的濱水綠道、200多條傳統老街、1000多個街頭公園緊密相接。老百姓走出家門就能置身于山水之間,或休閑,或鍛煉,福道實實在在成為百姓的幸福之道。[詳細]
2020年底,平潭海峽公鐵大橋全線貫通,福平鐵路投入運營,結束了平潭不通鐵路的歷史,平潭自此進入“高鐵”時代,與福州形成“半小時生活圈”。這是中國人第一次建造跨越海峽的公鐵兩用大橋。從2013年起,大橋建設者“七年磨一劍”,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詳細]
厚積薄發,篤定前行。據介紹,為完善產業項目投產所需的公用配套,古雷港區現已有18個生產性碼頭泊位,年吞吐能力可達3454萬噸。此外,全長約16.8公里的古雷公共管廊工程已驗收投用;熱電廠、公共污水處理廠、全省最大的固廢場均已建成投用。未來三年內,古雷開發區還計劃投資489億元,建設20個配套項目,進一步提升園區承載力。[詳細]
千里之遙一線牽。6年多來,三明沙縣機場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在航線設計上緊跟地方經濟建設步伐,不僅改善了當地群眾的出行,也輻射帶動了三明及周邊的招商引資和文旅產業發展。[詳細]
福建向金門供水工程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至今已4年多。記者從福建晉金供水有限公司獲悉,截至9月30日,福建向金門累計安全供水1518天,持續提供優質水量達2281.2萬噸,日均供水1.5萬噸。福建向金門供水占金門縣自來水廠日常供水總量的73%,金門民生用水中地下水的占比從68%降至14.3%。[詳細]
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建設中國人自己的核電站?30年前,“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提出這個問題。今天,他已經有了答案。 福建什么時候能擁有自己的高效穩定電力能源?今天,“華龍一號”福建核能機組給出了答案,福建正大踏步走進“核電時代”。[詳細]
福廈高鐵預計于2023年6月全線通車,對于福建來說,除了大大緩解現有客運壓力之外,更將縮短福州、廈門、泉州、漳州之間的時空距離。相較于現有福廈鐵路動車組,單程僅需50分鐘,就將節省了1小時。它的建成,將串聯起福州都市圈與廈漳泉都市圈,推動福州、廈門將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廈門、漳州、泉州等地形成“半小時交通圈”,串聯起一條“黃金旅游帶”,加速經濟貿易,讓城市更繁榮。[詳細]
福建自貿試驗區于2015年4月21日正式掛牌運行,在全國屬于第二批。黨的十八大以來,福建自貿試驗區一路爭先,7項試點經驗列入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居全國前列,形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制度創新體系。[詳細]
今年是“晉江經驗”提出20周年。晉江市站在“歷史的榮光”之上,向著城市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的“雙向奔赴”的目標大踏步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晉江經驗”的引領下,晉江市堅定不移地發展實體經濟,通過創新驅動發展,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逐步實現“產城人融合”的突破發展。[詳細]
這十年來,福建加大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和文物建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的保護利用,實現了新突破,像煙臺山這樣,許多古老的建筑和街區穿越時空,煥發新姿,成為了新地標。[詳細]
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由此,武平林改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圍繞解決林農民“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武平縣持續探尋破題方法,不斷為林業改革發展注入“金融活水”。[詳細]
近年來,福建省研究出臺了《福建省推進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了福建要圍繞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目標實施十大行動,以5項世界遺產為抓手,著力整合文旅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動文旅經濟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和全域生態旅游省建設。[詳細]
國家公園設立一年來,武夷山國家管理局不僅在保護上下功夫,更是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大力提升國家公園知名度,讓國家公園理念深入人心。如今,武夷山國家公園已經成為福建的一張“燙金名片”,也成為驅動地方發展的“綠色引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