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念好紅色資源“三字經”,持續深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2023-07-14 10:51:01? ?來源:惠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惠安作為全省最早建立黨組織,并掀起泉屬地區武裝斗爭序幕的地區,留存的紅色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惠安縣深入結合新時代青少年需求,以充實內容、打造隊伍、豐富形式為抓手,“活”化資源、“講”好故事、“傳”承精神,充分發揮烈士紀念設施紅色教育功能,持續深化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 三項工作充實“教學內容”,讓紅色資源“活”起來 通過長效管護、專項改造、事跡編錄等三項工作,進一步對惠安縣紅色資源挖掘、整理、研究,推動烈士紀念設施提質升級、烈士事跡豐富充實,確保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有載體、有內容。 長效管護筑陣地。依托惠安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建立烈士紀念設施管理保護長效機制,多部門聯動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檢查保護工作,惠安縣45處烈士紀念設施按“兩分一統、六個一”要求管理保護到位,并統一安裝保護標志牌、宣傳牌匾等,豐富紅色教育元素。截至目前,獲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烈士紀念設施9處,包括省級1處、市級1處、縣級7處,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筑牢紅色宣傳陣地。 專項改造提質效。申請烈士褒揚紀念省級資金215萬元、縣級專項資金30萬元,對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崇武解放軍廟、林權民紀念碑等烈士紀念設施進一步改造提升,其中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充分考慮青少年等不同層次的需要,采用聲光電等媒體技術,借助雕塑、油畫等藝術手段,從豐富史料、實物展示、事件造景等方面完成展陳布館改版,生動再現惠安革命的歷史沿革,極大提升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性。 事跡編錄強內容。以梳理、編錄《烈士英名錄》為契機,為142名惠安籍烈士撰寫簡要事跡,并據此整理制作通俗易懂的黨員英烈事跡及烈士紀念設施圖文宣傳展板,活用各鎮、村(社區)“鄰里中心”宣傳功能和校園教育功能,開展“英烈事跡”進社區、進校園巡展活動6場,取得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三個角度打造“師資隊伍”,把紅色故事“講”出來 緊扣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打造專業解說、老兵宣講、紅領巾講解等紅色宣講隊伍,以緬懷先烈、弘揚英烈精神為宣講重點,使其成為助推青少年樹立愛國意識的強大動能。 陣地解說,承載歷史厚重。因地制宜在烈士紀念設施和革命遺址安排解說員,通過客觀、科學、莊重的講解,回溯惠安輝煌的革命歷史。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專業講解員3人,負責宣講惠安地區革命歷史及烈士事跡,每年接待中小學生、惠安縣干部群眾3萬多人次。惠安暴動遺址、烈士故居等紀念設施,由烈士近親屬、宗親擔任紅色解說員,如林權民烈士宗親在惠安暴動革命遺址,講述林權民等烈士為革命英勇獻身的紅色故事。 老兵宣講,突出言傳身教。邀請全國優秀共產黨員陳欠水、參戰立功退役軍人曾溪良等13名優秀退役軍人組建老兵宣講團,進學校、進社區、進軍營開展“聽老兵講故事”“我與老兵面對面”系列宣講活動,宣講烽火歲月中的革命故事和自身的參戰履歷,讓青少年懂得國家強大的背后是一代代人用心血換來的,在心中扎根愛國的種子。 青春講解,融入時代活力。舉辦“中小學生紅領巾講解員”比賽,為講解紅色故事的參賽中小學生提供相關烈士及其紀念設施圖片資料,入圍決賽的28名中小學生中,演講惠安紅色故事的就有14名。賽后及時發揮優秀紅領巾講解員的示范引領作用,結合“清明祭英烈”、入隊入團等活動載體,開展志愿講解服務,以同齡人的角度和語言,讓紅色故事更接地氣、更有活力。 三類活動豐富“學踐形式”,將紅色精神“傳”下來 以寓教于踐、化教于心為原則,廣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主題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凝聚青春力量,爭做新時代“強國有我”的優秀青少年。 共建共管更有“認同感”。惠安縣14處毗鄰中小學的烈士紀念設施,由惠安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或轄區退役軍人服務站與校方簽訂烈士紀念設施共建共管協議,并指導中小學生組建青少年志愿服務隊,協助惠安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中心,不定期開展烈士紀念設施環境整治、碑體描紅、代祭掃等志愿服務,引導青少年將尊崇英烈和愛國自覺融入到學習和生活中。 祭奠紀念更有“儀式感”。在清明節、“9·30”烈士紀念日、國防教育日等節日和入團、入隊、成人儀式等特殊節點,組織各中小學到惠安革命烈士紀念碑或鄰近烈士紀念設施開展祭奠英烈、宣誓儀式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活動,讓青少年切身感受全社會祭奠先烈、緬懷英雄的濃厚氛圍。 研學實踐更有“沉浸感”。聯合迷彩夢研學實踐基地,面向惠安中小學生推出“傳承紅色文化”系列研學實踐活動。通過帶領學生們參觀惠安革命歷史紀念館、崇武解放軍廟等紅色教育陣地,融合軍事項目體驗和軍旅生活實踐,沉浸式了解惠安革命歷史和雙擁文化,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更加堅定愛國擁軍的理想信念。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