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一句承諾奔走13年,只為讓英烈們“回家”
2023-05-16 16:15:05? ?來源:廈門日報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在廈門,有這么一個人,13年來奔走25萬多公里,尋訪高齡老紅軍、老游擊隊員、老蘇區干部,記錄散落在民間的紅色歷史,為烈士們“尋魂”,倡議推動多處烈士陵園、烈士墓、紀念亭的落成,讓烈士們“回家”。但在妻子眼中,他卻是一個“不著家”的丈夫。 他叫王堅,原是廈門警備區的軍營記者,如今是中央蘇區口述歷史研究專家、廈門新四軍研究會理事。本期家訪,記者走進王堅家中,傾聽他和他的妻子,講述這么一個普通家庭為英烈跋山涉水尋忠魂的故事。 出鏡人物:王堅,52歲,廈門自主擇業軍轉干部;妻子沈水紅,46歲,廈門市博物館工作人員。 地址:思明區廈禾路 心愿:希望更多的有識之士,能夠共同參與到搶救紅色珍貴遺存的事業中。 “你們要聽紅軍烈士的故事?那太好了!”接到采訪電話,王堅一口便答應了,他說,你們來我家吧,我這里有很多故事。 12年前,92歲的老紅軍林攀階,也這樣邀請過王堅。 那是王堅立志挖掘中央蘇區口述歷史的第二年,原福建軍區政治部宣傳隊隊長林攀階把一本珍藏了20余年的手寫回憶錄遞給他。遞交時,林攀階沒有馬上松手,他望著剛滿40歲的王堅的眼睛,認真地問:“你真的愿意去做嗎?在四都鎮的高山上給烈士們立一座碑,面朝東方。可能的話,在武平上湖村的山崗上也立一座紀念碑!” “我試一試。”王堅說,也就是這樣一句口頭承諾,讓他奔走了13年。他奔走的背后,妻子沈水紅是堅強的后盾,盡管她也曾有過不解。 周四下午4點,記者敲響王堅的家門,他正在書桌前伏案寫作,一雙銳利的眼睛在四五本攤開的筆記、材料、電腦屏幕間,來回地翻找對照,仿佛要從那紛繁的記錄、史料里找出一絲頭緒。他沒抬頭,向記者打了個手勢說:“等我下,馬上好。” 妻子沈水紅端來一盤切好的蘋果,帶著歉意笑道:“我都習慣了他的零亂。”交談過程中,沈水紅告訴記者,她和王堅一樣是長汀人,兩人都是老紅軍的后代,其中她的祖父是湘江戰役犧牲的在冊烈士。小時候走村入戶,常能看到左鄰右舍墻壁上的一張張紅軍烈士證明書。這些沒有照片、不知埋骨何處的革命烈士,像一顆顆散落的紅星,成為他們心中柔軟的痛。 成年后,沈水紅和王堅先后當了兵。每年休假探親回鄉,都能聽老一輩提起,在創建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很多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軍英烈犧牲后,尸骨不知下落,事跡也無人知曉。 “當時我就發愿,一定要為這些烈士做些什么。”王堅說。2009年3月,王堅從廈門警備區轉業后,便開始馬不停蹄地尋訪原中央蘇區的高齡老人,進行搶救性采訪記錄。 從此,王堅像著了魔,為了搶救紅色文化,后來干脆辭掉工作,一出門就是十幾天。 作為烈士后代,沈水紅剛開始是支持丈夫的。可作為一個妻子、一位母親,她又是糾結的——丈夫長年不著家,就連那點工資也全搭在路上了。說起丈夫的執著,沈水紅帶著抱怨的語氣回憶說,2010年,為了送孩子上學家里買了車,可漸漸卻成了王堅尋訪英烈事跡的專用車。8歲的兒子只能擠40多分鐘的公交車回家,因為暈車,經常一下車就站在路邊吐。 丈夫這樣忙得不著家,到底為了什么?實在想不通的沈水紅,決定親自去看看。在長汀縣四都鎮榮坑村,沈水紅見到了原汀瑞紅軍游擊隊隊長劉國榮的遺孀賴馬娣。當85歲的賴馬娣含淚講到劉國榮被叛徒槍殺割頭,自己躲在山坡上咬破嘴唇痛不欲生時,沈水紅哽咽著快步跑出了木屋。 木屋邊不足50米遠的小溪就是劉國榮犧牲的地方,賴馬娣在這里搭建木屋,一守就是60余年。后來,王堅記錄下這段英烈往事,撰寫了《虎膽英雄“劉老三”的悲情歸宿》。 “如果沒有他去記錄,這段往事就可能在一年后、隨著賴馬娣老人的辭世徹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沈水紅告訴記者,她漸漸明白丈夫做這些的意義。 “我跟你講下92歲老紅軍林攀階的故事吧。”王堅神情一肅,手一揚,高聲道:“如果有足夠的槍支和彈藥,敵人絕不是我們的對手!”他模仿著當年老紅軍林攀階的語氣神情。 在老紅軍的講述下,王堅了解到當年紅軍長征時,留下來遲滯敵人的中央蘇區福建黨政軍機關混編游擊隊烈士們在四都鎮和武平上湖村等地浴血突圍的場景。當時時局動蕩,烈士們的尸骨只能由村民就地草草掩埋。 “當我多方求證,找到當年掩埋紅軍烈士的地點時,入目的卻只有叢生的荊棘、灌木、蒿草,甚至沒有一個落腳的地方。”王堅說,后來,他歷時三年采訪撰寫的長篇紀實報告文學《浴血歸龍山——長征后原福建省領導機關和部隊在閩西的艱苦抗爭》一書出版,閩西蘇區的口述歷史和英烈事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5年,長汀縣四都鎮紅軍紀念園和武平縣大禾鄉“中央蘇區福建省黨政軍機關和部隊上湖戰斗烈士陵園”先后落成。 “望著聳立在巍峨群山之巔的紀念碑,覺得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值了。”2015年7月30日,上湖戰斗紅軍烈士陵園開園時,王堅握著妻子同樣激動的手一起參加開園儀式。 13年來,王堅搶救中央蘇區口述歷史,圍繞“讓英烈回家”做了許多實事。 “還有太多不應被遺忘的人和事都還被壓在我的筆記本里,每天都在催我。”王堅指著案頭一摞摞的采訪筆記和參考材料,類似的筆記本他用掉了200多本,用于考證對照的各種史料書籍更是有足足30多個大編織袋,家里擠不下,不得已搬到親戚家寄存。 有人問王堅,寫有關烈士的稿件是不是稿費很高?“采訪一個對象來回要好幾天,汽油、過路費、資料費總共得花上千元。而一篇6000字的稿件,稿費才幾百塊而已。”王堅搖頭苦笑,如果是為了稿費,他不可能堅持十幾年。 “只希望他愛惜點自己的身體。”沈水紅微微紅了眼睛說,因為常年熬夜伏案,王堅的身體毛病不少,別看他一頭黑發,其實都是染的,才50歲就全白了。 沈水紅說著讓兒子王奡拿出吉他伴奏。不再談論烈士的王堅,肅穆的神情逐漸變得柔和,他起身敞開雙臂,嘹亮的紅歌透過他寬廣的胸腔,在60平方米的溫馨小屋中回蕩。 “這就是我的‘另類’爸爸呀。”王奡是個有自己想法的“00后”,他撥動琴弦笑著說,希望自己也能像爸爸一樣,找到那個可以為之奮斗一生的使命。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