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先鋒】陳金通:只為做好瓷活
2022-09-26 18:08:54? ?來源: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東南網 責任編輯:郭曉楷 我來說兩句 |
編者按:為喜迎二十大,傳承弘揚“晉江經驗”,泉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聯合東南網推出系列報道《愛拼敢贏 不負戎裝——泉州市退役軍人創業故事展播》。他們戎裝雖脫,軍魂猶在,在“新戰場”筑夢遠航;他們退役不褪志,艱苦創業,建功新時代。在泉州這座充滿活力的創業沃土上 ,他們不負韶華,砥礪前行,譜寫了不凡的追夢人生。9月13日起陸續推出泉州市10位退役軍人創業故事。今天刊發陳金通的創業事跡。 陳金通的辦公室里,擺放著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白瓷,雖然不盡相同,但都披著如玉般的光澤。和這些藝術品一起生活了三十年,陳金通說,自己這輩子是離不開它們了。 1973年,陳金通出生于“世界陶瓷之都”德化。脫下戎裝,陳金通回鄉拜師學藝,在步入社會后和團隊不斷創新,潛心研發,捧出的白瓷驚艷世界。如今,他還在白瓷技藝這條道路上探索著,致力于創造更多的價值。 “我做事是沒有‘將就’兩個字的,要做就只能做到最好。” 退伍歸來,再續前緣 年幼時,陳金通常在附近駐地看到英姿颯爽的軍人來來往往,從此向往那身軍裝。 1990年,還在讀高中的陳金通便瞞著班主任報名參軍。哥哥是警察,外祖父是地下交通員,更是當地的“五老”(即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陳金通很快通過政審,將戎裝穿到身上。 “小時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管不過來,所以就養成了隨意散漫的習慣,不會很專注細節上的東西。”但是到了部隊里,一切大不相同,所有事情都規規矩矩,有板有眼。軍中鐵令如山,在部隊的嚴格要求下,陳金通一改往日的習慣,開始注重每個細節。這三年,他的意志也被錘煉得如鋼鐵般頑強。 軍旅生活結束,陳金通回到了家鄉德化。那時候的他已經徹頭徹尾地完成了轉變,對此母親頗為滿意。“當時母親就說,還是部隊調教得好。” 談到母親,陳金通回憶起了小時候。小時候陳金通家中貧苦,到他出生的時候,連他在內已經有三個小孩。為了多賺些錢來維持生計,母親常常背著陳金通到瓷廠里去做工。 從那時起,陳金通便與瓷器結下了不解之緣。后來慢慢長大,陳金通開始到學校里去上學。上學時他也常跑到瓷廠里去,拾起那些廢棄的、被別人當作次品丟掉的陶器,拿回家去當玩具、當擺設,不亦樂乎。 退伍后,陳金通的父親給他指出了一條道路——學雕塑。一拍即合,陳金通隨父親出發,前去尋找德化的“瓷界泰斗”邱雙炯拜師學藝。 拜師時,陳金通已經21歲了。邱雙炯認為,當學徒應該是從小抓起,特別是走陶瓷技藝這條路的,陳金通的年齡還是偏大了。“松樹長大了,就折不彎了。” 但陳金通的父親不放棄,他告訴邱雙炯,陳金通在部隊里待過,希望給他一個機會。也許是看準了他身上踏實肯干的品質,邱雙炯將他收入門下。 千錘萬鑿出深山 邱雙炯給陳金通充足的空間,讓他可以憑著自己的想象去做各種嘗試。 當學徒的時候,陳金通就和其他人一樣,住在邱雙炯的研究所里。在陳金通看來,師父很照顧他們,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細節上,付出的努力和關心甚至都超過自己的兒子。這一點讓陳金通深受感動。 “像我這樣,在他眼里也屬于學藝不精了吧,所以還要努力。”想起師父,陳金通開著玩笑說道。 “只要努力去做,沒有什么做不到,任何難題也可以得到解決。”三年的軍旅生活,不僅讓陳金通在拜師中學有所成,更為他創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真正步入社會后,陳金通做過紅瓷、窯變結晶、釉染,但都是“曇花一現”。為了能夠在行業內立足,陳金通和他的團隊不斷創新,尋求最優解。歷經兩年的探索和嘗試,遭遇過無數次的失敗,團隊終于在2013年研發出了一種不用上釉就能達到上釉效果的瓷種——“羊脂白·絲光玉瓷”。 “陶瓷如果不上釉就被拿來當生活用瓷,則會吸色吸味,不容易清洗。如果沒有解決這些問題,也就不能算是成功。”為此,陳金通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個法子。 他把瓷器放在廢棄的機油里,整整浸泡了一個禮拜。再取出時,將其清洗干凈,用來泡茶。泡過茶后,陳金通定睛一看,無色;再湊近一聞,無味。那一刻,陳金通知道自己成功了。 玉石般的光澤,絲綢般的觸感,加之以優異的使用效果和獨特的制作工藝,“羊脂白·絲光玉瓷”問世后引起了巨大轟動,幫助陳金通斬獲了中國(上海)國際發明創新展“金獎”等國內外共七項大獎。 生活中的藝術 “匠心就是要全身心投入其中,每一處都不能將就。” 多年來,陳金通對品質一直有著極高的要求,無論是前期的配方研究還是創作過程中的每一次細節處理,他都懷揣著虔誠的匠人之心,認真對待。 陳金通對成品的要求極高,所有產品都用高光燈等照過,有雜質、氣泡的都會被他淘汰,其作品也先后榮獲國家級金獎28次、銀獎17次。而他本人,更是被中國收藏家協會評為“中國收藏家喜愛的陶瓷藝術精英”。 “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喜歡用好用精。”前幾年,陳金通開始轉型,嘗試做生活用瓷,致力于將生活用瓷藝術化,將藝術用瓷生活化,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陶瓷行業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剛開始做茶具、餐具的時候,陳金通也遭遇了非議。很多人不理解他為什么學了一身技藝,也拿到過不少獎項和榮譽,卻要去做普普通通的東西,感覺像是在浪費。 陳金通沒有直接回應,而是用產品來告訴他們。后來人們慢慢發現陳金通做出來的產品幾乎都和市面上的不一樣。“因為我這是高價值,高附加值,做得精,做得細。” 之前有一個顧客曾經告訴過陳金通,買了他的茶杯之后卻不舍得用,只有貴客來的時候,會充滿儀式感地將茶杯請出來用一下;用過之后,又親自洗干凈、擦干凈,小心翼翼地存放起來。聽了顧客的一番話之后,陳金通深受感動。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人認可,他覺得再怎么樣也都值了。 如今,陳金通的辦公室里擺滿了他一手做出的藝術品。白如聚脂的陶瓷如膚般富有彈性,通透滑膩,似肌般存有溫度,瑩潤溫婉。 “只要能做到最精致,我就盡量做到最精致,就是沒有‘將就’的,要做就只能做到最好。”陳金通笑著說道,眼里閃著如白瓷一般明亮的光澤。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