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在一線的“田專家”——記“世界菌草技術之父”林占熺
2022-08-23 16:25:26?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記者龐夢霞、侯雪靜 隆冬時節,福建農林大學菌草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外,一排排3米多高的綠草搖曳風中,長勢喜人,生機勃勃。 “這草是菌草類別中的一個品種。雖然沒有樹挺拔,沒有花香,但能培育出山珍。”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這樣給記者介紹。 菌草能用于培養食藥用菌、防風治沙、作畜牧飼料、做板材造紙……說到菌草的用途之廣,林占熺打開了話匣子。今年是林占熺與菌草結緣的第51個年頭,他的大半輩子,都在和這株“神奇草”打交道,傾注了無數心血。 時光倒回到1970年,林占熺調到福建省三明市真菌研究所工作。在那時,國內外食用菌和藥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林木為原料,砍下樹木做成菌棒培育菌類。“鋸一車樹回來種香菇,值不值得?”在工作中,林占熺意識到“菌林矛盾”和隨之可能發生的生態問題,“以草代木”的想法從他腦中冒了出來。 1984年,林占熺隨福建科技扶貧考察團來到閩西山區長汀縣。看到只長野草的荒山禿嶺,“變草為寶,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這一在他心中盤桓已久的念頭愈加強烈。 實驗場所、科研資金、設備資料等都沒有,林占熺貸款建實驗室,從芒萁開始一個接一個品種嘗試培育……在簡陋的條件下,經過1000多天田間地頭的鉆研,1986年10月,菌草技術終于面世,草本植物也能用作培養基種出食用菌。 新技術蘊含著巨大商機,也意味著選擇。“不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還要寫在農民的錢袋里。”林占熺沒有選擇利用新技術辦公司做生意,而是走了一條“能讓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菌業可持續發展新路”。 在熱播電視劇《山海情》中,凌教授幫助金灘村村民發展菌類種植;在劇外,凌教授的原型林占熺遠赴寧夏西海固傳播推廣菌草技術,幫助當地脫貧致富。 1997年,菌草技術被列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項目。林占熺帶著六箱菌草,和團隊在寧夏十幾個縣建立菌草產業扶貧示范生產基地。菌草技術“點草成金”,食用菌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的一大支柱產業。林占熺先后獲得“全國十大扶貧狀元”“全國脫貧攻堅獎貢獻獎”“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等榮譽。 在林占熺的辦公室里,擺放著一個地球儀,上面標著許多紅五星。“有紅五星的是菌草推廣到的國家和地區,現在是106個。”林占熺說。 菌草技術既幫助農民致富,又保護了生態,在國內取得極大成功,也吸引了世界目光。上世紀90年代末,林占熺等中國專家組成員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手把手培訓當地民眾學習菌草種植,讓他們“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做就成”。1998年,林占熺在巴新進行技術重演示范試驗。“試驗成功的現場會有6000多人參加,許多人翻山越嶺走了三天三夜趕來。后來,菌草在巴新創下每公頃年產鮮草853噸的紀錄。因為菌草讓當地百姓增收致富,他們把菌草稱作‘中國草’,甚至給孩子取名為‘菌草’。”林占熺深情回憶。 “菌草技術小而美、見效快,推廣起來成本比較低,為全球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林占熺說。如今,當初簡陋的實驗室已發展成三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引領著世界菌草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菌草技術已推廣至全國31個省份500多個縣,并傳播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培訓學員上萬人,為保護生態環境、科技扶貧與技術援外作出了重要貢獻。 12月9日,林占熺在出差中度過了自己78周歲的生日。他表示,自己有幾個愿望:希望菌草產業幫助深度貧困地區脫貧,希望用菌草在黃河沿岸建起千里生態屏障,希望菌草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重要的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我的夢想,有的已經實現,有的正在實現,剩下的相信也將會實現。”林占熺說。(完)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