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丝袜视频高清中文字幕,最刺激的欧美三级网站,在日本看免费XXXXXX,久久成人人电影网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2020地震局 > 地震科普 > 正文

地震悲劇,肇因全在地震嗎?

2022-06-30 17:20:00?作者:?來源:東方早報、陜西地震信息網  責任編輯:蔡麗潔   我來說兩句

我們也許能為自己免責,但能夠免掉類似災難的發生嗎?

近來發生在意大利的一場官司引起公眾關注。緣由是,2009年4月6日凌晨,意大利中部城市拉奎拉發生6.3級地震,造成308人死亡,1500多人受傷,數萬人無家可歸。地震還造成多處文物古跡嚴重受損,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億歐元。

但就在地震之前,專家們經過討論得出的結論是,目前無法判斷已經發生的小型地震后是否會發生大地震。因此,有專家聲稱:"我不認為有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專家們的這一"科學"預測,導致不少民眾未及時被疏散,最終釀成悲劇。于是,拉奎拉地方法院就在今年10月22日以"過失殺人罪"分別判處六名意大利地震專家和一名前政府官員六年監禁。

這一判決引起強烈反響,不少科學界人士挺身而出為他們的同行辯護。本來,因言獲罪在文明社會早已成為被唾棄的惡法,但考慮到這些專家的特殊身份,他們因錯誤言論誤導民眾并令他們遭到巨大損失,理應為此而承擔責任。這是檢方的立場,更是受害者的心聲。大多數人信服科學,就是因為科學有一種強大的預測能力,它當然應該也能夠指導我們的生活,要不科學的威望從何而來?

但不妨這樣來設想:假若氣象臺預報說,今天白天不會下雨,我因此而沒有帶傘,結果卻下起了小雨,我不幸淋雨而患感冒,我是否能夠起訴氣象臺,要求獲得賠償呢?這樣的事例日常生活中肯定有過,卻不曾聽聞有人因此而打官司。或許公眾早已達成默契:氣象臺無法百分之百地預報準確,若要完全避免此類事情發生,最好是個人擔起責任,傘不離身。

當然還有比這更為嚴重的情況。上海市民必定記得,近兩年夏天,氣象部門經常發出臺風警報,然后市民嚴陣以待,政府還組織疏散撤離工作,結果臺風卻只與上海擦"肩"而過,并未造成嚴重損失。過后媒體評論,這樣的全民動員盡管虛驚一場,卻反映了城市安全意識正在強化,是人文關懷的具體落實。

但不得不承認,因預備臺風而落實的各種措施肯定會帶來不菲的經濟損失。那么,市民或企業是否能夠因此而怪罪于氣象臺呢?當然,我們也許會這樣想:防患于未然,總勝過造成實際損失。但萬一氣象臺果真預報錯誤,公眾因疏于防備而造成損失甚至帶來人員傷亡,氣象臺工作人員是否因此要走向被告席?

誠然,若是預報錯誤,氣象臺工作人員確實有責任檢討并總結教訓,以求預報盡可能準確。但鑒于大氣現象瞬息萬變,失誤在所難免,因此而難為氣象部門,未免苛刻。

其實地震和氣象一樣,均屬于混沌現象。就混沌現象而言,民間有生動描述:人會料,天會調。然而,在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我們卻常常遺忘先人留給我們的智慧或謙卑,以為人類可以搞定一切。但這里的"人類"只是個抽象名詞,具體的你我不包括于其中。問題在這里:個人把自己的命運托付給了外界的某種權威性力量,如科學家或各類專家,只因他們是人類的佼佼者;與此同時,個人也就輕松地為自己卸下了責任。正如這場事故中的一位受害者所說:"如果換個場景,我的家人很有可能會選擇逃離。可是,我的父親告訴他們那些專家的言論。最終,他們選擇留在原地。"這位受害者的父親在地震中死亡。

受害者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當他要求法庭宣判那些專家有罪時,卻放過了更為重要的責任環節:城市建筑本身的隱患放大了地震帶來的破壞性效應。在現有條件下,地震預報無法做到精確化;但是在現有條件下,城市建筑以及各種配套設施卻有可能做到,比如令地震造成的破壞程度最小化。這才是預防下次災難發生的可靠措施。

然而,出臺這樣的可靠措施談何容易?那是對執政者能力及公眾素質的真正考驗。相形之下,為平民憤就把幾位多嘴的專家送上法庭,是多么簡單!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除了那七位專家之外,其他人似乎都可以免責了。然而,若下次發生地震,建筑質量差的房子還是會倒塌,災難仍難以避免。看不到這一點,才是真正的悲劇。

但那種倒了房子的悲劇,不只發生在遙遠的意大利,也不只是地震引起,而就發生在你我身邊。我們也許能為自己免責,但能夠免掉類似災難的發生嗎?

(作者系上海師范大學哲學學院教授)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