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喜劇筆觸描繪脫貧“大戲”
2021-01-25 10:39:19? ?來源:福建日報 責任編輯: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許 峰 在2021年開年之初,反映我們寧夏脫貧主題的作品《山海情》在全國一經播放就引起一片好評,我認為這部劇有以下幾個亮點值得考量: 首先,這部劇將會是近些年一部非常優秀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首播以來,該劇以內容貼真實、細節繪真情的方式,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三個“難”:環境難、百姓難、扶貧工作開展難。一片茫茫戈壁沒有水沒有電,扶貧下撥的珍珠種雞被偷抓吃得只剩下最后一只,扶貧干部馬得福在工作中處處碰壁,艱難到了自己都懷疑這個工作能否堅持下去。年輕人還好說,他們本就不甘心生活在落后的涌泉村,一直希望可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掙大錢。而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活了半輩子的老村民,他們不愿意遷徙到還沒有被開發的戈壁灘,覺得重新開始還不如繼續留在涌泉村,只要勸導他們遷村,就各種撒潑打滾不愿意離開這片“根”。該劇通過這些細致的情節刻畫,如實地反映了當時扶貧移民工作的艱難現狀,真實地再現了扶貧干部的不離不棄,堅定不移地相信老百姓未來一定會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其次,該劇嘗試用一種喜劇風格,實現了主旋律作品的突破。主旋律的作品往往給人的感覺是“高大”“嚴肅”,而該劇整體上詼諧幽默,村子中的每個人物都被這些實力派演員演繹得非常接地氣,人物的生活代入感強,尤其是使用方言,讓人物的形象一下就立體了,立刻就有了那種黃土地的味道,生活的真實感就撲面而來。而事實上,隨著扶貧工作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鄉村處處可見發自內心的歡樂。對于電視劇創作來說,以喜劇筆觸描繪脫貧攻堅這場“大戲”,看似是拍攝風格的轉變,實際也體現出面對這一時代主題人們的自信與豪邁。 最后,該劇有著更為深刻的象征意義。農民離開了祖祖輩輩生活的舊家園去認可一個新家園,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中國人的那種“根”意識可以說已經成了中國人的集體無意識,形成了非常濃厚的文化守成的氛圍,封閉、保守也就意味落后與貧窮,從時間的維度上已經無法撬動這樣的壁壘,只有從空間維度上作出調整和改變,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搬遷移民的方式。正是這種方式,使我們幾千年來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被打破,所以,扶貧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物質生活,最主要的是改變了農民的精神生活和思維方式,讓農民最終意識到一個道理:“人在哪里,根就在那里。”而這種轉變也恰好表明我們黨和政府的扶貧工作是一項澤被當下和后世的偉大事業。 (作者系寧夏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