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訪抗美援朝老兵索英
2020-11-04 15:36:23? ?來源:閩北日報 責任編輯: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秋日的延城明澈動人。日前,記者滿懷崇敬,訪問87歲的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索英。滿頭白發的索英老人仍精神矍鑠,看到記者到訪,他顫巍巍地走到臥室,換上舊時的軍裝,從抽屜中取出珍藏多年的入朝參戰照片和紀念章,老人好像回到了那段難以忘懷的火熱歲月。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951年,家住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的索英剛滿15歲。聽到這短短八個字的號召,少年索英和同學不禁熱血沸騰,瞞著家人相邀報名參軍。在家人不舍中,索英毅然參軍,被分配到108師高射炮兵515團。 抗美援朝初期,美軍的飛機很先進,憑借著空中優勢,不斷對我軍陣地、道路、橋梁狂轟濫炸,破壞志愿軍的補給線。“我們團1951年12月入朝。”索英回憶,當時通往朝鮮的鴨綠江大橋已經被炸斷,工兵部隊就修了一個木制的便橋。“我們夜晚通過這座木橋,將高射炮等武器裝備運往對岸。” 高射炮兵第515團的陣地主要在清川江兩岸,負責保衛鐵路橋。“我們需要不停地更換陣地,這樣不僅可以出其不意突襲敵機,還有利于保護陣地安全。”索英說,當時連里有電話班、報話班、標圖班和偵察班。偵察班人比較多,其中有一部分被部署到距離我們陣地20里的遠處,提前偵察敵機,“而我在電話班里,負責將命令準確無誤地告訴各戰斗單位。” 那段時間,部隊見到的主要有兩種美軍飛機投入戰斗,一種我們戲稱為“吊死鬼”,我們有兩挺高射機槍,專門打這種超低空飛行的飛機。但由于它不僅可以超低空飛行,而且速度很快。那時候沒有雷達,全靠我們偵察兵的肉眼觀察,不容易發現它。等遠方偵察的同志發現時,它憑借著機動性,瞬間就飛跑了,所以高射炮和高射機槍很難擊中它。還有一種我們戲稱“油挑子”,這是一種噴氣式飛機,美軍也經常把它當作轟炸機來用,對陣地造成很大的破壞。 作戰時,志愿軍高射炮部隊都是采用76.2毫米高射炮,在性能上和美軍的裝備還是有很大差距的。“裝備不夠,就靠足智多謀、英勇善戰來彌補。”索英在指揮部里見證了官兵們創新了高炮戰法,前期隱蔽好所有準備,依靠遠方偵察和自行觀察判斷,直到飛機臨近后,由指揮員下達“放”的命令,所有的高炮一齊開炮,一瞬間在空中形成好像一面墻一樣的火力網,這就是“攔阻射擊”的方法。“只要敵機從這面‘火墻’范圍內通過,就會被擊中,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射擊精度和擊落概率。” 隨著大量中小口徑高炮的配備齊全,迫使敵機只能采取分散的高空活動,每次來襲擊都是匆匆忙忙,襲擊次數和投彈量都大幅減少。到了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期間,志愿軍步兵、炮兵、運輸部隊在各高炮部隊掩護下,“鋼鐵運輸線”晝夜在公路上運轉,確保了前線作戰任務的勝利完成。 索英所在的高炮515團1953年底啟程回國,1958年索英服從組織安排,轉業離開了部隊,先后在閩江水電局、南平林業局、建陽地區經委等部門任職,到了1987年索英調整到閩北報印刷廠主持工作直至退休。 “要說我做了什么貢獻,我覺得談不上,我只是在祖國需要時盡了責任而已。”回憶起在朝鮮時戰斗歲月的點滴往事,索老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銘記那些“最可愛的人”,代代相傳紅色基因,不畏艱難險阻,奮勇前進!(廖晨星) 老兵檔案 姓名:索英 年齡:87歲 籍貫:河北省涿州市 經歷:15歲參軍,隨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原志愿軍108師515團指揮連通訊班戰士,1951年12月赴朝鮮,1953年12月底回國。離開部隊后先后在閩北地區多部門任職直至退休。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