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劍輝:在塞外托起產業扶貧暖陽
2020-10-14 09:31:48? ?來源:閩南日報 責任編輯:王姍菲 我來說兩句 |
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劍輝(左一)向參加“援建之光,閩寧24年”活動的記者介紹id卡芯片——小小的芯片肉眼很難觀察。 ?慧 心 文/圖 引子:晚清,陜甘總督左宗棠稱,這里“苦瘠甲天下”;40多年前,聯合國糧食計劃署的官員說,這里是“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指出,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這里位列榜首……“這里”便是地處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海固”地區,其中的“海”字,就指代寧夏中衛市海原縣。歲月無聲,轉眼到了2019年,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開始與海原縣第二輪對口幫扶。2020年3月,海原縣產業振興、生態改善、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經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參加“援建之光,閩寧24年”活動,我來到海原縣。從中衛市同心縣到海原縣,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一脈沙丘的山脊,時斷時續地向前延伸,沒有一泓清泉、一棵綠樹,有的只是草洼,看不清究竟是綠的,還是黃的。車窗外的雨沙沙地沛然有聲,給人一種難得的寧靜,甚至美好的感覺。對于總干燥的地區,又值初秋,一場雨所帶來的美好,不用說,它是真實的。到了海原縣閩寧科技園,雨停了,頓有豁然開朗之感。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劍輝早已在公司門口等候,他身穿白襯衫,顯得自信從容。 情懷:未成曲調先有情 海原縣是一個集干旱山區、革命老區、回族聚居區為一體的農業人口大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屬黃河中游黃土丘陵溝壑區,六盤山余脈南華山、西華山、月亮山等由南向北深入境內,形成西南高、東北低的特殊地形,南部以南華山主峰馬萬山為最高,海拔2955米,是寧夏南部最高峰。春秋戰國時期這里是戎人游牧區,秦屬北地郡。閩寧科技園就坐落在南華山下。 眼前的王劍輝,約一米七多的個子,身材挺拔,不茍言笑。在他的引領下,我走進閩寧科技園。在卡立方、智能刺繡及紡織生產車間,只見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機器前,女工們有條不紊地按工序操作。LOGO刺繡區域,數十名女工整齊地坐在工作臺前,燙制LOGO刺繡產品的邊緣部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許多國家使用的護照智能卡,都是我們生產的。”王劍輝自豪地說。“國外消費者很喜歡刺繡等含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產品。”他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從王劍輝的講述中了解到,企業能有今天,確實不容易。南華山見證了他的艱辛、付出與信心。 2017年12月25日,是王劍輝忘不了的日子。這一天,海原下了一場大雪,一會兒工夫,路面就積了一層20厘米左右的雪。只見越野車在雪里艱難地爬行。為了讓前去考察的企業家安全抵達,車子行進緩慢。突然,一輛大卡車打滑迎面沖來,所幸剎車及時,避免了事故發生。同行的人經不住這樣的顛簸,當即決定返回,唯有王劍輝義無反顧。在王劍輝勸說下,車子繼續前進,本來1個小時的路程,卻用了10個小時才抵達。那天到海原縣城已經是萬家燈火。從大海之濱的福建漳州漳浦到西北塞外的中衛市海原縣,一天的旅途,氣溫從25攝氏度降到零下6攝氏度,王劍輝直接進入冬天。 王劍輝介紹,初到海原,由于晝夜溫差大,海拔高,氣候干燥,缺氧,嚴重的水土不服,出現嘴唇干裂、皮膚干燥、干咳、失眠等癥狀,最令人難過的是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不容易招聘到……山大溝深、干旱缺水、土地貧瘠等詞匯,曾經是數代人對海原縣的印象。惡劣的環境不僅影響了經濟生產,也使當地群眾對脫貧致富失去信心。企業招進來的員工缺少工作激情,流動性大,管理起來比一般企業要難得多。起初,員工之間還會吵架,誰也不服誰;簡單的技術也掌握不了,工作中經常因不小心而受傷……種種不如意,確實曾讓王劍輝一度喪氣過,但他迅即振作起來。 “正因為這里條件特殊,才需要我們來幫扶。”王劍輝說。這不是誓言,卻比誓言更令人動容。因為它顯示出大愛與社會責任。在福建漳浦援寧工作組和海原縣委縣政府等各級領導關心和大力支持下,他克服了路程偏遠、交通不便、氣候條件惡劣等不利因素,創辦起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創業伊始,王劍輝又遭遇了物流成本高、上下游配套產業不齊全等諸多困難,因而前兩年并沒有顯著的盈利。不過,他并未氣餒,畢竟當地用工資源豐富,特別是可以解決貧困戶就業,“一人就業,全家脫貧”,正是他來此辦企業的初衷。 為了讓企業早日走上正軌,跨越2000多公里的山海,西北塞外,成了王劍輝的父母日后常常涉足的土地。提起父母,王劍輝突然眼眶有點紅,心頭不由得隱隱作痛。由于嚴重的水土不服,父親身體出現一些狀況,剛剛動手術不久,正在康復中;母親身體狀況也不佳……王劍輝感慨地說:“企業之所以能夠扎下根來發展,除了父母力挺外,源于兩任漳浦援寧工作組的支持和幫扶,每次遇到困難,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責任:讓更多貧困戶受益 貧困戶受益的例子不勝枚舉: ——馬學梅是海原縣樹臺鄉新莊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27歲。2018年3月,在海原鎮、村干部的介紹下,她進入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通過培訓,成為一名技術工人。現在,她每個月平均可以領到3800元,這在當地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她說:“我以前沒有工作,自從在公司上班以后,感覺每天生活都很美好!”她和丈夫工作地離家不遠,而且都有穩定的收入。去年,她家成功脫貧,還在縣城買了房子,終于結束居無定所的日子。 ——“現在有班上,還能照看家,真是太幸福了!”女工田買買夫妻都是殘障人士,生活艱難。自從成為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的員工后,在縫紉崗位每月工資都有3000元以上,最高達到4200元。她十分珍惜工作機會。“我們兩口子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滿意。”田買買說。 …… 王劍輝把帶動當地貧困人口脫貧作為分內事,當作自己的社會責任。在技能培訓、員工招聘上重點向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傾斜。閩寧科技園區內員工人均月工資2000元以上,五分之一以上的技工人員月工資可達3500元以上,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扶貧目標。 把貧困農民培育成熟練產業工人,這是一個無比艱辛的過程,沒有極大意志力是無法做到的。企業注重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針對多數女工文化程度較低、信心不足、頻繁辭職等問題,通過案例宣講、加強文化建設等方法,培養員工的自豪感及主人翁意識。為了提高技能,開展了多形式技能競賽,比如,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開展電車縫紉競賽、卡立方開展焊錫技能大賽……值得一提的是異地培訓交流,邀請廈門、深圳公司的熟練工人到園區現場手把手教學;選派一批員工到廈門、深圳等地工廠參觀交流,開闊視野、轉變觀念。一個個暖心的故事,一期期的培訓,一次次真心的幫助,喚醒了員工內心脫貧致富的夢想。 “從長遠發展考慮,我們更注重工人技能培訓,學會一種技能,終身受益。通過培訓讓建檔立卡戶實現從農民工到產業工人的轉變,使他們更有獲得感、幸福感。”王劍輝介紹,“公司已在園河村建立了扶貧車間,下一步將繼續深入農村,在各鄉(鎮)建立更多扶貧車間,讓貧困戶就是在家門口,也可以就業,實現脫貧致富的愿望。” 使命:勇當“編外”招商員 習近平同志在廣東省清遠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考察時的講話中指出:“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要加強產業扶貧項目規劃,引導和推動更多產業項目落戶貧困地區。”總書記的話很有指導意義。在漳浦縣掛職干部和海原縣有關領導的共同努力下,閩寧科技園目前已入駐4家企業。閩寧紡織加工產業由最初的一家閩寧紡織制品公司,逐漸發展到4家企業聚集,實現單個企業向一個產業鏈發展的“聚”變,為推動海原工業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實現這樣的轉變,王劍輝功不可沒。 近兩年,王劍輝依托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等惠企政策和廣泛的“朋友圈”,勇當海原縣的“編外”招商員,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吸引了智能卡制作、電腦刺繡等3家企業簽約入駐,總投資額超2億元。 一組數據可以表明“聚”變帶來的效應:從一家企業拓展到多家企業協同發展,年產值從1800萬元提升到1.5億元;第一批就業400多人,解決了部分建檔立卡戶的就業問題;預計3年內落戶企業可達12家,解決就業8000人,帶動3000戶1.5萬貧困人口就地脫貧。 企業在發展,產品也在不斷更新,從簡單的產品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產品發展。王劍輝透露,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發展初期主要生產沙灘褲、普通棉衣等單品服飾,引進關聯企業后,產品擴大到羽絨服、定位校服、刺繡服裝等,年產服裝將超40萬件。特別是先進智能設備的引進,推動了企業發展壯大為集研發、生產、銷售一體的現代企業,也為企業增加了訂單。其中,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增加了出口訂單,2019年3月獲得自營出口權,開設了海原縣第一個外幣賬戶,當年5月份為海原縣創造了第一筆外匯收入,還獲得2020年3月至8月的30萬件服裝訂單,預計產值3500萬元。談及未來,王劍輝充滿信心,他介紹,閩寧紡織制品有限公司將以海原縣為總部,將訂單輻射到同心、固原等周邊工廠,把當地勞動力調動起來,形成服裝生產基地。同時借助國內外展銷平臺,把海原的服裝產品展示給世界。 有波折,有艱辛,有歡欣,有收獲,就這樣,企業一步一步走向正軌。王劍輝表示,企業始終倡導“企業=工廠+學校+家庭”的人性化管理理念,承載“建設寧夏、服務海原”的社會責任,努力搭建員工舒適、安心的工作與生活平臺,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企業、員工、客戶共贏的經營管理模式,以高品質的產品、高標準的要求、高效率的運作,達到企業、員工與社會三方共贏的終極目的。 想起采訪時王劍輝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現在請我來,我不會來;但是現在要我走,我已經舍不得走了。能夠在閩寧扶貧協作工作路上盡一份力,很辛苦,但很充實很自豪”,而那時他的眼光落向了窗外很遠很遠的遠方。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