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個名字,叫紅軍——追尋已故老紅軍盧林根革命足跡
2019-09-26 14:50:00? ?來源:三明日報 責任編輯:周冬 我來說兩句 |
在連屋村,這幢土墻瓦房,盧林根曾居住多年。 中秋前夕,寧化縣城郊鄉連屋村新田排組,一幢土墻瓦房頗顯滄桑。 斑駁的墻壁、破損的門窗,再次回到老家,看著父親生前居住多年的房子,馬月娥、馬玉珠、馬秋菊三姐妹心生感慨。 時過境遷。早在縣城安家的三姐妹,平時也難得回一趟老家。畢竟,房子早已不住人。她們相約回到新田排,是想看一看,父親盧林根曾經在這里留下的點點滴滴。 盧林根,是一名老紅軍。 長征,他沖鋒在前 行走在寧化縣城區角頭街,青磚黛瓦的老房已不多見。時光回溯,1914年,盧林根在這條老街出生。 “參軍前,他是一名京果店店員,京果店也就是現在的食雜店。”寧化縣黨史方志室副主任龔翠英說,1932年8月,寧化縣城解放,9月,寧化成立工會,盧林根加入組織。 紅旗漫卷的革命歲月,寧化兒女踴躍參加紅軍。這其中,就有一位叫盧英賢的青年。他,就是后來改名的盧林根。一起踏上革命征程的,還有他的伙伴孔俊彪。 自幼成長于角頭街,他們親如兄弟。參軍后,因識字有文化,他們在紅23師政治部擔任宣傳員,一人提石灰桶,一人刷標語,長期搭檔,建立起了深厚的革命情誼。 1934年9月,紅23師編入紅8軍團,踏上了漫漫長征路。戰火紛飛、硝煙彌漫。槍林彈雨中,紅軍將士視死如歸,英勇拼殺,先后突破敵人3道封鎖線! “轟——嘭——嘭!”同年11月,在湖南省嘉禾縣附近,幾顆炮彈不期而至,紅8軍團遭遇敵軍襲擊,盧林根當即被炸昏,失去知覺。醒來時,小腿血肉模糊,痛不欲生。 革命,就要向前!只要能動,就要過湘江!他毅然跟隨隊伍前進。10余天后,行至廣西省興安縣馬頭山,由于傷口未能及時治療,盧林根的小腿化膿、潰爛,病情持續惡化,已經命懸一線。 “如果你活著回寧化老家,一定要找到我的家人,和他們說我參加過哪些戰役,在哪里陣亡,告訴他們我不是逃兵。”臨別之際,盧林根含淚囑托。戰友傷情嚴重,適逢戰事緊急,孔俊彪哭著三步兩回頭,撕心裂肺地朝他高喊:“我一定會把情況捎給你的家人。” 紅8軍團再次行進,重傷的盧林根,與其他傷員一起被后續部隊安排在當地一位農村老太家養病。“我們打走敵人后,一定會回來接你們。”一位戰友對傷員們說。 誰知,當夜炮聲四起,火光沖天,部隊再次遭到襲擊,重傷未愈的盧林根再次被炸傷并昏過去。“醒來后,他學著蟋蟀的叫聲尋找戰友,可是沒人回應。”馬蘭英,盧林根的外孫女。小時候,她經常聽外公講當年的戰斗經歷。 敵軍轟炸過后,盧林根的蟋蟀聲,再也喚不回犧牲的戰友。他與革命隊伍,徹底失去了聯系! 返鄉,他歷經艱辛 奄奄一息的盧林根,很快被當地農戶發現,在好心人的悉心照料下,潰爛的傷口逐漸愈合,他竟奇跡生還。 那時,盧林根心心念念的,依舊是尋找革命隊伍!于是,他在廣西到處尋找部隊蹤跡。他或許還不知道,自己曾經戰斗過的紅8軍團,最終渡過湘江的戰友,僅剩600余人! “找不到革命隊伍,就回家!”林根,“寧根”,寧化客家方言,“林”“寧”難辨。不論走到哪兒,都不能忘卻寧化那條角頭街。從改名那一刻起,盧林根就把對家鄉的眷念,悄悄地藏在了這個毫不起眼的名字中。 只是,敵人眼線遍布,傷腿未痊愈,家鄉遠在千里,返鄉之路難于上青天!“既無去處,怎能放棄歸途?”盧林根識字且記性好,他決定,沿著曾經戰斗過的地方走回寧化! 在廣西灌陽縣,他靠著乞食、替人放羊積攢盤纏。啟程后,他一路跛腳艱難步行,一路回憶著曾經的烽火歲月。 白天,他躲在菜地、田地里,到了夜晚,才敢上山撿些松香照明,悄悄上路。餓了,就撿些百姓挖剩的生蘿卜、地瓜,沿途再挖點野菜果腹。“擔心被匪兵認出,他往身上抹泥巴,偽裝成叫花子。”回憶起父親的紅色歲月,二女兒馬秋菊心疼不已。 “沿路好心人多,有人給他送吃食,送草藥,父親得到了許多幫助。”大女兒馬月娥今年66歲,她說,由于腿傷未及時治療,后來,每當父親卷起褲腳時,她和妹妹總能看見一塊塊觸目驚心的傷疤。 廣西灌陽——湖南嘉禾——江西瑞金——福建寧化,1000多里路程,兩年多時間,憑著一股韌勁,盧林根硬生生地走回了老家! 長時間杳無音訊,家人早已默認盧林根陣亡,而他的母親,更因為思念兒子總是默默掉淚。當他站在家門口時,老母親震驚了!全家人震驚了!這還是人嗎?滿身淤泥,衣著襤褸,形容枯槁,不成人樣,只有那雙眼睛,依舊炯炯發亮。 生活,他低調堅韌 回到了日思夜想的角頭街,盧林根干起了老本行,繼續當店員為生。 “父親兄弟姐妹多,吃不飽、穿不暖是常有的事,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緊巴巴的。”馬月娥說。1941年,迫于生計,已是28歲的盧林根,來到本縣安樂一寡婦家,給人家當了兒子,并改姓馬。 盧林根十分勤快,他主動掃地、做飯、洗衣、種地。農閑時節,他還在鄉里,甚至到縣里,做些小生意,以維持生活。然而,在看似平常生活的背后,革命火種仍在盧林根心里燃燒。 革命,沒有休止符。解放后,1949年10月,盧林根以貧農身份參加了寧化縣革命干部訓練班,并分配至第五區(中沙)當工作隊員。第二年,任糧食保管員,負責安遠點的公糧征收。 按說,生活本該從此順風順水。但令盧林根想不到的是,突如其來的一場變故改變了他的命運。 1951年4月,盧林根患病住院,無法辦理工作移交手續。可是,不久糧站發現糧谷短少。盧林根因此不僅被開除,還被判了刑。關押1年多后,盧林根被釋放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回到安樂的盧林根,又遭遇家人病故、房屋倒塌的厄運。無奈之下,他孤身一人來到城郊鄉連屋村,投靠了親戚。 靠著辛勤勞動,盧林根在這里扎下了根。幾年過去了,他先后建了新房,娶了妻子,并有了3個女兒。日子雖算不上寬裕,但一家人和和睦睦、其樂融融。 “村子距縣城15里路,父親上縣城時,經常會捎上我們。清晨出發,把我們裝在籮筐里,挑著去。路上雜草多,蘿筐會碰到雜草,露水常常會打濕我們的褲子。”三女兒馬玉珠說,父親的愛,總讓姐妹們感到溫暖。 在孩子們眼里,盧林根是一個好強的人。“當時條件不好,鄉里有時候會開展救濟,送一些衣服、被子之類,但父親從來不要。”馬玉珠回憶道,父親經常教育孩子們要自立自強,她們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有的甚至看不出底色。 而姐妹們不知道的是,如此倔強好強的父親,每當夜深人靜時,總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雷任生是盧林根的二女婿。他說,因為深深的革命情結,紅軍這個稱呼,在岳父眼里,神圣無比。被開除公職,他認為是給紅軍抺了黑。早日平反,還自己一個清白之身,是岳父最大的心愿。 完愿,他如釋重負 盡管歲月流逝,紅軍生涯依舊是盧林根揮之不去的記憶。閑暇時,他會給后輩們講講自己的戰斗經歷。 而對于自己的紅軍身份,除了家人,他從未對外吐露過半個字眼。直到1984年,緣于戰友的相認,盧林根是老紅軍的事實,才廣為人知。 和他相認的戰友,是已經功成名就,和他一起戰斗過的孔俊彪!當年,在廣西馬頭山,他們生死離別。盧林根因受傷沒能跟上部隊,而孔俊彪順利完成了長征。解放后,孔俊彪被任命為蘭州軍區副政委,成為寧化籍僅有的3位開國將軍之一。 時隔50年,孔俊彪回到家鄉寧化,就是為了找到盧林根的家人,兌現當年對戰友的承諾。 周積源,時任寧化縣武裝部政委,如今是87歲的耄耋老人。當年,就是他,幫助孔俊彪找到了盧林根。“他倆在縣招待所相見,相互打量一番后,緊緊抱在一起。”周積源說,兩人相見,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飽含熱淚。 是戰友,更是兄弟,盧林根與孔俊彪打開了話匣子。孔俊彪這才知道,馬頭山一別,盧林根的經歷如此曲折。面對生活的不易,盧林根始終對自己的紅軍身份守口如瓶,這既讓孔俊彪感到心酸,又平添了幾分敬意。 孔俊彪激動地說:“我證明盧林根是老紅軍,我的好戰友。他在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途中的無數次戰斗中,沖鋒在前,輕傷不下火線,他是有功之臣。” “這次戰友相認后,縣里經調查,不僅恢復了盧林根的名譽,還按國家對失散紅軍的政策辦理,讓他享受了退休待遇。”周積源說。 盧林根如釋重負。“這時候的老岳父笑容多了,覺也睡得踏實了。”雷任生說,被大家知曉了老紅軍身份后,盧林根卻對親人們的要求更嚴了。 “岳父經常告誡我們,即便生活上遇到困難,也不能利用他的紅軍身份,去找組織。有困難,得自己想辦法克服。”正是受岳父的影響,年過花甲的雷任生,仍然閑不住,和妻子一起,在寧化縣農貿市場賣菜。 馬蘭英,牢記外公的教誨,勤奮苦讀,學有所成。如今,她已是三明特殊學校的一名手語教師。她說,歷史不能忘記,長征精神更需要傳承。在平時教學中,她會對學生們提及外公的經歷,講講紅軍的故事。 革命傳統歷久彌新。在連屋村,盧林根生前種下的幾株毛竹,綠意勃發、傲然挺立…… 記者手記: 帶著對革命的向往,盧林根毅然決然參加了紅軍。 戰場上,盧林根總是沖鋒在前,屢屢經歷生死考驗。負傷掉隊,他沒有忘記自己的紅軍身份,歷經艱辛,步行千里,回到家鄉。生活中,即便遇到困難、受到挫折,他從不以老紅軍自居。相反,他一直保持著低調、堅韌的革命本色,讓人感動,令人敬佩。 三明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紅色熱土,有著光輝的革命歷史。和盧林根一樣,有許許多多的三明兒女,堅定革命信仰、樹立革命理想,不怕犧牲、不圖名利,真正做到為革命事業義無反顧、默默奉獻。而這,不正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具體體現嗎? 烽火歲月早已遠去。身處幸福的新時代,更要主動擔當作為。作為三明兒女,我們應該堅守赤子之心、保持革命本色,永不止步、砥礪前行,切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為建設新三明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