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鞭跨馬涉遠道 八閩LOGO烙藏東
2019-06-18 08:58:13??來源:福建第八批援藏隊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
8.41億元 2016年以來,計劃內外共投入資金8.41億元,實施170個項目; 6000多人 2016年以來,計劃內外建設11個小康示范村,投入援藏資金2.34億元,共安置貧困農牧民1200多戶、6000多人,對口支援的4個縣2019年將全面實現脫貧; 50家 2016年以來,累計引進企業50家、注冊資金15億元,開創了全國地市國企參與組團援藏扶貧開發的先河; …… 在全國援藏工作績效考核中,福建獲得優秀等次; 第八批援藏工作隊被評為“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狀”…… 三年來借鑒“高層統籌、民生優先、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閩寧模式”援藏,成績斐然! 2016年7月,作為全國對口援藏省市中唯一調整的省份,福建面臨著“三個轉變”的新形勢:受援地從“西藏江南”林芝轉為海拔更高、交通更險、基礎更薄弱的昌都;工作職責由項目建設為主轉變為以脫貧攻堅為中心的各方面工作;援藏資金和項目由過去的“交鑰匙”轉為“交支票”。但是,福建第八批援藏隊始終懷揣“山海情懷、赤子初心”的壯志豪情,視昌都為故鄉,視藏族同胞為親人,圍繞昌都市委中心工作,借鑒“閩寧模式”五條經驗,制定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中心的“1234”工作思路,不斷踐行著“團結奉獻、真情融入、不畏艱難、不辱使命”的援藏承諾,把心血與汗水灑在雪域高原,把智慧與精神烙刻在藏東大地,再創“閩寧模式”新輝煌,福建LOGO受到昌都廣大干部群眾的認可。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三江兒女俱歡顏 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噴薄而出,照亮著昌都大地。昌都地處橫斷山脈,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穿境而過,是茶馬古道的中心、康巴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素有“穩藏必先安康”的說法,是新中國在西藏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地方。全市面積10.86萬平方公里,居住著藏、漢、回等36個民族78萬人,其中貧困群眾17萬,占全區貧困人口的28.9%。 在海拔4000多米的洛隆縣孜托鎮中松村山巒上,47歲的藏族同胞赤列尼扎望著滿目金黃的青稞,眼里流露出豐收的喜悅……讓他更為驚喜的是,自己做夢也不會想到,一家人會告別世代居住的土壘屋子,搬進寬敞明亮的“大別墅”。 “感謝福建第八批援藏隊讓我們住上這么好的房子!”在位于洛隆縣城郊的“思夢達”福建新村,赤列尼扎引著記者參觀他的新家。這是一套近200平方米的兩層樓房,客廳、臥室、佛堂、廚房、衛生間一應俱全。“我們除了交1萬元外,家具家電都是免費的,甚至廚房的鍋碗瓢盆也都備齊了,我們來了什么都不用買,直接就可以住。更讓我高興的是,這里有學校、醫院,上學、看病都方便多啦!和以前相比,我們的生活簡直一下從地下來到了天上!”赤列尼扎笑得合不攏嘴。 像“思夢達”這樣的福建小康示范村,在被稱為“藏東糧倉”的洛隆縣還有布許福建新村、夏玉新村。只因有不少村民生活在“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泉州援藏工作組自2016年開始,參與全縣3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建設,共投資7700多萬元。 像洛隆縣這樣的福建小康示范村,是福建對口援建的一個縮影,在援助的八宿、左貢和邊壩還有很多。 “在新村選址時,我們著力依托產業園區、旅游景區和交通要道,結合易地扶貧搬遷、新農村建設,因地制宜、合理規劃,集中力量、整村推進,堅持讓易地搬遷戶住得下、能就業、可發展的原則,努力打造美麗宜居、設施配套、文明富裕的脫貧樣板村、小康示范村。”福建第八批援藏工作隊領隊、昌都市委副書記周青松說。 在昌都援藏三年期間,事關群眾利益、百姓福祉,無論大事小事,援藏隊都記掛在心,盡力解決,以前瞻的眼光,謀劃改革方略,尋求解決民生問題的最佳路徑和長遠之策。 援昌以來,援藏隊把學習貫徹《擺脫貧困》中的重要思想觀點與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精準扶貧思想貫通起來,在昌都作了“學習《擺脫貧困》推進脫貧攻堅”專題報告,發放了1200本《擺脫貧困》,并選派扶貧系統一線干部到福建深入“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和壽寧縣下黨鄉考察學習,進一步領會習近平脫貧攻堅思想在福建的孕育和發展。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援藏隊堅持把有限的幫扶資源重點投向民生改善和社會事業發展,讓更多的貧困群眾直接受益,真切感受黨的恩情。 投入援藏資金2.34億元,集中建設扶貧搬遷點,基本建成11個福建小康示范村,共安置貧困農牧民1200多戶、6000多人。 建立的扶貧資金監管新模式——昌都市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監管信息平臺,在西藏是僅有的。 大力實施“閩昌攜手奔小康”行動,深化結對幫扶工作,構建了省、市、縣(區)、鎮、村五級共111個幫扶體系,簽訂結對幫扶協議95個,實現4個對口縣46個鄉鎮、386個村居結對幫扶全覆蓋,推動產業、項目、智力、人才等多層面的深入扶貧。 一座座新村崛起,一個個扶貧項目實施,伴隨“福建援建”的LOGO,在藏東大地上留下深深的來自三千多公里外的“福建印記”。 脫貧致富,任重道遠。 我們堅信,“億萬千百十,皆起于一”,昌都要跨越“貧困線”,還需臥薪嘗膽,矢志如初,再接再厲,奮斗不息。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