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出新天地:寧德蕉城打造大黃魚產業
2018-08-07 16:58:4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錦星 我來說兩句 |
案例介紹: 大黃魚曾為我國傳統的海洋四大主捕對象之首,其作為“國魚”在我國海洋漁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其北、南漁場先后遭遇的“機動大圍網”作業毀滅性大圍捕,使其資源臨近枯竭。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的大黃魚養殖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不僅使我國的大黃魚資源免遭滅絕,而且經過約30年的發展,在我區創建了一個最大規模的海水魚類產業—大黃魚產業。其發展總體趨勢是沿著我國特有的精品漁業方向前進。 蕉城區大黃魚產業現已初步形成“育苗—養殖—加工—物流—銷售—出口”的全產業鏈。已建成福建省國家級官井洋大黃魚原種場及國家級、省級大黃魚良種場。由原種場、良種場和苗種繁育場等組成的大黃魚原良種繁育體系已逐步形成。蕉城區從事大黃魚苗種生產企業、育苗場45家,育苗水體12萬立方米,年培育大黃魚苗15億尾,大黃魚養殖企業50多家,養殖個體戶8000多人,網箱養殖23萬口,年產量5.46萬噸,大黃魚產品加工的企業約45家,冷凍容量120000m3以上,加工系列產品包括冰鮮、條凍、鮮鹵大黃魚、半干大黃魚、鹽腌大黃魚、糟黃魚、黃魚鲞、“三去”條凍等。年加工產值15.30億元,出口創匯6億元。部分加工企業已同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大黃魚精深加工及其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的研發。 產業技術支撐體系是實現大黃魚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我區經過多年努力,并立足基層實際,目前已初步構建了區域發展規劃、標準化與品牌建設、專利等知識產權、原良種繁育、魚病防控、環境監測與產品檢測、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產業信息、行業服務等10大工程組成的大黃魚產業支撐體系,在產業發展中越來越顯示其支撐作用,并得以逐步完善。 2008年蕉城區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大黃魚之鄉”。“寧德大黃魚”地理保護標志于2005年注冊,并逐步在內銷及出口的大黃魚商品中使用。2013年獲注“證明商標”;2014年獲評“福建省著名商標”和“福建省十佳地理標志”;同年,還被列為“福建省十大漁業品牌”之首。通過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的逐年評估,“寧德大黃魚”公共品牌價值逐年提升。 案例創新: 首創大黃魚全人工繁養殖技術,大黃魚從育種、繁殖、養殖、加工、銷售、出口形成了一整條產業鏈,并帶動了漁網具制造、飼料藥物供應、冷凍加工、內外貿易、勞動與技術服務、旅游及餐飲業等諸多相關產業的發展,直接與間接從業人員達30萬多人,實現大黃魚養殖產業化。 ?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