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生態環保的一朵“云”
2018-08-01 18:44:0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吳柳麗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8月1日訊(本網記者 馮旭)藍色的平臺首頁清新而大氣,周邊是琳瑯滿目的數據來源,包攬各行業、各層級。屏幕中間有長串的數字在跳躍不停,那是平臺的信息總量,當前有87億多條、1億多兆! 這就是我省剛剛建成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 福建“生態云”。從地面到“云端”,這朵“云”為“高顏值”“高素質”的福建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裝上加速器。 環保監管,從人力排查到“云端”作戰 “數字化監管是全國的大趨勢,我們是第一個建成的!”在省環保廳環境信息中心姜永紅主任指揮下,工作人員登錄“生態云”平臺,打開環境總覽頁面,全省的生態環境、大氣環境、水環境等盡在眼前。 細看大氣環境圖,閩侯河口、南平七中、金涵水庫等監測站點的空氣質量數據一目了然,環境圖上藍至紅的顏色分別代表優、良、輕度污染直到嚴重污染。“當前都是藍色,表示空氣質量優良。”姜永紅說。 從水環境綜合分析系統隨意進入清流安砂水庫監測站點,綜合水質評價顯示高錳酸鹽超標,污染評級為劣五類。“前陣子處罰的這個案件,就是通過‘生態云’發現的!”姜永紅通過地域、行業篩選,調出了三明一家水泥廠的監控數據。 當時,三明市環保局執法人員查閱云平臺監控數據,發現這家水泥廠外排煙氣中的二氧化硫數據異常。執法人員偽裝身份趕赴水泥廠,現場監測快速取證,多次瞞天過海的企業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從前排查違法案件,全靠執法人員奔波取樣,跑斷了腿也查不了幾家。而如今,對全省998家重點監控企業、1396個重要點位均已實現在線監控,足不出戶,每天就能收到源源不斷的數據。數據太多,靠人工調閱難以完成,“生態云”平臺又通過智能分析實現了自動預警,全面提高了調閱效率。 “以往查處違法企業,這邊剛取證結束,那邊的說情電話就到了。現在就行不通了!”姜永紅說,執法人員都配備了移動執法工具,采集證據后現場錄入“生態云”平臺,自動生成執法筆錄了,及時固化證據,讓違規操作無隙可乘。 從人力監管到系統支撐是一大提升,從環保系統孤軍作戰到整合各部門數據協助監管是又一大跨越。 “這是1000多萬輛車的尾氣指標,還有現場檢測視頻!”姜永紅打開公安部門的尾氣檢測數據說,從前想調用其他部門的數據非常困難,現在上至國家生態環境部,下至市縣環保局甚至企業、公眾,橫跨工商、公安、水利、交通等22個省直部門,相關的業務信息、監測記錄以及互聯網、物聯網數據都會實時匯集到“生態云”,供監管人員調閱使用,讓監管效率突飛猛進。 此外,“生態云”平臺通過整合環境案件、投訴舉報信息,以及污染源監測、環評、環境質量監測等數據進行綜合比對分析,勾勒“企業畫像”,找出已被處罰對象的數據特征,設定高違法風險企業預警規則,為今后精準定位執法對象提供參考。 打好水、氣、土三大攻堅戰,數字化應用搶占先機。姜永紅說,福建“生態云”將不斷完善提升,為我省的生態環境決策科學化、監管精準化、服務高效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改革創新,打造生態文明的福建樣板 “自從2016年成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我省進行了38項重點改革,‘生態云’建設只是其中之一。”福建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老大難,老大難,老大出面就不難!”福建率先推行的 “黨政同責”,從“督企”走向“督政”。出現環境污染問題,黨政領導要同時被追究責任,地方黨政領導每年簽訂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接受考核評分。 網格化分工,將環保監管責任落實到人。四級網格化監管體系在全省布下環境保護的 “天羅地網”,市、縣(區)、鎮、村居層層落實責任,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布控,打通環保監管的“最后一公里”。 為控制污染物減排,我省建立排污權交易的市場機制,市場活躍度位居全國前列;為破解流域上下游的生態與經濟矛盾,全省推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為綠水青山的守護者增加了獲得感。“為建設國家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我省積極探索新的模式,多項改革走在了全國前列。”省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省還將加快步伐,加大創新力度,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福建樣板”。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