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街道“三個突出”創新發展集體經濟
2018-07-23 12:54:37??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錦星 我來說兩句 |
案例介紹: 一、突出黨建引領。一是牽住“牛鼻子”。街道黨工委將發展壯大社區集體經濟納入基層黨建的重要項目,作為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的重要內容,當好“操盤手”。實行“工作點領導、駐社區干部、社區主干”三級負責制,加快推進集體經濟項目;依托城市基層黨建試點,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議,有效整合資源和力量,快速協調解決社區發展難題。二是延伸“服務鏈”。指導社區開展商業策劃和招商引資,協助陽光社區策劃商圈連廊項目,進一步提升對外形象和整體競爭力;委托專業機構對錦青社區福隆廣場(二期)進行策劃招商,力爭打造“培訓一條街”,更好盤活社區閑置店鋪。實施城區、社區、街區“三區”聯動,分別在商圈、園區、市場啟動黨群活動服務中心建設,打造黨員誠信店和示范街,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帶動集體經濟發展。三是培育“帶頭人”。開設主干講堂,采取“臺上臺下”相結合的方式,讓社區主干輪流上臺介紹經驗做法,課后組織相互觀摩和實地考察,不斷提高社區干部適應市場、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加強結對共建,在“領頭雁”社區與“奮蹄馬”社區、社區與園區、社區與駐區單位之間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推動資源共享,為本地發展集體經濟加油助力。落實“人才反哺社區”計劃,在全市范圍內選聘優秀社區工作者、杰出工商界人士和經驗豐富的“退二線”干部擔任社區主干,邀請知名專家學者擔任社區顧問,問診把脈社區集體經濟發展。 二、突出“三資”運營。一是守住資源。在城鎮化進程中,堅持不把集體土地征光分光,為社區留存集體土地,并通過租賃、入股、自建等方式把“資源”變“資產”,為社區留住“源頭活水”。比如,陽光社區近30年來,牢牢把握新型城鎮化的機遇,通過企業化運作,把385畝土地收回集中經營和開發,目前已擁有店面、商場、寫字樓等集體物業4萬平方米。二是置換資產。在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鼓勵社區通過“以舊換新”、變“分散”為“集中”的方式,把原有零散的“舊資產”集中置換為地段好、配套好的“新資產”,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比如,陳村社區通過原有集體資產打包,置換國有資產金融廣場寫字樓面積約1萬平方米,實現社區“穩增收”、商辦“去庫存”的目的。三是運作資本。鼓勵社區參與投資項目經營或購買風險低理財產品,實現由固定租金收入向經營收益升級。比如,曾井社區投資經營曾井菜市場,占股46%,每年可收益紅利300萬元;象山、普照等社區將閑置存款(約2750萬元),用于購買風險低的理財產品,預計每年可獲150萬元理財利息收入;錦青社區入股聯營錦青社區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既提升小區服務管理水平,又增加集體收入。 三、突出制度創新。一是探索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集體經濟做大做強后,如何更好規范化運作和實現保值增值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街道指導陽光社區率先推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打造“產權清晰,運作規范、管理高效”的運作模式,陽光社區于2017年6月獲頒全省首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證明書;同時,積極探索集體股權質押,開展抵押貸款融資,陽光社區通過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質押,獲得金融授信2億元,有效激活沉睡資本,進一步發展集體經濟。二是強化“三資”監管。出臺《青陽街道社區集體資產清查工作方案》,組織各社區全面梳理集體資產存量、租賃和債權債務情況,維護社區群眾的財產權益。出臺《村級集體建設工程和物資采購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保障招投標工作依法依規,2017年組織社區招投標項目55個,標的金額約737萬元。三是實施“清欠”行動。把抓好歷史“清欠”工作作為規范集體經濟管理的重要舉措,定期開展“清欠”行動,追繳社區各類欠款,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升基層組織的公信力和凝聚力。2017年以來,結合市委巡察和安置房回遷,妥善化解歷史租金拖欠問題,通過約談租戶、向法院起訴等方式,累計追討集體資產租金約953萬元。 ? |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