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姚雨欣 通訊員 阮倩敏)“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盞清茗酬知音。這是我們為紀念公司成立30周年特別推出的新品茶磚、茶餅,品質標桿牡丹王茶葉也有新款。”9月11日,福建省隆合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豐攜20多款不同年份的政和白茶走進長春,與新老茶友共同分享品質好茶。 這家創始于1993年,來自中國白茶之鄉政和的茶企,如今集茶葉生產、銷售、科研、茶文化傳播和生態農業觀光于一體,是中國白茶十強企業、中國白茶高尚品牌、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也是省農業科技示范基地。30年來,企業走出了閩北,走向了世界。 何以成為舞好“金葉子”的龍頭?近日,記者走進隆合公司,探尋這家企業的做茶、興茶之路。 不辜負每一片葉的筑夢匠心 “彈指三十年,與‘千年白茶,百年工夫’的悠悠歷史相比,不值一提。但我們可以自信地說,政和白茶的新篇章里有我們寫下的生動注腳。”楊豐說。 2022年8月,《政和白茶 隆合牡丹王》企業標準成功通過審核,公司首創政和白茶企業標準,以優于行業標準、高于國家標準的產品要求,詮釋“一杯好白茶”的更高品質。 突破性發展的背后,是堅守匠心的厚積薄發。 作為隆合技術帶頭人的楊豐,出生于茶農之家,學習于國營茶廠,是福建省第一批制茶高級工程師、政和白茶與政和工夫制作技藝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白茶加工領域的行家。 “自創立之初,公司就一直秉承‘嚴守傳統,堅持標準’的制茶理念,不辜負每一片茶葉,做地道的好茶。”楊豐說。 師古不泥古。2006年,楊豐引用、借鑒廊橋的原理獨創全世界唯一一座旱地榫卯結構白茶萎凋廊橋,打造非遺技藝生產傳習場所。這座廊橋全長81米、高12米、寬4米,共三層,底層是炭焙空間,二、三層是萎凋空間。廊橋共有1.2萬個竹篩,可供1.2萬公斤茶青同時萎凋作業。 這是隆合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在傳承好傳統技藝的基礎上,隆合不斷將匠心融入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三篇文章之中,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走進位于政和縣鐵山鎮大紅村的星合柒號茶廠車間,只見現代化生產線井然有序,工人們忙著包裝準備發往山東的茶葉。另一側,自動化倉儲中心與文化中心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星合柒號茶廠是我們持續推進政和白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將會是一個擁有10萬平方米制茶空間的超級茶葉工廠,圍繞優化茶葉品質、解決制茶設備問題、提升生產加工技藝等方面不斷升級,以科技賦能茶產業發展。”楊豐介紹,該項目還配套建設原生態茶園等設施,致力于打造三產融合的綜合性茶廠。 在提升制茶工藝和品質的同時,隆合不斷加強技藝傳承和人才培養,先后與浙江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武夷學院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還在全國范圍開展交流講學,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和制茶能手。 與此同時,隆合還與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共同建立國家茶業產業技術體系遺傳改良新品種示范基地,引種了40多個新品種(系)進行示范,建設特異色彩、高香等茶樹新品種示范基地300多畝。 體驗“一片葉”的草木情深 “這里可以邊喝茶邊看書,充滿了茶文化的意蘊,讓人身心放松。”9月11日,一群來自河南的茶友尋著茶香來到位于政和縣鐵山鎮東澗村的隆合茶書院,深入體驗“一片葉”的草木情深。 作為全國首家以白茶為主題的茶文化體驗基地,也是福建省首家方志書院,隆合茶書院集國學堂、民俗館、茶葉博物館、茶書房、茶葉加工技能大師工作室等于一體,館藏各類國營茶廠標準樣、原箱出口茶、年份茶、外銷茶逾500噸,館藏縣志2萬冊。 今年以來,到隆合茶書院參觀游覽的國內外茶友已超1500人次。 “秉持茶與文化不分家的理念,我們扎根‘白茶之鄉’精心打造這處書院,定期開展游學和文化雅集活動,努力講好、講活政和白茶故事。”楊豐說。 眼下,茶是康(福建)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隆合深耕“一片葉”的故事正翻開新篇。 據介紹,茶是康公司主要從事產、學、研、文、銷、旅、醫藥科學和應用服務等業務,圍繞茶科技板塊及茶衍生品研發等內容開設相應課程,是一座學院式工廠。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1.6億元以上,吸納本地就業130余人。 “作為新時代的茶企、新茶農,要將政和白茶傳承好、發展好,不僅要有心意,還要有新意。”楊豐說。 茶書院、柒號茶廠、茶是康公司,共同構成了隆合公司跨越發展的“三駕馬車”,也是政和深入踐行“三茶”統籌理念的重要項目。 今年4月,以“三茶統籌、市場振興、政和白茶、世界共享”為主題的第三屆白茶大會暨2023政和白茶交易大會在政和縣舉行,其間舉行了“政和縣——高山白茶核心產區”授牌儀式,政和縣人民政府與福建省品牌建設促進會現場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推進政和白茶品牌的提升發展。 2023年,“政和白茶”品牌價值達60.58億元,“政和工夫”品牌價值達41.88億元,“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再次榮登區域品牌百強榜單。 近年來,政和先后建立全省首個“原生茶樹種質資源野外定點觀測站”,并與央企中國供銷農產品集團合作建成中國白茶城,獲評中國茶業百強縣,茶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億元。2022年,政和還通過跨村聯建、村企共建等模式,建設綠色生態茶園7.48萬畝,平均畝產提高至135千克,增幅達17.39%。 這座因茶葉而御賜得名、因茶香而名垂茶史的閩北小城,正蓄勢而發、向綠而興,用一片葉子帶富一方百姓。 且將新火試新茶。“立足企業‘三十而立’的重要節點,我們的主題詞是知歸守望,意為知來路、識歸途,守初心、望未來。下一步,我們要團結更多茶農,繼續將標準與品質落到實處,為書寫政和茶的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談及未來,楊豐充滿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