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座橋、竹亭、欄桿、摩崖石刻、醒獅球清洗修復、音樂亭正在重建,將再現往日風采。 已94歲的中山公園煥發新生 引發不少市民關注 A萌君了解到,今年年中,中山公園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工程啟動,如今已接近尾聲。 近年來,按照廈門市綠地系統規劃,全市加快推進公園綠地的建設,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綜合公園、社區公園、郊野公園、兒童公園等相繼建成、提升,實現了城市建成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其中,中山公園的提升改造,不僅是廈門眾多公園品質提升的一個亮點,更是廈門經濟特區建設40年民生設施建設的一個縮影。 景致別樣 曾被譽為“華南第一園”? 1927年是中山公園建園“元年”。 建成后的中山公園曾被譽為“華南第一園”,園中有天然山水之勝景,曾經的荷庵河、鹽草河、魁星河縈繞西北,溪沙、蓼花兩溪來自園東,妙釋寺、荷庵、功德寺和東岳廟四座古剎分布其間。 中山公園也曾是廈門體育運動的中心。中山公園建成初期,南半園有大半是運動場,北半園多河、橋。運動場后邊有個司令臺,又叫精武武術館,在人民體育場建成前,廈門所有的大會、運動會都在這個運動場召開。 南園中還有個咖啡室,位于琵琶洲之上,如今,琵琶洲和咖啡室都不在了,改為逸趣園。如今的花展館當年是教育家、實業家林爾嘉的六子林克恭所創立的廈門美術學校院址。? 從20世紀30年代末期開始,中山公園歷經自然災害、人為破壞,還一度“改名”。 迎來重生 成為市民游客詩意棲息地? 歷經戰火與風霜的中山公園,在上世紀80年代迎來了新的生機。 1983年,修復中山公園南半園,重建南大門,在南門紀念碑舊址建假山水池等。在山腳建冰廳、茶座、曲橋等,以崎山石上的“山林逸趣”題刻之意,取名“逸趣園”,作為老人樂園;1985年,豎立孫中山銅像,改建西門;1987年,西大門改建成牌坊式門樓;1996年,重建北大門。 醒獅球復建是在上世紀90年代末,選址公園南門右內側草坪,雕塑在1999年落成。自此,中山公園重新成為市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各項設施越來越豐富。東辰橋、曉春橋等11座橋梁串聯起公園大部分區域,古樸雅致;“萬壑云根”“云癡鶴老”“石瘦松肥”等摩崖石刻散落在公園各處,平添古韻氣息。中山公園成為廈門市民甚至是海外游子心中的一處詩意棲息地。 ?多次提升 “九旬”老園煥發新的生機? 2017年,90歲“高齡”的中山公園再次迎來提升改造。除了進行水生態治理提升,打造水清岸綠的人工湖外,兒童游樂區域建設也是重頭戲。 改造后的中山公園力打“親子牌”,設有叢林冒險區、趣味探索區、沙池拓展區和體能活動區四大區域,器械依地形設置。筒狀滑梯、沙坑、攀爬墻、鯨魚樂園、迷宮……這些與國際接軌的游樂設施兼具娛樂性和安全性。動物園也進行了提升改造,動物“新居”更加寬敞。 今年,中山公園再次啟動了綠化景觀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記者在現場看到,經過提升,公園內植被疏密有致,綠意盎然。 廈門日報記者 曾欣悅/攝 在醒獅球雕像附近增設了一處雨林,在原有棕櫚組團綠化中種植了春羽、海芋、鶴望蘭、銀邊沿階草、花葉合果芋等耐蔭植被。 南門、西門、北門、曉春樓等大部分建筑物都增加了夜景效果。 園內親水駁岸也進行了改造,將原有部分垂直式駁岸設置為草坡入水駁岸,種植美人蕉、鳶尾、睡蓮,并對公園水體進行提升。 公園內最大程度地給市民留下來休閑活動空間,擴大了陽光草坪面積,設置了林蔭小道,增設南音廣場等。在雨林和花展西苑的榕樹節點還設置了霧森系統,增加互動性。 此外,此次改造也對建筑和雕塑等進行了表面清潔和保護。位于公園竹林處的音樂亭目前僅剩亭子基座,本次改造將在原址復原重建,重現往日風采。目前,音樂亭重建和醒獅球的噴水設施建設還在進行中。 好期待!廈門人的中山公園又要煥發新生了~ |